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早在20世紀初,史學大師梁啓超等就已大聲疾呼:“盡集天下之傢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①其後,潘光旦、譚其驤、羅香林等史學前輩都對中國族譜的研究做瞭有益的嘗試。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由於中國史學的研究中心,集中在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探討上,緻使族譜的研究,少人問津,一度落入低潮。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史學的研究領域也不斷得到開拓,譜學的重要性再次為人們所認識。有誌的學人們東奔西忙,為把譜學建成一門新興學科而積極進取。於是,在短短的十年間,有關譜學研究的論文和著作不斷問世,專門刊載譜學研究成果的雜誌和叢書次第齣版,各種各樣層次不一的譜牒研究團體,猶如雨後春筍,在全國各地不斷湧現。這種欣欣嚮榮的學術景象,值得慶幸,催人振奮。
作者簡介
陳支平,1952年齣生,曆史學博士。現任廈門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部主任委員、國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任中國經濟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主要著作有《清代賦役製度演變新探》、《近500年來福建的傢族社會與文化》、《明史新編》、《福建族譜》、《客傢源流新論》、《民間文書與明清賦役史研究》、《曆史學的睏惑》、《透視中國東南》等,編纂大型叢書《颱灣文獻匯刊》100冊及《閩颱民間族譜匯編》、《福建民間文書》等。蘇老泉雲三世以為譜學者之事,蓋近則緻詳,而遠則難考,譜中寜過於詳毋失
目錄
第一章 福建民間修纂族譜的曆史演變
第二章 福建族譜的種類與基本格式
第三章 福建族譜的修纂與管理
第四章 原則的訓誡與標榜
第五章 族譜的裝飾與炫耀
第六章 祖先的尋覓與塑造
第七章 淵源的追溯與閤流
第八章 異姓的聯宗與閤譜
第九章 神明的崇拜與創造
第十章 客傢族譜的人造畛域
第十一章 少數民族族譜的嚮心意識
第十二章 福建族譜的傳播與閩颱溯源
第十三章 結語與思考
附錶1:福建百種姓氏所追溯的主要始祖、始遷時間及郡號、堂號錶
附錶2:民國《雲霄縣誌》第六捲《氏族誌》所載該縣居民姓氏的郡望和始遷情況錶
附錶3:民國《上杭縣誌》捲八《氏族誌》所載該縣客傢姓氏的郡望和始遷情況錶
精彩書摘
宋代福建修纂的族譜,現在已不可見,但是我們從一些現存的族譜序言中,可以窺見當時修纂族譜的情景。如浦城《祖氏族譜》記載其先祖“光州固始縣人,宋鹹平間任建州彆駕……至於七世八世,人物稱盛。至宋淳j;占,於是緣舊譜請學士重纂之”①。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該傢族又再次修纂族譜。可見在南宋時期,浦城祖氏傢族至少已三次修譜。建陽書林餘氏傢族,“曆任司理昭攀公修於宋元j;占二年(按:公元1087年),主簿大亨公修於南宋隆興元年(按:公元1163年),尚書孫運公修於元至正十九年(按:公元1359年)”②。仙遊傅氏傢族在宋代也三次修譜,第一次是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第二次是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第三次是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③福州義山黃氏傢族第一次修譜在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第二次在南宋嘉祜年間(公元1201~1204年),第三次在宋末。④
宋代福建民間修纂族譜的興起,毫無疑問也受到當時官僚士大夫、理學傢們積極倡導的影響。許多族譜都稱其仿用歐(陽修)、蘇(洵)譜式,如上杭《劉氏族譜》稱:“是譜畫以五格,恪遵歐式,一世至五世為一圖,六世至十世另起一圖,以後皆然。使世次相承,昭然可考。”⑤泉州《尤氏族譜》載宋元時期的譜例雲:“譜書字於宗子當修,增三世一大修。
前言/序言
在中國的曆史典籍中,再沒有比族譜更令人感到興趣而又睏惑的瞭。它豐博多姿,卻又魚龍龐雜;敦信真實卻又詭僞百齣。這種相互矛盾而又和諧統一的二重性格,形成中國人的族譜所特有的學術研究價值和跨越時代的社會文化功能,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
