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1911,革命與宿命
原 價:35.00元
作者:赫連勃勃大王
齣版社:九州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10807916
字數:400000
頁碼:35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打響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槍!
央視百傢詩雲主持人梅毅(赫連勃勃大王)2011開年力作!
內容提要
1911年,清朝即將滅亡的那一年,在中國的政治心髒北京,從錶麵上看,卻顯得格外平靜、安謐,充滿瞭進步、現代甚至祥和的色彩。
大時代暴風驟雨的劇變之前,往往都是如此波譎雲詭地給人以無邊的假象。這個國傢看似平靜的錶層下麵,湧動著一股強大的、不可逆轉的潮流:
革命!
但是,清朝,這個垂垂老矣的政權,腐朽已經發展到它的骨子裏。它的軀體遍布危機,華麗帝國的遮羞布下,滿是能緻它死地的痼疾和菌群。
坐待,等來的隻有革命。沒等政治裱糊匠們和油漆工們在大清國舊機器上塗抹粉飾新的油彩,就在滿大人們磨磨蹭蹭之際,武昌的槍聲脆然一響,260多年的大清龍旗,應聲而落……
近百年的歲月已恍如雲煙,如果我們今天以一種客觀的“現場感”縱觀曆史的細節,不免讓人無限嘆惋:曆史沒有給中國機會,激進的革命者也無視這種曆史機會。政治革命很容易去“開創”,但難以對國內外的成功案例加以模仿。正因如此,翹首企盼的苦澀,將會在辛亥革命槍響後,長久縈繞於我們的心頭。
目錄
上捲·清朝覆亡的或然與必然
引 子火山口上的政權
章被刻意誇大的鴻溝
——倍然激化的滿漢矛盾
第二章 地方與中央的角力——立憲派與督撫們
在“民主”演練中的怨憤
第三章那隻“看得見”的大手
——北洋軍事勢力的抽心一劍
第四章離心離德的“長城”
——新軍的政治逸軌
第五章 “受迫害狂”的臆想
——民族主義心理的“裂變”
第六章 民間力量暗流湧動——會黨勢力及“邪教”
對清政權的侵蝕
第七章 鐵路,輾過大清帝國的心髒
——四川保路大起義的發酵
下捲·革命進行時
引 子早産的革命
章 暗夜沉沉血作燈
——唐纔常,新世紀率先倒下的英雄
第二章 赤血橫流洗乾坤
——史堅如、吳樾、徐锡麟的無悔青春
第三章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韶華時光汪精衛
第四章 一夫鳴槍三軍皆反
——辛亥首義之精彩華章
第五章 多米諾骨牌這樣倒塌
——辛亥革命長鏡頭
第六章 坐看中原鹿正肥
——袁世凱齣山
第七章 短暫的共和
——曇花一現的南京“臨時”政府
第八章 百劫山河亂愁疊——清朝的覆亡
附捲·
附一啓濛者和國傢主義者的悲劇
——從端方和趙爾豐談起
附二 國殤為鬼無新舊
——從張振武看辛亥首義元勛們的下場
附三 辛亥革命大事記
作者介紹
赫連勃勃大王(梅毅),男,天津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國傢一級作傢。研究生畢業後,從事金融工作近二十載,本職工作一直緻力於資本市場的研究和實踐。業餘時間內,緻力筆耕,有“僞青春三步麯”——《南方的日光機場》、《失重歲月》、《城市碎片》等數部長篇小說齣版(中
文摘
序言
當我看到《1911,革命與宿命》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1911年,一個注定被載入史冊的年份,一個改變中國命運的起點。我一直對那個時期充滿著無限的遐想,但對於“革命”的理解,總覺得少瞭些什麼。這本書,我希望它能為我揭示這場革命的真正內涵,不僅僅是推翻帝製的壯舉,更是思想的解放、社會的變革,以及人民心中那份對新生的渴望。而“宿命”二字,則讓我覺得更加沉甸甸。它是否暗示著,即便經曆瞭如此波瀾壯闊的革命,曆史的某些走嚮,似乎早已被注定,充滿瞭無法抗拒的力量?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描繪那些在曆史舞颱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風雲人物,他們的決策,他們的掙紮,他們的無奈,是否都早已寫在瞭命運的劇本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這場革命背後的社會土壤,分析那些推動曆史前進的力量,同時也要觸及到那些在時代變遷中,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它應該是一本能夠讓我在閱讀中,不斷思考,不斷反省的書。
評分我拿到這本《1911,革命與宿命》的時候,就有一種莫名的衝動,想立刻沉浸其中。總覺得,1911這個數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無法言說的力量,它是一個時代的分割綫,一個傳奇的起點,也可能是一個悲劇的序章。我對於“革命”二字的理解,總是停留在書本上冰冷的文字,但這本書,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更鮮活的體驗。我想看到那些在曆史巨輪下奔波呼號的人物,我想聽見他們振聾發聵的呐喊,我想感受他們為理想燃燒的熱血。而“宿命”這個詞,則讓我覺得更加沉重,它仿佛預示著,即便有轟轟烈烈的革命,也可能無法掙脫既定的命運。這是一種令人著迷的矛盾,也是一種引人深思的哲學。我期待著作者能夠細膩地描繪齣這場革命的復雜性,不僅僅是成功的喜悅,更要展現齣其中的掙紮、犧牲,甚至是付齣慘痛代價的時刻。我想通過這本書,去理解那些曆史的選擇,去感受那些曆史的必然,去探尋在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它應該是一本能讓我反復品味,每次閱讀都能有新收獲的書。
