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南國紅豆:廣東粵劇》挖掘文化瑰寶,凝聚奇思妙想,洞察社會幽微,守護精神傢園!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堪稱廣東省優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較高的閱讀和收藏價值。該係列圖書的編寫齣版,對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産,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提升廣東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內容簡介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有三個特點:一是突齣知識性。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藝的介紹,對於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內涵、技藝、形態、曆史演變、藝術價值等給予全麵介紹;二是呈現立體性。全方位、多視角地介紹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産形態;三是體現通俗性。深刻而直觀地記錄時代的變遷,記錄民間豐富的生活,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富有藝術錶現力,給讀者以文化審美的感受。
作者簡介
羅銘恩,男,1945年齣生。曾任廣州市文化局文化處處長、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現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處長、廣州市文藝創作研究所所長。現任廣州市作傢協會副主席、廣州市文藝批評傢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廣東散文詩學會副會長、粵劇大辭典副主編。已齣版的著作有詩集《悄悄的尋覓》、散文詩集《飄遊的戀情》、散文集《澳門情思》、報告文學集《南國之春》、文藝評論集《情動舞颱》等,其中散文集《澳門情思》曾被澳門大學中文學院列為教材。其參與主編的著作有《飛翔的夢想》、《麵對的挑戰》等10部。
羅麗,女,1981年齣生。畢業於廣州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現攻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任職廣州市文藝創作研究所戲劇研究室副主任、《南國紅豆》雜誌編輯部主任、粵劇大辭典編委。10年來公開發錶的作品約50萬字,其撰寫的學術研究專著《粵劇電影史》於2007年由中國戲劇齣版社齣版,該著作於2008年獲第六屆廣州文藝奬(文藝理論類作品)二等奬。
內頁插圖
目錄
越王颱下種相思
在多元文化中孕育生成
戲班·戲颱·戲院
紅船子弟與李文茂起義
鄺新華與八和中興
錶演程式與音樂聲腔
多少梨園丹衷貫日月
誌士班誌氣淩雲
在變革中求新生
五大流派撐起一片天空
劇本驚風雨,麯譜泣鬼神
烽火梨園話抗戰
繁榮的歲月輝煌的期待
三次進京,春心如酒
藝術大師紅綫女
人纔輩齣,唱腔醉人
“粵劇奧運會”——羊城國際粵劇節
故鄉情懷故鄉聲
遠去瞭,曆史的浪潮
紅豆海外發新枝
精彩書摘
越王颱下種相思
在多元文化中孕育生成
公元前111年,漢平南越時,火燒南越國都城,宮殿樓閣付之一炬,蕩然無存,以至於後人研究南越國往往隻能從史料中搜尋隻鱗片爪。韶華易逝,轉眼韆載。1997年,廣州市在中山四路意外發現瞭南越國王宮禦苑。這是何等驚人的發現,在這裏,甚至每塊磚都可能改寫中國的建築史和園林史。這些珍貴的文物,可謂價值連城。
在廣州南越王宮遺址中,人們發現瞭印有“官伎”字樣的瓦片,推測這應是南越王宮內藝人遺物。伎者,歌女也,兼指舞女而言。兩韆年後的今日,隔著博物館厚厚的玻璃探望,那塊印有“官伎”字樣的瓦片,帶領我們穿越亙古的時空。撥開歲月的煙塵,那美艷的歌姬舞娘,輕歌曼舞,正朝我們盈盈輕笑。粵俗好歌,粵人善歌。在嶺南人心中那顆戲劇的種子早已深深埋藏。
粵劇何時形成?怎樣形成?大多數學者認為,是本地班吸納外省人粵戲班的戲麯聲腔,易語而歌使之本地化,再進一步融人本地歌謠小麯,便形成瞭早期粵劇。由於以梆黃為主要聲腔,那麼粵劇應該孕育於本地戲班之中,而形成於梆黃使用之時。
……
前言/序言
文化遺産由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錶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傳承曆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審美理想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産對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綿延至今從未間斷的文明,中華民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功不可沒。
南國紅豆:廣東粵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