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反本开新(汤一介自选集)》作者首先对自己所走过的学术道路作了一个总体介绍;然后对中国哲学走向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如《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等,《论“天人合一”》、《论“知行合一”》、《论“情景合一”》等文章则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的补充;其次是作者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总体考察,批评和讨论了“内在跨越”、“普遍和谐”是否真能表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作者还对中国近代现代学术文化的发展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作了论述;最后作者把其30年来的哲学史研究作了汇总,如《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华严“十玄门”的哲学意义》等。
作者简介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黄梅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主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首席专家。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科学与文化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美国俄勒冈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客座教授;第32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等。1996年任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主讲教授,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1999年任香港城市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兼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等。
目录
我的哲学之路
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诸问题
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
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
论“天人合一”
论“知行合一”
论“情景合一”
论儒家哲学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论老庄哲学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太和”观念对当今人类社会可有之贡献
论“内圣外王之道”
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
在有墙与无墙之间——文化之间需要有墙吗?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关于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
论文化转型时期的文化合力
五四运动与中西古今之争
融“中西古今”之学,创“反本开新”之路
在中欧文化交流中创建中国现代哲学
在西方哲学冲击下的中国现代哲学
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新轴心时代的中国儒家思想定位
关于编纂《儒藏》的意义和几点意见
再谈我们为什么要编《儒藏》
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之争
文化的双向选择——印度佛教输入中国的考察
华严“十玄门”的哲学意义
汤一介著作目录
跋
精彩书摘
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诸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对古希腊哲学的范畴作了总结,提出十个范畴并进行了深入分析。黑格尔的《逻辑学》对西方近代哲学的范畴作了总结,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范畴体系。中国传统哲学(即中国古代哲学)有没有一个范畴体系?为什么要研究和如何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范畴问题?本文打算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的讨论。
一、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有它的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两个方面。就其一般意义说至少有以下三点:
研究哲学史当然要研究某一哲学家或哲学派别在历史上的作用,但哲学史的研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揭示历史上哲学思想如此发展的逻辑必然性。比如说先秦哲学由孔子而孟子而荀子的哲学思想这样发展有什么逻辑必然性。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哲学史应当是既能揭示哲学思想发展的动因;又能揭示出哲学思想这样一种理论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以抽象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哲学思想的发展就其内容说是概念、范畴的提出,概念、范畴涵义的明确、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历史。我们研究哲学史上的概念、范畴是如何提出的;它的涵义如何由不明确、不很丰富到比较明确、比较丰富;概念、范畴的体系如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不系统到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对概念、范畴的发展过程进行具体地分析,就可以掌握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揭示出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
前言/序言
反本开新(汤一介自选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