評分《1911,革命與宿命》,這個書名本身就散發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命運的神秘感。我一直對1911年那個改變中國命運的年份充滿著強烈的好奇,但總覺得對它缺乏更深層次的理解。書名中的“革命”二字,勾起瞭我對那場翻天覆地的變革的嚮往,我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土壤孕育瞭這場革命?是長久壓抑的民怨,是先進思想的傳播,還是國際局勢的推動?而“宿命”二字,則讓我感到一種曆史的必然性和個體命運的渺小。它是否暗示著,這場革命的發生,以及中國未來的走嚮,早已在冥冥之中被注定?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羅列曆史事件,更能深入剖析事件背後的原因,展現那些關鍵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選擇與掙紮。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溫度,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喜怒哀樂,更重要的是,能夠引發我對曆史與命運的深刻思考。它應該是一本能夠讓我讀後久久迴味的,充滿智慧的書籍。
評分一本厚重的書,封麵就散發齣一種穿越時空的重量感。《1911,革命與宿命》,單看這個書名,就已經勾起瞭我對那個波瀾壯闊年代的好奇。我總覺得,曆史的洪流之中,總有一些關鍵的節點,一些注定要發生的變革,而1911年,無疑是其中一個震蕩乾坤的年份。讀這本書,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事件的羅列,更是對那些事件背後深層原因的挖掘,對那些身處時代漩渦中的人物命運的體察。是怎樣的力量,將一個古老的帝國推嚮瞭覆滅的邊緣?是怎樣的理想,又燃起瞭新生的火焰?而“宿命”二字,更是讓我心生寒意,又充滿探究的欲望。它是否暗示著,曆史的軌跡,早已冥冥之中被設定,無論人們如何掙紮,都無法逃脫?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描繪這場革命的宏大圖景,又將如何剖析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渺小與偉大。那些鮮活的麵孔,那些激昂的口號,那些血與火的洗禮,都將在我的腦海中一一展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個時代,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理解那個時代的悲歡離閤,最終,能讓我對“革命”二字,對“宿命”二字,有更深刻、更立體的認知。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那段令無數人魂牽夢繞的曆史。
評分《1911,革命與宿命》,這個名字就像一個古老的謎語,在我的腦海中盤鏇。我對1911年那場改變中國命運的大事件一直都充滿瞭好奇,而“革命與宿命”這四個字,更是為這份好奇增添瞭一層深沉的解讀空間。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進程並非完全是隨機的,很多事件的發生,都似乎帶著一種冥冥之中的必然。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帶我走進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去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土壤,孕育齣瞭如此驚天動地的變革。是壓抑已久的民怨,是先進思想的火種,還是外來勢力的衝擊?我想看到那些推動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的關鍵人物,他們是英雄,是叛逆者,還是時代的弄潮兒?而“宿命”二字,則讓我不由自主地思考,這場革命,在曆史的長河中,是否早已注定?它帶來瞭新生,但也可能伴隨著陣痛,甚至是一種無法改變的走嚮。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剝開曆史的迷霧,展現齣革命背後錯綜復雜的成因,以及它對個體命運所造成的深刻影響。我希望它能讓我不僅僅是瞭解瞭曆史的事件,更能體會到曆史的溫度,感受到那些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無力與抗爭。
評分一本名為《1911,革命與宿命》的書,光是名字就足以吸引我的目光。我一直對1911年那場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深感興趣,但總覺得對它的理解還不夠深入。書名中的“革命”二字,暗示著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而“宿命”則帶有一絲無法擺脫的悲劇色彩。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它是否會深入探討這場革命的根源,分析導緻它發生的社會、政治、經濟因素?又或者,它會聚焦於那些在這場革命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曆史人物,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決策、他們的個人命運如何與時代的洪流交織在一起?我尤其好奇“宿命”二字所帶來的解讀。它是否意味著,盡管有革命的發生,某些曆史的走嚮,某些國傢的命運,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夠帶我超越簡單的事件陳述,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去體會那些在曆史巨變中跌宕起伏的個體生命。它應該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讓人在閱讀後久久不能平靜的書籍。
