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读完30部国学经典

一次读完30部国学经典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志勇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ISBN:9787807531838
版次:1
商品编码:102454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一次读完经典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3-01
页数:23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是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归海,相互触摄,绵延至今的历史产物。她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及以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合涵化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

内容简介

  无论新旧文化怎样激烈地碰撞,无论东西方文明怎样相互融合渗透,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我们都无法漠视和背叛,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志。从春秋战国诸子并起,中国历史上虽然朝代兴替,世事沧桑,但中华文化却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是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人类文明史的明证。

精彩书评

  有时,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灯,确定他终生的理想。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于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分的作家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
   ——塞涅卡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莫洛亚
  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绝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儿为人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不如用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叔本华

目录

第1部 《论语》 孔子 (春秋 公元前551-前479)
第2部 《道德经》 老子 (春秋 生卒年不详)
第3部 《庄子》 庄子 (战国 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4部 《孟子》 孟子 (战国 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墨子》 墨子 (战国 约公元前468-前376)
第6部 《荀子》 荀子 (战国 约公元前313-前238)
第7部 《韩非子》 韩非 (战国 公元前280-前233)
第8部 《孔子兵法》 孙武 (春秋 生卒年不详)
第9部 《左传》 左丘明 (春秋 生卒年不详)
第10部 《楚辞》 屈原 (战国 约公元前340-前278)
第11部 《吕氏春秋》 吕不韦 (战国 ?-公元前235)
第12部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约公元前145-前87?)
第13部 《汉书》 班固 (东汉 32-92)
第14部 《论衡》 王充 (东汉 27-约97)
第15部 《嵇康集》嵇康 (三国·魏 约223-约263)
第16部 《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 约365-427)
第17部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403-444)
第18部 《文心雕龙》 刘勰 (南朝·梁约 465-约532)
第19部 《六祖坛经》 慧能 (唐代 638-713)
第20部 《韩昌黎文集》韩愈(唐代 768-824)
第21部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1019-1086)
第22部 《苏东坡全集》 苏轼(北宋 1037-1101)
第23部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南宋 1130-1200)
第24部 《传习录》 王阳明 (明代 1472-1529)
第25部 《焚书》 李贽 (明代 1527-1602)
第26部 《日矢口录》 顾炎武 (明末清初 1613-1682)
第27部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明末清初 1610-1695)
第28部 《读通鉴论》 王夫之 (明末清初 1619-1692)
第29部 《龚自珍全集》龚自珍 (清代 1792-1841)
第30部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清末民初 1877-1927)

