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译者的话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的一个海军职员家庭,自幼家境贫困,先后当过鞋油厂学徒、律师事务所小职员和新闻记者,目睹了下层人民的疾苦。他22岁时开始从事创作,以无限的同情描写了纯洁善良和备受凌辱的劳动人民,以讽刺、夸张和幽默的手法抨击了虚伪卑鄙和冷酷残暴的资产阶级,30年间写出了30多部小说。他的作品生动地表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不仅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一页,也是世界文学的宝贵遗产。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不朽名著之一。尽管这部小说发表于1838年,距今已160余年,但奥利弗在晨曦中只身逃往伦敦的画面,奥利弗喝完一碗稀粥后饿得直喊“我还要”的声音,至今令人感慨万分。
从“雾都”传出的这种声音与当时的英国国情是极不协调的。英国从l8世纪60年代开始实现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到本小说问世之时差不多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它国力雄厚,经济繁荣,到处称王称霸,疯狂掠夺殖民地的财富。但是,除了资产阶级、贵族、大商人从中获利以外,这一切显然没有给底层人民带来任何好处,他们依然过着贫困不堪的生活。小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出生在贫民教养所,在这个世界上举目无亲,是个“教区的孩子”,“半饥半饱的苦命人”,“在吃拳头、挨耳光中过日子的人”,“众人鄙视、无人同情的人”。他在教养所受尽保育员的欺凌,在棺材店吃足老板娘的苦头,后来还落入盗贼之手,被迫干起违背自己良心的勾当,险些送了性命。
奥利弗是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一方面,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和困境,故而沉默寡言,逆来顺受,甚至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他不甘听从命运安排,始终与命运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这种反抗精神在跟棺材店老板娘及其亲信诺厄的斗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连不可一世的教区干事都大吃一惊。这也是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之一。
奥利弗聪明,善良,对受压迫的人充满了同情心,对给他恩惠的人怀有感激之情。他处境改变以后最先想到的就是在教养所里同甘共苦的迪克。“我们要带他离开这个地方,给他衣服穿,叫他去念书,还要把他送到哪个安静的乡下去,让他把身体养得又结实,又健康……”他说。可是,小迪克没有这等福气,他在教养所的摧残下早已命归黄泉了。
围绕奥利弗陆续登场的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其中有伪善虚荣的教区干事,装腔作势、胡乱断案的地方法官,贪得无厌、奸诈狡猾而又终究难逃法网的犹太老头儿,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的赛克斯,心怀叵测、行踪诡秘的蒙克斯,身陷贼窝而又心地不坏的南希……当然还有正面人物,如布朗洛先生,洛斯本大夫,格里姆威格先生,梅利夫人,罗丝小姐等等。他们都从某个侧面代表了英国社会。这些人物在狄更斯的笔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他们之间,展开了爱恨情仇的激烈斗争。
小说情节惊险离奇,人物命运大起大落,扣人心弦,但结尾未免落入俗套。作者怀着对好人的同情,给奥利弗安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让他过起了小绅士的生活。就像中国古典戏剧中许多穷书生最终中了状元一样,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迎合了读者的善良意愿,读起来心情是很舒畅的。但事实上,好比中国穷书生考中状元的只是凤毛麟角,英国当年教养所里的儿童也是不可能都像奥利弗那样好运气的。
善与恶的斗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人类善良的愿望。这部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和仁爱精神。这种仁爱精神将永远烛照人心。
译者
2001年4月于上海莘城
作者序
有人一度认为,本书的某些人物是从伦敦居民中最恶劣、最下等的人里挑出来的,这是一种有伤大雅的做法。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发现这种看法毫无道理,生活渣滓和社会精英同样可以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只要他们的谈吐听上去不那么刺耳。于是,我胆敢相信,“一度”的看法不见得“永久”或者“长远”站得住脚。我有充分理由走自己的路。我读过几十本描写盗贼的书,他们都是一些富有魅力的人(往往还是和蔼可亲的人),衣着考究,钱囊鼓鼓,坐骑膘壮,敢作敢为,情场得意,放歌纵酒,斗牌掷色,不愧为盖世英雄。然而,除了贺加斯①的作品以外,我还从没有见过哪本书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我觉得,刻画一群实际存在的罪犯,淋漓尽致地揭露他们丑恶的嘴脸、可耻的行径和堕落的生活,展示他们怎样提心吊胆地走过最肮脏的人生道路,怎样转身都望得见前面阴森可怕的巨大绞架;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必要的、对社会有益的尝试。于是,我竭尽全力办这件事。
在描写这类人物的书里,凡是我知道的,都给他们抹上一层迷人的色彩,让读者向往不已。连《乞丐的歌剧》②也把盗贼描绘成过着一种令人妒羡的生活;麦克希思具有指挥一切的魔力,博得全剧唯一纯洁无瑕的人物--那位最美丽的姑娘的欢心;意志薄弱的读者羡慕他,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仿佛他是一位--用伏尔泰③的话来说--买得权力来统领千军万马向死神开战的戎装豪杰。约翰逊④提出,会不会有谁因为麦克希思被准予缓期受刑而去做贼。我觉得问题不在这里。我的问题是,会不会有谁因为麦克希思被判死刑、世上存在皮丘姆和洛基特而不敢去做贼。我没有忘记那个首领放荡的一生,潇洒的风度,巨大的成功,以及明显的好处;我确信,凡是有那方面倾向的人,不会把他当作前车之鉴,只会看到一条铺满鲜花、其乐融融的生活道路,并着手实现其光荣的梦想,然而到头来总被送上泰伯恩刑场⑤的绞架。
其实,盖伊那妙趣横生的剧本有个讽刺社会的总目的,还收到别的更加广泛的效果,全然没有料到会在这方面产生副作用。爱德华?布尔沃⑥那令人钦佩、影响很大的小说《保罗?克利福德》也是一样;说句公道话,不能认为该书跟这个问题有什么关系,也不能认为作者本来就有这种意图。
本书描写盗贼的日常生活;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它对有不良倾向的年轻人哪里会有诱惑力?它对笨头笨脑的少年哪里会有吸引力?这里没有月夜策马荒原的情景,没有在最惬意的巢穴里狂饮滥喝的场面,没有光彩夺目的衣着,没有锦绣,没有饰边,没有长筒马靴,没有猩红色的外套和褶裥,没有自古以来“那条道路”上的豪杰所具有的风流倜傥的本色。有的只是那寒冷潮湿、夜间无处藏身的伦敦街头,那被邪恶挤得都转不过身的肮脏窝点,那饥饿和疾病的出没之地,那几乎连不成片的破烂衣裳--这一切哪里会有什么吸引力?
