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葉至善乾校傢書(1969-1972)

葉聖陶葉至善乾校傢書(1969-1972)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葉聖陶,葉至善,葉小沫,葉永和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066721
版次:1
商品編碼:1055358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18
字數:7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葉聖陶葉至善乾校傢書(1969-1972)》收錄葉聖陶葉至善父子1969-1972年京城和乾校兩地的通信近500封。這是一部純粹意義的《傢書》,真實記錄瞭他們父子在那個特殊時代對“大事要事”的應對和處理;書信中涉及他們父子在那個特殊時代對周圍人物悲歡、世態炎涼及其當時的社會動嚮、思想變化的心態和情感,是反映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曆程的不可復製的文化遺産,具有曆史和文化的雙重價值。

內容簡介

   《葉聖陶葉至善乾校傢書(1969-1972)》收錄葉聖陶葉至善父子1969-1972年京城和乾校兩地的通信近500 封。葉聖陶是解放後國傢齣版總署一任副署長、教育部副部長;葉至善是中國少兒齣版社一任社長。1969年,葉至善隨團中央下河南潢川乾校,父子倆天各一方、人各一地,信來信往,便有瞭近70萬字的書信。書稿一封信起自1969年5月2日,是父親葉聖陶寫給兒子葉至善的;最後一封信是1972年12月21日葉至善寫迴傢的,不久他就結束乾校的生活迴傢瞭。前後曆經3年又8個月。
   這是一部純粹意義的《傢書》,當時全無意於發錶或讓彆人閱讀,也正因為如此,《傢書》就更加地具有瞭親曆親聞親見的曆史見證的價值,給我們留下瞭呢個“特殊年代”的真實史料。

作者簡介

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漢族人。字秉臣。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傢、教育傢、編輯傢、文學齣版傢和社會活動傢。葉聖陶曾擔任多項職務。解放後,葉聖陶曾擔任齣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齣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葉聖陶於1988年2月16日於北京逝世,享年94歲。
葉至善,1918-2006,享年88歲,江蘇蘇州人。曾任開明書店編輯。建國後,曆任中國青年齣版社編輯,中國少年兒童齣版社社長、總編輯兼《中學生》主編,中國青年齣版社、中國少年兒童齣版社編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齣版工作者協會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副主席,中國科普創作協會第二屆副理事長,民進第七、八屆中央副主席。是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著有《失中學的哥哥》、《花萼與三葉》、《未必佳集》、《夢庵》。曾先後參與和領導編輯大型叢書《少年百科叢書》、《中國曆史小叢書》、《中國曆史故事集》、《兒童自然科學叢書》等。葉至善還獲得中國福利會頒發的婦幼事業“樟樹奬”,中國齣版工作者協會頒發的老編輯“伯樂奬”。

目錄

我們為什麼要整理齣版這本《傢書》
一九六九年
一九七O年
一九七一年
一九七二年
留住那個“特殊年代”的真實史料
——《葉聖陶葉至善乾校傢書》編輯後記

精彩書摘

五月二日
至善:
第二封信昨天收到。雖然想到什麼說什麼,把你那裏的地理環境和工作項目都說到瞭,很足以滿足我們的想望。字不容易認,但是仔細看看都認齣來瞭。有兩處把“淮”字寫成“渭”字,聲音相近而誤。
先把傢裏人的情形說說。我沒有什麼,坐在室內看看抄抄如常。上星期又獨往三裏屯洗過一迴澡,飯後就去,到快洗完時纔來瞭另一個客人。滿子近來似乎好些,這是我從她外貌上看。大概睡眠時間比以前充足些也是一個原因,以前你早齣晚歸的一段時期,她睡眠太不足瞭。佳佳索性終夜跟奶奶睡,省得夜間睡瞭又搬過去,早上又搬迴來再睡一會兒,老小兩個的睡眠都得實惠。三午本說就要跟他們林場的工宣隊下鄉(距林場若乾裏),一麵在農村受教育,一麵幫做些記錄抄寫的事兒。後來又知工宣隊暫時不下鄉,就留在傢裏,到今天也有十來天瞭。據說到十號左右就要迴林場瞭。大奎在北京醫院紮針,已經滿一個療程(十次),說得停幾時再去紮。小妹常說起的那種藥,前幾天托人帶到、瞭。現在叫“六八一”,錶示是去年一月間試驗完成的。大奎在北京醫院聽人說起那種藥,兀真的大姊昨天來,說她的醫院裏也在推廣那種藥。是一種灰白色粉末。每天服三次,每次兩剋。藥末放在調羹裏,加些冷開水,像水注在石灰上一樣,作沸滾狀,且發熱。待稍稍冷卻,就吞下去。帶苦味,故而加些糖。聞的時候,覺得那是石灰味。小妹帶來五百剋,夠吃幾十天。滿子為大奎買瞭一個支在腋下的拄拐,四塊多錢。現在大奎走動,一邊掖拄拐,一邊支手杖。我說這樣當然方便些,可是總盼望醫藥有效,從早把拄拐手杖都丟掉。

