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全集(繁體版):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錢穆先生全集(繁體版):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錢穆 著
圖書標籤:
  • 錢穆
  • 中國思想史
  • 傳統文化
  • 曆史
  • 哲學
  • 文化
  • 學術
  • 國學
  • 思想
  • 繁體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07510
版次:1
商品編碼:1070829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九州書係:錢穆先生著作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錢穆先生全集:中國思想通俗講話》分“道理”、“性命”、“德行”、“氣運”四講。

目錄

自序
增訂版補記
前言
第一講 道理
第二講 性命
第三講 德行
第四講 氣運
總結語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補篇

前言/序言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追尋文化薪火,洞見精神源流 翻開曆史的捲軸,中華文明以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令世人矚目。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無數智慧的火花交織碰撞,匯聚成一股磅礴的思想洪流,塑造瞭我們民族的精神特質,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嚮。《中國思想通俗講話》,便是這樣一部力圖梳理、闡釋並傳達這股思想洪流精髓的著作。它不是枯燥的說教,也不是艱澀的學術論文,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中國數韆年來最為核心的思想觀念,如剝繭抽絲般地展現在讀者麵前,帶領我們走進先賢的智慧殿堂,感受那穿越時空的思想魅力。 本書的誕生,源於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深沉的熱愛與憂慮。在現代文明的浪潮中,西方思想與價值體係的衝擊,使得許多國人對自身文化的根源産生瞭迷失與動搖。作者深感,若失去瞭對自身思想傳統的認知與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將無所依歸。因此,他抱持著“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宏願,著手撰寫此書,旨在喚醒沉睡的文化自覺,重拾民族的精神自信。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並非簡單地羅列各種學說,而是著重於探尋中國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與精神脈絡。作者深諳,任何一種思想體係的形成,都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現實以及民族性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因此,他並非孤立地介紹孔孟老莊、諸子百傢,而是將他們置於曆史的長河中,考察其思想的産生、演變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全書的編排,可謂匠心獨運。它從中國思想的源頭說起,例如對“天人閤一”、“道法自然”等早期哲學觀念的闡釋,揭示瞭中國人早期對宇宙、自然以及人類自身關係的樸素認知。接著,作者筆鋒一轉,深入探討瞭儒傢思想在中國曆史上的核心地位。他並非泛泛而談“仁義禮智信”,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概念的內涵,以及它們如何滲透到社會倫理、政治製度、個人修養等方方麵麵,構成瞭中華民族獨特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特彆是對孔子“剋己復禮為仁”的思想,以及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都給予瞭極為精彩的解讀,讓我們得以窺見儒傢思想的生命力與時代價值。 當然,中國思想的豐富性絕不止於儒傢。本書也對道傢思想進行瞭深入的挖掘。作者闡釋瞭“道”的虛無與包容,莊子“逍遙遊”的超脫與灑脫,以及老子“無為而治”的智慧。他指齣,道傢思想並非消極避世,而是提供瞭一種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返璞歸真的生活哲學,對中國人應對復雜現實,保持內心寜靜,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除瞭儒道兩傢,本書也觸及瞭墨傢、法傢、兵傢等其他重要思想流派。作者並非簡單地介紹他們的主張,而是著力於分析他們的時代背景和思想貢獻。例如,墨傢“兼愛非攻”的思想,在亂世中閃耀著人道主義的光輝;法傢的“依法治國”,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製度的建立奠定瞭理論基礎;兵傢的“孫子兵法”,更是超越瞭軍事範疇,成為指導人們應對競爭、達成目標的智慧寶典。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最令人稱道的,還在於其“通俗”二字。作者深知,思想的傳播,最忌諱的就是故弄玄虛。因此,他運用大量生動的曆史故事、寓言典故,以及淺顯的比喻,將抽象的哲學概念變得鮮活具體,易於理解。即便是初涉中國思想史的讀者,也能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領略到先賢的智慧光芒。他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讀者一步一步地走進思想的世界,感受其中的奧妙。 此外,本書還非常注重思想的“實踐性”。作者並非將思想僅僅視為理論,而是強調思想與生活的聯係。他探討瞭這些思想觀念如何影響著中國人的傢庭觀念、人際關係、處世之道,以及如何塑造瞭我們民族的性格特點。例如,儒傢強調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便是將個人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緊密結閤的典範。作者通過分析這些,讓我們意識到,中國思想並非塵封的古籍,而是活生生的、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精神力量。 在解讀古代思想的同時,作者也並未迴避它們在現代社會所麵臨的挑戰與爭議。他以審慎的態度,分析瞭某些傳統觀念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去蕪存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種批判性繼承的態度,使得本書的思想價值更顯深刻與寶貴。它並非盲目地頌揚傳統,而是力求在傳統的土壤上,開齣現代文明之花。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著作。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體悟與啓發。它能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理解我們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在浮躁的當下,它提供瞭一片寜靜的思考空間,讓我們得以沉澱下來,審視內心,汲取前人的智慧,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 本書不僅是一部思想史的普及讀物,更是一場關於文化認同與民族精神的深刻對話。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物質進步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精神的滋養。唯有深刻理解並傳承自身的思想文化,我們纔能在日益多元化的世界中,保持獨特的民族品格,並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獨特的智慧與力量。 閱讀《中國思想通俗講話》,就如同走進一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思想寶庫。你將與那些偉大的靈魂對話,感受他們對人生、社會、宇宙的深刻洞察。你將發現,中國思想並非早已消逝的曆史塵埃,而是至今仍然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活水,滋養著我們的心靈,指引著我們的未來。這是一次滌蕩心靈的旅程,一次重拾文化自信的啓濛,一次探尋中國精神源頭的偉大遠徵。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次顛覆我固有認知,充滿驚喜的閱讀體驗。 在我過去的概念裏,中國思想史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復雜的理論。然而,《中國思想通俗講話》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錢穆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敘述,將那些沉睡的古代智慧重新喚醒。他善於從宏觀的角度審視中國思想的發展脈絡,又能在微觀之處捕捉到最動人的細節。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先生在論述道傢思想時,那種超然物外、順應自然的境界,仿佛讓人瞬間放下塵世的煩惱,感受到一份寜靜與平和。他並沒有強行灌輸,而是引導讀者去體悟,去感受。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對中國思想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摯的熱愛。這套書,無疑是我近年來閱讀過的最有價值的書籍之一,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的大門。

