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

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民用建筑
  • 建筑工程
  • 设计技术
  • 技术措施
  • 建筑产品
  • 材料选用
  • 建筑装修
  • 工程建设
  • 施工技术
  • 规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创优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ISBN:9787802424579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0612172
出版时间:2009-12-01

具体描述


书名:      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
作者:

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开本: 16开
原价: ¥65 页数: 418
现价: ¥56 出版时间: 2009-12
ISBN: 9787802424579 印刷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 录
第一部分 围护、分隔结构及防护材料 
1 砖 
1.1 烧结普通砖和装饰砖 
1.2 蒸压、蒸养粉煤灰砖 
1.3 蒸压灰砂砖 
1.4 蒸压灰砂空心砖 
1.5 烧结多孔砖和装饰砖 
1.6 烧结空心砖 
1.7 混凝土多孔砖 
2 砌块 
2.1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2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3 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4 装饰混凝土砌块 
2.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2.6 石膏砌块 
3 板材 
3.1 纸面石膏板 
3.2 纤维石膏板 
3.3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3.4 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3.5 温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3.6 轻质条板 
3.7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3.8 金属面夹芯板 
3.9 菱镁平板 
4 墙体配套材料 
4.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混凝土砖砌筑砂浆 
4.2 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 
4.3 建筑用轻钢龙骨 
4.4 防水透气膜、隔汽膜 
5 保温与隔热 
5.1 外墙保温 
5.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6 门和窗 
6.1 钢门窗 
6.2 铝合金门窗 
6.3 塑料门窗 
6.4 木门窗 
6.5 防盗门 
6.6 单扇平开多功能钢户门 
6.7 自动门 
6.8 门窗配件 
7 建筑幕墙 
7.1 玻璃幕墙 
7.2 铝合金板及其复合板幕墙 
7.3 陶板幕墙 
8 屋面系统 
8.1 坡屋面系统 
8.2 瓦 
8.3 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屋面 
9 防水材料 
9.1 防水卷材 
9.2 防水涂料 
9.3 刚性防水材料 
9.4 建筑密封材料 
9.5 堵漏材料 
9.6 压型金属板材屋面防水 
10 防火与防腐材料 
10.1 钢结构防火涂料 
10.2 饰面型防火涂料 
10.3 建筑防火玻璃 
10.4 钢结构防腐蚀涂料系统 
11声学材料 
11.1吸声材料概述 
11.2多孔性吸声材料 
11.3共振吸声结构 
11.4喷涂吸声材料 
11.5座椅吸声 
11.6扩散板 
12建筑玻璃 
12.1 平板玻璃 
12.2钢化玻璃(属安全玻璃) 
12.3半钢化玻璃 
12.4夹层玻璃(属安全玻璃) 
12.5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 
12.6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12.7 中空玻璃 
12.8中空玻璃暖边系统 
12.9真空玻璃 
12.10 u型玻璃 
12.11百叶中空玻璃 
12.12防弹玻璃 
12.13防砸玻璃 
12.14防爆炸复合玻璃 
12.15玻璃贴膜 
13建筑部品 
13.1住宅共用排气道 
13.2建筑变形缝装置 
13.3 隔断 
13.4建筑遮阳 
14防空地下室防护设备 
14.1 出入口防护设备(人防门) 
14.2通风口防护设备 
14.3封堵口防护设备 
第二部分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及设施 
1 建筑涂料 
1.1外墙涂料 
1.2内墙涂料 
1.3地坪涂料 
1.4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用涂料饰面系统 
2陶瓷砖 
2.1室外陶瓷墙地砖 
2.2室内陶瓷墙地砖 
2.3陶瓷马赛克 
3建筑石材 
3.1 天然石材 
3.2石材复合板 
3.3天然石材防护剂 
3.4防滑材料 
4 金属装饰材料 
4.1建筑幕墙及装饰用铝单板 
4.2建筑幕墙及装饰用铝塑复合板 
4.3建筑幕墙及装饰用铝蜂窝复合板 
4.4金属吊顶板及格栅 
4.5铝合金建筑板材及型材涂层系统 
5木质材料 
5.1木材 
5.2木质人造板材(含方材) 
5.3防腐木 
5.4木塑复合材料 
5.5木质地板 
6纸质及布质装饰材料 
6.1壁纸、壁布 
7水泥及混凝土类装修材料 
7.1柔性结构混凝土路面砖路面 
7.2混凝土路面砖 
7.3混凝土路缘石 
7.4压印混凝土 
7.5混凝土外挂板 
7.6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装饰挂板(GRC板) 
8建筑膜面材料 
8.1 PTFE膜材料 
8.2 PVC膜材料 
8.3 ETFE透明膜材料 
9合成树脂类板材 
9.1建筑幕墙用高压热固化木纤维(HPL)板 
10特殊功能地面 
10.1弹性地材 
10.2网络地板 
10.3防静电机房活动地板 
10.4地采暖用木质地板 
10.5运动场地面层 
10.6体育馆用木质地板 
10.7种植地面 
10.8透水地面 
11装修辅助材料 
11.1装饰装修用胶粘剂 
11.2陶瓷墙地砖填缝材料 
11.3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11.4混凝土界面剂 
11.5建筑室内用腻子 
11.6建筑外墙用腻子 
11.7建筑内外墙用底漆 
12卫生间设施 
12.1卫生陶瓷 
12.2浴缸 
附 录 
附录常用建筑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内 容 简 介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装修)(2009年版)》秉承2003年版《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分册的宗旨,对建筑产品选择和应用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包括主要技术性能要求、选用要点等内容,给予重点阐述。并特别增加了对一些如隔断、建筑遮阳、防腐木、透水砖等新产品的选用指导内容。