精彩书摘

  孔子,这位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导师和代表,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可以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的主要精华在孔子那里都有体现,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中,孔子的学说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文化大师。
  在今天,孔子已被公认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是影响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等最深远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这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是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国学必读之书。
  由于《论语》和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有着血肉联系,历代思想家对《论语》进行了无数的阐释和发挥,所以《论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大大超出了这本书原初的内涵,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了重大影响,它的思想早已沉浸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融入龙的传人的生命中。读《论语》,你会感到在你心中流过的是一条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长河。
  内容精要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编辑者应该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成书的年代据推测为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
  从体例上看,《论语》并不是一部严格的有体系的著作,而只是一本孔子及孔门弟子日常言行的辑录,其中多有言简意赅、含蕴深远的箴言和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因此它的风格显得平实、活泼,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全书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各自独立,言简意深,含蓄凝练,从中可见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沦语》在记言的同时,也写到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世代相传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不仅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值得中国乃至全世界思想界的广泛重视和潜心研究。
  《论语》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国之道。如《沦语·学而》中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就是说,为政者应敬业而守信,节约费用而爱护官吏,在农闲时合理使用人力,不误农时。又如《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指如果用法律去引导百姓,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犯罪,但是治标不治本,比不上通过德育使百姓具有羞耻之心,从而使他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孔子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自汉代以来,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儒家思想家的补充改造,更加系统化了,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孔子的思想维护其统治,尊崇孔子为至圣先师。
  二、文化教育。孔子在《论语》中提纲挈领地指出文化的重要作用:“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为如果是一个没有文化基础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就算它曾一度兴盛,灭亡后也没有根基可供它再度崛起,反不如虽暂时没有建立国家而文化永存的民族,还有机会可东山再起。又说“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点出了教育应该普及,为师者应充实自己并用爱心孜孜不倦地去教导学生。孔子非常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这可算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了,它对后代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和文学批评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意为学习应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算瞒尽天下人也瞒不了自己。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说明学思双行的重要性。
  四、个人修养。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是指应完善自己,如若不为人所知,就要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怨天尤人。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是说一个人有过错不要紧,只要能改过就好,如果有过错而不肯改,这就是真正的大过错了。
  上述四点不过是《沦语》之一斑,而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闪光点,领略到孔子的大智慧。
  东汉时期,《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的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朱注“四书”,后来被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到了明清两朝,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规定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代圣人立言”。这样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烂熟。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还波及到东亚乃至全世界。
  怎样读《论语》
  经典导读
  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文化都会有自己的根基,
  5000年的中华文明的精神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而且也能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断了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也不会有凝聚力,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民族,不可能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尊重,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但是,如果断了民族文化之根,不打自垮。
  《论语》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还是一部文学经典。《论语》的语言凝练、简洁、隽永,全书才一万多字,而凝缩为成语的就有200多条。例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见义勇为”、“任重道远”、“过犹不及”、“祸起萧墙”、“欲速则不达”等等,已成为语言中的经典,直到今天仍具有生命力。
  读《论语》我们还可以学到比喻、对比、排比、设问、反问等多种修辞技巧,提高文学修养。
  读《论语》我们不仅会为其深邃的哲思、隽永的语言所折服,而且还会被它对人物性格惟妙惟肖的刻画所打动。例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豪爽、冉有的谦和、公西华的好学、曾皙的洒脱,一一都如见其人。一句“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让我们看到孔子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万世师表”,而是一个与学生亦师亦友,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可爱的老人。由此可见,《论语》并不枯燥,而是十分生动有趣的。
  怎样读《论语》呢?首先要虚心。朱熹说:“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现今许多读书人对待中国的古籍犯一样通病,专门去批判古人,他们不是从古籍中汲取智慧,而是把自己当做是高高在上的法官,把古籍当做囚犯来审问,还自以为这是“创造”的表现。这样读《论语》只能徒增枝蔓,是不会有收获的。古籍当然是有漏洞的,古人也不是不能批判,只是先要虚心读懂古籍的原意,先客观地读,不要带上先入之见。正如朱熹所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先立说”、“硬去凿”,这是初读《沦语》的人要避免的。
  其次,读《论语》要先从识字开始。《沦语》当中有些文字,表面上看古今相同。但实际含义却大不一样,这就应该选一本注释比较好的本子。读的过程中,一开始不要急于看译文,先看原文,再把注释看透,然后再回到原文,不要依赖译文去理解原文。这样刚开始会慢一些,“十目一行”;不用急,《沦语》读下来,速度会快起来,到“一目十行”。我不赞成先看今人对《沦语》的“别裁”、“今释”一类的书,这类书不是不能看,而是要在对《沦语》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之后再去看。所以先要通读乃至读通《沦语》原著,再看“别裁”、“今释”一类的书,只有自己的脚跟站稳了,心中有了主见,才不至于人云亦云,空谈无根。
  中国的文化典籍是有结构的,《论语》既是元典,又相对比较简洁、流畅,易读易记。《论语》读通了,接下去读《孟子》等其他典籍就容易了。(张儒平)