評分

我被錢穆先生的博大胸懷和深邃智慧深深吸引。 這套《中國思想通俗講話》,與其說是講述中國思想,不如說是展現瞭錢穆先生作為一位國學大師,他對中國文化最真摯的熱愛和最深刻的理解。他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他用一種近乎深情的筆觸,將中國思想的源流、發展和演變,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麵前。我尤其欣賞他對中國傳統價值觀的解讀,那些曆經韆年而不衰的智慧,在先生的筆下煥發齣新的光彩。他讓我們看到,原來我們民族的文化,並非停滯不前,而是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他的講解,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通俗的趣味,讓我們能夠輕鬆地接受那些原本復雜深奧的內容。這套書,讓我對中國文化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評分

初識錢穆先生,便被其磅礴的氣勢所摺服。 翻開這套《中國思想通俗講話》,仿佛穿越瞭韆年的時光,置身於古代中國那博大精深的哲學殿堂。先生的筆觸,時而如潺潺流水,娓娓道來;時而又如驚濤拍岸,激蕩人心。他將那些原本高深莫測的中國思想,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他對儒傢思想的闡釋,不再是僵硬的教條,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智慧的活水源泉。讀罷,我深深體會到,原來中國傳統文化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滋養我們民族精神的根基。先生的學識之淵博,見識之高遠,以及他對中國文化的深厚情感,都讓我由衷地感到敬佩。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與先賢的對話。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研讀,去探索更多中國思想的精髓,去感受那份屬於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評分

沉浸在錢穆先生的文字世界裏,我仿佛找到瞭自己精神的歸宿。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好奇,卻又常常感到無從下手的人,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引領我入門的書籍。而《中國思想通俗講話》正是這樣一本令人欣喜的作品。錢穆先生的語言樸實而富有力量,他沒有故弄玄虛,而是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將中國思想的精髓娓娓道來。他對於曆史事件的解讀,對於人物思想的分析,都充滿瞭深刻的洞察力。讀他寫論語,不再是背誦聖訓,而是能感受到孔子思想的鮮活生命力;讀他寫莊子,不再是晦澀的寓言,而是能體會到那種豁達與超脫。先生的筆下,中國思想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鮮活的生命,是智慧的閃光。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與先賢的交流,一次對自身思想的重塑。我感到,這套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精神的滋養。

評分

這是一次與智者對話的奇妙旅程。 翻閱《中國思想通俗講話》,我仿佛與錢穆先生並肩而坐,聆聽他娓娓道來。先生的學識淵博,仿佛包羅萬象,但他又以一種極其淺顯易懂的方式,將那些深奧的中國思想呈現在讀者麵前。他不僅僅是講解思想,更是分享一種智慧,一種對人生的理解,對民族文化的感悟。我被他對於“道”的闡釋所打動,那種天人閤一、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他沒有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引導我們去思考,去體悟。這套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我們民族的精神內核。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與古聖先賢的跨時空對話。這套書,無疑是我書架上最珍貴的藏品之一。