《现代建筑设计精要:结构、材料与绿色技术》 本书并非《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而是深入探讨现代民用建筑设计领域前沿技术与理念的专业参考书籍。本书旨在为建筑师、工程师、设计师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具备实践指导意义的知识框架,重点聚焦于建筑结构创新、高性能建筑材料应用以及可持续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 第一部分:创新结构体系与工程实践 本部分着重于解析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结构形式,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能够应对复杂地形、实现大跨度空间、提升抗震韧性以及满足多样化功能需求的先进结构体系。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张拉整体结构: 详细阐述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桥梁、高层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包括各种预应力施加方法(体外预应力、体内预应力)、锚固技术以及设计验算要点。同时,介绍张拉整体结构(如索穹顶、张力膜结构)的设计原理、杆件连接方式、初始应力分析以及在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中的成功案例。特别强调了其轻质、大跨、美观的特点,以及在风荷载、雪荷载等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钢结构体系的优化与发展: 深入探讨各种钢结构形式,如箱型梁、桁架结构、空间网格结构等的力学性能、连接节点设计、防火防腐处理等。重点介绍现代钢结构在超高层建筑、工业厂房、景观桥梁中的创新应用,例如参数化设计的应用,如何通过精确建模和优化算法实现结构的轻量化与高效性。同时,分析了钢结构在绿色建筑中的优势,如材料的可回收性、工厂化制造带来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控制。 混合结构与新型结构形式: 详细介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木-钢混合结构等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优势与设计要点。分析了如何通过合理组合不同材料的力学特性,达到优化结构性能、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的目的。此外,本部分还将探讨一些新兴的结构形式,如模块化结构、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发展,以及它们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作业、保障工程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抗震减震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结合最新的抗震设计规范与研究成果,系统阐述隔震支座、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液体粘滞阻尼器等减震技术的原理、选型、布置原则以及在提高建筑抗震性能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大量工程实例,展示这些技术如何有效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部分:高性能建筑材料与现代建造 本部分致力于介绍当前建筑行业中涌现出的各类高性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并探讨其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高性能混凝土(HPC)与特种混凝土: 深入解析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拌合技术、性能测试(高强度、高耐久性、低收缩、抗渗性等)。重点介绍其在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大型桥梁、海洋工程等对混凝土性能要求极高的项目中的应用。此外,还将探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自密实混凝土(SCC)、透水混凝土、彩色混凝土等特种混凝土的应用前景及其对建筑外观和功能的影响。 先进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 详细介绍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等在建筑幕墙、门窗、结构构件中的应用,分析其耐腐蚀性、轻质高强、美观等优势。重点介绍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等复合材料在结构加固、轻质高强构件制造、高性能幕墙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这些材料在提升建筑耐久性、降低自重、实现复杂造型方面的潜力。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与节能技术: 聚焦于气凝胶、真空绝热板、聚氨酯保温材料、酚醛树脂保温材料等高性能保温材料的物理性能、防火等级、施工方法及节能效果。结合建筑热工性能设计,阐述如何通过选择和组合这些材料,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提升室内舒适度。 可持续与再生建筑材料: 重点介绍再生骨料、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以及竹材、木结构等可再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分析了绿色建材的认证体系、环保性能评估以及其在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方面的意义。 第三部分: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视角拓展至建筑的整体绿色化发展,探讨如何在设计、建造和运营的全过程中融入可持续理念,创造更健康、更环保、更经济的建筑。 被动式与主动式绿色建筑技术: 详细介绍被动式设计策略,如优化建筑朝向、自然通风、遮阳设计、高强度保温隔热等,以及如何最大化利用自然条件减少能源消耗。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主动式绿色建筑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系统、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等的集成应用。 建筑能源模拟与性能评估: 介绍建筑能源模拟软件的应用,如何通过模拟分析预测建筑的能耗,并据此优化设计方案。阐述 LEED、WELL、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建造满足这些评价标准,提升建筑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 智能化与韧性建筑设计: 探讨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在建筑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控制、能源优化、安全监测等功能。同时,关注韧性建筑的设计理念,如何通过结构优化、材料选择、系统冗余等方式,提升建筑在极端天气事件、自然灾害等情况下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 未来建筑趋势与设计哲学: 展望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参数化设计、生成式设计、3D打印建筑技术等前沿领域。引导读者思考建筑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在技术革新的同时,回归以人为本的设计初心,创造更具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建筑空间。 本书内容严谨,理论联系实际,配以大量的图表、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内容翔实、前瞻性强的专业读物。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现代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技术工具和理念,从而在日益复杂的建筑环境中,设计出更安全、更环保、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优秀建筑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从业者,我一直对“材料”这一概念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我深信,好的设计离不开优质的材料,而优质的材料选择,则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渴求。这本书对于室内装修材料的介绍,简直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从墙面、地面、吊顶的装饰材料,到门窗、橱柜、卫浴洁具等功能性产品,再到各种五金件、连接件等细节部品,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环保装修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详细介绍了各种低VOC、无甲醛的涂料、胶粘剂、板材等,并提供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认证信息。这对于我来说,不仅意味着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健康、更安全的居住环境,也符合当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书中对于不同材料的防火等级、防潮性能、耐磨性、抗菌性等方面的详细分析,也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做出更精准、更合理的选择。例如,在厨房和卫生间的装修中,如何选择既美观又耐用、易于清洁的墙地面材料,书中就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不止于提供一份冰冷的材料清单,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我进行更专业、更精细的设计。在阅读“建筑幕墙”这一章节时,我被书中关于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幕墙等不同类型幕墙的结构形式、材料性能、节点构造以及抗风压、抗震等设计要求的详细阐述所深深吸引。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材料介绍,更是对于整个幕墙系统在力学、热工、声学等多个维度上的全面考量。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例如在讲解门窗系统时,它不仅罗列了不同材质(铝合金、塑钢、木材)的优缺点,还深入探讨了不同玻璃(中空、夹胶、Low-E)在隔热、隔音、节能方面的作用,以及密封条、五金件等辅材的选择对整个门窗性能的影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是决定建筑能耗、舒适度和使用寿命的关键。书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门窗选用的差异性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避免了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一刀切”的思维模式。

