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史話》旨在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較為完整、準確地介紹中國曆史和傳統文化的普及類係列叢書,從而使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能夠瞭解自己祖先的曆史。《中國史話》係列叢書主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介紹瞭從古至今數韆年來中華文明發展和變遷的曆史。這些曆史不僅展現瞭中華五韆年文化的輝煌,展現瞭先民的智慧與創造精神,而且展現瞭中國人民的不屈與抗爭精神。
本冊《旗人史話》對旗人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麵進行瞭較為詳細的敘述,旨在嚮讀者展示清代旗人興衰榮辱的大體輪廓。
內容簡介
北京舊時有句俗話,叫做“不分滿漢,但問旗民”。在清代,旗人與民人是社會成員的基本分野。民人就是隸屬省府州縣之人,旗人則是被編入八旗組織之人。旗人又稱“旗下人”、“在旗的”,他們在行政隸屬、政治地位、權利義務、經濟來源、生活方式,乃至文化習俗諸方麵均有彆於民人,而成為清代社會中極具特性的一個群體。《旗人史話》就是抓住瞭旗人的這些特點,而選擇瞭有關旗人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麵的若乾側麵,對其進行較為詳細的敘述,旨在嚮讀者展示清代旗人興衰榮辱的大體輪廓。
作者簡介
劉小萌,男,1952年3月生於北京,曆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從事清史、滿族史研究,著有《滿族從部落到國傢的發展》、《愛新覺羅傢族全史》、《清通鑒·前編》、《八旗子弟》、《薩滿教與東北民族》(閤著)、《滿族的社會與生活》(論文集)等。
目錄
引言
一 “首崇滿洲”——旗人的特權
1. 維護滿洲貴族特權
2. 旗民差彆待遇
二 “自是旗人自不同”——旗人的組織
1. 上三旗與下五旗
2. 內務府包衣三旗
3. 八旗管理製度的完善
三 “赳赳武夫乾城器”——旗人的軍事製度
1. 禁旅與駐防
2. “生則入檔,壯則當兵”
3. “鐵杆莊稼老米樹”
四 “隔閡漸融”——旗民的人際關係
1. 旗民的交往與雜居
2. 外族人的入旗
3. 漢軍齣旗
五 “文風蔚起”——旗人的文化
1. “習於學問,講明義理”
2. “幸逢文盛世,何必羨穿楊”
六 “非旗非漢是哪傢”——旗俗的流變
1. 北京的旗俗
2. 舊俗的革除
3. 滿語的式微
4. 姓名的漢化
七 “子弟消閑特好玩”——旗人的戲麯愛好
1. 京味十足子弟書
2. 競相效梨園
八 “生於憂患死於嬉”——旗人的衰落
1. 生計日窘
2. 騎射荒疏
3. 膏粱自古無英雄
4. 疾風識勁草
九 “破除旗漢界”——辛亥革命前後的旗人
1. “化除滿漢畛域”
2. 鼎革之際的旗人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清太祖、太宗兩朝,國傢肇建,製度粗疏,入關以後,八旗製度逐步得到完善。八旗“牛錄”組織改稱“佐領”,“甲喇”改稱“參領”。同時改定八旗官員漢譯名稱:固山額真稱都統,梅勒章京稱副都統,甲喇章京稱參領,牛錄額真稱佐領。各佐領在行政上均隸屬本旗都統。都統“掌八旗之政令,稽其戶口,經其教養,序其官爵,簡其軍賦”,是旗的最高長官。
八旗各設都統衙門(俗稱檔房)。舉凡軍政、戶籍、銓選、司法、婚娶喪葬、稽查不軌等事務,各有所司,從而完善瞭對旗人的管理體製。
佐領是八旗的基層組織。每佐領一般轄管數十戶,每戶約計數口以至數十口人丁。佐領的長官也稱“佐領”,職掌人口、田宅、兵籍。佐領對本佐領人戶權力很大,雖然官階僅四品,但本佐領旗人即使位居公侯,對他仍得客客氣氣。兩者的關係,“猶縣令之轄鄉紳”。
清初滿洲八旗是帶有強烈血緣遺跡的組織,氏族長、部落長率部入旗以後,齣任各種官職,對舊屬仍握有很大權力,這種權力往往因同族世居同一佐領而得以長期延續。清朝統治者曾利用這種傳統關係作為強化旗人凝聚力的紐帶。久而久之,在佐領中便形成瞭幾種類型:開國初期各部酋長率部歸附,授之佐領,以統其眾者,叫“勛舊佐領”;率眾歸附,因卓有勞績,賜以人戶或一佐領的,為“優異世管佐領”;僅同弟兄族裏歸附,授之佐領者,為“世管佐領”;因戶小人稀,閤編為一佐領,由兩姓三姓輪流任佐領者,為 “互管佐領”;各撥齣餘丁,攢為一佐領者,為“公中佐領”。在各類佐領中,唯公中佐領一職不在子弟中世襲。但在清前期,這種佐領所占比例很小。由於多數佐領控製在貴族世傢子弟手中,加之同一佐領下人世代聚居一地,就為盤根錯節的血緣親屬關係的綿延提供瞭理想的溫床。
清朝統治者藉助這種傳統關係的網絡,參酌漢族人封建宗法製度,在佐領內建立起完備的族長製度。
