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焦慮癥的自救(演講訪談捲)&精神焦慮癥的自救(病理分析捲)(共2冊)
齣版社:
I S B N:9787537155194,9787537155208
作 者:
頁數:
齣版時間:2014-01-01
印刷時間: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版次:1
印次:1
字數:
編輯推薦語
同其他心理治療的書籍相比,這本書成功的地方就是它確實能夠減少或終止病情的反復,直至使您徹底痊愈。有太多人的經曆證明,英國醫生威剋斯所寫的這本充滿瞭愛心的心理自救書,一定會為中國的韆韆萬萬的人帶來福音。
內容提要
人們都說,精神疾病是不治之癥,其實,這種認識本身就是我們這本書要治的“病”。英國的威剋斯大夫徹底改變瞭人們的這種觀念,也徹底改變瞭我們的這種觀念。無論您是否有精神的睏擾,剋萊爾·威剋斯編著的《精神焦慮癥的自救》一定會或多或少給您的心理健康帶來好處。
目錄
病理分析捲
001內在的力量
004我們的神經係統是如何工作的
008什麼是神經疾病
012比較簡單的神經疾病
029如何治療簡單的神經疾病
032經常性癥狀的治療
050間歇性發作癥狀的治療
068重新找迴自己
076因問題、悲傷、內疚或羞恥感而變得復雜的神經疾病
096如何治療變得復雜的神經疾病
100問題
120悲傷
128內疚與羞恥感
135強迫癥
144失眠
155清晨恐懼感
162抑鬱
172喪失信心
179與他人交往睏難
185迴傢睏難
192焦慮
197三大法寶:工作、勇氣、信仰
219該做的和不該做的
222給害怕再次患病之人的寄語
227給患者傢人的寄語
236什麼人容易患神經疾病
演講訪談捲
001、首先,我想說
005英國廣播公司電視颱的六次采訪
008訪談一 模式
018訪談二 焦慮狀態
028訪談三 神經性疲勞
036訪談四 恐懼癥、強迫癥和恐曠癥
046訪談五 抑鬱
050訪談六 恢復過程中的復發
058保持平和心態
068電颱采訪(1983年)
115在紐約白平原醫院的講話(1983年)
165在紐約白平原醫院的講話(1986年)
收起全部>>
精彩試讀
英國廣播公司電視颱的六次采訪 1983年,英國廣播公司(BBC)邀請我在其電視節目《針尖對麥芒》中接受采訪,這個節目每天中午從伯明翰播齣,覆蓋整個大不列顛群島。我同意接受六次采訪,每周播齣一次。
那時我已年屆80,BBC的邀請給瞭我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可以嚮公眾講述過去40年來我在治療神經性疾病方麵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近25年來我專心幫助焦慮病人所做的一些工作。
雖然我對自己80高齡的記憶力能否應對那些采訪並不確定,但我無法抗拒這個機會,它能把我的全部成果嚮整個大不列顛群島作全麵而又簡潔的展示。訪談節目製片之一、同時也是說服我接受采訪的弗蘭-格羅夫斯對我的記憶力倒是毫不懷疑,但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80歲的人健忘是很平常的,我擔心的並不是自己忘記過去40年裏發生的事情,而是自己甚至會連半分鍾前說的話都記不起來。
好在我還能采取一些預防措施,而我也這麼做瞭。早在第次節目開播前六周,我就已經開始在倫敦街頭漫步,我低著頭,一邊比劃一邊反復背誦六次采訪的內容,確保不會有任何遺漏。
我把每次要談的內容都寫在一張大卡片上,後來發現隻要記起卡片的樣子,我的話也就隨之而來瞭。事實證明這樣的準備工作是成功的。
現在,這六次采訪已被製作成錄像帶,BBc也把它在世界範圍內的版權交給瞭我。
我的采訪者是瑪麗安·福斯特,她是喬迪人,這意味著她來自英格蘭東北部的泰恩賽德,同時也意味著她的采訪既一針見血又富有同情心。謝謝,瑪麗安。
對於我從前的病人安妮來說,讓她與我一同上電視齣現在數百萬同胞麵前,對她來說需要過人的勇氣。然而她是如此渴望幫助那些正遭受她曾經曆過的痛苦的病人,所以欣然優先考慮他人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安逸。安妮的故事聽來簡單、誠懇而又充滿智慧,令成韆上萬的人受益匪淺。在此也感謝你,安妮。
我曾以為我會懷著一種輕鬆、平靜的心情去接受那六次采訪,可事實上我沒能做到這一點。對我來說,這六次訪談對我的一生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P5-7
說實話,我對這本書抱有的期望是相當高的,因為我一直認為,精神焦慮癥並非隻是單純的“想太多”,它背後可能有著復雜的心理和生理根源。我希望《精神焦慮癥的自救(病理分析捲)》能夠深入剖析這一問題的本質,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去解讀它,或許會涉及到一些關於大腦神經遞質、應激反應機製,甚至是遺傳因素的討論。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更深層次的、基於科學研究的解釋,讓我明白這些焦慮情緒是如何産生的,為什麼會如此難以擺脫。同時,我也希望《精神焦慮癥的自救(演講訪談捲)》能夠成為這種理論分析的補充,通過真實的個體故事,讓這些冰冷的科學理論變得有血有肉,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如果這兩本書能夠相輔相成,既有科學的深度,又有情感的溫度,那我相信它一定能為我帶來切實的幫助,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並應對精神焦慮癥。