評分當我看到《1911,革命與宿命》這本書名時,我的思緒就如同被拉迴瞭那個激動人心的年代。1911年,一個充滿著變革與希望的年份,一個讓無數仁人誌士為之奮鬥的時代。我一直對那場偉大的革命充滿著敬意,但總是覺得對它的理解還不夠透徹。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夠帶我走進曆史的深處,去探尋這場革命爆發的深層原因,去瞭解那些在曆史舞颱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抉擇,以及他們如何影響瞭那個時代的走嚮。而“宿命”二字,則為這場革命增添瞭一層更為復雜的色彩。它是否暗示著,曆史的進程,總有一些難以抗拒的力量在推動著,而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洪流中,也顯得如此渺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革命的復雜性,不僅僅是勝利的喜悅,更要觸及到革命過程中所付齣的代價,以及它對中國未來發展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它應該是一本能夠引發讀者深刻反思,關於曆史、關於命運、關於選擇的書。
評分《1911,革命與宿命》,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書名。我對1911年那場深刻改變中國曆史進程的革命一直充滿著濃厚的興趣,但總感覺對它的理解還不夠全麵。書名中的“革命”二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推翻舊政權、建立新秩序的宏大敘事,但“宿命”二字的加入,則為這場革命增添瞭一層更為沉重的解讀。它是否意味著,在這場革命的背後,隱藏著某種無法逃脫的曆史規律?或者說,即便革命成功,某些曆史的走嚮,某些國傢的發展軌跡,也早已注定,無法改變?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這場革命的根源,不僅僅是錶麵的政治動蕩,更要揭示其背後錯綜復雜的社會、經濟、文化因素。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描繪齣那些在曆史變革中湧現齣的鮮活人物,他們的理想、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個人命運如何與時代的洪流交織在一起。這本書,應該是一本能夠讓我不僅僅是瞭解曆史事件,更能體悟曆史的溫度,感受那個時代人們的悲歡離閤,並從中獲得深刻啓示的書籍。
評分《1911,革命與宿命》,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宿命的無奈。我總覺得,曆史的進程,尤其是那些重大的革命事件,往往不是簡單的個人意誌的勝利,而是多種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必然結果,仿佛有著某種看不見的手在操控著一切。我一直對1911年那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充滿瞭敬畏和好奇,但往往在曆史書本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事件的經過,而缺乏對深層原因和人物內心世界的細緻描繪。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帶我走進那個充滿變革與動蕩的年代,去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土壤,孕育齣瞭這場革命?是長期壓抑的民族矛盾,是先進思想的傳播,還是國際局勢的影響?而“宿命”二字,則讓我更加好奇,在那個時代的洪流中,那些身處其中的個體,他們的命運是否早已被寫就?他們是主動的革命者,還是被命運推著前進的棋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這場革命的復雜性和多麵性,既有推翻舊秩序的激昂,也有新舊交替的陣痛,更要深入剖析這場革命對中國未來發展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以及那些個體在時代浪潮中的無奈與抗爭。
評分一本叫做《1911,革命與宿命》的書,光是書名就足以讓我心生波瀾。1911年,那是一個在中國曆史上注定要被濃墨重彩記錄下的年份,一場震撼人心的革命,改變瞭古老帝國的命運。我一直對那個時代充滿著好奇,但總覺得對它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缺乏一種全景式的把握。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帶我深入到那個時代的核心,去探尋這場革命發生的根本原因,去瞭解那些推動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的關鍵人物,去感受他們內心的激蕩與抉擇。而“宿命”二字,則讓我覺得更加引人深思。它是否暗示著,曆史的軌跡,總有其難以擺脫的走嚮,即使經曆轟轟烈烈的革命,也無法徹底掙脫某種既定的命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事件的羅列,更能展現齣革命的復雜性,以及它對個體命運所産生的深刻影響。它應該是一本能夠讓我沉浸其中,體會曆史的厚重,感受時代的變遷,並從中獲得深刻思考的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