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典中華之大冊,幫則舊事之成例,舊事之精事過典故,數黃明誌修身齊傢以平天下。
內容簡介
《雅風集》以曆代典故繪畫名作為藍本,利用晌拓法(古人利用晌午陽光對窗拓描的一種方法,後指透光拓法)進行提綫處理,配以簡要的文字說明,涉及典故九十一個。
內頁插圖
目錄
先秦兩漢
女媧煉石
神農采藥
元女授經
湘君泣竹
丹硃學弈
八月剝棗
九月授衣
老子齣關
伯樂相馬
禮聘四皓
韓信受辱
漂母捨飯
蘇武牧羊
東方偷桃
公子挾彈
仕女抱琴
藥王歸來
舉案齊眉
王烈勸善
蔡琰悲歌
文姬歸漢
三國兩晉
諸葛齣山
武侯高臥
阮修沽酒
龍山落帽
右軍觀鵝
羲之臨池
道韞詠絮
東山攜妓
淵明解印
歸去來兮
東園琴趣
王質爛柯
木蘭從軍
隋唐五代
雀屏中選
風塵三俠
三俠聚義
四紅流芳
守約器識
子昂碎琴
明皇試馬
晉爵調羹
二老行吟
宗之贈琴
王維坐看
顧況題葉
玄機覽捲
樂天思舊
賈島推敲
盧仝品茶
張果歸山
鐵拐行乞
鍾離點化
洞賓夢醒
韓湘遠來
國舅還真
仙姑論道
彩和踏歌
雅士騎驢
文人鬥梅
倩女梅約
孫晟環食
竇子投壺
宋元明清
太祖蹴鞠
陶榖贈詞
劉翰種梅
茜桃諷詩
孤山放鶴
梅妻鶴子
五老結會
焚香告天
東坡玩硯
赤壁夜遊
腕下生風
米芾拜石
愛石成狂
易安漱玉
夫妻開店
唏發槎坐
宋代雜劇
宋眼藥酸
經綸傳承
骷髏戲童
翠林品古
宣宗射獵
甸役憑幾
洪綬醉愁
三娘獨立
學士撫琴
香君含恨
淑媛調羹
前言/序言
本冊《中華文化傳承圖譜·典故捲一·雅風集》以曆代典故繪畫名作為藍本,利用晌拓法(古人利用晌午陽光對窗拓描的一種方法,後指透光拓法)進行提綫處理,配以簡要的文字說明,涉及典故九十一個。
典故即典製和掌故。
掌故原指舊製、舊例,後多指關於曆史人物、典章製度等的故實或傳說。典故中的“典”是典籍的意思,典故也可解釋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詞語。典故一詞,最早齣現在《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中,文日:
“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山海經》載:“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韆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韆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裏。”從這則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開始,至今幾韆年來,到底發生過多少故事,沒人能夠說得明白。《尚書序》日:“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於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曆代寶之,以為大訓。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誌,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春鞦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先君孔子,生於周末,睹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遂乃定禮樂、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籍而修《春鞦》。”正如毛澤東《沁園春·雪》所言:“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無數英雄確實是“俱往矣”。
大部分典故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煙消雲散瞭。《韓非子》中原有“心不在馬”的典故,是說:趙襄主嚮王於期學馭術。不久,與於期比賽,換瞭三次馬都落在於期之後。襄主說:“先生教我馭術,沒有教盡吧?”於期答:“馭術已盡,使用有錯而已。凡馭駕,貴在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纔可以加速緻遠。您落後則欲追上臣,領先則恐被臣追上。比賽非先則後,而您領先落後心都在臣身上,又何以調於馬?此君為何落後也。”本來也是個好典故,無奈《禮記》中的一句“心不在焉”就使得極富哲理的“心不在馬”湮沒於書海之中瞭。即便是“心不在焉”本身也變得與本義完全不同瞭。《禮記·大學》原文日: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惶,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本義是說:修身在於正心,身有憤I『艮、恐懼、好樂、憂患則不能正心。隻有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不知味,這樣修身纔能正其心。如此看來,現在的“心不在焉”已與原初本義南轅北轍瞭。
曆代畫傢常以繪畫的形式反映典故。但由於畫傢對曆史事件的理解不同,美學修養不同……所以同一典故,即使用同一的繪畫形式錶達,也會有不同的體現方式,因而齣現主題相同的不同畫作。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一些文人齣仕後,仍以繪畫作為雅趣,其作被稱為文人畫。有人認為文人畫是題材繪畫中造詣最高的。眾多畫匠不識字,或者識字不多,往往靠耳濡目染、道聽途說,憑理解用炭條在宣紙上形成草圖,經定稿再用毛筆勾畫。好畫一經脫稿又引得許多後人臨摹、增刪……於是産生瞭一個畫作有眾多派生形式的現象。
中華文化傳承圖譜·典故捲1:雅風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書很大 圖畫也比較清晰 就是文字少點
評分
☆☆☆☆☆
書很大 圖畫也比較清晰 就是文字少點
評分
☆☆☆☆☆
很不錯,可以學習參考!
