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声学基础知识、汽车音响系统、常见车型汽车音响系统的拆解、汽车音响系统改装、汽车音响改装系统的附件制作、汽车音响系统隔音工程、汽车音响系统的基本调试和汽车音响系统调音实践等。本书内容实用,操作性较强,通过具体实例,配合大量操作图片,把汽车音响改装基本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清晰地介绍给读者。同时,考虑到读者对象的实际情况,介绍电声学基础理论知识时采用大量汽车音响系统的应用实例,易于理解。
内容简介
根据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会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组织编写了汽车修理与服务类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培训教材,具体包括《汽车发动机维护》《汽车底盘维护》《汽车电气设备维护》《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综合检测与诊断》《汽车音响改装》《汽车美容技能》,共计9本。
《汽车音响改装》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声学基础知识、汽车音响系统、常见车型汽车音响系统的拆解、汽车音响系统改装、汽车音响改装系统的附件制作、汽车音响系统隔音工程、汽车音响系统的基本调试和汽车音响系统调音实践等。本书内容实用,操作性较强,通过具体实例,配合大量操作图片,把汽车音响改装基本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清晰地介绍给读者。同时,考虑到读者对象的实际情况,介绍电声学基础理论知识时采用大量汽车音响系统的应用实例,易于理解。
本书由张福信主编,陈记、黄成汤、王东风、王会林、朱崇豪参编;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汽车音响改装维修分会专家委员会审稿。该教材的编写还得到了广州柏菲音乐制作有限公司、福建博士达电子有限公司、IASCA中国分会以及深圳市大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内页插图
目录
单元一 电声学基础知识
课题一 电学基本概念
课题二 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熔断器及其应用
课题三 半导体及其应用
课题四 汽车音响电路的组成及一般故障
课题五 声音的原理及特点
课题六 车内空间的声音特性
单元二 汽车音响系统
课题一 汽车音响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
课题二 常见主机的性能特点
课题三 扬声器的性能特点
课题四 汽车音响安全基础知识
单元三 常见车型汽车音响系统的拆解
课题一 主机的拆解
课题二 装饰板的拆解
课题三 扬声器的拆解
课题四 拆装综合实践
单元四 汽车音响系统改装
课题一 改装系统的类型、原则和一般要求
课题二 前门、后门扬声器的改装
课题三 电源线的选择与连接
课题四 主机与功放间信号线的选择与连接
课题五 功放与扬声器间扬声器线、控制线的选择与连接
课题六 电容器的选择与连接
课题七 超低音箱的安装
课题八 熔断器的选择与安装
单元五 汽车音响改装系统的附件制作
课题一 读图
课题二 木工制作
课题三 玻璃纤维加工工艺
课题四 A柱高音支架的制作
课题五 功放支架的制作
课题六 后备箱中异型超低音箱体的制作
单元六 汽车音响系统隔音工程
课题一 隔音(声音环境处理)工程初步
课题二 典型隔音处理示范
单元七 汽车音响系统的基本调试
课题一 调音步骤
课题二 功放调整功能的作用
课题三 调音方法及常见调音故障的排除
单元八 汽车音响系统调音实践
课题一 专业调音基础
课题二 汽车音响系统的精细调整
课题三 调音综合实践——噪声来源及其解决方法
附录 常用汽车音响连接端标示对照
精彩书摘
单元一 电声学基础知识
汽车音响,是电子娱乐设备在汽车中的应用。学习汽车音响设备的改装,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电声学常识,对初级汽车音响改装工作者来说,原理性的问题如果难以理解,不妨记住一些主要的公式,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推算,实现汽车音响系统的优化配置。
课题一 电学基本概念
一、直流电与交流电
电,是现代科技的基础之一,也是百年来影音科技的基石。在我们的周围,电的应用随处可见。在音响技术中,会用到两种电:直流电与交流电。
直流电是在传输中方向一定而大小不变的电流,我们使用的许多电器如手机,还有汽车上的电池都是采用直流电工作的,根据“直流电”英文首字母,简称为DC。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开关接通时,电流由电池的正极经导线、负载(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电流的方向始终不变。如果用示波器来测试直流电,显示屏上出现的将会是一条平直的直线。
交流电是在传输中方向和大小都在不断改变的电流,常见的照明电灯、电冰箱等电器用的电都是交流电,根据“交流电”英文首字母,简称为AC。
前言/序言
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组织实施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有关文件。所谓专项职业能力,即一个可就业的最小技能单元,其适用范围小于“职业”。一个专项职业能力构成一个独立的培训项目,与传统的培训相比,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目标直接定位于具体的岗位或工位,培训针对性更强,内容更细化。学员希望从事哪一个岗位的工作,就参加相应的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这样的培训,时间短、效率高,既有利于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制定培训计划并开展培训,也有利于学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培训项目,以达到上岗和职业技能提升的要求。
针对这一新的培训类型,我们会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组织编写了适合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培训使用的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根据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的要求,确定每本教材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力求反映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教材以技能操作为主线,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例,一步步地介绍各项操作技能,便于学员理解和对照操作。通过学习,学员能够掌握岗位要求的操作技能,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从而顺利实现上岗或职业技能提升。
