接杂志社通知:科学画报2019年1月期开始由8元每期调整为10元每期
| 杂志社:科学画报 | 发行周期:月刊 |
| 单期价格:10元 | 期数:12 |
| 国内刊号:CN 31-1093 /N | ISBN:9771000847124 |
| 开本:大16开 | 适读人群:初中以上科技爱好者,以青少年群体为主 |
◎ 中国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综合性科普期刊,中国科普品牌
◎ 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百期刊”,被评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期刊”,被中国期刊协会授予“受读
者欢迎的期刊”的称号。
◎ 让读者领略科技带来的惊喜,引读者前往科技发展的前沿,给读者解说未知世界的奥秘,为读者引爆创造发明的灵感,使读者获得科技娱乐的享受。
◎ 阅读《科学画报》可以提升自身科技素养,在国内外著名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胜人一筹;《科学画报》文章经常被选为高考、中考的试题,读者在应试中无疑可以获得高分。
◎ 月月有活动,期期发奖品。
《科学画报》1933年8月由中国科学社创办。82年来,《科学画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通俗地传播新的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介绍新的科技发展,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
学水平,启发青少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当今不少著名学者、教授和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这本杂志的熏陶和启发。
《科学画报》1933年8月由中国科学社创办,是当今中国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综合性科普期刊,是中国科普品牌,更是一本为我国科技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量身打
造的优秀科普读物。
创刊82年来,《科学画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通俗地传播新的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介绍新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对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提升读者的科学素养
,培育读者的科学精神起到了很大作用。当今不少著名学者、教授和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都曾受到《科学画报》的熏陶和启发,《科学画报》帮助了一代又一代人提高了科学素
养,引导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学勤,10岁前就阅读《科学画报》,他觉得《科学画报》不但使他扩充了知识,开拓了眼界,而且培
养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了解了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又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杨雄里,在中学时期就从《科学画报》中了解了人类对太空的
探索,对蛋白质编码的译解,以及科学家对自然界林林总总奥秘探索的不懈努力,他称《科学画报》为自己“科学上的启蒙老师”。数不胜数的《科学画报》读者在回忆自己的成
长历程时,都纷纷感谢《科学画报》对其成长所起的重要启迪作用。
新闻|广角 深度 科技|前沿 自然|星空 生活|新品 教育|人物 艺术|科幻 专栏|生命之思 动脑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建于1956年初,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社之一,设有科学编辑部、工业编辑部、农业编辑部、医学编辑部、科普编辑部、科教编辑部、
国际部、合作出版编辑室、声像部等二十几个编辑部、室。出版科学、工业、农业、医学、教育等领域的专著、基础理论书、工具书、技术参考书、科普读物和教材,具有门类齐
全、品种多样、层次丰富的特点,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读者的认可。建社至今,已出版各类图书11000种,累计印数达5.7亿册,各类音像制品近百种、部委级图书奖300
多项。出版的《科学》、《科学画报》、《大众医学》、《上海服饰》、《无线电与电视》和《车迷》等刊物多次被评为中国或上海的优秀科技期刊。1993年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
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表彰,荣获首批“全国优秀出版单位”的称号。
在世纪交替之时,为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国人素质的提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传播科学,提高国力”为已任,立足上海,面向中国,走向世界,努力发展成一个外向型
、多元化的科技出版社。
自建社以来,出版社出版书刊获得国家图书奖9项、中国图书奖5项、“五个一”工程图书奖1项、国家期刊奖6项等奖项,获奖数在上海出版界名列前茅。“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重
点规划项目31项、126种,上海市重点规划项目19项、36种,2009年底重点项目完成率达到85%。目前年销售收入约1.66亿元,图书单品种平均利润5.46万元,利润、上缴税金双双超
千万。
杂志介绍 《科学画报》1933年8月由中国科学社创办。82年来,《科学画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通俗地传播新的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介绍新的科技发展,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少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当今不少著名学者、教授和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这本杂志的熏陶和启发。一本关于宇宙奥秘的科普读物,让我大开眼界!从遥远的星系到我们太阳系里那些奇妙的行星,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浩瀚的宇宙描绘得栩栩如生。读到关于黑洞的章节时,我简直被深深吸引,那些关于时空扭曲、奇点和事件视界的描述,虽然有些抽象,但在作者的解释下,仿佛就在我眼前展开。还有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讨论,虽然依旧是未解之谜,但书中探讨的各种理论和实验,让我对宇宙的构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系外行星的介绍,那些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简直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却是科学正在努力探索的方向。每当我读到这些内容,都觉得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总有新的惊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激发。