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训诫 [The Discipline of Law]

法律的训诫 [The Discipline of Law]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丹宁勋爵(Denning.A.T.) 著,杨百揆 等 译
图书标签:
  • 法律哲学
  • 法理学
  • 法律思想
  • 法律史
  • 政治学
  • 社会学
  • 伦理学
  • 西方哲学
  • 经典著作
  • 法律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21775
版次:2
商品编码:1084754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丹宁勋爵系列丛书
外文名称:The Discipline of Law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9-01
页数:40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法律的训诫》是丹宁勋爵在1979年出版的一本重要的法学著作,作者在书中以自己丰富的司法实践,通过大量案例介绍了“二战”以后英国在防止行政机关和社会集团滥用权力,保证公民个人自由方面进行的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如何解释法律条款、如何纠正错误的行政判决、如何进行司法审查和如何界定行政机关的过失行为及其赔偿等等。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汤普森·丹宁(Alfred Thompson Denn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最著名的法官和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学家之一。他从1923年当律师,1982年在英国民事上诉法院院长(Master of Rolls)的任内退休。在近60年的法律生涯中,他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积极、大胆地参与英国战后的法律改革,并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英国战后法律改革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内页插图

目录

丹宁勋爵和他的法学思想
——代中译本前言
前言
第一篇 对文件的解释
导言
第一章 掌握语言
一、职业的工具
二、获得技能
三、在法庭上讲话

第二章 解释成文法
一、找出意图
二、“熨平皱折”
三、“赤裸裸地篡夺立法职责”
四、陈词老调
五、罗马条约
六、国际协定

第三章 解释遗嘱和其他单方面文件
一、不满的立遗嘱人的鬼魂
二、“对达到合理的结果没有司法权”
三、与众不同的常识
四、上诉法院中的棕榈树法官
五、“我是像鲍西娅一样的男人”

第四章 解释合同
一、意见一致
二、旧式的严格解释
三、暗含条款的巨大发展
四、一种危险的误解
五、“好管闲事的旁观者”
六、应该请他下场吗?
七、“假定的意图”正在成为时髦的东西
八、先知的预见
……
第二篇 滥用行政权
第三篇 起诉权
第四篇 滥用“集团”权力
第五篇 海伊·特里斯案
第六篇 过失
第七篇 判列主义
后记
译校后记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拿一次行为过失来说。假设一个委托人走到你的面前对你说:“我正在驾驶一辆货车,车轱辘掉了,把我摔得够戗。这纯粹是修车人的过错。因为我让他修过这辆车,但他修得很糟糕。”当你向这位开车人提建议的时候,一定要问:“你和那位修车人订过合同吗?”他回答说:“没有。我没和修车行订过合同。”然后你一定会说:“很遗憾,你一点赔偿也得不到。修车人对你不负责任,只对修车行负责。”除了和他订有合同的人以外,任何人不得对合同的一方起诉。“厄尔诉卢伯克案”就是这样判决的。
再拿一次言语过失来说。假设一个委托人走到你面前对你说:“我是一个橡胶商人。我了解到一家发起人公司正在筹办一家新的公司。我问他们:‘这是一家橡胶公司吗?’该公司的一位合伙人说:‘是的。’因此,我在这家公司投资5000英镑。但是这家新公司建成后根本就不是橡胶公司。我损失了我的全部资金。发起人公司对此事应当完全清楚。如果他们稍作调查,就会发现那家公司没几棵橡胶树,而且这几棵树已经被当地人完全毁坏了。”当你向这位投资者提建议时,你一定会告诉他:“很遗憾,你不能向发起人公司提出赔偿要求。”任何人都不能对言语过失起诉。他必须证明他所控告的人犯有欺诈行为,或者证明他所控告的人曾对其作过某种保证。但是这两件事他一件也做不到。
……