族長最初由族眾推舉産生,選齣後經佐領驗放,入選族長的多為休緻的官員或德高望重的長老。族長的多寡,視佐領內宗族的數目而定。由於佐領組織是多族姓的聚居,族長有二三人之多是習見的事。遇到涉及本族公私事務,族長與佐領一同籌劃,並有教誨族人的責任,所以雖無爵秩,其權威也頗令後生晚輩們敬畏。雍正年間對族長製加以改革,嚴格瞭對族長資格的限製,規定族長一缺隻能由都統、副都統從各族中擁有男爵、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等世職的貴族,或者舉人、生員、領催等士紳官吏中選取;每三年由都統對族長考核一次,凡教導族人有方的予以奬勵。
隨著族長人選與考核製度的製度化,這一職務也從舊貴族控製族人的工具蛻變為封建階級操縱駕馭旗人的一種手段。
在旗人中,宗族組織最為完備的非皇室莫屬。清皇室又稱宗室,即顯祖塔剋世(努爾哈赤的父親)的直係子孫。清肇興時,宗室子弟不過數十人。以後瓜瓞綿綿,子孫繁衍,到清中葉已經按血緣親疏進一步析分為近支宗室和遠派宗室。乾隆四十年(1775)將八旗左翼宗室子弟分為二族,右翼宗室子弟分為四族,每族設族長一人,由王公兼任。遠派宗室原有左翼二十族、右翼二十族,各有族長。在眾族長之上還有總族長。光緒年間,八旗宗室子弟多達八韆人以上。
旨在加強對旗人的控製,還建立瞭保甲製度。清初沿襲明製,在地方州縣以下恢復保甲組織,十戶為甲立一甲長,十甲為保立一保長,為封建王朝承擔直接管理和監視人民的職責。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朝首先在畿輔屯居旗人中試行保甲法,將各莊屯旗丁,與當地民戶共編保甲,令旗人屯撥什庫(屯領催)與保、甲、鄉長共同稽查不軌。雍正七年(1729),雍正帝諭令近畿旗莊依仿漢民保甲之製,設立屯目、鄉長。
屯目、鄉長的設立,意味著旗籍保甲長的産生,是八旗保甲組織臻於完備的重要一步。關於屯目職掌,《戶部則例》規定:對屯居旗人及附近散居旗人,由屯目管轄;旗人往來各處,必須報明屯目給予期限;如果無故逗留或潛往他處,報官嚴拿懲治。從屯目的職掌可以一目瞭然:清廷編設旗人保甲的用意就是對屯居旗人實施更有效的監督與控製。清中葉,保甲組織由畿輔擴大到東北、口外以及內地部分駐防八旗居地。
……
前言/序言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曆史的古老國度,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探尋、創造的腳步。長沙馬王堆齣土的輕若煙霧、薄如蟬翼的素紗衣嚮世人昭示著古人在絲綢紡織、製作方麵所達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個洞窟中的兩韆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繪壁畫又嚮世人顯示瞭古人在雕塑和繪畫方麵所取得的成績;還有青銅器、唐三彩、園林建築、宮殿建築,以及書法、詩歌、茶道、中醫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它們無不嚮世人展示瞭中華五韆年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展示瞭中國這一古老國度的魅力與絢爛。
這是一份寶貴的遺産,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珍視。
曆史不會永遠眷顧任何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傢,當世界進入近代之時,曾經一韆多年雄踞世界發展高峰的古老中國,從巔峰跌落。1840年鴉片戰爭的炮聲打破瞭清帝國“天朝上國”的迷夢,從此中國淪為被列強宰割的羔羊。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不僅使中國大量的白銀外流,更使中國的領土一步步被列強侵占,國庫虧空。民不聊生。東方古國曾經擁有的輝煌,也隨著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轟擊而煙消雲散,中國一步步墮入瞭半殖民地的深淵。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也由此開始瞭救國教民、富國圖強的抗爭之路。從洋務運動到維新變法,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屢敗屢戰,終於認識到瞭“ 隻有社會主義纔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纔能發展中國”這一道理。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瞭新中國,從此飽受屈辱與蹂躪的中國人民站起來瞭。古老的中國煥發齣新的生機與活力,擺脫瞭任人宰割與欺侮的曆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華兒女應當瞭解中華民族數韆年的文明史,也應當牢記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曆史。
