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

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陳必友,李啓華 編
圖書標籤:
  • 工廠分析
  • 化驗
  • 工業分析
  • 質量控製
  • 化學分析
  • 實驗手冊
  • 技術手冊
  • 生産管理
  • 檢驗檢測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029799
版次:2
商品編碼:1028058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5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結閤最新國傢標準分析方法,係統、詳細地介紹瞭現代分析測試領域內的化學分析方法和儀器分析測試技術,共分基礎知識、濕法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三篇。基礎知識部分包括分析質量的保證、標準滴定溶液的製備及標定、測量不確定度及不確定度的評定分析。濕法化學分析方法多采用實用、新穎、先進、快速、準確、可靠的分析方法,包括:鋼鐵的分析,鐵閤金的分析,鋁及鋁閤金的分析,銅及銅閤金的分析,鋅及鋅閤金的分析,锡、鉛基閤金及锡鉛焊料、銀焊閤金的分析,鎢及鎢閤金的分析,其他金屬材料的分析,石油産品的分析,塗料的分析,化工産品及輔料的分析,耐火材料、爐渣、煤焦及水的分析,錶麵處理溶液的分析。儀器分析部分包括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攝譜和光電直讀發射光譜分析,金屬材料中氣體的分析,x射綫微區成分分析,電感耦閤等離子體光譜分析,流動注射分析。《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可幫助各類分析化驗測試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疑難技術問題。
《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可供工廠分析化驗室與有關單位的工業化學分析工、化學分析檢驗工使用,也可作為高職高專工業分析專業師生及從事分析檢驗專業的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第一篇 基礎知識
第一章 分析質量的保證
§1 質量控製與質量評價
§2 人員素質
§3 化學試劑
§4 標準物質和標準樣品
§5 檢測標準
§6 量和單位
§7 原始記錄
§8 檢測報告
§9 分析誤差
§10 分析方法的評價
§11 分析結果的檢驗
§12 可疑數據的取捨
§13 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
§14 分析結果的錶達
§15 分析結果的質量依據
§16 化學分析方法的分類

第二章 標準滴定溶液的製備及標定
§1 一般規定
§2 物質的量濃度計算公式
§3 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
§4 鹽酸標準滴定溶液
§5 硫酸標準滴定溶液
§6 碳酸鈉標準滴定溶液
§7 重鉻酸鉀標準滴定溶液
§8 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
§9 溴標準滴定溶液
§10 溴酸鉀標準滴定溶液
§11 碘標準滴定溶液
§12 碘酸鉀標準滴定溶液
§13 草酸標準滴定溶液
§14 高錳酸鉀標準滴定溶液
§15 硫酸亞鐵銨標準滴定溶液
§16 硫酸鈰(或硫酸鈰銨)標準滴定溶液
§17 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標準滴定溶液
§18 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
§19 氯化鎂(或硫酸鎂)標準滴定溶液
§20 硝酸鉛標準滴定溶液
§21 氯化鈉標準滴定溶液
§22 硫氰酸鈉(或硫氰酸鉀或硫氰酸銨)標準滴定溶液
§23 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
§24 亞硝酸鈉標準滴定溶液
§25 高氯酸標準滴定溶液
§26 氫氧化鉀一乙醇標準滴定溶液
§27 亞砷酸鈉一亞硝酸鈉標準滴定溶液
§28 亞鐵氰化鉀標準滴定溶液

第三章 測量不確定度及不確定度的評定分析
§1 測量不確定度
§2 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測定不銹鋼中鈦量(標液法)
§3 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測定不銹鋼中鈦量(比較法)
§4 過硫酸銨氧化滴定法測定不銹鋼中鉻量(標液法)
§5 過硫酸銨氧化滴定法測定不銹鋼中鉻量(比較法)
§6 高頻燃燒一紅外吸收法測定碳素比色鋼中碳量
§7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鋁閤金中鐵量
§8 稱量法測定鋁閤金中矽量
§9 電感耦閤等離子發射光譜法測定鋁閤金中鐵量

第二篇 濕法化學分析
第四章 鋼鐵的分析
§1 碳的測定
§2 硫的測定——燃燒一碘量法
§3 磷的測定
§4 矽的測定
§5 錳的測定
§6 鉻的測定
§7 鎳的測定
§8 鉬的測定
§9 釩的測定
§10 鎢的測定
§11 鈦的測定
§12 硼的測定
§13 銅的測定
§14 鋁的測定
§15 鈮的測定
§16 鈷的測定
§17 稀土的測定
§18 鈰的測定
§19 鎂的測定
§20 砷的測定
§21 锡的測定
§22 鉛的測定載體沉澱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
§23 銻的測定——孔雀綠萃取分光光度法
§24 鉍的測定
§25 氮的測定——滴定法
§26 鋯的測定溴代苦杏仁酸沉澱分離——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
§27 硒的測定
§28 碲的測定——氫氧化鈹共沉澱一乙基羅丹明B-乙酸丁酯萃取分光光度法
§29 鉭的測定
§30 碳鋼及低閤金鋼中磷、矽、鎳、錳、鉻、銅、鋁、鉬、鈦的聯測
§31 不銹鋼中磷、錳、鎳、釩、鉬、銅、鈦的聯測
§32 普通鋼中磷、錳、鉻、鎳、矽、銅的聯測
§33 鋼中鉬、矽、鎳、錳、鉻、鈦、釩、銅的聯測
§34 鎢鋼中鎢、錳、鉻、鎳、鉬、釩、銅的聯測
§35 高速鋼中鎢、鈷、釩、錳、銅、鉬的聯測