前言/序言

我們為什麼要整理齣版這本《傢書》
我們收拾爺爺爸爸留下來的東西,在雜亂的文稿中發現瞭一個塑料口袋,裏麵裝著爺爺和爸爸“文革”時期一九六九年、一九七0年、一九七一年、一九七二年的通信。
爸爸一輩子陪伴在爺爺身邊,除瞭幾次暫短的分彆,幾乎沒有離開過他。“文革”期間爸爸去瞭河南的團中央“五七”乾校,在乾校這三年多的時間,是爸爸離開爺爺最長的一段時間,也是他們父子之間通信最多的一次。爺爺有個習慣,每每復完信,來信就隨手撕掉。因此盡管爺爺一生寫瞭不計其數的信,盡管和爺爺通信的人當中不乏他那個時代的名人,但是爺爺沒有留下他們的來信,傢裏自然也就沒有收藏。常有人會問起這件事,我們剛好藉此機會做個交代。當然也有例外,抗戰期間爺爺舉傢南遷,在四川住瞭八年。在那個傢書抵萬金的年代,爺爺和上海的朋友們的通信被雙方編號保存,於是就有瞭後來的《渝滬通信》。而這次爺爺和爸爸互相保留下來的通信,應該是最多的一次瞭,整理下來竟有近七十萬字。可見爺兒倆彼此都很珍惜這信件,把它們當做寶貝一樣收藏起來,纔使我們有機會看到他們父子間的傾心交談.體會到他們那種非同一般的父子之情。
翻看閱讀這些傢信,我們好像又迴到瞭“文化大革命”那個特殊的年代,爺爺留守京城的日子,爸爸潢川乾校的生活,我們下鄉插隊的歲月;大到全球.全國,北京,小到東四八條的傢,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同事同學中發生的事情.信中寫到的人和事,又一幕幕重現在眼前。麵對善良和天真的爺爺爸爸,看著他們對現時的豁達樂觀和對未來的憧憬希望,我們有的不光是愉快的迴憶,更多的是說不齣來的沉重。這其中是好是壞,是是非非,是悲是喜,復雜的心情實在沒法用文字來錶達清楚。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信中的爺爺就是那個時代的爺爺,這信中的爸爸就是那個時代的爸爸,還有那個時代的我們,那個時代的人和事,真實得沒法再真實,確切得沒法再確切,而這一切都沒法改變,也用不著改變。
看這些信我們還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那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們一傢人就像是爺爺童話裏寫的那個被透明的薄膜包裹著的快樂的人,看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都是快樂的,去上山下鄉啊,到五七乾校啊,參加拉練啊,等等等等,和後來有的人寫到這些事件時,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和觀點。這可能會使一些人感到睏惑和不解,造成這麼大的反差的原因實在是太多瞭,我們不想詮釋,也詮釋不瞭。如今的我們對那個時候的許多事也有瞭不同的看法,卻不想對那些事和那些感情全都給予否定。讓當時的美好和快樂就留給當時吧,盡管現在看起來有不少事情未免幼稚可笑,有些甚至荒唐苦澀,但是那一切都是真實的真誠的。
其實早在幾年前我們就想起過這些信,覺得爸爸在給爺爺的信中寫到的於校放牛的生活很有趣很好看,應該整理齣版。後來在我們的催促下,爸爸似乎也真的又看瞭一遍這些信,不知道是因為忙顧不上,還是看瞭之後倒有瞭些不堪迴首的滋味,他始終冉沒有提起這件事,隻挑選瞭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瞭爺爺的《葉聖陶集》的書信捲裏。現在我們再看這些信的時候,也沒有瞭最初的那份輕鬆,多瞭的是些許的沉重。但是又覺得這畢竟是“文革”時期的真實的記錄,是對曆史多少有一些價值的東西,應該把它們整理齣版。如果爺爺爸爸都還在,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同意我們這樣做,為此我們總是有些擊忑不安。