评分

我一直认为,建筑工程的设计,绝非仅仅是图纸上的线条和符号,它更是无数细节、无数材料的有机组合。《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这本书,恰恰是展现这些细节的绝佳窗口。在阅读“给排水及采暖”相关章节时,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各种管材(如PPR管、铜管、不锈钢管)、阀门、洁具、卫浴设备等产品的技术性能、接口方式、安装要求都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水质、不同压力条件下管材选择的考量,以及针对不同区域(如公共卫生间、家庭厨房)对洁具选用的建议。它还详细阐述了热水器、水泵、软水器等设备的选型原则和安装要点,这些都是保障居住舒适度和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书中关于节能型采暖设备,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产品的技术参数和应用范围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方向。

评分

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常常思考,在建筑设计领域,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兴技术来提升设计效率和作品质量。《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这本书,虽然出版年份较早,但其在“电气设备”部分的讲解,依然具备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对于各种配电箱、开关插座、照明灯具、电线电缆等产品的选型原则,以及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安全规范,都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照明灯具(如LED、荧光灯、白炽灯)在显色指数、色温、能耗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很感兴趣。这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照明方案,既能满足视觉要求,又能实现节能。书中对于弱电设备,如网络布线、监控系统、安防系统等产品的基本要求和选型原则的介绍,也让我对这些日益重要的系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尽管有些技术可能已经有所更新,但其核心的选型逻辑和设计理念,依然是指导我们进行设计的宝贵财富。

