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桢全集(第9卷)

刘敦桢全集(第9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刘敦桢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088331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103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6
字数:78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本商品两种印刷封面,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本卷内容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理论著作,作者按照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先后顺序,简要而系统地论证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并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叙述了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本书文字简明,资料图片丰富,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建筑设计人员、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人员等参考使用。
  本书适用于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师生,建筑史研究人员。

作者简介

  刘敦桢,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曾创办我国第一所由中国人经营的建筑师事务所。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又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在对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以及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系统研究方面,都为这一学科奠定了主要基础。又曾多次组织并主持了全国性的建筑史编纂工作,出版了“苏州古典园林”等颇有影响的专著。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第一节 原始人群的住所
第二节 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
第三节 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第一节 夏——中国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第二节 商朝的宫室和陵墓
第三节 西周和春秋时代的建筑

第三章 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280年)
第一节 战国到三国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秦、汉、三国的宫室
第四节 住宅
第五节 陵墓
第六节 秦万里长城和汉长城
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公元265-589年)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
第二节 都城及宫殿
第三节 住宅
第四节 寺和塔
第五节 石窟的建筑和雕刻
第六节 陵墓
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公元581-960年)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
第二节 隋、唐的都城与宫殿
第三节 住宅
第四节 寺、塔、石窟
第五节 陵墓
第六节 安济桥
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第六章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公元960-1279年)
第七章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附录一 中国历史史表
附录二 历代尺度简表

前言/序言


刘敦桢全集(第9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刘敦桢全集(第9卷)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敦桢全集(第9卷)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刘敦桢全集(第9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送货快好书送货快

评分

  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更易懂一些,读完刘的书再读梁的《中国建筑史》应该更容易一些。

评分

  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更易懂一些,读完刘的书再读梁的《中国建筑史》应该更容易一些。

评分

好书送货快好书送货快

评分

书不错,比教条主义下的教学好。

评分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传统延续最长的建筑体系。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特别长,社会变化缓慢,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周边有大海、高山、沙漠的阻隔,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很少受到很大的外来影响。更因为中国的文化一般地高于相邻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即使某些外来因素传人中国,也会很自然地融人,而成为中国自己的东西。中国建筑自其萌芽,直到今世,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与历史上西欧建筑的剧烈变化大不相同。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国画、民乐等相似,有中国自己特有的传统,是延续数千年的独特体系。从都城的规划建设,到建筑的设计施工,乃至于装修装饰,都有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有着很卓越的成就。它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加以研究总结,还可以为当今的建设提供可贵的借鉴。中国建筑体系以住屋(宅、宫)为根本,其他类型大都以此为基型。在宗法和礼制的限定下,就各类单座建筑而言,多是以木结构为主体,以“间”为单位;从群体关系而论,都是以院落为单元,再以纵、横两个方向的轴线上多进、多路的院落形成组群,以纵横道路相分隔,沿着水平向延展开来,组成里坊、厢坊或街坊,进而聚合成以皇宫(王宫)或衙署为中心的城市。这些城市大多因地制宜,可以是平原、盆地上规整平直的,也可以是依山傍水,曲折起伏的。但在实质上,大都是以院、坊、城三个空间层次构成的网络系统。这一网络向郊野、乡村辐射,循着同一构成规则,使里、亭、堡、寨、村等都有类似的空间形态,就像一种特定文法所构成的语言形态一样。反过来,城市也是由乡村聚合而成的,是城墙围合起来的乡村,至少从古代城市的流变过程看是这样的。这种可以追溯到商周井田制的聚居方式和空间形态,小到一座院落,大到一坊、一城,都是宗法社会中人伦秩序的排列组合,是对宗法制度的空间性表达,为华夏民族所普遍认同。因而,决定中国建筑体系的根本因素,首先在于建筑的制度。但是,这种轴线对称的空间形态,因循礼制的人伦秩序,并没有束缚住中国人对多样生活和浪漫情怀的追求。熙攘喧闹的市井,摹景自然的园林,以及柔曲的建筑形体和明丽的装修色彩,便使其生存环境显得有张有弛,重理容情,并且是雅俗各得其所的,可以说是对刻板的宗法建筑制度的一种“柔化”。不仅如此,在古人眼中,建筑既属于形下的“器”,也含有形上的“道”;既可以比附外在的大宇宙,也可表达内心的小宇宙。寻求建筑的象征性,使中国建筑于功用、制度之外,还有以形喻意的表达,如宇宙图案、八卦九宫、易理玄机和风水图式等神秘的理念和巫术般的操作,与营造活动纠结在一起,实质上是华夏民族集体无意识中亘古存在的,对建筑和环境的一种文化认同和命运寄托方式。

评分

  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更易懂一些,读完刘的书再读梁的《中国建筑史》应该更容易一些。

评分

中国古代建筑史。内容翔实,现在仍作为清华的教材使用。

评分

  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更易懂一些,读完刘的书再读梁的《中国建筑史》应该更容易一些。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刘敦桢全集(第9卷)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