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從國際視野看“西藏問題”,篇篇直指要害
◆接續伯希和諸大師餘緒,對“語文學”的闡釋發人深思
◆齣文入史,傑齣海歸藏學傢的心靈獨白
內容簡介
本書所錄係作者對國學、“西藏問題”和學術方法等熱點問題的思考,發錶以來深受學界和文化界好評。作者的“大國學”理念彆具一格,對“語文學”的闡釋和倡導發人深思。長達十六年的海外遊學經曆,結閤紮實的專業知識背景,使作者對國際視野中的“西藏問題”有非常透徹和獨到的見解。通過對一個西方後現代的烏托邦神話——“虛擬的西藏”(即香格裏拉)的解構,作者為世人理解西藏、西藏文化和所謂“西藏問題”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
作者簡介
瀋衛榮,1962年生於江蘇無锡,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1998年畢業於德國波恩大學,獲中亞語言文化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長、西域曆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漢藏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哈佛大學印度梵文係閤作研究員、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代理教授、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閤作研究員等。主要從事西域語文、曆史,特彆是西藏曆史、藏傳佛教和漢藏佛學比較研究。
目錄
初識馮其庸
閑話國學與西域研究
我們能從語文學學些什麼?
我的心在哪裏?
說學術偶像崇拜和學術進步
東方主義話語與西方佛教研究
大喜樂崇拜和精神的物質享樂主義
《欲經》:從世間的男女喜樂到齣世的精神解放
尋找香格裏拉——妖魔化與神話化西藏的背後
說跨文化誤讀
誰是達賴喇嘛?
也談東方主義和“西藏問題”
我讀馬麗華
《漢藏佛學研究叢書》編輯緣起
說漢藏交融與民族認同
寫在《漢藏交融——金銅佛像集萃》齣版之際
後記
精彩書摘
初識馮其庸
2005年10月,我意外地收到北京大學榮新江教授來信,說是奉馮其庸先生之請,邀我加盟新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籌建西域曆史語言研究所。我與馮先生素昧平生,隻知道他是紅學大傢和兼擅詩、書、畫的大師。人大禮請馮先生齣任國學院院長實乃眾望所歸,但他何以要招我迴國在國學院成立西域曆史語言研究所呢?帶著很多的疑問,我很快從東瀛飛迴北京,隨即趕往京郊通州芳草園,拜會瓜飯樓主馮其庸先生。
一見到馮先生我就感到分外的親切,意想中的碩儒、鄉賢原來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鄰傢大爺,一口濃重的鄉音頃刻間讓我找迴瞭在十六年海外漂泊中早已失落瞭的根。其實,我的老傢離錢穆的故土不過三五裏地,但早已沒有瞭當年的斯文。而馮師母竟然和我一樣來自甘露——一個曾以齣産醬油而小有名氣的江南小鎮,這讓我平生第一次對自己的故鄉有瞭幾分自豪。江南古來多齣纔子,但這早已經成為不可再現的神話。如今大概也隻有在瓜飯樓中纔能領略當年江南文化的餘韻,也隻有在馮先生身上纔能體會到江南纔子的情懷。
瓜飯樓從外錶看挺像江南農傢小樓,但其內在卻凸現齣今天的江南已經很難見到的文化氣息。院子裏聳立著的兩塊江南園林中常見的巨大的太湖石,一襲紫藤掛在石頭背後,周遭疏疏朗朗有幾枝世上罕見的古梅,自然湊成一幅國畫圖樣。瓜飯樓內到處是罐、瓦、碑、像,馮先生一一介紹,這是秦磚、漢瓦、魏碑,那是唐代的石雕、明代的銅像,很難想象這些東西件件貨真價實,但馮先生對它們的熱愛卻讓我看得真真切切,
前言/序言
尋找香格裏拉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香格裏拉。
評分
☆☆☆☆☆
在很早以前,很多西方人就認為,在遠古文明時代西藏和西方已經有瞭聯係。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很多古老的智慧和哲學概念在西方已經失傳瞭,隻有在西藏這個沒有經曆現代文化汙染的地方還保留著原始的智慧,他們便把西藏變為一個尋找終極智慧的地方。當時在西藏尋根的人很多,不光是尋找精神上的根,也尋找種族的根。現在被稱為世界“藏學之父”的喬瑪(Alexander Csoma,1784—1842),他到西藏就是為尋找匈牙利人的根。一位英國殖民軍的軍官認為西藏文化對英帝國主義有用,於是資助他研究西藏的文法,編纂藏英字典。所以現代藏學的産生,是西方的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結閤的産物。
評分
☆☆☆☆☆
書很不錯,內容新穎,活潑生動!!!!!
評分
☆☆☆☆☆
西藏問題 曆史以來 人們對西藏充滿好奇 充滿幻想,其實很多的道聽途書不是曆史 不是真實的曆史, 要想看到真實的曆史 必須親曆
評分
☆☆☆☆☆
評分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香格裏拉。
評分
☆☆☆☆☆
背景書對人看問題 影響很大 人們願意帶著自己的看法看待事物 這是不真實的
評分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