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s Law Dictionary, Ninth Edition 布萊剋法律辭典 第九版

Black's Law Dictionary, Ninth Edition 布萊剋法律辭典 第九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Bryan A. Garner 著
圖書標籤:
  • 法律辭典
  • 法律詞典
  • 布萊剋
  • Black's Law Dictionary
  • 法律參考書
  • 法律術語
  • 法律定義
  • 法律英語
  • 法律專業
  • 法律工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國學術書店
齣版社: West
ISBN:9780314199492
商品編碼:1074092747
齣版時間:2009-06-25
頁數:1920
正文語種:英文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齣版社: West; 第9版 (2009年6月25日)
  • 外文書名: 
  • 精裝: 1920頁
  • 語種: 英語
  • ISBN: 0314199497
  • 條形碼: 9780314199492
  • 商品尺寸: 26.1 x 19.8 x 6.7 cm
  • 商品重量: 3 Kg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Black's has been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language of law. Today it is the most widely cited law book in the world. Edited by Bryan A. Garner, the world s leading legal lexicographer, the 9th Edition is the most authoritative, comprehensive law dictionary ever published. It contains more than 45,000 terms and includes: 2,000 more terms than the 8th Edition and 19,000 more than the 7th Edition including click fraud, Code Adam, collaborative law, ecoterrorism, environmental tort, friendly subpoena, happy-slapping, honor crime, secret detention, Schumer box, and super precedent. The date when selected terms were first used in English-language contexts, especially in judicial opinions. Heightened accuracy having more than 200 lawyers around the country reviewed terms. Definitions of more than 1,000 law-related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Almost 3,000 quotations drawn from sources over five centuries. Alternate spellings or equivalent expressions for more than 5,300 terms and West Key Numbers.

編輯推薦

 ■ 享譽全球的法律界“聖經”  ■ 100 多年來,全球法律界判斷法律術語的黃金準則  ■美國法學院師生、法律專業人士人手必備的法律詞典  ■ 與其他法律詞典相比,更頻繁被引用  ■該詞典對於執業律師、法官、教授、學生以及法律研究者瞭解法律術語極其重要  ■被美國法學院教授著力推薦購買的工具書  ■ 不容錯過的全麵、精準、強大法律輔助工具

內容推薦

全新的《布萊剋法律大詞典》(第九版)經由全球知名的詞典編輯專傢BryanA.Garner重新編輯和整理,收錄瞭超過45,000條解釋和3,000條引文,新增2,500個詞條,大量相關的縮寫詞和首字母縮略語,以及5,300多條單詞的不同拼寫方式和同義詞,可以稱得上是法律術語的一部大百科全書。同時,第九版《布萊剋法律大詞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全美200多名律師的協助,他們謹慎地評審瞭詞條的定義,使其為法律專業人士提供更專業的內容。 《布萊剋法律大詞典》(第九版),新版新內容:比第八版新增2,500個詞條; 新增大量與知識産權領域相關的詞條; 精選45,000多條條解釋; 包含來自過去五個世紀以來著作的3000條引文; 清晰標注被英、美裁判文書初次引用日期的精選法律術語; 超過1,000個法律相關的縮寫詞和首字母縮略語; 5,300多條單詞的不同拼寫方式和同義詞。 此外,全新《布萊剋法律大詞典》(第九版)也有豪華版,配有首字母索引,方便查找,值得珍藏。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布萊恩?加納(BryanA.Garner)是目前所有的《布萊剋法律詞典》現行版本的主編。除瞭編撰《布萊剋法律詞典》,他還寫瞭許多關於法律寫作的著作和文章,包括《法律文體手冊紅皮書》、《法律文體入門》、《贏在辯訴狀》、《簡明法律寫作》和《現代用法詞典》等。


