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插图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所有对高科技产业有兴趣的人,包括行业分析师、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 各类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管理者; 创业者、IT从业者、风险投资人等。 全球首部的硅谷编年体史书
硅谷持续创新100年的海量案例库
钱颖一、段永基、吴军作序导读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腾讯学院院长马永武、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银河证券衍生产品部总经理丁圣元诚挚推荐
华为驻硅谷分公司创办人、中关村驻硅谷办事处主任联手,历时两年中英文同步改版,增补超10万字,收录虚拟现实、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创新人物与公司故事
内容简介
19世纪末,利兰·斯坦福夫妇来到遍布着果园和农田的硅谷,在这里建立了斯坦福大学。随后而来的科学家们,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把这块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谷地变成了改变整个星球历史的创新与创造之地。
这一人类史上伟大的科技与财富创造历程,为什么会发生在硅谷?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其他地方是否可以复制出“硅谷”?
本套书以编年体的顺序,将百年硅谷史分为“创业时代”、“创新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分三册详尽地记述了自1900年至2015年在这片美国西海岸的土地上所发生的重大科技事件,从无线电技术、晶体管、集成电路,再到人类基因组、互联网和云计算;生动刻画了在这里涌现出的一代代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从特曼、休利特和帕卡德,到乔布斯、扎克伯格,他们曾对全球100多年以来的科技文明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产品和投资,缔造了无数激动人心的有关科技与财富的故事,改变了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
总之,在这个数字化的大时代,硅谷的历史值得每一个身处科技浪潮中的人去体会和研究。
作者简介
阿伦·拉奥(Arun Rao),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工商管理学院,长期从事投资业务,曾先后在三家投资公司工作,其中两家在硅谷。拉奥 早期曾为《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和《Seeking Alpha》等杂志撰写商业和金融方面的文章。
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 ),毕业于意大利都灵大学数学系,1983年来到硅谷,在奥利维蒂公司任职工程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互联网设计。斯加鲁菲曾是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还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学。20世纪90年代,他曾率先在互联网上开发自己的新闻网站,《纽约时报》曾经在2006年以《史上Z伟大的网站》为题对其 进行专题报道。斯加鲁菲现在是自由职业者,主要工作是为硅谷和欧洲的公司提供咨询以及在大学讲学。他兴趣广泛,在心智论、文学艺术、音乐史等领域多有著 述。
闫景立,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问学者,曾长期从事航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自20世纪90年代初赴硅谷开办华为公司一家海外分公司起,闫景立多年来在搭建中美高科技企业合作平台,拓展供应链、投资、市场和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谈锋,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目前担任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驻美国硅谷联络处主任、国科火 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谈锋曾任北京中关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四通集团副总裁,《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等。他在硅谷工作生 活了25年,曾参与翻译出版了《硅谷优势》、《朝鲜战争内幕》、《李普曼传》等书。
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走向国际的开拓者,他们长期从事高科技公司管理、中美科技合作和创新、创业、人才研究工作,尤其是对硅谷创新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深刻的体验。他们亲身经历了硅谷过去二十年的繁荣和危机,不仅仅是目睹,他们也是这期间硅谷的历史变迁的参与者。
目录
硅谷百年史——创业时代
第一章硅谷概览…1
第二章圆梦者:硅谷成功背后的秘密
(1945年—2015年)…11
第三章先驱:斯坦福大学、无线电工程、熔炉和艺术的起源