  文成名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导师和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依据,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据《使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朝宗室的后裔,后来因为躲避宋国大夫内乱而于鲁桓公二年(前710年)来到鲁国。可以说,孔子家族的历史以及他个人的命运正是春秋末期动荡时局的一个缩影。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很早就显现出了好学深思的品行,年少时就常常与玩伴陈设俎豆,模仿礼乐之事。孔子15岁有志于学,善于向他人学习,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又曾适周问礼,亲见老子。这时他在鲁国已经很有名望,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人也开始向他求学。
  孔子35岁之时,鲁国三家作乱,孔子离开鲁国,来到齐国,向齐景公宣传他的治国思想,齐景公听了很赞赏,但齐国国内的状况也和鲁国相似,不容孔子发挥他的才干。于是他只好返回鲁国,这时候鲁国的政权由季氏操纵,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权不由君主掌握而受大夫臣子操纵的情况,不愿出仕。于是“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即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的工作。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被鲁国国君任命为中都宰,这时孔子51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政绩斐然。但是,孔子实施的一系列旨在加强君主权力的政策在鲁国贵族的反对下都失败了,加上鲁定公与当时执掌国政的季桓子不思进取,接受了齐国所馈赠的女乐文马,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怠于国政,孔子深感失望,于是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在以后漫长的14年间,周游列国,希望能找到一个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但是尽管孔子有相当的自信,却仍然不被各国任用,反而颠沛流离,屡屡陷人困厄危难当中。然而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孔子仍然以天命自任,不改变他的志向。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的学生冉有回到鲁国,率军在郎这个地方战胜齐军。在这个学生的强力坚持下,鲁国派人去迎接孔子,这一年孔子68岁。归鲁后,鲁人尊他为“国老”,开始的时候鲁哀公还常常因为政事上的难题向他求教,但孔子终究不被重用。孔子晚年仍旧致力于文献整理和教育的工作。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在学术方面提倡“仁”的哲学,倡导恢复周礼,在晚年全面整理前代典籍,修订鲁国国史。经孔子而传世的《诗》、《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而由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派,更成为中国2000年文明史中影响最广泛、地位最重要的学术派别,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本体。在教育方面,孔子以诗书礼乐教授弟子3000,其中身通六艺者72人,受业者甚众。孔子是春秋末期大规模私人讲学的先驱者,私人讲学的勃兴,打破了学在官府,上层贵族把持学术的状况,促进了学术的下移和文化的传播。孔子还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教育方法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可以说,孔子作为政治家并不成功,但作为学术大师和教育家,孔子的地位与日月同光。
  孔子的一生可谓艰辛坎坷。但孔子在思想和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的生命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中国人代代敬仰尊崇的导师和圣贤。
  西方的学者一直将孔子、耶稣、释迦牟尼并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集中国古圣先贤之大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对世界文化思想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发奋求知的精神激励着国人奋发图强。孔子务实的精神、丰硕的教育成果以一整套的教育理论,对中华民族教育的形成、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华文精选
  【原文】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前言/序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当我们疲惫的身心需要得到休憩和松弛时,有一个始终不渝的朋友会给我们以快乐和教诲、慰藉和同情,那就是书籍。书是人类历史文明、自然科学和社会经验的结晶,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成长史。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关注,他们谈吐不凡,言行间充满自信,因为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自然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游刃有余。如果我们想要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就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广泛博览,多读书,读好书。纵观中外历史,无数名人、伟人,无一不是在浩瀚的书海中汲取知识,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当今社会的竞争很多时候靠的是内在资本,这需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作储备,读书对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修养品行,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时代的智慧,我们都能从书本中获得。但如果不能解决好“读什么”与“怎么读”的问题,阅读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为了帮助广大爱书的朋友寻找到一种最省时而且最有效的方式,去阅读那些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和全世界亿万读者多少年来都从中得到特别启迪的书,我们在参考了诸多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的基础上,跨越时空地域,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采撷菁华,专门编写了《一次读完50部中国文学经》、《一次读完50部外国文学经典》、《一次读完30部国学经典》、《一次读完30部西学经典》、《一次读完20部修身处世经典》和《一次读完20部谋略经典》这六本书,引领读者由点及面,以最快捷的方式去获取这200部经典名著中的精髓,这些优秀的作品历经几十年到几千年的历史的淘洗和世界性的文化选择,早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每一个时代都可能诞生经典的作品,而每一部经典的作品永远不会只影响一个时代。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道德规范经常是通过文学经典来完成的。中外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融合了诸多名家对人、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索,使我们感受到伟大的文学作品深入人内心的力量。然而我们不仅需要文学名著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还需要对更多的文化领域有所了解。从我们无法漠视和背叛的国学经典到铸就了西方文明的西学名著,从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修身处世之道到被诸多领域奉为制胜法宝的谋略精要,我们从中外文学、国学、西学、修身处世、谋略这六个领域中披沙拣金,精心编写成这套丛书,使读者从浩瀚无涯的书海中找出那些最有益的著作一睹为快。我们在解读每一部名著的过程中,设置了“开卷有益”、“内容精要”、“经典导读”、“文成名就”、“华文精选”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这六个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成果。
  书海无涯,选择什么来读,结果会大不一样。与其浪费时间去读那些对我们一无助益的“文字垃圾”,倒不如去读可以让我们有所收获的经典著作。人类的文明和文化,除了少部分以物化的方式延续下来,更多的是蕴藏在经典作品中。与经典对话,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阅读经典,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打破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华。本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包装等各方面均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给亲朋好友,是一套能使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套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是培育我们的良师,哪怕是其中说过的一句话,传达的一个观念,讲述的一个道理,都可能让我们受益终生。
一次读完30部国学经典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一次读完30部国学经典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一次读完30部国学经典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一次读完30部国学经典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

评分

书不错 很划算!!!!!!!!

评分

感觉很不错,快递也方便

评分

里面只是大约的讲了一下国学介绍,就是一本读后感。

评分

书不错 很划算!!!!!!!!

评分

这本书真的很好,推荐一下

评分

内容与我的预期差距太大了,没有原著狗屁是,完全是自说自话,强烈建议不要购买

评分

书很好,是正品,物流超快还记得上周周六,闲来无事,上午上了一个上午网,想起好久没买书了,似乎我买书有点上瘾,一段时间不逛书店就周身不爽,难道男人逛书店就象女人逛商场似的上瘾?于是下楼吃了碗面,这段时间非常冷,还下这雨,到书店主要目的是买一大堆书,上次专程去买却被告知缺货,这次应该可以买到了吧。可是到一楼的查询处问,小姐却说昨天刚到的一批又卖完了!晕!为什么不多进点货,于是上京东挑选书。好了,废话不说。

评分

值得拥有!!!!非常喜欢!!!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一次读完30部国学经典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