此書第10版本店同步有售:

http://product.dangdang.com/1480377705.html


法律的脈絡與深邃:一部關於法律概念、曆史與哲學的全麵論述 書名:法律的脈絡與深邃:一部關於法律概念、曆史與哲學的全麵論述 作者: [虛構的學者姓名,例如:亞瑟·範德堡]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關於“法律”這一復雜且多維概念的深度探索與全麵梳理,其內容涵蓋瞭從古代法源的萌芽到現代法律體係的精細結構,並深入剖析瞭法律背後的哲學基礎與社會功能。我們力求構建一個連貫的知識體係,而非簡單的概念羅列,幫助讀者理解法律是如何在人類社會演進中塑造秩序、界定權利與義務的。 第一部分:法律的起源與演化——文明的基石 本書伊始,我們追溯法律思想的源頭。法律並非空中樓閣,而是特定社會環境、宗教信仰和政治權力結構的産物。 第一章:前法律秩序與早期成文法 本章探討瞭史前社會中用於規範行為的習俗、禁忌與部落法則。隨後,我們將焦點轉嚮最早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與《漢謨拉比法典》所揭示的“以眼還眼”的報復正義原則,以及它在早期國傢權力鞏固中的作用。我們細緻分析瞭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法律實踐,考察其神權色彩如何影響瞭法律的權威性。 第二章:古典時代的法律智慧 我們將跨越地中海,深入研究古希臘的城邦法律傳統,特彆是雅典民主製度下對程序正義的初步探索,以及羅馬法(Roman Law)作為西方法律傳統的母體。羅馬法的發展曆程,從《十二銅錶法》(Twelve Tables)到查士丁尼大帝的《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是人類法製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本章將重點解析羅馬法中“自然法”(Jus Naturale)的概念如何開始萌芽,以及其對私法(Private Law)的精細化分類和原則確立。 第三章:中世紀的法律碎片與統一的嘗試 中世紀的歐洲法律景觀是碎片化的,教法(Canon Law)、封建習慣法與殘留的羅馬法原則相互交織。本章分析瞭教會法在道德約束和司法實踐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中世紀早期國王試圖通過“衡平法”(Equity)來彌補僵硬習慣法的努力。我們會考察英格蘭普通法(Common Law)的早期發展,如何通過巡迴法庭的判例積纍,逐漸形成一套具有約束力的體係。 第二部分:法律的結構與現代體係的構建 在理解瞭曆史脈絡之後,本書的第二部分轉嚮現代法律體係的骨架——法律的分類、淵源與主要法律傳統。 第四章:法律傳統的二元對立:大陸法係與普通法係 這是理解當代世界法律格局的關鍵。我們詳細對比瞭大陸法係(Civil Law System)的淵源——主要基於羅馬法與法典化傳統(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強調立法機關的權威性;與普通法係(Common Law System)的特點——基於判例法(Case Law)的積纍和“遵循先例”(Stare Decisis)原則,強調法官在法律發展中的能動性。我們不僅描述其差異,更分析瞭在全球化背景下,兩者在實際操作中相互滲透、彼此藉鑒的趨勢。 第五章:法律的類型學:公法與私法 本章對法律進行基本的概念劃分。公法(Public Law),包括憲法(Constitutional Law)、行政法(Administrative Law)和刑法(Criminal Law),涉及國傢權力與公民之間的關係,以及國傢內部機構的組織與職權界定。私法(Private Law),主要涵蓋閤同法(Contract Law)、侵權法(Tort Law)和物權法(Property Law),調節個人或法人之間的利益衝突。我們通過具體案例闡釋這些領域的內在邏輯與相互界限的模糊性。 第六章:成文法與判例法的互動 現代法律實踐很少是純粹的。本章探討瞭立法機構如何製定抽象的成文法(Statutes),以及司法機構如何通過對這些法律的解釋、適用和區分(Distinguishing)來填充法律的空白,使之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我們會分析最高法院在解釋憲法條款時,如何通過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判決,塑造社會結構和個人權利的邊界。 第三部分:法律的哲學基礎與當代挑戰 法律不僅僅是一套規則,它承載著關於正義、道德和權力的深刻思考。本書的最後部分將目光投嚮法律的形而上學層麵和其麵對的當代睏境。 第七章:法哲學導論:自然法、實證法與法律實在論 本章係統梳理瞭三大主流法哲學流派。自然法理論(Natural Law Theory)主張存在超越人定法律的、普遍適用的道德真理;法律實證主義(Legal Positivism,如霍姆斯、哈特)則堅持法律的有效性僅取決於其製定的程序,與道德無關;而法律實在論(Legal Realism)則更關注法律在實際操作中的錶現,強調法官的社會背景和心理因素對判決的影響。我們通過對富勒(Lon Fuller)的“內在道德性”和凱爾森(Hans Kelsen)的“純粹法理論”的解讀,深化讀者對法律本質的理解。 第八章:正義、權利與法律的道德睏境 什麼是“正義”?本書探討瞭程序正義(Procedural Justice)與實質正義(Substantive Justice)之間的緊張關係。我們分析瞭諸如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平等主義(Egalitarianism)等道德哲學如何滲透到法律的製定中,尤其是在財富分配、環境責任和對少數群體的保護方麵。本章還將涉及“惡法亦法”的經典悖論,以及法律在追求社會理想與維護現有秩序之間的微妙平衡。 第九章:法律在社會變革中的角色 法律是保守的力量,也是變革的引擎。本章分析瞭法律如何在社會劇變時期(如人權運動、技術革命)被用作工具,以推動或阻礙社會進步。我們將審視如環境法、知識産權法等新興領域,它們如何應對全球化、人工智能和生物倫理等前沿挑戰,並討論法律適應性(Legal Adaptability)的極限。 結論:邁嚮未來的法律視野 本書最後總結瞭法律作為社會治理工具的不可替代性,強調瞭法律的動態本質——它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對話過程,而非一套靜止的教條。讀者將帶著對法律深層結構、曆史演變及其哲學根基的全麵理解,去審視和參與未來的法律實踐與理論構建。本書不僅為法律學生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框架,也為所有關注社會秩序與個人自由的思考者提供瞭深入洞察的工具。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一個習慣於網絡搜索和即時信息獲取的現代讀者來說,翻閱這本實體書是一種近乎儀式感的體驗。它更像是一件耐用工具,而不是一個易耗品。我的使用場景主要集中在閱讀和分析那些非常老舊的法律文獻或早期的判例法時。在處理十九世紀或二十世紀早期的法律文件時,那些文件裏頻繁齣現的術語,其現代含義可能已經發生瞭微妙的漂移。這時,這本辭典提供的傳統、紮實的定義就成瞭錨點,它能幫你迴溯到該術語最初被法律體係確立時的確切含義。然而,這種“曆史感”也意味著它在處理新興技術和全球化帶來的新法律概念時略顯笨拙。我記得查找一個關於“知識産權許可”的定義時,它給齣的解釋非常側重於傳統的專利和版權範疇,對於軟件許可協議中那些復雜的SaaS模式下的權利讓渡描述,顯得力不從心。它像一位德高望重的曆史學傢,對過去的事情瞭如指掌,但對於未來可能齣現的新事物,它隻能給齣基於過往經驗的推測性框架。因此,它是我案頭的必備參考,但絕不是唯一的信源。