(1900年—1925年)…27
第四章探路人:电机工程、核工程、海军和创新文化
(1925年—1940年)…41
第五章合作伙伴:比尔休利特、戴维帕卡德和
弗雷德特曼在惠普和斯坦福
(1930年—1970年)…55
第六章潜行者:军事、艺术和经济的繁荣
(1941年—1948年)…73
第七章早期投资人:风险资本前传
(1900年—1959年)…81
第八章工程师:斯坦福工业园、发明、发现以及
计算机时代拂晓前的反叛
(1949年—1961年)…97
第九章第一代投资人:自成一体的风险资本
(1955年—1978年)…125
第十章嬉皮士:仙童半导体、公司拆分、小型
计算机、艺术创造性和社会革命
(1961年—1968年)…137
附录:硅谷大事年表…161
硅谷百年史——创新时代
第一章 硅谷概览…1
第二章 圆梦者:硅谷成功背后的秘密
(1945年—2015年)…11
第三章 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的诞生和再造
(1965年—1998年)…27
第四章 天才:斯坦福研究所、施乐硅谷研发中心、阿帕网和乌托邦
(1968年—1971年)…43
第五章 实验室发明家:施乐硅谷研发中心及其创新机制
(1969年—1983年)…61
第六章 帮手们:硅谷的律师和投资银行
(1970年—2000年)…83
第七章 发烧友:微处理器、电脑套件、以太网、互联网、
Alto电脑和基因工程
(1971年—1975年)…101
第八章 创业者:软件、存储设备、Unix、生物科技、另类音乐和精神
(1976年—1980年)…125
第九章 数据库霸主:拉里埃里森和甲骨文公司
(1977年—2013年)…147
第十章 勇士们:个人电脑、杀手级应用软件和SUN公司
(1980年—1983年)…163
第十一 早期的失败:操之过急的好创意
(1980年—1994年)…183
第十二章 魔术师:史蒂夫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和苹果电脑
(1976年—2013年)…191
第十三章 艺术家:人机互动新模式、开放式构架、思科公司、
合成生物学和网络文明
(1984年—1987年)…223
第十四章 创业:“无工厂”制造业、网络、移动性和纳米技术
(1987年—1990年)…245
附录:硅谷大事年表…263
硅谷百年史——互联网时代
第一章 硅谷概览…1
第二章 圆梦者:硅谷成功背后的秘密
(1945年—2015年)…11
第三章 冲浪者:万维网、网景公司、雅虎公司、多媒体和生物信息
(1990年—1995年)…27
第四章 打造投资者:风险资本的黄金时代
(1978年—2000年)…55
第五章 DotCom之殇:科技热潮中破灭的初创公司
(1991年—2000年)…69
第六章 互联网时代的宠儿:谷歌、Hotmail、Java、网站、
高速互联网和绿色科技
(1995年—1998年)…81
第七章 其他热潮:Y2K、无线局域网、个人数字助理和DNA图谱
(1995年—1998年)…107
第八章 谷歌:从创办搜索引擎到行业老大
(1995年—2013年)…123
第九章 垄断者:eBay、谷歌、Facebook和网络效应
(1998年—2013年)…141
第十章 幸存者:贝宝、维基百科和基因组学
(1999年—2002年)…163
第十一章 困惑的投资人:风险资本挣扎的十年
(2001年—2012年)…185
第十二章 十年败绩:初创公司夭亡的案例研究
(2001年—2010年)…191
第十三章 精简化:Facebook、YouTube、Web 2.0和特斯拉汽车
(2003年—2006年)…199
第十四章 大趋势:iPhone、云计算、位置服务、社交游戏和人类基因组学
(2007年—2013年)…223
第十五章 颠覆者:破坏性的商业模式创新
(2011年—2015年)…281
第十六章 自拍:硅谷的光明与黑暗…311
第十七章 跟进者:世界其他地区的“硅谷”…327
结 语…347
附 录:硅谷大事年表…365
精彩书评
在硅谷,创业是一种风气……近年来硅谷人喜欢形容硅谷是创业公司的“栖息地”,用一个生物学的术语来形容硅谷文化,的确耐人寻味。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这套书向我们展示了硅谷百年来的发展足迹,也是我所看过的很为全面、系统、深刻地剖析硅谷成功经验的著述。
——段永基,四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对于决策者来讲,学习硅谷就需要了解它的精髓,而不是它的现象。《硅谷百年史》这套书,系统地讲述了硅谷成功的历程和硅谷的很多传奇故事,非常生动有趣,值得一读。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想要快捷、直观地了解硅谷,一个不错的办法就是阅读这套《硅谷百年史》。
——吴军,《数学之美》、《浪潮之巅》作者
这套书非常有价值,是了解硅谷科技创新历史难得的好书!整整115年,有人物、有故事,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每一项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技术的发明创造和产业化,做出了系统的描述,也对技术创新背后的文化和创新精神进行了总结。
——高红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
科学技术把我们的生命延续到未来,而人文历史把我们的生命连接到过去。这套《硅谷百年史》跨越了科技与历史,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温故知新,洞见未来。
——马永武,腾讯学院院长
科技、资本、法律三者恰当地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创新,才能发挥科技对现代化的推动作用。这套《硅谷百年史》以美国科技创新的历程为主线,从上述三个方面来探讨硅谷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的轨迹和逻辑,史料准确丰富,角度全面客观,给人以极大启发。强烈推荐!
