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虽不属于学术专著,但是,从将文物、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结合,通过文物去研究、阐释历史方面看,《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显然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我认为,以文献研究为主的历史学只能称为狭义的历史学,如何将其更好地与考古学相结合,使二者真正成为历史科学研究的双翼,这个问题虽已开始受到历史与考古学界的重视,两种学科的交流、融合也不断产生着新的成果;但是目前大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似仍未能充分重视从文献史学与考古学两 个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从这个角度看,《文物三国两晋南北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都是在博物馆工作的专家,有着比较丰富的文物展览王作经验。所以,我相信读者读这部书,会有走进一座恢宏的历史博物馆的感觉。精心选择的、优美的典型文物图像, 附以简练的文字介绍,使读者既可以了解历史,又可以领悟与欣赏文物,增加许多文物知识。这应该是本书突出的特点。当然,据我所知,类似的著作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日本都出版过,体例并非本书,但是由于本书作者们均具有博物馆专家、学者身份,故而本书在文物选择之得当与诠释之准确方面,应该是同类书很难达到的。
本书虽不属于学术专著, 但是,从将文物、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结合,通过文物去研究、阐释历史方面看,本书显然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我认为,以文献研究为主的历史学只能称为狭义的历史学,如何将其更好地与考古学相结合,使二者真正成为历史科学研究的双翼,这个问题虽已开始受到历史与考古学界的重视,两种学科的交流、融合也不断产生着新的成果;但是目前大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似仍未能充分重视从文献史学与考古学两 个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对于促进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是有裨益的。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活色生香看历史
所谓“文物中国史”,即是以现存文物为线索来讲述中国历史,这既需要以大量文字勾画出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需要以丰富的文物图片与之相互佐证。作为一套图文相辅的中国通史著作,《文物中国史(全八卷)》值得称道之处首先即是它的专家性。这套书的图片,以优美、典型的文物图像,大可能地还原了久远而复杂的历史场景,让读者以一种更加感性的方式了解历史、欣赏文物的同时,亦仿佛亲身走进了一座琳琅满目的纸上博物馆。
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
目录
第一章 三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三国的建立
第二节 北方的魏国
第三节 西南的蜀汉
第四节 江南的吴国
第二章 西晋的短期统一
第一节 西晋的政治和经济
第二节 八王之乱
第三节 西晋灭亡
第三章 东晋与南朝各代的更迭
第一节 偏安江南的东晋
第二节 东晋末年的政治与风气
第三节 南朝政权的更替
第四节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 十六国政权与北魏统一北方
第一节 十六国兴亡
第二节 北魏在北方的统治
第五章 北魏之后的东西分立
第一节 从北魏到东西魏
第二节 从东魏到北齐
第三节 从西魏到北周
第六章 中外交流
第一节 使节往来
第二节 货通中外
第三节 弘法与取经
第七章 科学技术
第一节 圆周率研究的进步
第二节 天文与历法
第三节 医药学
第四节 机械与冶金
第五节 瓷器制造
第六节 造纸与纺织
第七节 地理学
第八节 农学
第八章 文化艺术
第一节 玄学兴盛
第二节 佛教的广泛传播
第三节 道教的发展演进
第四节 文学的勃兴
第五节 史学著述的繁盛
第六节 书法的成就
第七节 绘画的代表作
第八节 雕塑艺术的旧趣新风
第九节 音乐舞蹈
参考书目
图片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三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三国的建立
东汉时期,士族门第是步入仕途的阶梯,世家大族是豪门望族的基石。东汉后期,朝廷黑暗,政治腐败,外戚宦官相互争斗,交替专权,迫使农民流离失所,起义不断。董卓专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豪强地主纷纷修筑坞堡,加强武装实力以自保。州郡官吏、士族集团也以勤王讨董卓为名,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经过数年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割据势力。
