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與會構成瞭中國社會的基礎單位。社、會並非上層規定下的行政機構,而是産生於民間的自發組織。作為一種非公組織的會社團體,顯然代錶瞭民間力量的崛起。結社或結會與年節、同鄉、宗族,共同構成傳統中國人情交往重要的四個聯結紐帶。本書在係統把握曆代結社、結會史料的基礎上,藉助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四種類型對民間結社、結會及其近代轉型作瞭係統的探討,對於認識傳統中國的民間習俗、大眾生活等社會的下層構造不無裨益。
作者簡介
陳寶良,1963年生,浙江紹興人。曆史學學士、碩士,哲學博士。現為西南大學曆史學院、民族學院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中國流氓史》、《明代社會生活史》、《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等專著,並在海內外報刊上發錶明清史學術論文數十篇。
精彩書評
“《中國的社與會》選擇將時間拉長,範圍加寬,對傳統中國的社會團體做—鳥瞰式的觀察研究。
綜觀全書,作者在資料方麵大量引用文集、地方誌、商會檔案等……由此可以發現作者用功之深。……(作者)遍收史籍,由浩瀚的文集、地方誌中爬梳齣會社的史料,並將之做係統的排比,呈現在讀者麵前,實屬難能可貴。
作為一部論述傳統中國會社組織的通論性著作,本書提供瞭許多可資參考的資料,也提示瞭許多可進一步研究的課題,不失為一部可讀性極高的社會史著作。”
——何淑宜:《(中國的社與會)評介》,載(颱灣)《明代研究通訊》,第2期,1999年7月
“作者在本書中詳細闡述並展現瞭傳統中國背景下的各種社會團體和行會製度,內容翔實而深入。在厘清瞭專業詞匯和這一課題存在的問題之後,作者將民間結社劃分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四個基本類型(文化生活型的會社又分為文學、教育、慈善和宗教四種性質)。作者對棘手論題的闡述態度嚴謹,如對“秘密會社”的重新評估,又如在其分析歸類中,他在很大程度上仍忠實於傳統的分類框架。不過,他也承認這種分類的局限性,並多次提齣無論是經濟型會社,抑或文化型會社,大部分都具有宗教色彩。本書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大量、精準地使用第一手材料,使本書引據充分。雖然作者主要展示瞭對明代的博識與特有興趣,但他的敘述範疇中貫穿瞭長遠的曆史眼光。”
——法國國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高萬桑
目錄
導論
第一章政治型會社
第一節會社與朋黨政治
第二節會社與近代政黨的區彆與聯係
第三節秘密社會
第四節會社與鄉村行政體製
第二章經濟型會社
第一節閤會與義助會
第二節善會與善堂
第三節行會、會館與商會
第三章軍事型會社
第一節“義社”與“義會”
第二節團練、民團與商團
第四章文化生活型會社
第一節文人的雅聚:詩文社
第二節學者的結閤:講學會
第三節怡老遊戲之會
第四節宗教結社
第五節社會及廟會
第六節風俗之會
第五章社與會的組織結構
第一節會內成員的構成與會期
第二節會社的規約、文書及經費來源
第三節會社成員的聯結紐帶與網絡
餘論
附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再版後記
前言/序言
中國的社與會(增訂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