第五章 鐵閤金的分析
§1 錳鐵的測定
§2 矽鐵的測定
§3 錳矽閤金的測定
§4 鉻鐵的測定
§5 鉬鐵的測定
§6 鎢鐵的測定
§7 釩鐵的測定
§8 鈦鐵的測定
§9 磷鐵的測定
§10 稀土閤金的測定
§11 稀土閤金中稀土總量、矽、鎂的聯測

第六章 鋁及鋁閤金的分析
§1 矽的測定
§2 銅的測定
§3 鐵的測定
§4 鎂的測定
§5 錳的測定
§6 鋅的測定
§7 鎳的測定
§8 鈦的測定
§9 鉻的測定
§10 鈹的測定
§11 鋯的測定——三溴偶氮胂分光光度法
§12 鍶的測定
§13 磷的測定
§14 鈰組稀土的測定
§15 硼的測定——胭脂紅酸分光光度法
§16 鑄造鋁閤金中矽、鐵、銅、錳、鋅的測定
§17 锡、鉛、釩、鎵、鈣、銻的測定
§18 鑄造鋁閤金中矽、鐵、銅、錳、鉻、鎳、鈦的聯測
§19 純鋁中鋁的測定

第七章 銅及銅閤金的分析
§1 銅的測定
§2 鉛的測定
§3 锡的測定
§4 鋅的測定——EDTA滴定法
§5 鎳的測定
§6 鋁的測定
§7 鐵的測定
§8 錳的測定
§9 矽的測定
§10 鈹的測定
§11 磷的測定
§12 砷的測定
§13 鉍的測定
§14 銻的測定
§15 鉻、鎂、銀、鋯、鈦、鎘的測定
§16 銅、鋅、鉛、锡的聯測

第八章 鋅及鋅閤金的分析
§1 鎂的測定——變色酸2R分光光度法
§2 鋁的測定——硝酸鉛滴定法
§3 銅的測定
§4 锡的測定
§5 鐵的測定——磺基水楊酸分光光度法
§6 矽的測定
§7 砷、鉛、銻、鎘的測定
§8 鋁、銅、鎂的聯測

第九章 锡、鉛基閤金及锡鉛焊料、銀焊閤金的分析
§1 銻的測定——溴酸鉀滴定法
§2 锡的測定——配位滴定法
§3 鉛的測定
§4 銅的測定
§5 銀的測定——硫氰酸銨滴定法
§6 鋅的測定——EDTA滴定法
§7 鎘的測定——EDTA滴定法
§8 鎳的測定——丁二酮肟鎳分光光度法
§9 鉍、砷、鋁、鐵、磷的測定-
§10 锡、銅的聯測——硝酸鉛滴定法
§11 锡鉛閤金中锡、鉛的聯測

第十章 鎢及鎢閤金的分析
§1 鎳的測定
§2 鐵的測定

第十一章 其他金屬材料的分析
§1 鋁鈹中間閤金中鈹的測定-
§2 精銻錠中硒的測定
§3 電解金屬錳中硒的測定
§4 鈷基閤金的測定
§5 鎂及鎂閤金的測定
§6 鋁銅中間閤金中鐵的測定
§7 鋁錳中間閤金中鐵的測定

第十二章 石油産品的分析
§1 水分的定性測定——響聲法
§2 水分的定量測定——蒸餾法
§3 水溶性酸堿的測定——酸堿指示劑法-
§4 酸值的測定——中和法
§5 閃點的測定——閉口杯法
§6 閃點與燃點的測定
§7 運動黏度的測定——毛細管黏度計法-
§8 機械雜質的測定——稱量法
§9 凝點的測定——傾斜法
§10 傾點的測定——流動法
§11 滴點的測定——滴點計法
§12 石油産品的腐蝕試驗——金屬片腐蝕試驗法
§13 石油産品灰分的測定——稱量法
§14 發動機冷卻液的測定
§15 航空液壓油中痕量鋁的測定

第十三章 塗料的分析-
§1 塗料黏度的測定——黏度計法
§2 塗料細度的測定——颳闆細度計法
§3 塗料固體含量的測定——培養皿法和錶麵皿法
§4 塗料灰分的測定——灼燒法
§5 塗料遮蓋力的測定——刷塗法
§6 漆膜的製備——一般製備法
§7 漆膜乾燥時間的測定——乾燥法
§8 漆膜附著力的測定——劃圈法、劃格法
§9 漆膜厚度的測定——杠杆韆分尺法、磁性測厚儀法
§10 漆膜硬度的測定
§11 漆膜柔韌性的測定——測定器法
§12 漆膜耐衝擊的測定——重錘衝擊法
§13 漆膜光澤的測定
§14 漆膜耐水性的測定——浸水法
§15 漆膜耐汽油性的測定——浸汽油法
§16 漆膜耐化學試劑性的測定——化學試劑法
§17 漆膜耐熱性的測定——加熱法
§18 漆基酸值的測定——中和法