當我們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迅猛發展,地區之間的交流壁壘被互聯網之類的新興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麵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區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兩種以上文化的交匯與碰撞,但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西方文化撲麵而來,有些人唯西方為時尚,把民族的傳統丟在一邊。大批年輕人甚至比西方人還熱衷於聖誕節、情人節與洋快餐,對我國各民族的重大節日以及中國曆史的基本知識卻茫然無知,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復興大業中的重大憂患。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曆數韆年而不分離。根基就在於五韆年來一脈相傳的中華文明。如果丟棄瞭韆百年來一脈相承的文化,任憑外來文化隨意浸染,很難設想13億中國人到哪裏去尋找民族嚮心力和凝聚力。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大力弘揚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的愛國主義傳統和民族自尊意識,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價值體係,光大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業。
當前,我國進入瞭經濟體製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的曆史時期。麵對新的曆史任務和來自各方的新挑戰,全黨和全國人民都需要學習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形成全民族奮發嚮上的精神力量,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國傢社會科學研究的機構,有責任為此作齣貢獻。我們在編寫齣版《中華文明史活》與《百年中國史話》的基礎上,組織院內外各研究領域的專傢,融閤近年來的最新研究,編輯齣版大型曆史知識係列叢書——《中國史話》,其目的就在於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較為完整、準確地介紹中國曆史和傳統文化的普及類係列叢書,從而使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能夠瞭解自己祖先的曆史,在東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中國與世界各國愈來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與特色,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永遠發揚下去。
《中國史話》係列叢書首批計200種,每種10萬字左右,主要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哲學、藝術、科技、飲食、服飾、交通、建築等各個方麵介紹瞭從古至今數韆年來中華文明發展和變遷的曆史。這些曆史不僅展現瞭中華五韆年文化的輝煌,展現瞭先民的智慧與創造精神,而且展現瞭中國人民的不屈與抗爭精神。我們衷心地希望這套普及曆史知識的叢書對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瞭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發揮應有的作用,鼓舞廣大人民群眾特彆是新一代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闊步前進,為我們祖國美好的未來貢獻更大的力量。
陳奎元 2011年4月
旗人史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