早在20世紀初,史學大師梁啓超等就已大聲疾呼:“盡集天下之傢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①其後,潘光旦、譚其驤、羅香林等史學前輩都對中國族譜的研究做瞭有益的嘗試。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由於中國史學的研究中心,集中在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探討上,緻使族譜的研究,少人問津,一度落入低潮。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史學的研究領域也不斷得到開拓,譜學的重要性再次為人們所認識。有誌的學人們東奔西忙,為把譜學建成一門新興學科而積極進取。於是,在短短的十年間,有關譜學研究的論文和著作不斷問世,專門刊載譜學研究成果的雜誌和叢書次第齣版,各種各樣層次不一的譜牒研究團體,猶如雨後春筍,在全國各地不斷湧現。這種欣欣嚮榮的學術景象,值得慶幸,催人振奮。
福建族譜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但是,餘世存似乎特彆地感到焦灼。他大概是焦灼於他假定的“曆史目的論”與他眼中的曆史及其所造就的現實之間的落差。這種落差足以使他懷疑:曆史,它究竟懷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難道它在耍我們?信念與懷疑夾雜,流諸筆端,就使得《中國男》這本書少瞭“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的從容大氣,而顯得逼仄怪異。 餘世存寫此書之旨,顯然不在於其腰封廣告語所迫問的:“中國男人,你是哪種中國男?”而在於為今之中國男樹立一種標杆、提供一種尺度。然而時移勢易,書中的“近現代四十一位‘非常人’”,其遭遇與行止,如今僅存文本意義;他們之於今天的中國男人,或不可法,或不需法,或不足法;而餘氏枉拋心力,恐怕隻會落得個“我本將心讬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瞭賬。 究其因,倒不是今天的中國男人“朽木不可雕也”,更可能是餘氏立意太高,心有餘而力不足,其“矯正曆史的深刻意圖”(硃大可序文中語)因為開錯藥方,而成瞭無的放矢。正如硃序所說,餘氏在此書中“植入”的各種“價值判斷”,“有時是彼此矛盾、精神分裂的”--其實硃大可還算客氣瞭,豈止是“有時”啊? 硃序提到,近年來的“民族記憶修復運動”大體有“糾史”和“釋義”兩個支係。不論是否有這個所謂“運動”,“糾史”和“釋義”應該都是史傢的份內事。但誠如硃序所指齣的,餘氏此書“《中國男》並未進行史實考據,也不關注史料來源和齣處,卻強烈地關注著那些史料背後的價值,試圖發現它們的意義所在”,這就頗為趣怪瞭。史料的齣處尚且未經考據,則其“背後”將存焉? 試舉一例,餘書“軍人第十一 吳佩孚”一節,講到: “當擠在宣武門內象房橋國會廳裏爭吵不休的參議員和眾議員們擬拆除紫禁城三大殿 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在其廢墟上另建議會大廈時,吳佩孚通電總統、總理、內務總長、財政總長:“ 何忍以數百年之故宮供數人中飽之資乎?務希毅力惟一保存此大地百國之瑰寶。無任欣幸。盼禱之至!”當各報刊登載瞭吳氏通電後,頌揚吳帥之聲鵲起,抨擊國會之議潮湧,故宮三大殿幸免一劫。” 似乎國會議員們是如此地委瑣不堪,而吳玉帥又是如此地力排眾議、力挽狂瀾。其實呢?相關史料並不難找,餘世存卻視而不見: 1912年初,國會參、眾兩院從南京遷北京,在宣武門象坊橋前資政院舊址辦公。因場地狹小,漸不敷使用。1923年,政府秘密計劃將參、眾兩院遷往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將三大殿改造成日常辦公及召開會議的場所,並委托瑞典建築師司達剋(Albin J. Stark)進行故宮三殿改造設計。
評分
☆☆☆☆☆
全麵敘述瞭福建族譜的狀況,對於研究其他省份的族譜和宗族研究也有藉鑒意義,內容豐富,值得閱讀和收藏。
評分
☆☆☆☆☆
還不錯的書。還不錯的書。
評分
☆☆☆☆☆
陳支平做福建文化研究的。想瞭解福建宗族文化曆史的,可以讀讀這本書瞭。
評分
☆☆☆☆☆
性價比不錯哦 性價比不錯哦
評分
☆☆☆☆☆
很好,好書,速度也快
評分
☆☆☆☆☆
不錯
評分
☆☆☆☆☆
不錯的學術書,收獲頗多
評分
☆☆☆☆☆
全麵敘述瞭福建族譜的狀況,對於研究其他省份的族譜和宗族研究也有藉鑒意義,內容豐富,值得閱讀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