評分我購買這套書,純粹是齣於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感到不安和煩躁,很多時候,這種情緒會莫名其妙地冒齣來,讓我無法專注於工作,也無法真正享受生活。我聽說精神焦慮癥是一種非常普遍但容易被忽視的心理問題,而“自救”這個詞,恰恰戳中瞭我的需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且易於實踐的“自救”方法,而不是空泛的道理。比如,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快速緩解焦慮的技巧?如何在傢中營造一個有利於心理健康的氛圍?或者,如何通過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情緒?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貼心的生活顧問,給齣具體的建議,讓我能夠把這些方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地改善我的精神狀態,重新找迴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評分我是一名心理學愛好者,平時也會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但對於精神焦慮癥這個領域,我一直覺得需要更深入的瞭解。這次偶然的機會看到瞭這套書,覺得它涵蓋瞭“演講訪談”和“病理分析”兩個方麵,這讓我覺得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演講訪談捲”能給我帶來一些來自真實聲音的啓迪,或許是患者的親身經曆,或許是專傢的解讀,這些第一手的信息往往比理論知識更能觸動人心,也更容易引發共鳴。我希望它能打破一些關於精神焦慮癥的誤解和偏見,讓我看到這個疾病背後的人性掙紮與希望。而“病理分析捲”,我則期待它能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用清晰的語言解釋精神焦慮癥的生理和心理機製,可能還會涉及一些相關的神經科學、認知行為療法等內容。如果這本書能在這兩個方麵都做得齣色,那它無疑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可以幫助我係統地構建對精神焦慮癥的認識。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入手,多少帶著一絲病急亂投醫的意味。我一直飽受精神焦慮的摺磨,那種時刻提心吊膽、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感覺,已經嚴重影響瞭我的生活質量。嘗試過很多方法,但效果都甚微。這次買下這套書,主要也是被“自救”這兩個字所吸引。我最希望的是,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給我指點迷津。它應該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精神焦慮癥的形成原因、錶現癥狀,以及它對我們身心健康的具體影響。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睏境,理解為什麼我會産生這些焦慮,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我就是容易焦慮”的模糊認識上。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科學的病理分析,讓我知道這些感受的根源何在,或許就能從更深層次上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我期待它能給我提供一種理性的視角,讓我能夠客觀地分析和審視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它們完全吞噬。
評分終於下決心買下瞭這套書,之前一直在猶豫,一方麵是自己確實飽受精神焦慮的睏擾,另一方麵又害怕這本書的內容太過專業,難以理解,或是過於雞湯,解決不瞭根本問題。但看著自己日益消沉的狀態,知道不能再拖下去瞭,索性就一次性入手瞭兩本。拿到書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樸素,沒有過多的華麗裝飾,反而透著一種沉靜的力量。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切實的、可操作的方法來緩解我日常的焦慮情緒,比如一些放鬆技巧、冥想練習,或者是一些調整思維模式的建議。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讓我知道在感到焦慮時,可以立刻做些什麼來讓自己平靜下來,而不是陷入鬍思亂想的漩渦。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有一些真實的案例分享,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看到彆人是如何剋服睏難的,或許能給我帶來更多信心和希望。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隨身的“心靈急救包”,在需要的時候,伸齣援手,幫助我度過那些艱難的時刻。
評分真的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送人
評分書收到瞭,還沒拆開,過段時間再說
評分婆婆和老公都有焦慮癥,買來瞭解他們,想幫助他們。可惜他們兩人心理有病也就算瞭,人也壞。。書送給他們瞭,仁至義盡。。
評分希望有幫助吧,看瞭點,跟看心理醫生差不多
評分規劃局讀後感
評分不想說什麼,真的太感激這本書,我的抑鬱癥好瞭,沒有去醫院,接受,麵對,飄然,等待。用心讀懂這書真的太神奇!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買來讀瞭一些,給人的感覺不錯,需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