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今河北、山西及山东的东部和北部),称雄北方;曹操占据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与河南),控制中原腹地;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此外还有割据凉州(今甘肃)的韩遂、马腾,占有辽东的公孙度。刘备由于实力不足,被逼辗转投靠袁绍、刘表,没有固定的地盘。
袁绍,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人,出身于“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世家大族。他凭借显赫的家世,得到官僚士大夫的支持,在众多地方割据势力中实力最为雄厚。
曹操,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曾任中常侍,桓帝时封费亭侯。当时宦官与士族水火不容,曹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物,他不受家庭因素影响,反而注重与名士交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曹操依靠一批豪强地主的支持,很快就占据了兖州的广大地区。l92年,在击败青州黄巾军后,曹操得降卒三十万人,选拔其精锐,号称“青州兵”,其实力大为增强,从此不再依附袁绍。196年,曹操又进军豫州,击败汝南(今河南汝南)和颍川(今河南禹县)两郡的黄巾军,占据许县(今河南许昌),加强了军事力量,巩固了对兖州和豫州的统治。他的谋士苟或提出,现在皇帝东流西徙,人们担忧帝室的命运,如能迎奉献帝,正符合人们的愿望,利于笼络人心和镇服各据一方的雄杰。这一策略正合曹操心意。他遂以洛阳残破为由,亲自率兵迎汉献帝到许县,“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与此同时,他又在许县推行“修耕植以畜军资”的方针,实行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
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曹操陆续消灭了大大小小的一些地方势力,如袁术、陶谦、张邈、吕布等。
197年,袁术在淮南称帝,与吕布相攻。吕布是一个武人,娴于弓马,气力过人,号称“飞将”。他曾任董卓的中郎将,后与董产生矛盾,杀董之后先后投奔袁绍、张邈,被张邈、陈宫推举为兖州牧,成为一方势力,对抗曹操。曹操与吕布在濮阳(今属河南)作战,一度不利。两年后,曹操攻克兖州各个城池,在巨野(今属山东)打败吕布。吕布转而投奔在东面的刘备,称刘备为弟。他乘刘备进攻袁术之机,夺取刘备所占下邳(今江苏邳县东),自称徐州刺史。袁术的大将纪灵率三万人进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纪灵听说吕布赶到,不敢进攻。吕布请来纪灵,说:布不喜合斗,但喜解斗。命令手下在营门举一支戟,说道:诸君观布射戟的小支,一发射中,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继续战斗。吕布射中小支,纪灵等人吃惊,说:将军天威也!不再与刘备交战。
袁术、吕布意欲结成同盟,袁术为儿子求婚吕布之女,吕布同意。沛相陈琏担心袁、吕结盟后势力壮大,会成为国家的祸患,于是前去见吕布,劝说他与曹操协同,认为与袁术通婚有不义之名,必有危险。吕布追回已在出嫁路上的女儿,与曹操通好。曹操借皇帝之名封吕布为左将军二吕布派陈珪之子陈登见曹操,请求徐州牧一职。陈登对曹操说,吕布勇而无谋,轻易改变立场,应早除之。曹操也认为吕布狼子野心,难于久养,于是,与陈登约好作为内应。
结盟不成,袁术派军进攻吕布,被吕布打败。但不久,吕布又与袁术和好,派大将高顺进攻并打败刘备。曹操派夏侯悖援救刘备,也被高顺打败。曹操遂亲自征讨吕布。吕布战败,袁术也无法救援。曹操军挖壕沟围城三月,吕布内部离心,只好投降,被曹操杀死。之后,曹操又打败了袁术。当时,在北方能与强大的袁绍势力对抗的惟有曹操。
199年,袁绍消灭公孙瓒,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几十万军队。200年,袁绍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南下,打算消灭曹操。双方发生了著名的官渡之战。这是袁绍与曹操的一次大决战。
袁绍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南下,屯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企图长驱直捣许县。曹操的兵力远远不如袁军,但其属下荀或、郭嘉精辟地分析了袁曹的优劣后,认为胜算在曹军一方。他们说:袁绍礼仪繁多,公为人自然。袁处逆势,公奉天子。东汉晚期,政治宽缓,袁仍用宽政,不能统治;公为政严猛,能制御上下。袁绍外表宽厚,内心忌讳,用人而疑,信任的都是亲戚子弟;公看似简易,实际机敏明了,用人无疑,不问远近。袁绍多谋而少决断;公有了主意就立刻实行,应变无穷。袁绍盛谈谦让,士大夫喜欢言谈粉饰者多归附;公至心待人,不求虚名,士大夫忠正、有远见、有实才者都愿为之用。袁绍见人饥寒,就表现出关心的神色,而对见不到的事情就不去考虑;公对于眼前的小事时有忽略,而一遇大事所给的恩泽都超过人们的期望。袁绍属下争权,谗言四起;公以道术制御属下,没有人事纷争。袁绍对是非不明朗;公对正确的人和事给予优利,对错的用法规匡正。袁绍不懂军事;公能以少胜多。