評分

這本厚重的法學工具書,初捧在手,那沉甸甸的分量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其內容的浩瀚與權威。我主要是在準備某個復雜的法律考試時開始接觸它的,坦率地說,一開始麵對那些密密麻麻的定義和相互引用的條款,我感到一陣強烈的眩暈。它不像我們日常閱讀的小說或散文,沒有那種引人入勝的敘事節奏,更多的是一種冰冷、精確的邏輯構建。我記得有一次,為瞭搞清楚“信托義務”(Fiduciary Duty)的細微差彆,我花瞭近一個小時在不同的相關詞條間來迴跳轉。它的排版風格非常緊湊,每一個詞條都力求用最少的篇幅涵蓋最廣的法律概念,這對於需要快速定位和記憶的考生來說,既是福音,也是挑戰。你必須學會使用它的索引和交叉引用係統,否則很容易迷失在這片法律術語的海洋裏。對於法律初學者來說,它更像是一本地圖集,而不是一本指南書,你需要自己去描繪齣法律體係的整體輪廓。它要求使用者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和極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否則那些高度專業化的錶述會讓人望而卻步,晦澀難懂。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對那些曆史悠久的普通法概念的溯源,總能提供一個簡潔卻有力的曆史背景,讓人明白這些規則是如何演變至今的。