評分
☆☆☆☆☆
很好的書,慢慢看,京東是個不錯的買書地!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英國著名學者培根說的。誠然,知識對於年青一代何等重要。而知識並非生來就有、隨意就生的,最主要的獲取途徑是靠讀書。在讀書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簡潔而極富哲理地概括瞭人生的意義。雖說讀書如逆水行舟,睏難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將它當作一種樂趣,沒有負擔,像是策馬於原野之上,泛舟於西湖之間,盡歡於遊戲之中。這樣,讀書纔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讀書帶來的“甘甜”自然而然浮齣水麵,隻等著你采擷瞭。 讀書,若隻埋首於“書海”中,長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適當地調節,“懨倦”的情緒彌滿腦際,到終來不知所雲,索然無味。這種“苦”是因人造成的,無可厚非。還有一種人思想上存在著問題,認為讀書無關緊要,苦得難熬,活受罪。迷途的羔羊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等待死亡;另一種能迴頭是岸,前程似錦 我的房間裏有一整架書籍,每天獨自摩挲大小不一的書,輕嗅清清淡淡的油墨香,心中總是充滿一股歡欣與愉悅。取齣一冊,慢慢翻閱,怡然自得。 古人讀書有三味之說,即“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佳肴,諸子百傢,味如醯醢”。我無法感悟得如此精深,但也癡書切切,非同尋常。 記得小時侯,一次,我從朋友那兒偶然藉得伊索寓言,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讀書心切,迴傢後立即關上房門。燈光融融,我倚窗而坐。屋內,燈光昏暗,室外,燈火輝煌,街市嘈雜;我卻在書中神遊,全然忘我。轉眼已月光朦朧,萬籟俱寂,不由得染上瞭一絲睡意。再讀兩篇纔罷!我挺直腰闆,目光炯炯有神,神遊伊索天國。 迷迷糊糊地,我隱約聽到輕柔的叫喊聲,我揉瞭揉惺忪的睡眼,看不真切,定神一聽,是媽媽的呼喚,我不知在寫字颱上趴瞭多久。媽媽衝著我笑道:“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用功瞭?”我的臉火辣辣的,慌忙閤書上床,倒頭便睡。 從此,讀書就是我永遠的樂事。外麵的世界確實五彩繽紛,青山啊,綠水啊,小鳥啊,小貓啊,什麼也沒有激發起我情趣,但送走白日時光的我,情由獨鍾——在幽靜的房間裏伴一盞燈,手執一捲,神遊其中,任思緒如駿馬奔騰,肆意馳騁,飽攬異域風情,目睹曆史興衰榮辱。與住人公同悲同喜,與英雄人物共沉共浮,罵可笑可鄙之輩,哭可憐可敬之士。體驗感受主人公艱難的生命旅程,品嘗咀嚼先哲們睿智和超凡的見解,讓理性之光粲然於腦海,照亮我充滿荊棘與坎坷之途。在書海中,靜靜地揣摩人生的快樂,深深地感知命運的多舛,默默地慨嘆人世的滄桑。而心底引發陣陣的感動,一股抑製不住的激動和靈感奔湧。於是乎,筆尖不由得顫動起來,急於想寫什麼,想說什麼…… 閑暇之餘,讀書之外,仍想讀書寄情於此,欣然自愉。正如東坡老先生所雲:“此心安處吾鄉。” 早晨,我品香茗讀散文,不亦樂乎!中午,我臨水倚林讀小說,不亦樂乎!晚上,我對窗藉光吟詩詞,不亦樂乎!整天都是快樂,因為我有書,我在!
評分
☆☆☆☆☆
*
評分
☆☆☆☆☆
好服務,高效率!支持京東!
評分
☆☆☆☆☆
很不錯,可以學習參考!
評分
☆☆☆☆☆
*
評分
☆☆☆☆☆
很不錯,可以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