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筷子 手指和刀叉:從飲食習慣看文化差異》從飲食習慣中的筷子和刀叉入手,研究瞭中西文化的差異,主要包括有:筷子文化——人文精神突齣的文化;手指文化——宗教精神突齣的文化;刀叉文化——科技精神突齣的文化三部分內容。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異,這是眾所皆知的事情。
作者簡介
蔡德貴,1945年7月25日生,山東招遠人。現為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巴哈伊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孔子學會理事。曾任《文史哲》主編、《孔子研究》主編。1970年3月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阿拉伯語專業,1982年研究生畢業於山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先後在科威特、埃及、美國、瑞士、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利比亞、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澳門進行訪問研究、工作和參加學術活動。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巴哈伊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和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教育部“九五”、“十五”規劃宗教學科評審組專傢,華夏文化促進會理事,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專傢組成員,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阿拉伯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教育傢協會理事,香港國際教育中心顧問,颱灣儒學青年會顧問等。1995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社會科學突齣貢獻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選拔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纔。主要學術著作:《十大思想傢》(閤著)、《秦漢齊學》(閤著)、《東方著名哲學傢評傳》(共5捲,副主編,任其中《西亞北非捲》、《猶太捲》主編)、《阿拉伯哲學史》、《沙漠裏的沉思——阿拉伯人的哲學與宗教》、《修身之道》、《季羨林傳》(山西古籍齣版社和人民齣版社兩個版本)、《阿拉伯近現代哲學》(主編)、《東方思想寶庫》(主編之一)、《儒學大詞典》(副主編)、《世界哲學傢詞典》(副主編)、《道統文化新編》(閤著)、《中國哲學流行麯》、《當代伊斯蘭阿拉伯哲學研究》(主編)、《當代新興巴哈伊教研究》及其修訂本、《當代東方儒學》(閤作主編)、《擇善而從——季羨林師友錄》、《東方學人季羨林》、《季羨林寫真》、《真情季羨林》、《五大傢說儒》、《中國和平論》、《季羨林之謎》等。
目錄
總論
(一)世界文化的體係
(二)筷子文化圈屬於閤一自然派
(三)手指文化圈屬於親證自然派
(四)刀叉文化圈屬於分割自然派
(五)三大派有必要互補
一、筷子文化——人文精神突齣的文化
(一)中國地域文化的分野:以齊魯文化為例
(二)“三大發明”、“四大發明”和更多發明
(三)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
(四)茶葉與茶道
(五)“煞割令”與“中國雪”
(六)中國佛與印度佛
(七)東方儒學的共同價值觀
二、手指文化——宗教精神突齣的文化
(一)伊斯蘭阿拉伯文化
(二)波斯文化
(三)印度文化
(四)東方文化發展的大趨勢
三、刀叉文化——科技精神突齣的文化
(一)希臘與羅馬的文化傳統
(二)基督教為什麼成為西方文化的主流
(三)西方分析思維條件下形成的哲學和科學
(四)中國畫與西洋畫
結論:東西方文化的最終超越和融閤
精彩書摘
絲綢和陶瓷是筷子文化貢獻給世界的禮物。
中國人最早發明瞭瓷器,有悠久的瓷器文化和高超工藝,瓷器的英文字是china,“瓷器”(china)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裏紅,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鬥彩、各類顔色釉瓷,以及清代的精品陶瓷都是中國瓷器的佼佼者。
唐代柳宗元就寫有《代人進瓷器狀》;宋代蔣祁寫有《陶記》;明代王宗沐寫有《江西省大誌·陶書》,宋應星寫有《天工開物?陶埏》;清代佚名作者有《南窯筆記》,唐英有《陶治圖編次》,硃琰著《陶說》,藍浦、鄭廷桂著《景德鎮陶錄》。這些都是瓷器史的早期著作。
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就齣現瞭早期瓷器,但是那時候燒製工藝尚顯粗糙,燒製溫度也較低,錶現齣原始性和過渡性,一般被稱為“原始瓷”。原始瓷是陶器嚮瓷器過渡的産物,與陶器相比,有胎質緻密、經久耐用、便於清洗、外觀華美等特點。瓷器研究專傢介紹,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産生於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以浙江上虞為中心的地區以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中國瓷器的發源地。唐代瓷器的製作技術和藝術創作達到高度成熟。宋代製瓷業蓬勃發展,名窯湧現。宋代名瓷名窯遍及大半個中國,鈞窯、哥窯、官窯、汝窯和定窯並稱為五大名窯。瓷都景德鎮元代齣産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錶。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青花瓷一經齣現便風靡一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共同並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顔色釉瓷。另外,還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明清時代從製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都超過前代。清時期彩瓷的種類很多,從燒造工藝上來區分,除青花,釉裏紅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閤彩兩大類。釉上彩是先燒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進行彩繪,再人彩爐低溫二次燒成,釉上五彩、粉彩、琺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閤彩是先燒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繪畫圖案,罩透明釉高溫一次燒成,主要是青花),然後再在適當的部位塗繪釉上彩,入爐低溫二次燒成。青花礬紅彩、鬥彩、青花五彩都屬於釉上釉下混閤彩。最終形成青花類、色釉瓷類、彩瓷類三大係列。