第十四章 化工産品及輔料的分析
§1 工業硫酸的測定
§2 工業鹽酸的測定
§3 工業硝酸的測定
§4 工業磷酸的測定——中和法
§5 工業鉻酸的測定
§6 氫氟酸的測定
§7 硼酸的測定
§8 乙酸的測定——中和法
§9 氫氧化鈉(鉀)的測定
§10 液氨的測定
§11 純堿的測定
§12 磷酸三鈉的測定——中和法
§13 十水閤四硼酸鈉的測定——甘油硼酸鈉中和法
§14 锡酸鈉的測定
§15 矽酸鈉(水玻璃)的測定
§16 碳酸氫鈉的測定——總堿量的測定(中和法)
§17 硝酸鈉(鉀)的測定
§18 黃血鹽(亞鐵氰化鉀)的測定
§1 g硝酸鋅的測定
§20 硫酸銅的測定
§21 硫酸鋅的測定——黃血鹽滴定法
§22 氧化鋅的測定
§23 重鉻酸鉀(鈉)的測定
§24 亞硝酸鈉的測定
§25 硫酸亞鐵的測定——高錳酸鉀法
§26 氯化亞锡的測定——高錳酸鉀法
§27 氯化鈉(鉀)的測定——銀鹽滴定法
§28 氧化鎂的測定——EDTA滴定法
§29 無水工業氯化鈣的測定——EDTA滴定法
§30 碳酸鋇的測定——中和法:
§31 氯化鋇的測定
§32 漂白粉(有效氯)的測定——亞砷酸鈉滴定法
§33 乙酸鈉的測定——硫酸置換法
§34 熟石膏粉中硫酸鈣的測定——EDTA滴定法
§35 紅丹粉中四氧化三鉛的測定——碘量法
§36 黃丹粉中氧化鉛的測定——EDTA滴定法
§37 氟化鈉的測定——中和法:
§38 無水亞硫酸鈉的測定——碘量法:
§39 硫化鈉的測定——碘量法:
§40 冰晶石的測定
§41 硫酸銨的測定——中和法
§42 氯化銨的測定——中和法:
§43 酸式磷酸錳的測定:
§44 工業肥皂的測定
§45 桑皮紙的測定
§46 石棉綫中氯化物的測定——比濁法
§47 膠體石墨粉的測定
§48 聚閤氯化鋁的測定
§49 光鹵石的測定
§50 691駐退液的測定
§51 硫酸鎳的測定——EDTA滴定法
§52 淬火硝鹽的測定

第十五章 耐火材料、爐渣、煤焦及水的分析
§1 白泥、鋁礬土的測定
§2 矽磚、石英砂、黃砂、碗砂、紅砂等的測定
§3 酸性白土的測定
§4 覆膜砂的測定
§5 堿性爐渣的測定
§6 酸性爐渣的測定
§7 石灰石、石灰及白雲石的測定
§8 螢石的測定——配位滴定法
§9 煤焦及水的測定

第十六章 錶麵處理溶液的分析
§1 鍍鉻溶液的測定
§2 鍍鎳溶液的測定
§3 酸性鍍銅溶液的測定
§4 焦磷酸鍍銅溶液的測定
§5 草酸鍍銅溶液的測定
§6 無氰鍍鎘溶液的測定
§7 鋅酸鹽鍍鋅溶液的測定
§8 鍍鉛溶液的測定
§9 堿性鍍锡溶液的測定
§10 酸性鍍锡溶液的測定
§11 鍍鐵溶液的測定
§12 NS鍍銀溶液的測定
§13 硫代硫酸鹽鍍銀溶液的測定
§14 黑色金屬堿性氧化溶液的測定
§15 磷化溶液的測定
§16 鈍化溶液的測定
§17 去油溶液的測定
§18 電鍍層褪除液的測定
§19 酸洗溶液的測定
§20 鋼鐵電拋光溶液的測定
§21 氯化鈉電解切削溶液的測定
§22 亞硝酸環己胺防銹紙的測定
§23 苯甲酸鈉一亞硝酸鈉防銹紙的測定
§24 六亞甲基四胺防銹紙的測定
§25 尿素防銹紙的測定
§26 光亮鉀鹽鍍鋅溶液的測定
§27 氰化鍍鎘溶液的測定
§28 氰化鍍銅溶液的測定
第三篇 儀器分析
附錄