——丁圣元,银河证券衍生产品部总经理
这部翔实、生动的著作告诉读者,硅谷不止是一个名字,而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硅谷也不止是一段历史,而是一场又一场石破天惊的变革。
——段永朝,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网络智酷总顾问
《硅谷百年史(第3版)【套装共3册】》内容梗概 这套《硅谷百年史》精装三册,以极其详实的笔触,深入剖析了那个孕育无数科技巨头、改变世界商业格局的传奇之地——硅谷,从最初的萌芽到互联网时代的辉煌,再到如今的持续创新与转型。它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创新、资本、人才以及时代浪潮如何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的史诗。 第一册:创业时代——梦想的种子与技术的萌发 本册聚焦于硅谷早期,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描绘了这片土地如何从一片宁静的农田,逐渐孕育出科技创新的基因。早期,斯坦福大学的资源和一批富有远见的学者成为了关键的催化剂。作者详细介绍了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等几位重要人物的早期研究,以及他们如何一步步推动了半导体技术的诞生。 无线电的先驱与电子学的摇篮: 这一时期,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是重要的驱动力。费尔班克斯-莫斯公司的创始人利·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在帕洛阿尔托的发明,为硅谷注入了最初的电子学活力。随后,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被誉为“硅谷之父”,他鼓励学生创业,并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晶体管的诞生与半导体革命的开端: 贝尔实验室的晶体管发明无疑是改变世界的里程碑。本册深入叙述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的成立,以及“八叛逆”的出现。这群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带着对新技术的执着和对传统束缚的不满,离开了肖克利,创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的故事是硅谷创业精神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催生了新一代的半导体公司,更培养了无数后来的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 风险投资的初露锋芒: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兴起,对资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本册展现了早期风险投资的萌芽和发展。阿瑟·洛克(Arthur Rock)等早期投资人的远见卓识,他们敢于在高风险的技术领域投入巨资,成为了推动硅谷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早期投资人,不仅仅提供资金,更提供了宝贵的商业洞见和人脉资源。 从“硅”到“谷”的转变: 本册也描绘了硅谷最初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从农业为主的地区,到逐渐聚集起电子技术公司,再到“硅谷”这个名字的形成,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演变过程。这片土地的开放、包容和对创新的天然渴望,成为了其独特魅力的源泉。 第二册:创新时代——集成电路与个人电脑的崛起 本册将目光聚焦于20世纪中后期,着重讲述了集成电路的发明如何彻底改变了电子产业,以及个人电脑的出现如何将科技的力量带入了普通人的生活,进一步巩固了硅谷的创新中心地位。 集成电路的突破与摩尔定律的预言: 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和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各自独立发明的集成电路,是信息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本册详细剖析了集成电路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以及它如何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性能并降低了成本。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的“摩尔定律”,则以惊人的准确性预示了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成为了硅谷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动力。 英特尔的崛起与半导体产业的霸权: 英特尔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硅谷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本册深入讲述了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的管理哲学和战略眼光,如何将英特尔打造成一家盈利能力极强的公司,并牢牢掌握了微处理器的主导权。英特尔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管理和市场战略的典范。 个人电脑革命的序曲: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个人电脑的出现成为必然。本册详细描述了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在图形用户界面(GUI)、鼠标等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尽管施乐未能充分利用这些创新,但它们极大地启发了后来的个人电脑先驱。 苹果与微软的诞生: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创立的苹果公司,以及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保罗·艾伦(Paul Allen)创立的微软公司,是个人电脑时代的两大巨头。本册生动地描绘了这两家公司从车库创业到改变世界的故事,分析了它们的商业模式、竞争策略以及对整个科技产业格局的影响。苹果的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微软的软件生态和市场营销,共同塑造了个人电脑的普及之路。 风险投资的成熟与生态系统的形成: 伴随着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风险投资行业也日趋成熟。本册深入探讨了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等顶级风投机构的运作模式,它们如何识别和孵化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以及它们在推动科技创新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硅谷独特的风险投资生态系统,为创业者提供了资金、指导和人脉,成为了其持续繁荣的重要支撑。 第三册:互联网时代——连接世界与颠覆未来 本册将叙事推向21世纪初,重点关注互联网的兴起及其对商业、社会和生活的深刻影响。硅谷在这一时期,从半导体和个人电脑的中心,转型为全球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领导者。 互联网的起源与万维网的普及: 本册追溯了互联网的早期发展,从ARPANET到TCP/IP协议的建立。然后,重点讲述了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万维网(World Wide Web),以及网景(Netscape)等公司如何推动浏览器技术的普及,让普通人能够便捷地接入互联网。 搜索引擎与信息时代的开启: 谷歌(Google)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本册深入分析了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如何凭借创新的 PageRank 算法,构建了一个高效且准确的搜索引擎,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谷歌的成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真正到来。 电子商务的革命与在线平台的兴盛: 亚马逊(Amazon)和eBay等公司的崛起,颠覆了传统的零售业,开创了电子商务的新纪元。本册讲述了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如何从一家在线书店起步,逐步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电商帝国,以及eBay如何通过拍卖和 C2C 模式,连接了全球买卖双方。 社交媒体的浪潮与用户生成内容的崛起: 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社交方式。本册分析了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如何从哈佛大学宿舍中走出,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以及这些平台如何通过用户生成内容,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和互动模式。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颠覆: 苹果的 iPhone 和谷歌的 Android 操作系统的发布,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本册讲述了智能手机如何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互联网连接带入了人们的口袋,催生了海量的移动应用和全新的商业模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硅谷的持续创新与未来展望: 尽管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和金融危机的挑战,硅谷从未停止创新。本册也探讨了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崛起,以及硅谷如何继续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资本,引领着下一轮科技革命。作者也对硅谷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如垄断、隐私、社会公平等,进行了审慎的思考。 这套《硅谷百年史》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和深刻的商业分析,更展现了人类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强大的创造力。它是一部关于时代洪流中个体奋斗、集体智慧以及技术变革如何重塑世界的恢弘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