在很多中國典籍中,經常用青白瓷器或者青花白瓷作為中國瓷器的代錶。宋趙汝適《諸蕃誌》、元汪大淵《島夷誌略》、明費信《星槎勝覽》等都有“青白瓷器”,指四種瓷器:影青、青瓷、白瓷、青花瓷。明朝弘治年間李東陽的《大明會典》記載外銷瓷價格“青花白瓷盤,每個五百貫,碗三百貫,瓶五百貫”《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三捲)。元青花最貴,明朝宣德、成化和永樂青花瓷都很貴,因為青花多以中東地區進口的蘇麻灕青鑽料為主,瓷胎質骨如玉。馬可?波羅從中國迴到歐洲,在羅馬告訴意大利人說:中國的絲綢和瓷器質量之好,歐洲人是無法想象的漂亮,而且物美價廉。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瓷器製造術作為一種專利,後來也不斷被外國引進。
中國瓷器的外傳和外銷形成瞭“陶瓷之路”。
日本古陶瓷學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提齣陶瓷之路的說法。他認為陶瓷之路發端於唐代中後期,是中世紀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動脈。因瓷器的性質不同於絲綢,不宜在陸上運輸,故擇海路。在這條商路上還有許多商品在傳播,如茶葉、香料、金銀器等。陶瓷之路,也有人稱為“海上絲綢之路”。其起點在中國東南沿海,沿東海、南海經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東海岸或經紅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從東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鮮。唐代史書記載,唐代與外國的交通有七條路,主要的是兩條:安西入西域道、廣州通海夷道,此即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三上次男作為日本中東文化調查團的重要成員,在埃及福斯塔特(今開羅)進行考古發掘,意外發現中國陶瓷。後來他將多年來在世界各地對中國陶瓷的考古成果,著就瞭《陶瓷之道》這本影響世界的陶瓷著作。
絲綢與瓷器是中國人民奉獻給世界的兩件寶物。絲綢與陶瓷作為物質文明的象徵,其意義超越瞭可用、可穿之物的概念,嚮世人傳達的一種信息,是由此而延伸齣來的兩條大道——陶瓷之路和絲綢之路,把中國與世,界聯係起來。
“絲綢之路”是德國地質學傢李希霍芬在1877年提齣的,他先後七次沿此商路到中國,著三捲本《中國》一書。其後英國斯坦因、法國伯希和、瑞典斯文赫定等人也沿此路窺視中國文化的神秘。聯閤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開始實施“絲綢之路考察十年規劃”,確定的主題是“絲綢之路:對話之路的綜閤考察”,從世界範圍內奠定瞭此商路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現在公認的說法是,絲綢之路起始於西漢,從西安齣發,經河西走廊,沿樓蘭古城,過阿拉山口,齣中亞、西亞抵安息、大秦等地。絲綢之路因絲綢而發,實際上演變為後來的文化之路,成為世界上諸多文化的母胎。
……
筷子、手指和刀叉:從飲食習慣看文化差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四)中國畫與西洋畫
評分
☆☆☆☆☆
結論:東西方文化的最終超越和融閤
評分
☆☆☆☆☆
現在公認的說法是,絲綢之路起始於西漢,從西安齣發,k經河西走廊,沿樓蘭古城,過阿拉山口,齣中亞j、西亞抵安息、大秦等地。絲綢之路因絲綢而發,實際上演變為後來的文化之路,成為世界上諸多文化的母胎。
評分
☆☆☆☆☆
蔡德貴,1945年7n月25日生,山東招遠m人。現為山東大學教o授、博士生導師,巴哈伊o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n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o孔子學會理事。曾任《文史哲》主編、《孔子研究》主編o。1970年3月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阿拉伯語專業,1982年研究生畢業於山東大學中國哲學q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先後在科威特、埃及、、瑞士、沙特阿拉伯、以r色列、、韓國、馬來西亞t、印度、印度尼西亞、利比亞、新加坡和中國香s港、澳門進行訪問研究、s工作和參加學術活動。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巴哈伊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和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教育部“v九五”、“十五”規劃宗教學科評審組專傢,華夏文化促進會理事,山v東省社會科學規劃專傢組成員,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宗教w學會理事,中國阿拉伯w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教育傢協會理事,香港國際教育中心顧問,儒學青年會顧問等。1995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社會科學突齣貢獻證書、享受特殊津貼y,1997年被選拔為山y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A纔。主要學術著作:《十大B思想傢》(閤著)B、《秦漢齊學》(閤著)、A《東方著名哲學傢評傳A》(共5捲,副主編,任其中《西亞北非捲》、《B猶太捲》主編)、《阿拉伯哲學史》、《沙漠裏的沉思——阿拉伯人的哲學與宗教》、《修身之道》、《季羨林傳》(山西古籍齣版社和人民齣版社兩D個版本)、《阿拉伯近現代哲學》(主編)、《東方思想寶庫》(主編E之一)、《儒學大詞典》(副主編)、《世界哲學傢詞E典》(副主編)、《道統文化新編》(閤著)、《中國哲學流行麯》、《當F代伊斯蘭阿拉伯哲學研究》(主編)、《當代新興巴哈伊教研究》及其修訂I本、《當代東方儒學》(閤作主編)、《擇善而從——季羨林師友錄》、《東方學人季羨林》、J《季羨林寫真》、《真I情季羨林》、《五大傢I說儒》、《中國和平論》J、《季羨林之謎》等K。J
評分
☆☆☆☆☆
(六)中國佛與印度佛
評分
☆☆☆☆☆
(四)中國畫與西洋畫
評分
☆☆☆☆☆
總論
評分
☆☆☆☆☆
結論:東西方文化的最終超越和融閤
評分
☆☆☆☆☆
(六)中國佛與印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