可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生来过于高雅,过于脆弱,吃不消那种可怖的场面。倒不是他们本能地对罪恶怀有抵触情绪,而是非得把罪犯精心地乔装打扮才配他们的胃口。就像他们吃肉要加佐料一样。穿绿色丝绒的马萨罗尼是个迷人的人物,而穿斜纹粗布衣服的赛克斯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马萨罗尼太太是一位穿着短裙和时髦服装的贵妇,因而成了造型剧的模仿对象,还可以印在漂亮的歌本上,而穿棉布长袍、系廉价披巾的南希是不堪设想的。“美”一见肮脏的长袜就反感,“恶”用缎带和艳丽的服饰一打扮,如同已婚妇女改了姓氏,马上成为“浪漫”的化身,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但是,本书的宗旨之一是反映严酷的现实生活,甚至包括这帮(在许多小说里)被捧上了天的人的服饰。因此,我没有为了迎合这些人的口味而漏掉机灵鬼衣服上的一个窟窿,也没有省去南希乱蓬蓬的头发上的一片卷发纸。我不相信他们真会脆弱到吃不消的地步。我不想改变这些读者的信条。我不看重他们的评价,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评价;我不指望得到他们的嘉许,我写书不是为了取悦他们。
有人觉得,南希死心塌地跟着那个残酷无情的盗贼好像不合常情。他们对赛克斯这个人物也同样提出非议--我胆敢认为,这可有点儿自相矛盾--他们一方面感到赛克斯身上好像毫无他的情妇的悔罪迹象,认为作者无疑把他夸张过了头,另一方面又对南希身上的悔改迹象持有异议,觉得不合常情。关于对赛克斯提出的非议,我只想指出,世界上恐怕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麻木不仁,顽固不化,已经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管这是否符合实际,有一点我敢肯定:确有赛克斯那样的人,他们始终生活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环境之中,不会由于一时的外界作用而表现出一丁点儿人性。究竟是人性已经在他们身上死亡,还是那根可以触动的心弦已经生锈,因此难以找着,我不想假装知道;但是我上面说的情况确实存在,这点我很有把握。
至于那个姑娘的行为和性格合乎还是不合乎常情,可能还是不可能,正确还是错误,争论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事实总是事实。凡是观察过生活中这些阴暗面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不假。从那可怜的姑娘一出场,到她把血淋淋的头偎依在那盗贼的胸脯上,没有一句话是夸大其词的或者言过其实的。上帝可以作证,这是千真万确的。这是上帝留在这种堕落而又不幸的人心中的真实情感,是残剩在那里的一线希望,是杂草丛生的井底下的最后一滴清水。里面包含着我们本性里最好和最坏的两个方面,既有许多最丑的东西,又有一些最美的东西。这是一个矛盾,一种反常,一种表面看来是不可能的现象;但它是确确实实的。我很高兴有人对此提出疑问,那样我就获得了充分的信心(如果我本来还缺乏信心的话),认定确有必要把它说说清楚。
公元一千八百五十年,一位高级市政官公然在伦敦宣布,雅各布岛并不存在,而且从来没有存在过,这实在令人惊诧。公元一千八百六十七年,雅各布岛(竟然如此不懂规矩)依然存在,尽管那里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而且发生了很大变化。
博集典藏馆:雾都孤儿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博集典藏馆:雾都孤儿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世界名剧,书质量还行,还会光顾的。
评分不喜欢这尺寸*
评分在网上买书把运费加上,其实没什么优惠了,和当地文轩价格差不多
评分买了不少书,囤着慢慢看。好评!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挺好看的的一直是我喜欢的????????????
评分行
评分买错了,很难受,书平装而且纸质不太好
评分孩子很喜欢,还会再来的
评分十分不错的书哦!建议大家去看
博集典藏馆:雾都孤儿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