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代文化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特别是周初期开始建立的礼乐制度,对其后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中,乐悬制度是西周礼乐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从音乐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对西周乐悬制度作较为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借以探索西周乐悬制度的真实历史面貌,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
作者简介
王清雷,1975年10月生,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任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副总主编、总编辑部副主任、中国音乐史学会副秘书长1993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2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并留院工作2006年获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中国音乐史、音乐考古学的研究,在《文物》、《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有《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东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内蒙古卷》(副主编)等
目录
序
绪论
一 乐悬厘定
二 以往研究成果述略
三 以往研究方法述评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西周乐悬制度的滥觞
第一节 史前时期的礼乐制度
一 史前礼乐器的考古资料分析
二 史前时期的礼乐制度
第二节 “殷礼”
一 商代礼乐器及其考古资料分析
二 “殷礼”
第二章 西周乐悬制度初成
第一节 西周早期钟磬乐悬及其考古资料分析
一 仅出编甬钟的墓葬
二 仅出编铙的墓葬
第二节 西周乐悬制度初成
一 乐悬的用器制度
二 乐悬的摆列制度
三 乐悬的音列制度
第三章 西周乐悬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西周中期钟磬乐悬及其考古资料分析
一 仅出编甬钟的墓葬和窖藏
二 编甬钟与编磬共出的墓葬
三 搏与特磬共出的墓葬
四 编甬钟与缚共出的窖藏
第二节 西周乐悬制度的发展
一 乐悬的用器制度
二 乐悬的摆列制度
三 乐悬的音列制度
第四章 西周乐悬制度的完善与成熟
第一节 西周晚期钟磬乐悬及其考古资料分析
一 仅出编甬钟的墓葬
二 编甬钟与编磬共出的墓葬
三 编甬钟与傅共出的窖藏
第二节 西周乐悬制度的完善与成熟
一 乐悬的用器制度
二 乐悬的摆列制度
三 乐悬的音列制度
四 关于“礼崩乐坏”
结语
附录
一 插图目录
二 表格目录
三 附表目录
四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对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考索是历代学者的夙愿,本书藉西周考古材料来研究西周的乐悬制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适合历史、考古爱好者、研究和购买阅读。
评分
☆☆☆☆☆
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对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考索是历代学者的夙愿,本书藉西周考古材料来研究西周的乐悬制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适合历史、考古爱好者、研究和购买阅读。
评分
☆☆☆☆☆
内容不错,对研究者很有价值,价格有优惠,比较划算!满意。
评分
☆☆☆☆☆
对于西周乐器礼仪制度的考古研究
评分
☆☆☆☆☆
单位订购的,对专业人员很有用。
评分
☆☆☆☆☆
对于西周乐器礼仪制度的考古研究
评分
☆☆☆☆☆
十年之前,我从兰州前往黄河上游的炳灵寺石窟,沿着盘山路,自行车骑到永靖县的刘家峡码头。在这里,我要搭乘快艇横渡著名的刘家峡水库,才能溯黄河而上,来到炳灵寺石窟。第一次见到刘家峡水库的我,被这万顷碧波感动,盛夏时节,身在西北高原,却有环湖碧绿满山。快艇激起的水花,带来沁心凉意,催走了适才傲人的暑气。在这湖地洞天中破浪二十多分钟,尚未涤尽千尺湖水,亲水岸边的炳灵寺码头已在眼前,码头背后就是石窟庄严。
评分
☆☆☆☆☆
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对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考索是历代学者的夙愿,本书藉西周考古材料来研究西周的乐悬制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适合历史、考古爱好者、研究和购买阅读。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