荀或、郭嘉所分析的曹袁的十胜十败,部分符合实际。史书记载,袁绍为人宽厚优雅,能考虑全盘,善安排,又沉得住气。他最大也是最致命的缺陷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如袁绍的谋士田丰曾劝他进攻许都,把汉献帝迁走,借以号令天下,袁绍没有接受。另一个谋士沮授认为,连年征战,百姓疲惫,物资不足,不可出征,袁绍也不接受。在官渡之战中,田丰、许攸、沮授等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好计策,也都未被袁绍采纳。
曹操先打败了与袁绍联合的豫州刺史刘备,俘虏刘备大将关羽,驻兵黄河以南。曹操深知袁军兵力充实,黄河渡口随处可过,若沿河设防,分散兵力,势必造成被动。因此他选定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作为主要阵地,准备在袁军主力渡河完毕时,集中兵力进行决战。战争开始,袁绍派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北),曹操采纳荀攸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然后率军直奔白马,斩颜良,袁军惨败。白马围解后,曹操南撤,袁绍又派文丑率兵渡河追击,曹军伏兵杀文丑。颜良、文丑是袁绍军中的名将,甫一交战即被曹军斩杀,使得袁军上下震惊。曹军获胜,退回官渡,寻求有利时机再战。不久,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屯放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果断地率精兵五千夜袭乌巢,杀守将,烧军粮,袁军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袁绍与其子袁谭弃军而逃,败回冀州。
官渡之战,曹操消灭了袁绍的主力,不久,袁绍病死。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因争夺统治权而彼此内战,曹操乘机攻取了袁氏的政治中心邺城,打败三袁及其势力,占据了中原东部地区。
袁绍与曹操在少年时即有交往,青年时同在洛阳做官,以后又一起起兵讨伐董卓。他们曾谈论自己的志向。袁绍说:我要南面凭据黄河,北面防守燕、代,争取少数民族军队,向南争天下。曹操则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驭之,无所不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的雄才大略果然胜出袁绍一筹。
206年,曹操出兵进攻辽西乌桓蹋顿部。乌桓是汉代以来北方东部草原崛起的一个强悍的少数民族,东汉末年曾掠走十多万户汉族人。蹋顿部是乌桓最强大的一支。乌桓与袁绍关系很好,袁尚等人被曹操打败后投奔那里,欲借蹋顿部的帮助打回中原。
当时曹操属下有人认为,袁尚是败逃之人,与乌桓不可能互相利用,而在南边的刘备会乘机说动荆州牧刘表进攻许县。郭嘉反对这种看法,他认为,袁绍对汉族及少数民族有恩惠,乌桓及冀卅等地的人会配合袁尚恢复政权。而刘表是尚空谈少实干的人,同时他对刘备也未必放心,可以不用顾虑。乌桓因距离中原遥远,必不防备曹军。郭嘉建议轻装迅速向北行进,出其不意地攻击乌桓。
时值夏季,雨水多,海滨地区淹水不能通行。田畴建议从荒废的卢龙道进军柳城(今辽宁兴城西南),此路较近且乌桓不加防备。这条路长五百多里,田畴率领自己的部众为曹军作向导,开山填谷一路行进。离柳城还有二百里时,被乌桓人发觉,袁尚、袁熙、蹋顿及乌桓单于楼班、能臣抵之率几万骑兵迎战。两军在白狼山相遇,曹军身穿铠甲的人数少,产生了恐惧。曹操登上高处,看见乌桓人阵容不齐,就以张辽为前锋冲击,乌桓军崩溃,首领蹋顿及乌桓众多高官被斩,乌桓人及在乌桓部落的汉族人二十多万口投降。辽东太守公孙康追斩袁尚、袁熙。
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曹操最终歼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控制了北方地区。
平定袁绍以后,曹操把政治中心迁到邺城,汉献帝仍然留在许都。
前言/序言
这部《文物中国史》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中国历史与考古的专家、学者们合作撰写的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设定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正在学习中国历史的年轻人或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在读者阅读本书之前,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先向读者说明。
一、顾名思义,所谓“文物中国史”,是以文物为线索来讲述中国历史,这当然与一般主要依据文献史料讲述历史的著作不同。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历史的实物见证.或称物化的历史。透过文物,我们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历史。
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彩色图文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