评分

作为一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设计师,我对各种技术规范、标准图集和设计手册可谓是了如指掌。最近,我入手了一本名为《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的书籍,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市面上同类书籍的期待值并不高,觉得无非就是罗列一些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再配上一些零散的产品信息,对于实际的设计工作帮助有限。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不少惊喜。 首先,它在内容编排上就显得相当用心。不同于许多杂乱无章的图集,这本书将建筑产品按照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部位和功能进行了系统性的划分,例如结构材料、围护体系、室内装饰材料、给排水材料、电气设备等等,每一个大类下面又细分出更具体的产品类别。这种结构清晰的逻辑,让我在查找特定信息时能够迅速定位,大大节省了宝贵的设计时间。而且,每一类产品的介绍,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其技术性能、适用范围、选用要点以及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一些新型环保建材的介绍,不仅给出了详细的技术参数,还提供了相应的案例分析,这对于我倡导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非常有帮助。

评分

作为一名专注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师,我一直深知“基础”的重要性。而《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这本书,恰恰在“基础”层面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支持。《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中的“建筑产品选用技术”部分,对于结构的材料选择,如混凝土、钢材、砌体材料等的性能指标、适用范围、质量要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让我对不同材料在承重、抗裂、耐久性等方面的表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对于一些承重墙、楼板、梁柱等关键结构构件的材料选用原则,以及不同等级混凝土的配比和强度要求,都有着清晰的指引。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了材料的耐久性问题,例如在潮湿环境或腐蚀性环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如何进行防护处理。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隔墙板等新型墙体材料的介绍很感兴趣,它不仅说明了这些材料的优点,如轻质、保温、隔音,还指出了其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这对于我今后在项目中使用这些材料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评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物的防火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在“防火材料与构件”章节中,它不仅列举了各种防火涂料、防火板、防火玻璃等产品的技术性能和防火等级,还详细阐述了不同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构件的构造要求和安装要点。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建筑类型(如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对防火等级的不同要求,以及相应材料选用的原则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它还强调了防火封堵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各种封堵材料的选用和施工方法。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责任的提醒。确保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是我们作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职责之一,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评分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声学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一些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类型,如住宅、办公楼、酒店等。《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这本书,在“隔音与吸音材料”的章节中,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隔音材料(如隔音毡、隔音板)和吸音材料(如吸音棉、吸音板)的技术性能、应用范围以及安装要求。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材料在空气声隔绝和结构传声隔绝方面的性能对比分析,以及针对不同空间(如会议室、影院、病房)的声学设计建议。它还阐述了墙体、楼板、门窗等建筑构件的隔音构造,以及吊顶、墙面等部位的吸音处理方法。这些内容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声学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并为我提供了具体的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思路,有助于我为客户打造更舒适、更宁静的室内环境。

评分

作为一名对建筑材料品质有着极高要求的建筑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各类建筑产品并提供深入技术分析的书籍。而《2009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建筑 装修)》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在阅读“建筑节能与绿色建材”的部分时,我被书中对于各种新型节能材料,如高性能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绿色屋顶系统等产品的技术特点、性能指标和应用案例的详细介绍所吸引。 书中对于不同保温材料在热工性能、防火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细致对比,以及对于不同节能门窗在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等方面的要求,都给了我非常直观的认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绿色建材的认证体系和环保指标的介绍,这对于我们在项目中选择真正环保、可持续的产品至关重要。它不仅关注材料本身的性能,更强调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与我一直倡导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建材数据库之中,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建筑产品信息扑面而来,但却丝毫不觉凌乱,反而有一种井然有序、条理分明的感觉。这本书在讲解建筑产品选用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不会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会深入剖析“为什么这么选”、“如何选得更好”,以及“选错了会带来什么后果”。举个例子,在讲解保温材料时,它不仅列举了岩棉、挤塑板、聚苯板等常见材料的技术指标,更详细对比了它们在导热系数、耐火等级、吸湿性、抗压强度等方面的优劣,并且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如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给出了具体的选用建议和注意事项。我之前在项目上就遇到过因保温材料选用不当而导致渗漏、开裂的问题,这本书的深入讲解,无疑能帮助我避免重蹈覆辙。 此外,它还特别强调了产品质量的控制和验收要点,这对于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书中对于一些关键产品的检测方法、验收标准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引,甚至还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伪劣产品鉴别方法,这对于我们设计师在后期进行工程监理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关于防水材料的章节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性能特点,还重点讲解了在不同部位(如屋面、地下室、厨卫)的防水构造节点处理,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这一点对于保障建筑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