我們不知道讀者看瞭這些信以後,是不是依然會像以前那樣看待爺爺和爸爸,依然對他們父子兩個有著一些熱愛和尊重。而作為他們後代的我們,卻的的確確從這些信裏更多瞭些對他們的瞭解,對他們的理解和對他們的熱愛。尤其是他們父子間的親情和對我們這些晚輩的關愛,以及他們以他們的仁愛之心所麵對一切人和一切事的態度,更讓我們不知用什麼樣的言辭纔能恰如其分地給以贊頌。又一想,信既然擺在瞭讀者麵前,一切就讓讀者自己去感覺吧。我們整理齣版這本《傢書》。本不是為著聽人們說些贊美之詞,隻是想讓人們知道,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裏,有一傢人是這樣思考和生活的而它或許能從_個側麵記錄和反映瞭那一段的曆史。這大概是我們整理齣版這些傢信的最最原始的初衷。
還有幾點想在這裏說明的:
盡管爺爺爸爸保存瞭這些信,但還是免不瞭有遺失。除瞭遺失的,我們把所有可以找到韻信都編進瞭這個集子裏。這三年多的四百多封信,除瞭爺爺裝訂好的爸爸給他的一九七0年、一九七一年、一九七二年的信以外,一九六九年爸爸給爺爺的,和一九六九年、一九七O年、一九七一年、一九七二年爺爺給爸爸的信都是散落的。父子倆寫信,一落款上常常不寫明年代隻寫明月日,有的乾脆連月份也不寫,於是我們隻好根據不同年代的信紙,不同的季節,不同的事件,把信一封一封對應起來。盡管用瞭心思,有沒有對應錯的還真說不準,如果哪位細心人看齣來瞭,還望能幫我們指齣來。
為瞭反映和保持那個時代真實的爸爸爺爺,這裏發錶的幾乎是原信的全部,隻對有些我們以為需要刪去的地方,做瞭非常少非常少的刪節。就因為刪節得太少,以至使這些信看起來不那麼緊湊,不那麼集中。我們甚至擔心,其中許多非常瑣碎的傢事,我們這些做晚輩的看瞭會覺得很親切,可是不知道會不會讓看這本《傢書》的人感到厭煩。可是再想想,傢信就是傢信,就是爺爺爸爸這樣的人,在對待傢事上也免不瞭婆婆媽媽兒女情長。又想,這或許更能讓人們看到他們父子不太為人知的另一麵吧。
在爺爺和爸爸的信中,常常會提到我們姐弟倆,那時候我們一個在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當農業工人,一個在陝西延長插隊當農民。爺爺爸爸對我們的思念和關心,鼓勵和教導,也都留在瞭這一封封信中,真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感人至深。現在再看看這些信,平添瞭好多那個時候那個年齡不曾有的感受,復雜的心情一言難盡。
對編輯齣版書籍我們都是外行。在這些信整理好之後,我們請硃正叔叔幫我們看瞭一遍。硃正叔叔是爸爸的好朋友,又是編輯大傢,爺爺和爸爸的文字讓他看過,應該是可以放心的瞭。
最後要說的是,感謝人民齣版社的張秀平編審,她從硃正叔叔那兒聽說瞭我們在整理這本《傢書》,就非常執著地嚮我們邀約,一定要我們把這本書交給他們來齣。還說一定會把書齣好,這樣纔對得起兩位過世的老人,纔能錶達她對兩位老人的敬重,她的真誠讓我們彆無選擇。感謝永和的愛人蔣燕燕和她的哥哥蔣新華,幫我們做瞭大量的文字和照片的整理工作,信件的核實非常繁瑣,而那些照片真實地記錄瞭當時的曆史,看瞭或許會引起不少讀者的迴味。還要感謝爸爸的那些老同事,他們聽說瞭這件事,送來瞭他們至今還保存著的當年乾校的照片,要知道那個年代照相是一件奢侈和不易的事情,因此就顯得尤其珍貴。
葉小沫 葉永和
二00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葉聖陶葉至善乾校傢書(1969-1972)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葉聖陶葉至善乾校傢書(1969-1972)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葉聖陶葉至善乾校傢書(1969-1972)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葉聖陶葉至善乾校傢書(1969-1972)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葉聖陶葉至善乾校傢書(1969-1972)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