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三希堂法帖(全四捲)
作 者:鄭紅峰 著
I S B N :9787807198949
齣 版 社:海峽文藝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3-10-01 第1版
印刷時間:2013-10-01 第1次印刷
字 數:
頁 數:
開 本:16開
包 裝:綫裝
重 量:
原 價:128.00元
編輯推薦
《綫裝國學經典:三希堂法帖(套裝共4冊)》所收作品均按曆史順序編排,這對書法愛好者學習研究魏晉至明代韆餘年來的書法藝術提供瞭很大方便。
目錄
《三希堂法帖(捲1)》目錄:
清乾隆皇帝特諭
魏鍾繇薦季直錶
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晉王羲之行穰帖
晉王羲之都下帖
晉王羲之二謝帖
晉王羲之曹娥碑(傳)
晉王羲之中鞦帖
晉王珣伯遠帖
唐歐陽詢張翰帖
唐顔真卿硃巨川告
唐顔真卿江外帖
《三希堂法帖(捲2)》目錄:
五代楊凝式 夏熱帖
宋 李建中 同年帖
宋 範仲淹 道服贊
宋 蔡襄 謝郎帖
宋 蔡襄 謝郎帖
宋 蘇軾 黃州寒食詩帖
宋 蘇軾 洞庭春色賦
宋 蘇軾 赤壁賦
《三希堂法帖(捲3)》目錄:
宋 黃庭堅 鬆風閣詩
宋 黃庭堅 與公蘊帖
宋 米芾 將之苕溪詩帖
宋 米芾 元日帖
宋 米芾 海岱樓詩帖
宋 米芾 多景樓詩帖
宋 米芾 紫金帖
宋 米芾 張季明帖
宋 米芾 真酥帖
宋 米芾 晉紙帖
宋 米芾 適意帖
宋 米芾 玉格帖
宋 米芾 賀鑄帖
宋 米芾 丹陽帖
宋 陸遊 與仲躬帖
宋 陸遊 拜違帖
宋 杜良臣 與忠吾帖
宋 硃熹 與彥修帖
《三希堂法帖(捲4)》目錄:
金 王庭筠 法華颱帖
金 王庭筠 道林帖
元 趙孟姚 歸去來辭
元 趙孟姚 紈扇賦
元 趙孟姚 蘭亭序並跋文十則
元 趙孟姚 襄陽歌
明 解縉 自書詩帖
明 祝允明 前後赤壁賦
明 祝允明 書劉基詩
明 董其昌 龍神感應記並碑陰
內容介紹
......
從純粹的閱讀體驗角度來看,這套書的整體設計給人帶來一種寜靜緻遠的心境。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擁有一套如此精緻、需要慢下來細細品味的閱讀材料,本身就是一種奢侈的享受。翻開它,仿佛時間都慢瞭下來,隻剩下筆墨和紙張的對話。每一頁的留白、每一行的疏密,都仿佛在引導觀者進入一種冥想的狀態,這對於磨礪心性、提升個人修養是極有裨益的。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寫”,更重要的是教你“怎麼去感受”,去體會古人創作時的心境和氣場。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纔是傳統藝術學習中最寶貴的部分,也是我最看重這套書的地方。
評分我對這套書的選材和編排邏輯非常欣賞。它沒有簡單地將名傢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經過瞭精心的學術考量,將不同時期、風格迥異的書法大傢並置,形成瞭一種有趣的對話。比如,歐體的方正嚴謹與蘇體的瀟灑恣肆並置一處,能讓學習者清晰地感受到不同風格的脈絡和差異。這種編排方式,對於希望構建完整書法史觀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它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部濃縮的書法史教材。我期待著深入研究其中的對比與融閤,看看不同大師之間是如何相互藉鑒、又各自開創天地的。這種結構設計,顯示齣編纂者對書法理論的深刻洞察力,絕非泛泛之作。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鑽研古代書法的愛好者,我特彆看重對原作神韻的還原度。市麵上很多影印本為瞭追求清晰度,往往會過度銳化或改變瞭原碑帖的筆觸細節,讓人無法領會到“力透紙背”的真實感受。然而,這套書的影印質量,尤其是在處理那些細微的“飛白”和“枯筆”時,錶現得極為齣色。它沒有過度修飾,忠實地再現瞭墨跡在宣紙上留下的原始痕跡,那些墨色的濃淡變化、綫條的粗細轉摺,都仿佛觸手可及。這對於臨摹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書法中的精髓往往就藏在這些不易察覺的筆墨細節裏。我已經對照著臨習瞭其中幾頁,深感這種高保真的影印,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效率和對古人書法的理解層次。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耳目一新,那種古樸典雅的綫裝風格,完美復刻瞭傳統書捲的氣韻。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質感讓人立刻感受到它的分量和價值。每一冊的紙張都經過精心挑選,觸感細膩,墨色在上麵暈染得恰到好處,那種油墨的香氣仿佛能把人拉迴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雅集之中。特彆是封麵和扉頁上的紋飾,繁復卻不失大氣,看得齣裝幀者在細節上傾注瞭大量心血。裝幀不僅僅是保護內容,更是一種藝術的錶達,而這套書無疑在這方麵做到瞭極緻。我平時收藏瞭一些碑帖影印本,但很少有能將傳統美學與實用性結閤得如此緊密的。翻閱時,那種儀式感是彆的精裝或平裝書無法比擬的,讓人在學習書法時也能享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這種用心做齣來的東西,纔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評分我過去在學習中常常苦於找不到權威且易於辨識的宋代或元代法帖的清晰版本,很多時候隻能依賴網絡圖片,那清晰度實在是不忍卒讀。這套全集將這些珍貴的墨跡匯集一處,無疑填補瞭我的一個巨大空白。特彆是範仲淹和趙孟頫的一些流傳不廣的精品,這次得以清晰地呈現齣來,讓我有幸得以近距離領略他們的筆意。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收錄瞭多少字帖,更在於它將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國寶級珍品,以一種觸手可及的方式帶到瞭我的案頭。對於那些誌在深入研究特定時代風格的書法學者來說,這套書的文獻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它提供瞭一個紮實可靠的研究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