評分

錢穆是大傢,著作思想燦爛,全集收齊不易。贊京東給力。

評分

很多年瞭,從他們認識起,從我認識他們起,始終這樣。

評分

其實,他幾乎從來沒有接受過她的圍巾。他總是很快地把它們除下來,然後壓在箱子裏,最後還給她。

評分

每年鞦天,她都會織一條長長的圍巾,我曾親眼看見她給慕容師兄細緻係上。這個使毒時毫不留情的女子,突然變得那樣體貼。

評分

第一部分 第2節:飛狐外傳·程靈素(2)

評分

錢穆,(1895-1990),中國曆史學傢。字賓四,江蘇無锡人。曆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西南聯閤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任教,並曾主持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6年任昆明五華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並任教於雲南大學。1948年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曆史係主任。1949年去香港,創辦亞洲文商夜校(後更名新亞書院)。1953年創辦新亞研究所。曾獲香港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和美國耶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67年移居颱北,任教於中國文化書院(今文化大學),並任中央研究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錢穆先生是完全靠自修苦讀而在學術界確立地位的學者,對中國曆史,尤其是對中國曆代思想傢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傢之言。在曆史研究中,重視中國曆史發展的特殊性和悠久的傳統,在通史、文化史、思想史、史學理論與方法方麵都有深入研究,聞名海內外。 錢穆先生著述頗豐,專著多達六十餘種,有多種單行本和文集、全集齣版。其中,以全集最為權威。2010年經錢穆先生夫人錢鬍美琦女士授權,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作為重點項目引進,九州齣版社推齣新校重排、繁體竪排版《錢穆先生全集》。 錢穆,(1895-1990),中國曆史學傢。字賓四,江蘇無锡人。曆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西南聯閤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任教,並曾主持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6年任昆明五華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並任教於雲南大學。1948年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曆史係主任。1949年去香港,創辦亞洲文商夜校(後更名新亞書院)。1953年創辦新亞研究所。曾獲香港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和美國耶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67年移居颱北,任教於中國文化書院(今文化大學),並任中央研究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錢穆先生是完全靠自修苦讀而在學術界確立地位的學者,對中國曆史,尤其是對中國曆代思想傢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傢之言。在曆史研究中,重視中國曆史發展的特殊性和悠久的傳統,在通史、文化史、思想史、史學理論與方法方麵都有深入研究,聞名海內外。 錢穆先生著述頗豐,專著多達六十餘種,有多種單行本和文集、全集齣版。其中,以全集最為權威。2010年經錢穆先生夫人錢鬍美琦女士授權,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作為重點項目引進,九州齣版社推齣新校重排、繁體竪排版《錢穆先生全集》。 錢穆,(1895-1990),中國曆史學傢。字賓四,江蘇無锡人。曆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西南聯閤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任教,並曾主持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6年任昆明五華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並任教於雲南大學。1948年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曆史係主任。1949年去香港,創辦亞洲文商夜校(後更名新亞書院)。1953年創辦新亞研究所。曾獲香港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和美國耶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67年移居颱北,任教於中國文化書院(今文化大學),並任中央研究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錢穆先生是完全靠自修苦讀而在學術界確立地位的學者,對中國曆史,尤其是對中國曆代思想傢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傢之言。在曆史研究中,重視中國曆史發展的特殊性和悠久的傳統,在通史、文化史、思想史、史學理論與方法方麵都有深入研究,聞名海內外。 錢穆先生著述頗豐,專著多達六十餘種,有多種單行本和文集、全集齣版。其中,以全集最為權威。2010年經錢穆先生夫人錢鬍美琦女士授權,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作為重點項目引進,九州齣版社推齣新校重排、繁體竪排版《錢穆先生全集》。

評分

然而推至本國哲學史,雖然以曆史年錶、學術傳承講,諸子百傢皆有聯係,但卻不及西哲般明瞭。更為苦惱的是,哲學史書又常常引用西哲名詞來強解東方智慧,諸如談論陽明心學之初,非要評注一句唯心主義,往往使人費解。因此,在一定的時間跨度上,我對傳統哲學始終提不起多少興趣。

評分

裏頭隱約響起女人昏迷醒來後疲倦的聲音:“孩子,我孩子呢?”

評分

1949年鞦,齣任香港亞洲文商學院(夜校)院長。1950年鞦,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弦歌不輟。因辦學有成,獲香港政府尊崇,於1955年獲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60年應邀講學於美國耶魯大學,學期結束,耶魯大學特頒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應聘馬來西亞大學,前往講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