精彩書摘

一、管理機構的曆史
1.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
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標準樣品被正式納入標準化管理工作中。1986年1月2日原國傢標準局以國標發(1986)004號文發布瞭《國傢實物標準暫行管理辦法》;1990年4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的第53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從而明確提供瞭標準樣品的製作是文字技術標準的一部分法律依據。
1988年,為瞭加強標準樣品管理,由原國傢標準局批準組建瞭由近30個部門、科研單位的委員組成的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CSBTS/TC118),委員會秘書處主要負責組織、協調和管理國傢標準樣品計劃項目的申報、國傢標準樣品研復製活動的監督和檢查、國傢標準樣品終審的組織、國傢標準樣品研復製單位和銷售發行單位的認可、國傢標準樣品證書和標簽的頒發、管理等。
2.全國標準物質專業委員會
1980年國傢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建立瞭標準物質研究所(現更名為國傢標準物質研究中心),賦予研究和統一管理全國標準物質的職責。1981年中國計量學會成立瞭第一屆標準物質專業委員會,組織有關標準物質的學術交流活動,計量主管部門委托其對一級標準物質進行技術審查的重任。
1986年相繼根據國傢頒布的計量法和標準法頒布瞭標準物質管理辦法和國傢標準樣品管理辦法,根據這些辦法進行組織、管理、審定標準物質,上報主管部門審批和發布。二、管理
1.特點
標準物質和標準樣品其英文的描述是相同的,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稱呼。標準化工作者將其稱為“標準樣品”,又簡稱為“標樣”,計量工作者將其稱為“標準物質”,又簡稱為“標物”。對具有準確特性量值的標準樣品/標準物質來說,其研製程序是相同的,對其內在質量要求也是一樣的;對使用者而言,其作用也是相同的,均是作為一種標準,所不同的是管理的程序不同,分彆隸屬不同的管理機構進行分類、分級管理。
2.定義
(1)標準物質(Reference Material,RM)
①具有一種或多種足夠均勻和很好地確定瞭的特性,用以校準測量裝置、評價測量方法或給材料賦值的一種材料或物質。
②已經確定其一種或多種特性的物質或材料,可用於校準或驗證測定方法。
③具有一種或多種準確確定的特性量值,且足夠均勻的物質。標準物質用於校準測量儀器、評價測試方法或確定材料特性量值。化學分析中的標準物質,其化學成分均勻、穩定,並已準確確定其含量。
(2)有證標準物質(Certifled Reference Material,CRM)附有證書的標準物質。其一種或多種特性值用建立瞭溯源性的程序確定,使之可溯源到準確復現的用於錶示該特性值的計量單位,而且,每個標準值都附有給定置信水平的不確定度。
(3)標準樣品的定義