由于编写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培训教材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材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培训教师和学员提出宝贵意见,以便适时修改,使其趋于完善。
汽车电子技术与改装实践教程 面向初、中级汽车技术人员与发烧友的深度实践指南 本书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现代汽车电子系统构建、诊断与个性化升级的专业技术读物。它旨在为汽车维修技师、电子工程学生以及热衷于汽车科技和改装的车主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知识体系与操作规范。我们聚焦于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的前沿,结合实际维修与改装案例,深入剖析了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原理与维护策略,并特别强调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车身电子控制模块(BCM)的集成与故障排除方法。 第一部分:现代汽车电子系统基础与架构 本部分首先构建起读者对现代汽车电子系统的宏观认知。我们不再停留于传统的电路图讲解,而是采用系统级的视角,详细阐述了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EA)的演进,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到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乃至中央计算单元(Zonal Architecture)的转变。 第一章:车载网络技术深度解析 本章详细剖析了汽车内部数据通信的主干技术。内容涵盖了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高级应用,包括CAN FD(Flexible Data-Rate)的帧结构、仲裁机制与速率优化;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在低速传感器和执行器网络中的角色;以及以太网(Automotive Ethernet),特别是100BASE-T1和1000BASE-T1在数据密集型应用(如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融合)中的部署标准、物理层特性与时间敏感网络(TSN)的应用原理。深入讲解了诊断协议UDS(Unified Diagnostic Services)在不同总线上的实现方式及其报文结构,为后续的故障诊断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章:车身控制模块(BCM)与信息娱乐系统集成 BCM是现代汽车的神经中枢之一。本章着重讲解BCM的硬件组成、软件逻辑与安全机制。内容包括:BCM如何管理照明、门锁、窗控及防盗系统;故障码(DTC)的存储、刷新与诊断树的建立流程;以及信息娱乐系统(IVI)与车辆其他子系统的总线级联与数据交互方式。同时,深入探讨了信息娱乐主机的功能安全与网络隔离需求,如如何区分安全关键数据与非安全数据流。 第二章重点内容还包括: 诊断编程与在线升级(FOTA/SOTA)的基本流程,涉及的加密算法与安全网关(SecOC)的作用。 第二部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电子核心 本书将大量的篇幅用于解析ADAS系统的电子构成与集成挑战。这部分内容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信号处理基础。 第三章:雷达、视觉传感器的数据融合与处理 详细介绍了毫米波雷达(24GHz与77GHz)的工作原理、波束形成技术、目标追踪算法(如卡尔曼滤波器的应用)。视觉系统部分,聚焦于车载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类型(CMOS/CCD)、ISP(图像信号处理器)的配置,以及深度学习模型在目标识别(行人、车道线、交通标志)中的部署流程。重点解析了传感器数据同步与时间戳对齐技术,这是实现高精度融合的物理基础。 第四章:主动安全系统的控制逻辑与执行器 本章深入探讨了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自动紧急制动(AEB)和车道保持辅助(LKA)的决策层逻辑。内容包括:如何根据融合数据计算安全距离与相对速度;线控转向(Steer-by-Wire)和线控制动(Brake-by-Wire)系统的电子液压控制单元(EHCU/EPS ECU)的响应时间要求与冗余设计。对故障安全(Fail-Safe)与降级模式(Degradation Mode)的电子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三部分:汽车诊断、编程与电子系统维护 本部分侧重于实际操作与技术应用,是维修技师的核心工具箱。 第五章:深入理解诊断仪与软件工具 超越基础的读取故障码,本章讲解了专业诊断设备(如ODIS, ISTA, Techstream等)的工作原理。内容包括:数据流的实时解析(如何通过数据流判断传感器工作区间与ECU内部状态);在线编程(Flashing)的步骤、所需的安全凭证(Security Access)流程以及断电保护措施。详细介绍了ECU的固件版本管理与兼容性校验。 第六章:车载网络故障的系统化排除 网络故障是现代汽车电子维修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本章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故障排除方法论: 1. 物理层检测: 使用示波器分析CAN/LIN的总线负载率、波形对称性、终端电阻的准确性。 2. 数据链路层诊断: 如何通过分析总线错误计数器(Error Counters)判断是位错误、填充错误还是应答错误。 3. 应用层追踪: 利用专业的CAN分析工具(如Vector CANoe/CANalyzer)进行报文嗅探,重构特定功能的通信流程,定位报文缺失或错误数据包的源头ECU。 4. 电源管理与唤醒机制诊断: 针对休眠模式下的网络唤醒失败问题,分析BCM、网关以及休眠ECU的唤醒逻辑电路与定时器设置。 第七章:电源管理与电磁兼容性(EMC) 电源系统的稳定是所有电子系统的基石。本章探讨了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对12V/48V系统的影响,以及现代汽车如何应对高频开关电源带来的电磁干扰。内容包括:EMC测试标准(如CISPR 25)的基本要求、滤波电路的设计原则(共模与差模抑制)以及高功率负载(如电动空调、PTC加热器)对低压网络的瞬态影响的应对措施。 总结与展望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超越基础维修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汽车电子系统的“软件思维”和“网络化决策”,为应对未来软件定义汽车(SDV)带来的技术挑战做好准备。所有技术描述均基于行业标准和实际工程实践,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汽车电子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