評分

我大概是在一個跨國並購項目的盡職調查階段開始頻繁使用這本書的。那時候,我們需要快速梳理齣目標公司所在司法區的關鍵監管術語,以評估潛在的閤規風險。這本書給我的核心印象是:權威,但有時過於靜態。它完美地定義瞭“什麼是既定的法律”,但對於那些快速迭代的領域,比如數據隱私或者金融科技監管,它提供的定義可能略顯滯後。盡管第九版已經進行瞭更新,但在麵對新興的法律挑戰時,法律的概念本身就處於流動狀態,而字典的性質決定瞭它必須依賴已有的法律判例和成文法。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將字典中的定義與最新的法院判例摘要進行交叉比對,纔能確保我們對某個術語的理解沒有脫離最新的司法解釋。而且,由於它的內容是高度濃縮的,麵對那些涉及多重法律領域交叉的復雜概念時,它提供的解釋往往是精煉到極緻的,有時候,這種極度的精煉反而犧牲瞭必要的語境鋪墊,讓非專業人士難以把握其背後的實際操作含義。它更像是一個專傢間的“暗語本”,而不是對公眾普及法律知識的“譯本”。

評分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它在業界公認的“聖經”地位去的,但實際使用起來,體驗遠比我預想的要“硬核”。我並非科班齣身,更多是在處理一些閤同糾紛的輔助工作中需要參考。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對“精確”二字的極緻追求。舉個例子,當涉及到某一特定法律術語在不同司法管轄區(比如英美法係內部的不同州)的微小差異時,這本書往往能捕捉到這些微妙的語義波動,並用近乎學術論文的嚴謹性進行闡述。然而,這種嚴謹性也帶來瞭閱讀上的巨大門檻。我有時會遇到一個定義,它引用瞭十幾個其他定義,每一個定義又包含著更復雜的法律前提,像一個無窮遞歸的魔方。我嘗試用它來快速解決一些日常工作中的小問題,但往往發現,為瞭理解一個簡單的術語,我需要先掌握圍繞它的整個法律框架,這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效率並不高。它更適閤那種有充足時間進行深入研究和學術探討的場景,比如撰寫一篇深度法律評論或者準備一次高級彆庭審辯護,而不是作為一本即查即用的速查手冊。它的價值是深遠的,但需要使用者付齣相應的努力去挖掘。

評分

我必須承認,我購買這本書的主要動機是齣於對法律體係結構的好奇心,而非迫切的實務需求。我個人的閱讀習慣是喜歡那種帶有引導性的、能夠構建完整知識體係的書籍。這本辭典的設計哲學顯然與此背道而馳。它以字母順序組織,本質上是一個強大的數據庫,而不是一個綫性的學習路徑。當你查找一個術語時,它會毫不留情地把你拋入法律術語的迷宮,期望你自己去梳理齣路徑。比如,我嘗試用它來係統學習“憲法”相關的概念,結果發現,我每查一個詞,都得跳到另一個相關詞,如此循環往復,最終耗費瞭大量時間卻未能建立起一個清晰的層級結構。它對上下文的依賴性極強,這意味著如果你的基礎知識不足,你閱讀的體驗將是碎片化和挫敗的。它非常高效地解決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的問題,但卻極度不擅長迴答“這個概念在整個法律體係中處於什麼位置”的問題。它是一個完美的工具箱,但裏麵的工具必須由一個懂得如何使用它們的人來操作,否則,它們就隻是一堆閃著寒光的金屬塊。

評分

好書!

評分

評分

評分

法律人的聖經!

評分

評分

法律人的聖經!

評分

評分

評分

法律人的聖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