前言/序言

為瞭更好地為工廠分析化驗室等單位和有關技術人員提供切實的幫助,為其梳理理化檢測的相關化學基礎知識、標準分析方法以及提供實用的分析方法,在化學工業齣版社領導和責任編輯的大力支持下,依據最新的標準,編者對《工廠分析化驗手冊》(2002年 第一版)重新進行瞭編寫及修訂。本手冊可幫助各類分析化驗測試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難技術問題。
本次編寫及修訂在保持原第一版主要特色的基礎上,本著濕法化學分析是基礎,儀器分析是發展方嚮,結閤工廠分析化驗室的實用原則,對有關章節及附錄進行瞭增刪、調整、更新。
本手冊的編寫及修訂工作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李啓華、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二、三、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二章及附錄由李啓華編寫;第四章由李啓華、劉愛芬、劉自強、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五章由李啓華、王華編寫;第六章由李啓華、王華、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九、十七章由李啓華、黃芬編寫;第十章由徐芳編寫;第十一章由李啓華、詹廷偉編寫;第十六章由李啓華、馬華編寫;第十九章由李啓華、姚彬、黃顯銘編寫;第二十章由黃顯銘編寫;第二十一章由李啓華、馬英、宋祥江、徐芳、劉自強、劉智勇、周西林、樊朝英、姚彬、黃顯銘編寫。
全書由兵器工業西南地區理化檢測中心李啓華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負責統稿、整理。李啓華曾於2007年5月榮獲2007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化醫杯”化學分析檢驗職業技能大賽一等奬,獲重慶市人民政府奬勵,具有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本手冊得到瞭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理化計量中心(兵器工業西南地區理化檢測中心)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劉興智處長、王誌強副處長、陳軍主任、楊學彬工程師、吳治萍技師,西南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院長劉林研究員等有關領導及專傢的大力支持與鼓勵。李作銀、吳立鳳、樊華、林瑤、羅剋儉等同誌參與瞭書稿的校對與謄寫等協助工作;鄭莉莉同誌熱情提供瞭相關技術資料谘詢等幫助;本手冊責任編輯為本次編寫給予瞭大力協助,並提齣瞭不少寶貴意見。在此一並錶示衷心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可能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好的,這是一份詳細的圖書簡介,內容涵蓋瞭各種技術、管理、曆史和人文主題,完全避開瞭《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的具體內容。 --- 《工業革命的幽靈:機械、社會與全球貿易的變遷》 本書深入探討瞭自第一次工業革命至今,技術革新如何重塑人類社會的結構、經濟模式和日常生活。這不是一部單純的技術史,而是一部關於權力的轉移、勞動的重構以及地理政治格局演變的宏大敘事。 第一部分:蒸汽時代的黎明與早期工廠的誕生 本部分追溯瞭18世紀中葉,以紡織業和冶金業為核心的初期工業化浪潮。重點分析瞭蒸汽機的發明及其在驅動機械化生産中的關鍵作用。我們考察瞭早期工廠的組織形態,這些工廠如何將分散的手工作坊整閤到集中的生産空間中,以及這種轉變對傳統工匠階層命運的影響。特彆關注瞭英國蘭開郡地區,作為一個典型的工業化中心,其人口流動、城市化進程以及新興的階級矛盾。 動力革命: 詳細闡述瞭紐科門蒸汽機到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展曆程,分析瞭其熱效率的提升如何使得工廠選址不再完全依賴於水力資源,從而催生瞭內陸工業城市的崛起。 車間紀律的形成: 探討瞭工廠主如何引入新的時間觀念和管理製度,以適應機器的穩定運行節奏。這包括對工時、休息和工人行為的嚴格規範,以及這種規範如何首次在製度層麵確立瞭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 早期社會代價: 呈現瞭早期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汙染(如倫敦的“大煙”現象)以及童工問題的嚴峻性。通過當時的文學作品和官方報告,還原瞭工人階級在擁擠、惡劣的居住條件下艱難度日的真實圖景。 第二部分:鋼鐵與電力: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全球擴張 進入19世紀下半葉,隨著鋼鐵、化工和電力技術的突破,工業化進入瞭一個更為復雜的階段。本部分聚焦於德國和美國的崛起,以及這些新興工業強國如何挑戰瞭英國的霸權地位。 材料的飛躍: 貝塞麥轉爐煉鋼法的應用,使得鋼鐵成本大幅下降,為摩天大樓、跨洋電纜和大規模鐵路網的建設提供瞭物質基礎。我們分析瞭鋼鐵在軍事和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戰略意義。 電力的普及與生活重塑: 愛迪生和特斯拉的“電流之戰”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關於未來能源分配的社會哲學之爭。電力如何從工廠照明擴展到城市公共交通和傢庭電器,徹底改變瞭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 壟斷與組織創新: 探討瞭標準石油、卡內基鋼鐵等巨型企業的形成過程,分析瞭信托(Trust)和聯閤企業(Combine)等組織形式如何實現瞭對市場和供應鏈的垂直或水平整閤,預示瞭現代跨國公司的雛形。同時,也分析瞭反壟斷運動的興起及其對市場公平性的影響。 第三部分:戰爭、危機與重組:20世紀的工業光譜 兩次世界大戰極大地加速瞭工業技術的軍事化應用,同時也暴露瞭過度依賴特定工業部門的脆弱性。本部分審視瞭20世紀的工業動態。 軍事工業復閤體: 分析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工業生産如何被完全動員起來,大規模的兵工廠和化學武器的製造,揭示瞭科學技術與國傢暴力之間的深刻聯係。 大蕭條與凱恩斯主義: 考察瞭1929年大崩盤後,工業生産能力過剩與消費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隨之而來的政府乾預主義(如羅斯福新政),如何試圖通過公共工程和需求刺激來重振工業部門。 福特主義的巔峰與局限: 深入剖析瞭亨利·福特流水綫生産模式的效率奇跡,以及它對工人專業化和工作異化的影響。隨後,我們討論瞭日本和歐洲企業如何通過“精益生産”(Lean Production)理念,開始挑戰傳統福特主義的剛性。 第四部分:後工業社會的陰影與未來展望 冷戰結束後,信息技術革命將全球工業重心從重工業和製造業,逐漸轉嚮服務業和知識經濟。 去工業化(Deindustrialization)的浪潮: 探討瞭自動化、機器人技術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塑,如何導緻發達國傢傳統製造業崗位的流失。這引發瞭關於“鐵銹地帶”衰落和社會不平等的深刻討論。 全球價值鏈的重構: 分析瞭跨國公司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將設計、製造和組裝環節分散到世界各地,形成瞭今天我們所見的復雜而脆弱的全球價值鏈。 可持續性與工業的未來: 討論瞭當前工業界麵臨的終極挑戰——能源轉型和氣候變化。從綠色化學到循環經濟的概念,探索下一代工業文明如何可能在不耗盡地球資源的前提下實現持續發展。本書以對未來十年能源存儲技術和生物製造潛力的展望作結。 --- 本書特點: 跨學科視野: 融閤瞭經濟史學、社會學、技術哲學和地緣政治分析。 豐富的案例研究: 選取瞭曼徹斯特、魯爾區、底特律等關鍵工業地帶作為樣本進行深度剖析。 詳盡的曆史數據: 引用瞭大量來自國傢檔案館、行業協會和早期經濟學傢的原始統計資料,力求還原曆史細節的精確性。 本書適閤對經濟史、技術發展規律以及全球化進程有濃厚興趣的研究人員、政策製定者及關注現代社會基礎結構的學生和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顯得非常混亂和不閤邏輯。它似乎是把不同時期編寫的、針對不同分析對象的手冊章節拼湊在瞭一起。某一章節還在詳細討論如何使用卡爾費休滴定儀測定微量水分,並且特彆強調瞭溫度對滴定終點判斷的影響,措辭之謹慎,仿佛生怕讀者犯錯;而緊接著的下一章,突然跳躍到對復雜有機物殘留溶劑的GC-MS方法驗證要求,但描述又異常簡略,隻是羅列瞭ICH指導原則中的幾個術語,卻沒有給齣任何實際的峰麵積歸一化計算示例或者內標法的具體操作流程。這種跳躍性讓讀者很難建立起一個連貫的知識體係。如果說它是一本“手冊”,那麼手冊的核心價值在於其索引的便捷性和查找的準確性。然而,這本書的索引部分做得極其粗糙,很多關鍵術語需要通過繁瑣的目錄跳轉纔能找到,而且書中缺乏清晰的流程圖或決策樹來幫助分析人員快速定位到他們需要的特定分析場景。對於需要快速解決突發質量問題的現場人員來說,這種低效的結構無疑是巨大的時間浪費。

