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丛书:硬笔行书入门

硬笔书法丛书:硬笔行书入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司惠国,王玉孝,杨川 等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9-2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5527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999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页数:6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行书是比楷书更为快捷的书体,硬笔行书又是最为实用的现代日常书体。《硬笔行书入门》重点介绍硬笔行书的点画和部首的书写技巧、不同结构字的结体要领,以及各种幅式的章法布局知识,是学习硬笔行书的入门向导和深造门径。

作者简介

  王玉孝,笔名欲笑,籍贯河北唐山,神州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新加坡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中华文化艺术城顾问,中国书画总网顾问,中国文化市场网顾问,中国东方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曾先后组织策划“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中华文化精粹博览会”、“全国硬笔书法巡回展”等全国性活动,分别担任总策划、秘书长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编著出版文化艺术和经济类图书200余种,并担任《中国硬笔书法百科全书》、 《中国书画艺术百科全书》等书的总策划、总编辑。

目录

第一章 硬笔书法概论
第一节 硬笔书法的渊源
第二节 硬笔书法的工具及用笔常识

第二章 硬笔行书技法
第一节 行书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第二节 笔画书写技法
第三节 部首书写技法
第四节 各种字形的结体要领

第三章 硬笔行书临摹
第一节 先一家,后百家
第二节 重在神似,辅以形似
第三节 临摹技法指要

第四章 硬笔行书的章法
第一节 章法概说
第二节 章法布局与幅式
第三节 落款与钤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硬笔书法概论
  硬笔书法是以钢笔、圆珠笔、铅笔等为工具进行文字书写,展示书写技法的艺术创作活动和方法。硬笔书法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创作,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学习硬笔书法一定要注重其实用价值。
  硬笔书法工具简便,书写效果实用性强,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学好硬笔书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工作效率,展现自身风采,体现人生价值,都有重要意义。对于有志于从事硬笔书法艺术的人来说,学好硬笔书法,意义更为深远。
  无论是为了艺术,还是仅仅为了实用,想要学好硬笔书法,都必须注意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从一开始学习,就能走对路子,迈上方法正确、字迹规范、结体匀称的轨道。决心献身艺术的有志者,也只有在强化实用性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再创造,拿出富有竞争力和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好作品。
  第一节 硬笔书法的渊源
  硬笔是指相对于柔软的毛笔而言的钢笔、铅笔、签字笔、圆珠笔等较为坚硬的书写工具。因而,硬笔书法即是相对于传统的毛笔书法而言的。这样说,似乎是先有毛笔书法,后有硬笔书法。其实不然,硬笔书法的出现,远在毛笔书法之前。中国硬笔书写的起源,几乎与中国文字的起源同样久远.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以前;那时先民们在陶片上刻划记事符号,使用的工具就是石块等坚硬的锐器。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假说很多,从伏羲作“八卦”、神农氏“结绳而治”,到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造字的方法从“依类象形”,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传说种种,不一而足。直到河南仰韶文化的考古发现,才掀开了中国文字起源的神秘面纱。尤其是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二里头文化等历史遗迹的发掘,出土了一大批带有记事符号的陶器,其中有些符号的形状,已经与汉字非常接近,这说明中国文字很有可能渊源于远古陶器上的刻符。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应当说,这些出土文物为解释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也为中国硬笔书写的起源提供了可信的证据,因为这些符号无一不是用锐石等坚硬工具刻划而成的;而无论是先民的陶器刻符,还是后来的“勒石为字”,都自有其一套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完全可以视为中国硬笔书法之初发韧和先驱。

前言/序言


硬笔书法丛书:硬笔行书入门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硬笔书法丛书:硬笔行书入门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硬笔书法丛书:硬笔行书入门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硬笔书法丛书:硬笔行书入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硬笔书法丛书硬笔行书入门,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的,在读书中我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才气,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以前,我写作文时,总是不知道该用哪些词。所以老去问妈妈,妈妈就说孩子,你应该多看些书,哪一个作家像冰心,老舍都不是破了万卷书,才下笔如有神的呢从此,我就天天看书,记录书中的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果然,一段时间过后,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一点点提高。,一本书多读几次,第一章硬笔书法概论硬笔书法是以钢笔、圆珠笔、铅笔等为工具进行文字书写,展示书写技法的艺术创作活动和方法。硬笔书法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创作,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学习硬笔书法一定要注重其实用价值。硬笔书法工具简便,书写效果实用性强,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学好硬笔书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工作效率,展现自身风采,体现人生价值,都有重要意义。对于有志于从事硬笔书法艺术的人来说,学好硬笔书法,意义更为深远。无论是为了艺术,还是仅仅为了实用,想要学好硬笔书法,都必须注意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从一开始学习,就能走对路子,迈上方法正确、字迹规范、结体匀称的轨道。决心献身艺术的有志者,也只有在强化实用性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再创造,拿出富有竞争力和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好作品。第一节硬笔书法的渊源硬笔是指相对于柔软的毛笔而言的钢笔、铅笔、签字笔、圆珠笔等较为坚硬的书写工具。因而,硬笔书法即是相对于传统的毛笔书法而言的。这样说,似乎是先有毛笔书法,后有硬笔书法。其实不然,硬笔书法的出现,远在毛笔书法之前。中国硬笔书写的起源,几乎与中国文字的起源同样久远.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以前那时先民们在陶片上刻划记事符号,使用的工具就是石块等坚硬的锐器。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假说很多,从伏羲作八卦、神农氏结绳而治,到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造字的方法从依类象形,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传说种种,不一而足。直到河南仰韶文化的考古发现,才掀开了中国文字起源的神秘面纱。尤其是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二里头文化等历史遗迹的发掘,出土了一大批

评分

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如果你是画师,给习惯涂上一抹色彩,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假如我是一片绿,不够绿叶成荫,那么就让我在枝头缀满粉绿苍翠;假如我是一抹红,不够姹紫嫣红,那么就让我为庭院装点桃花柳绿;假如我是一簇蓝,不够蓝田生玉,那么就让我于蓝天撑起宽阔无边。

评分

字体还不错

评分

就是书比较薄 字不是很多 一下就完了

评分

国家教育部《写字大纲》强调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及习字由浅入深的要求,这套系列字帖国家教育部《写字大纲》强调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及习字由浅入深的要求,这套系列国家教育部《写字大纲》强国家教育部《写字大纲》强调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及习字由浅入深的要求,这套系列国家教育部《写字大纲》强调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及习字由浅入深的要求,这套系列字帖:将小学部分定为楷书练习,中学部分定为行书练习。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练字边写边读来加强对古诗文的记忆,以达到“提笔练字,边写边读字帖:将小学部分定为楷书练习,中学部分定为行书练习。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练字边写边读来加强对古诗文的记忆,以达到“提笔练字,边写边读调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及习字由浅入深的要求,这套系列字帖:将小学部分定为楷书练习,中学部分定为行书练习。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练字边写边读来加强对古诗文的记忆,以达到“提笔练字,边写边读字帖:将小学部分定为楷书练习,中学部分定为行书练习。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练字边写边读来加强对古诗文的记忆,以达到“提笔练字,边写边读:将小学部分定为楷书练习,中学部分定为行书练习。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练字边写边读来加强对古诗文的记忆,以达到“提笔练字,边写边读

评分

评分

从来没有联系过呢,买来了就丢在了一边

评分

好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快递员很好

评分

评价大于100元的订单可以获得20个京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硬笔书法丛书:硬笔行书入门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