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報紙的生存環境變化太快瞭。從2006-2009年,在經曆瞭互聯網與金融危機的雙重打擊後,全球報業的處境從來沒有今天這樣艱難。
2006年,巴菲特還持有《華盛頓郵報》的股票;2009年時,他已經在教育投資者報紙股票不值得持有。在這樣的一個悲觀語境下,作者想用這本書來錶述報紙在黑暗的時候突圍的路徑和它能看到的光明。
內容簡介
這本書充滿誘人的新意。但也正是作者傳遞的理念提醒我們,這本新書將迅速變舊。它所記述的媒體演變,不齣數年就會變成陳年往事;而更多更劇烈的變化將洶湧而來。危機,顛覆,創新……,科技給人類帶來瞭令人目不暇接的加速度變化,也讓傳媒處在激蕩的轉摺關口。
作者簡介
王正鵬,迴族,生於1975年,現為和訊網商務發展部總經理。 作為是一名傳媒業觀察傢,他有著豐富的財經與IT新聞報道經驗,並先後齣任過北京晨報財經新聞中心主任、和訊網投資資訊部總監、WISERS中國區內容總監等職務。 王正鵬2007年畢業於英國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傳媒學院,獲媒體管理碩士;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獲新聞學碩士;199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新聞係,獲文學學士。作者長期專注於國內外傳統媒體轉型與互聯網傳播研究,並撰寫瞭大量文章。
精彩書評
這本書充滿誘人的新意。中國傳媒人,完全能體味英國和美國傳統報業的苦澀,會十分關注他們的掙紮,也會從這裂變史中讀齣令人莞爾的感受。
—— 錢鋼
我們假設,這個社會並不需要報紙,但它一定需要新聞和觀點;因此,我們就可以期待:報紙正處在一場復興的前夜,處在一個長期性的結構變化的初始階段。這纔是真正激動人心
目錄
第一章 全球報業的2004年之劫
報紙死亡的討論是誰發起的
走投無路
第二章 兩隻推手
第一推手 廣告商
分類廣告的岩基熔化瞭
華爾街的壓力纔是真壓力
爭奪18-34歲的讀者
第二推手 WEB 2.0
《每日電訊報》的激進數字革命
《衛報》:“互聯網第一”戰略改寫艦隊街曆史
第三章 數字化轉型三箭齊發
第一箭 印刷版與網絡版的整閤運營
報網互動
聯閤廣告部
第四章 一個混閤的未來
第五章 高尚的小眾——藝術化生産
第六章 低廉的大眾——免費化生産
第七章 印刷版達爾文主義——全球改型潮
第八章 報紙永遠不死亡
後記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標誌性案例——《華爾街日報》改型
《華爾街日報》歐洲版與亞洲版改型的過程,不是國內報業同人認為的隻是為瞭方便閱讀而把大紙摺成小紙的過程。對於這張有117年曆史的報紙來說,為什麼選擇在這樣一個時候,和全世界其他大報一樣,堅決地選擇改成小版張報紙?
討論這件事情的一個前提是:對於報紙改型,報紙自己的美術編輯是沒有力量來做這件事的。目前,還沒有看哪傢報紙自己的美術編輯能成功地為報紙改型省下這筆錢。《華爾街日報》、《衛報》都尋找專業設計商就錶明,這不僅僅是一個大紙摺小紙的過程。
報紙改型需要花一大筆錢。除去設計商的費用外,全部的配套費用是一個不小的數字。筆者反復核對過幾個數據,英國《衛報》改版花去瞭他們約1億英鎊,當時相當於15億元人民幣。這筆錢涉及印刷廠、廣告樣式、紙張、軟件、設計費、培訓、宣傳費和其他花費。《華爾街日報》在這上麵也花瞭一大筆錢。
《華爾街日報》重新設計是馬裏奧的一個傑作,他在上麵附著瞭很多新的報紙設計理念。新的《華爾街日報》國際版,報頭上麵有一個網址水印,這樣的視覺感受自然地會移植到它的網站上去。這種一體化的視覺設計,同時齣現在報紙的印刷版與網絡版上。這種公司標誌設計的思維用在報紙上,尚不多見。但反過來想,《華爾街日報》當然在大轉型,它正在把讀者從報紙嚮網站擺渡,這兩個媒介必須在視覺上“焊”在一起。
……
前言/序言
報紙突圍:數字時代傳統媒體變身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看哦。
評分
☆☆☆☆☆
這本書有很多概念詞,比如後現代主義、藝術化生産等,作者沒有做詳細的注解。初學者或研究初者,請考慮慎重,以免自信心受到創傷。雖然看不懂,但作者分析引用的資料比較多、詳細,很多更是自己的親身體驗,值得贊。
評分
☆☆☆☆☆
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看哦。
評分
☆☆☆☆☆
是本不錯的參考資料。
評分
☆☆☆☆☆
分析當前新聞業界比較人們的現象,供專業人士分析的參考資料。互聯網方麵的用戶也可以瞭解下此書,我感覺書中內容很好,寫的很樸素。實在
評分
☆☆☆☆☆
分析當前新聞業界比較人們的現象,供專業人士分析的參考資料。互聯網方麵的用戶也可以瞭解下此書,我感覺書中內容很好,寫的很樸素。實在
評分
☆☆☆☆☆
分析當前新聞業界比較人們的現象,供專業人士分析的參考資料。互聯網方麵的用戶也可以瞭解下此書,我感覺書中內容很好,寫的很樸素。實在
評分
☆☆☆☆☆
是本不錯的參考資料。
評分
☆☆☆☆☆
這本書有很多概念詞,比如後現代主義、藝術化生産等,作者沒有做詳細的注解。初學者或研究初者,請考慮慎重,以免自信心受到創傷。雖然看不懂,但作者分析引用的資料比較多、詳細,很多更是自己的親身體驗,值得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