評分

作為一名負責實驗室標準建立和人員培訓的管理者,我更關注的是方法的可靠性和可重復性。一本優秀的化驗手冊,必須提供詳盡的、經過驗證的標準操作程序(SOP)模闆,並且要明確指齣不同分析方法之間的適用範圍和局限性。遺憾的是,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得極其保守和模糊。例如,在討論重金屬檢測時,它似乎仍然停留在原子吸收光譜法(AAS)的時代,對更靈敏、多元素同步分析的電感耦閤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ICP-OES)或質譜法(ICP-MS)的介紹少得可憐。更要命的是,對於那些涉及到標準物質(CRM)的使用和校準,書中隻是簡單提到瞭“使用閤格標準品”,卻完全沒有涉及標準品的溯源性要求、儲存條件的控製,以及如何根據不確定度評估結果來確定最終報告的可靠區間。這在如今監管日益嚴格的環境下是不可接受的。分析結果的價值不僅在於數值本身,更在於其背後的質量保證體係。這本書給人的感覺是,它可能是在特定企業或特定領域內部流傳的舊資料匯編,缺乏普適性和現代標準化的嚴謹性。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和專業術語的使用也讓人感到睏惑,仿佛是不同作者、不同年代的文本被強行整閤在一起。有些段落語言極其學術化,充滿瞭復雜的德語或俄語直譯過來的技術名詞,晦澀難懂,需要反復查閱其他參考書纔能理解其在實際操作中的具體含義。例如,它可能用一個非常拗口的短語來描述一個簡單的滴定終點的顔色變化,這對於需要快速培訓新員工的化驗室來說,簡直是災難。然而,在另一些關於儀器維護的章節,語言風格又變得異常口語化和隨意,像是操作員的私下筆記,缺乏應有的規範性描述。例如,在描述泵頭密封件的更換時,它可能使用“差不多擰緊就行”這類不負責任的錶達,這在精密儀器維護中是絕對的禁忌。一個閤格的“手冊”應當保證全書在術語、風格上高度一緻,以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達和操作的標準化。這本書的這種風格上的巨大不統一,嚴重削弱瞭其作為權威參考資料的可信度。總而言之,它更像是一本拼湊起來的個人筆記集閤,而不是一本麵嚮現代工廠化驗工作的專業第二版工具書。

評分

這本所謂的“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原本是期待能找到一些關於現代工業生産綫上,如何運用先進的化學分析技術來優化流程、控製産品質量的實用指南。畢竟,如今的製造業對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本詳盡的手冊理應涵蓋光譜分析、色譜分離等現代前沿技術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案例和最新的標準規範。然而,翻開這本書,感覺像掉進瞭一個時間膠囊,裏麵的內容似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實驗室規範中。大量篇幅被用來描述一些操作規程,比如試劑的配製、玻璃儀器的清潔步驟,這些內容在任何一本基礎化學實驗教材中都能找到,而且描述得遠比這裏詳盡和精確。真正有價值的、關於如何解讀復雜儀器數據、如何進行過程分析控製(PAT)的章節,卻寥寥無幾,即便是提到瞭,也僅僅是點到為止,缺乏深入的講解和實際操作的陷阱提示。例如,對於高分辨質譜在痕量雜質分析中的應用,書中隻是籠統地提瞭一下“可以用於精確測量”,卻沒有提供任何實際的校準麯綫建立方法、基質效應的消除策略,讓人讀完後感覺心癢癢,根本無法應用到實際的疑難雜癥解決中去。這種厚重感卻體現在瞭對基礎知識的過度重復敘述上,完全沒有體現齣“第二版”應有的迭代和升級,更彆提跟上當前工業4.0對分析化學提齣的新要求瞭。

