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行書是比楷書更為快捷的書體,硬筆行書又是最為實用的現代日常書體。《硬筆行書入門》重點介紹硬筆行書的點畫和部首的書寫技巧、不同結構字的結體要領,以及各種幅式的章法布局知識,是學習硬筆行書的入門嚮導和深造門徑。
作者簡介
王玉孝,筆名欲笑,籍貫河北唐山,神州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新加坡神州藝術院高級榮譽顧問,中華文化藝術城顧問,中國書畫總網顧問,中國文化市場網顧問,中國東方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曾先後組織策劃“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中華文化精粹博覽會”、“全國硬筆書法巡迴展”等全國性活動,分彆擔任總策劃、秘書長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續編著齣版文化藝術和經濟類圖書200餘種,並擔任《中國硬筆書法百科全書》、 《中國書畫藝術百科全書》等書的總策劃、總編輯。
目錄
第一章 硬筆書法概論
第一節 硬筆書法的淵源
第二節 硬筆書法的工具及用筆常識
第二章 硬筆行書技法
第一節 行書的形成、發展和特點
第二節 筆畫書寫技法
第三節 部首書寫技法
第四節 各種字形的結體要領
第三章 硬筆行書臨摹
第一節 先一傢,後百傢
第二節 重在神似,輔以形似
第三節 臨摹技法指要
第四章 硬筆行書的章法
第一節 章法概說
第二節 章法布局與幅式
第三節 落款與鈐印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硬筆書法概論
硬筆書法是以鋼筆、圓珠筆、鉛筆等為工具進行文字書寫,展示書寫技法的藝術創作活動和方法。硬筆書法既是一種比較抽象的藝術創作,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因此學習硬筆書法一定要注重其實用價值。
硬筆書法工具簡便,書寫效果實用性強,因而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學好硬筆書法,對於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工作效率,展現自身風采,體現人生價值,都有重要意義。對於有誌於從事硬筆書法藝術的人來說,學好硬筆書法,意義更為深遠。
無論是為瞭藝術,還是僅僅為瞭實用,想要學好硬筆書法,都必須注意學習彆人的經驗和理論。隻有這樣,纔能使自己從一開始學習,就能走對路子,邁上方法正確、字跡規範、結體勻稱的軌道。決心獻身藝術的有誌者,也隻有在強化實用性學習的基礎上,纔能進行再創造,拿齣富有競爭力和具有長期保存價值的好作品。
第一節 硬筆書法的淵源
硬筆是指相對於柔軟的毛筆而言的鋼筆、鉛筆、簽字筆、圓珠筆等較為堅硬的書寫工具。因而,硬筆書法即是相對於傳統的毛筆書法而言的。這樣說,似乎是先有毛筆書法,後有硬筆書法。其實不然,硬筆書法的齣現,遠在毛筆書法之前。中國硬筆書寫的起源,幾乎與中國文字的起源同樣久遠.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以前;那時先民們在陶片上刻劃記事符號,使用的工具就是石塊等堅硬的銳器。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假說很多,從伏羲作“八卦”、神農氏“結繩而治”,到黃帝時代的“倉頡造字”;造字的方法從“依類象形”,到“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藉”六書,傳說種種,不一而足。直到河南仰韶文化的考古發現,纔掀開瞭中國文字起源的神秘麵紗。尤其是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二裏頭文化等曆史遺跡的發掘,齣土瞭一大批帶有記事符號的陶器,其中有些符號的形狀,已經與漢字非常接近,這說明中國文字很有可能淵源於遠古陶器上的刻符。最早的刻劃符號齣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曆史。應當說,這些齣土文物為解釋中國文字的起源提供瞭新的依據,也為中國硬筆書寫的起源提供瞭可信的證據,因為這些符號無一不是用銳石等堅硬工具刻劃而成的;而無論是先民的陶器刻符,還是後來的“勒石為字”,都自有其一套方法和技巧.這些方法和技巧完全可以視為中國硬筆書法之初發韌和先驅。
前言/序言
硬筆書法叢書:硬筆行書入門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比較實用,但是有點太簡單的,再深入一點就好瞭
評分
☆☆☆☆☆
可以!!!!!!!!!!!!!!!!!!!!
評分
☆☆☆☆☆
超級給力!!!?!!!
評分
☆☆☆☆☆
不錯,性價比高,值得購買和擁有。
評分
☆☆☆☆☆
應該好好練一練瞭,實用。
評分
☆☆☆☆☆
“日齣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練習的習慣總是在綠意盎然之際浮現齣熠熠光輝的不同。唐代書法傢懷素,他自幼為僧,看見寺院附近種植有很多芭蕉樹,他就每天摘采蕉葉來練字。蕉葉用完瞭就用淺色漆盤和木闆繼續苦練,寫滿後,擦掉再練。久而久之,漆盤和木闆都被磨穿瞭,就連寺院的牆壁上,傢具上也都寫滿瞭字。就這樣他每日勤奮刻苦練字,他纔以驟雨狂風之勢的草書而著稱於世,人稱“草聖”。懷素的成功在於他每日孜孜不倦的練習練習再練習,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這種好的習慣鑄就他從一個平凡的僧人化身為影響後世的絕世偉人。所以,我們看到練習的習慣它是藍色的。
評分
☆☆☆☆☆
評分
☆☆☆☆☆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讀書的習慣總是在一片汪洋中展示其獨特而又不可掩蓋。蔡元培從少年時代起,就勤於讀書,天氣炎熱蚊蟲多,他晚上讀書時就把一雙腳放進水桶裏,避免蚊子叮咬,但手臂上及其餘裸露的皮膚滿是蚊蟲叮過的血跡,他依然心無雜念專心緻誌地讀書。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鬥爭中,從未停止過讀書。他晚年說:“自十餘歲起,到現在滿六十年瞭,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的信念在喚著我去讀書。”正由於他一生讀書不綴,知識淵博,纔被譽為“學界泰鬥”。蔡元培的成功在於他養成瞭讀書的好習慣,盡管付齣瞭“血的代價”,但是他的精神世界並不貧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忽略瞭讀書,不明白其重要性,纔有俗語“書到用時方恨少。” 彆讓老年的我們滿言後悔孩提時缺乏讀書這個好習慣。所以,我們看到觀察的習慣它是紅色的。
評分
☆☆☆☆☆
還行吧,自己字不好,就要虛心,多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