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抬头望向夜空,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光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多么的宏大和神秘,而我们人类,又是多么渺小却又充满探索精神的存在。它让我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评分这本关于古老文明的探险故事,简直就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作者以一位亲历者的口吻,讲述了他在世界各地探寻失落文明的经历。从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到失落的玛雅遗址,再到古老中国的丝绸之路,他不仅记录了那些令人惊叹的建筑和文物,更深入地挖掘了这些文明背后的故事和传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考古发掘过程的描写,那些在艰苦环境下,考古学家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揭开历史真相的细节,让我充满了敬意。书中穿插的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故事,也让整个探险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读到关于某个神秘符号的解读,或者某个失传已久的仪式重现时,我总会感到一阵莫名的激动,仿佛自己也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古老的世界。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知识,更是一种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赞美,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是如何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以各种奇妙的方式绽放光彩。它也让我对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秘密,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向往。
评分近期读了一本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书籍,它彻底改变了我对地球上生命的认知。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各种奇特而又令人惊叹的生物,从深海中那些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物,到雨林里色彩斑斓的昆虫,再到我们身边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微生物。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情,不仅列举了这些生物的特征和习性,更深入地探讨了它们各自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它们是如何与环境相互依存、共同进化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蜜蜂授粉的章节印象深刻,简单如一只小小的蜜蜂,却对全球的粮食生产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每一个生命形式的价值。还有关于珊瑚礁的介绍,那些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竟然是一个如此脆弱却又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当读到它们面临的生存威胁时,我不禁感到一丝忧虑,也更加坚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命的形式是如此多样,而我们人类,也只是这庞大生命网络中的一部分,与所有其他生命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我们共同家园的书,提醒我们要珍爱每一个生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评分近期拜读了一本关于人类文明史的巨著,它以宏大的视角,将人类从原始社会一步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程娓娓道来。作者的叙事风格十分引人入胜,他不仅仅是罗列历史事件,更是深入挖掘了不同文明的文化、思想、科技和艺术的发展脉络,并分析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农业革命的章节,那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如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并为后续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有关于古希腊哲学的探讨,那些关于真理、正义和幸福的思考,至今仍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书中对不同文明衰落原因的分析也十分透彻,无论是内部的腐朽还是外部的冲击,都让我看到了文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在描绘宏大历史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有趣的人物故事和细节,让冰冷的史实变得鲜活起来。这本书让我对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奋斗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反思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评分一本关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预测读物,着实让我脑洞大开。书中描绘的场景,有的已经开始在现实中初露端倪,有的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都让我对未来的可能性充满了期待。从人工智能的深度发展,到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挑战,再到太空探索的无限可能,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章节,想象一下,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进行各种体验,或者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中,这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还有关于新能源的未来,那些清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让我看到了人类摆脱化石燃料依赖的希望。当然,书中也提出了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挑战和风险,例如数据隐私、人工智能失控等问题,这些都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提前窥见了未来世界的模样,也更加意识到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以及我们作为人类,在拥抱科技的同时,也需要审慎地思考其带来的影响。这是一本充满前瞻性和启发性的读物,它让我对未来充满好奇,也让我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和适应即将到来的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