評分

從一個資深工藝工程師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實用性”和“前瞻性”方麵都存在嚴重的缺陷。我們日常工作中麵臨的挑戰往往是如何在高速運轉的生産綫上,快速、準確地獲取關鍵參數,而不是在安靜的中心實驗室裏進行耗時的全要素分析。這本書似乎完全忽視瞭這種環境差異。它詳細介紹瞭重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這些方法固然是分析化學的基石,但在現代工廠,它們往往被更快速的在綫監測或近紅外(NIR)技術所取代。書中關於質量控製(QC)部分的論述,更像是停留在對成品齣廠檢驗的描述,而對生産過程中如何通過實時反饋數據來調整反應條件、避免批次報廢的動態控製策略,幾乎沒有涉及。比如,在聚閤物生産中,分子量分布對材料性能至關重要,現代分析通常依賴凝膠滲透色譜(GPC)或激光散射技術。然而,這本書對這些現代分離技術涉及的儀器選型、柱子的維護、溫度梯度的控製等關鍵細節避而不談,隻是用幾張簡陋的圖錶展示瞭理論分離原理。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剛剛學完瞭大學一年級的分析化學導論,對於解決生産綫上那些棘手的批次波動、雜質超標等實際問題,這本書提供的幫助微乎其微,更像是圖書館裏的一本舊參考書,而非指導生産的“手冊”。

評分

很喜歡:..?&陳必友,李啓華陳必友,李啓華,他的每一本書幾本上都有,這本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很不錯,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結閤最新國傢標準分析方法,係統、詳細地介紹瞭現代分析測試領域內的化學分析方法和儀器分析測試技術,共分基礎知識、濕法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三篇。基礎知識部分包括分析質量的保證、標準滴定溶液的製備及標定、測量不確定度及不確定度的評定分析。濕法化學分析方法多采用實用、新穎、先進、快速、準確、可靠的分析方法,包括鋼鐵的分析,鐵閤金的分析,鋁及鋁閤金的分析,銅及銅閤金的分析,鋅及鋅閤金的分析,锡、鉛基閤金及锡鉛焊料、銀焊閤金的分析,鎢及鎢閤金的分析,其他金屬材料的分析,石油産品的分析,塗料的分析,化工産品及輔料的分析,耐火材料、爐渣、煤焦及水的分析,錶麵處理溶液的分析。儀器分析部分包括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攝譜和光電直讀發射光譜分析,金屬材料中氣體的分析,射綫微區成分分析,電感耦閤等離子體光譜分析,流動注射分析。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可幫助各類分析化驗測試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疑難技術問題。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可供工廠分析化驗室與有關單位的工業化學分析工、化學分析檢驗工使用,也可作為高職高專工業分析專業師生及從事分析檢驗專業的技術人員的參考書。為瞭更好地為工廠分析化驗室等單位和有關技術人員提供切實的幫助,為其梳理理化檢測的相關化學基礎知識、標準分析方法以及提供實用的分析方法,在化學工業社領導和責任編輯的大力支持下,依據最新的標準,編者對工廠分析化驗手冊(2002年第一版)重新進行瞭編寫及修訂。本手冊可幫助各類分析化驗測試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難技術問題。本次編寫及修訂在保持原第一版主要特色的基礎上,本著濕法化學分析是基礎,儀器分析是發展方嚮,結閤工廠分析化驗室的實用原則,對有關章節及附錄進行瞭增刪、調整、更新。本手冊的編寫及修訂工作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李啓華、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二、三、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二章及附錄由李啓華編寫第四章由李啓華、劉愛芬、劉自強、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五章由李啓華、王華編寫第六章由李啓華、王華、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九、十七章由李啓華、黃芬編寫第十章由徐芳編寫第十一章由李啓華、詹廷偉編寫第十六章由李啓華、馬華編寫第十九章由李啓華、姚彬、黃顯銘編寫第二十章由黃顯銘編寫第二十一章由李啓華、馬英、宋祥江、徐芳、劉自強、劉智勇、周西林、樊朝英、姚彬、黃顯銘編寫。全書由兵器工業西南地區理化檢測中心李啓華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負責統稿、整理。李啓華曾於2007年5月榮獲2007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化醫杯化

評分

紙張印刷一般,內容比較豐富。

評分

ke yibucuoo.

評分

很喜歡:..?&陳必友,李啓華陳必友,李啓華,他的每一本書幾本上都有,這本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很不錯,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結閤最新國傢標準分析方法,係統、詳細地介紹瞭現代分析測試領域內的化學分析方法和儀器分析測試技術,共分基礎知識、濕法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三篇。基礎知識部分包括分析質量的保證、標準滴定溶液的製備及標定、測量不確定度及不確定度的評定分析。濕法化學分析方法多采用實用、新穎、先進、快速、準確、可靠的分析方法,包括鋼鐵的分析,鐵閤金的分析,鋁及鋁閤金的分析,銅及銅閤金的分析,鋅及鋅閤金的分析,锡、鉛基閤金及锡鉛焊料、銀焊閤金的分析,鎢及鎢閤金的分析,其他金屬材料的分析,石油産品的分析,塗料的分析,化工産品及輔料的分析,耐火材料、爐渣、煤焦及水的分析,錶麵處理溶液的分析。儀器分析部分包括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攝譜和光電直讀發射光譜分析,金屬材料中氣體的分析,射綫微區成分分析,電感耦閤等離子體光譜分析,流動注射分析。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可幫助各類分析化驗測試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疑難技術問題。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可供工廠分析化驗室與有關單位的工業化學分析工、化學分析檢驗工使用,也可作為高職高專工業分析專業師生及從事分析檢驗專業的技術人員的參考書。為瞭更好地為工廠分析化驗室等單位和有關技術人員提供切實的幫助,為其梳理理化檢測的相關化學基礎知識、標準分析方法以及提供實用的分析方法,在化學工業社領導和責任編輯的大力支持下,依據最新的標準,編者對工廠分析化驗手冊(2002年第一版)重新進行瞭編寫及修訂。本手冊可幫助各類分析化驗測試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難技術問題。本次編寫及修訂在保持原第一版主要特色的基礎上,本著濕法化學分析是基礎,儀器分析是發展方嚮,結閤工廠分析化驗室的實用原則,對有關章節及附錄進行瞭增刪、調整、更新。本手冊的編寫及修訂工作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李啓華、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二、三、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二章及附錄由李啓華編寫第四章由李啓華、劉愛芬、劉自強、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五章由李啓華、王華編寫第六章由李啓華、王華、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九、十七章由李啓華、黃芬編寫第十章由徐芳編寫第十一章由李啓華、詹廷偉編寫第十六章由李啓華、馬華編寫第十九章由李啓華、姚彬、黃顯銘編寫第二十章由黃顯銘編寫第二十一章由李啓華、馬英、宋祥江、徐芳、劉自強、劉智勇、周西林、樊朝英、姚彬、黃顯銘編寫。全書由兵器工業西南地區理化檢測中心李啓華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負責統稿、整理。李啓華曾於2007年5月榮獲2007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化醫杯化

評分

紙張印刷一般,內容比較豐富。

評分

ke yibucuoo.

評分

ke yibucuoo.

評分

正版書, 送貨速度挺快的! 內容詳細.

評分

很喜歡:..?&陳必友,李啓華陳必友,李啓華,他的每一本書幾本上都有,這本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很不錯,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結閤最新國傢標準分析方法,係統、詳細地介紹瞭現代分析測試領域內的化學分析方法和儀器分析測試技術,共分基礎知識、濕法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三篇。基礎知識部分包括分析質量的保證、標準滴定溶液的製備及標定、測量不確定度及不確定度的評定分析。濕法化學分析方法多采用實用、新穎、先進、快速、準確、可靠的分析方法,包括鋼鐵的分析,鐵閤金的分析,鋁及鋁閤金的分析,銅及銅閤金的分析,鋅及鋅閤金的分析,锡、鉛基閤金及锡鉛焊料、銀焊閤金的分析,鎢及鎢閤金的分析,其他金屬材料的分析,石油産品的分析,塗料的分析,化工産品及輔料的分析,耐火材料、爐渣、煤焦及水的分析,錶麵處理溶液的分析。儀器分析部分包括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攝譜和光電直讀發射光譜分析,金屬材料中氣體的分析,射綫微區成分分析,電感耦閤等離子體光譜分析,流動注射分析。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可幫助各類分析化驗測試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疑難技術問題。工廠分析化驗手冊(第2版)可供工廠分析化驗室與有關單位的工業化學分析工、化學分析檢驗工使用,也可作為高職高專工業分析專業師生及從事分析檢驗專業的技術人員的參考書。為瞭更好地為工廠分析化驗室等單位和有關技術人員提供切實的幫助,為其梳理理化檢測的相關化學基礎知識、標準分析方法以及提供實用的分析方法,在化學工業社領導和責任編輯的大力支持下,依據最新的標準,編者對工廠分析化驗手冊(2002年第一版)重新進行瞭編寫及修訂。本手冊可幫助各類分析化驗測試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難技術問題。本次編寫及修訂在保持原第一版主要特色的基礎上,本著濕法化學分析是基礎,儀器分析是發展方嚮,結閤工廠分析化驗室的實用原則,對有關章節及附錄進行瞭增刪、調整、更新。本手冊的編寫及修訂工作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李啓華、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二、三、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二章及附錄由李啓華編寫第四章由李啓華、劉愛芬、劉自強、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五章由李啓華、王華編寫第六章由李啓華、王華、馬英、樊朝英編寫第九、十七章由李啓華、黃芬編寫第十章由徐芳編寫第十一章由李啓華、詹廷偉編寫第十六章由李啓華、馬華編寫第十九章由李啓華、姚彬、黃顯銘編寫第二十章由黃顯銘編寫第二十一章由李啓華、馬英、宋祥江、徐芳、劉自強、劉智勇、周西林、樊朝英、姚彬、黃顯銘編寫。全書由兵器工業西南地區理化檢測中心李啓華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負責統稿、整理。李啓華曾於2007年5月榮獲2007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化醫杯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