前言/序言


律法之径:秩序、正义与社会构建的多元透视 本书深入探讨了法律作为人类社会基石的复杂本质,聚焦于法律制度的起源、演变及其在当代社会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它摒弃了对单一法律体系的机械描摹,转而采用跨学科的视角,审视法律如何与政治权力、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人类的集体生活。 第一部分:法律的谱系与哲思基础 本部分追溯了法律思想的源头,从古代成文法典如《汉谟拉比法典》中对惩戒与补偿的早期界定,到古希腊城邦中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初步思辨。重点分析了自然法(Natural Law)与法律实证主义(Legal Positivism)这两大理论支柱之间的长期张力。 自然法思想被置于历史的光谱中考察,探讨了其如何从神授的宇宙秩序观,逐渐演变为启蒙运动时期对天赋人权和普世道德原则的信仰。我们审视了阿奎那对古典传统的整合,以及洛克等人如何将自然权利理论转化为革命性的政治诉求。 与此相对,法律实证主义的兴起被视为对形而上学思辨的反拨。霍布斯、边沁和奥斯汀对“什么是法律”这一问题的解答,强调了法律的社会渊源性——即法律是主权者意志的体现,其有效性不必然依赖于其道德优劣。本书详细剖析了凯尔森(Hans Kelsen)的纯粹法理论,即通过“规范阶层体系”(Stufenbau)来确立法律的内在逻辑一致性,以及哈特(H.L.A. Hart)对“规则的规则”(Rule of Recognition)的精妙阐释,后者是理解现代法律体系复杂性的关键。 此外,本书并未止步于经典二元对立,而是深入探讨了法律社会学和法律现实主义的贡献。这些流派将目光从文本转向实践,强调司法过程中的社会背景、法官的个人偏见以及法律在实际执行中产生的“活的法律”。通过对美国法律现实主义运动的案例分析,我们揭示了法律条文与司法裁决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以及这种鸿沟对社会公正构成的挑战。 第二部分:法律的结构与运作机制 本部分侧重于现代法律体系的内在构造,特别是其分支领域的相互渗透与制衡。 公法与私法的张力: 详细解析了公法(宪法、行政法)与私法(民法、商法)在权力配置和主体关系上的根本差异。宪法学部分超越了简单的文本分析,考察了宪法解释的活态性,特别是“活的宪法”(Living Constitution)理论在应对社会变迁(如技术进步和身份政治)时的适应性与争议。行政法部分则聚焦于现代官僚体制的合法性基础,以及在“法治政府”框架下对行政权力的司法审查机制。 刑法的边界与目的: 探讨了刑罚哲学的核心争论——惩罚的目的是报应(Retribution)、威慑(Deterrence)还是改造(Rehabilitation)?本书对刑法理论的演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古典的功利主义威慑模型,到修正主义和当代恢复性司法的探讨。特别关注了犯罪构成要件的精确构建如何试图在国家惩罚权与个人自由之间划定不可侵犯的红线,以及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犯罪和环境犯罪面前,传统刑法理论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私法中的契约与责任: 深入分析了财产法和侵权法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契约法的核心在于保护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可预见性,但这种自治并非绝对,它受到公共政策和衡平原则的约束。侵权法部分则探讨了从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的演变,以及在面对高风险技术活动(如产品责任和环境污染)时,法律如何平衡受害者救济的效率与加害方成本的合理分摊。 第三部分:法律、社会变迁与全球化挑战 最后一部分将视野拓展到法律与宏大社会进程的互动,特别是法律作为变革工具的潜能与局限。 法律与社会工程: 本部分考察了立法如何被用作实现社会工程目标的工具,例如民权运动中的立法干预、性别平权立法以及反歧视法案的制定。通过对特定社会改革案例的剖析,我们评估了“法律能否强制改变人心”这一长期争论,并指出法律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社会规范的接受度和执行机构的公正性。 法律的全球化与主权: 审视了国际法和跨国法在主权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国际公法如何通过条约和习惯法构建国际秩序,以及其在强制执行上的固有弱点。更进一步,本书探讨了全球贸易规则、人权法和国际刑事司法的兴起,这些都对传统国家中心主义的法律观提出了挑战。全球供应链、数字经济和跨国犯罪的复杂性要求法律体系进行空前的协调与融合,本书也批判性地分析了这种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权力不平衡和文化霸权问题。 技术时代的新疆界: 最后,本书关注了新兴技术对现有法律框架的冲击。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数据隐私权(如GDPR的深层影响)、算法偏见带来的司法公正挑战,以及生物技术法律伦理的快速发展,都要求法律理论进行根本性的反思。法律必须在促进技术创新与维护人类基本尊严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总结而言,本书构建了一个细致的法律地图,它不仅描绘了法律的规则和结构,更探究了法律在历史演进中所承载的道德理想、政治角力和社会期望。它向读者展示了法律并非一个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持续不断、充满活力的社会实践场域。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法律的训诫》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是一本探讨法律如何通过其内在的逻辑和原则,对个体和社会进行规训的书。这种“训诫”,究竟是一种强制力的体现,还是一种智慧的引导?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不会止步于对法律条文的简单罗列,而是会深入剖析法律背后的哲学思想、社会功能以及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核心作用。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训诫”这个词的,它是否意味着一种对权力运作的审视,或者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法律的理论,比如自然法、实证法,以及它们在实践中如何相互作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法律的深刻见解,帮助我理解为何法律如此重要,以及它如何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种对“训诫”的解读,也让我联想到法律的教育意义,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模式。

评分

《法律的训诫》,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立刻激发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规则,更是一种社会契约的体现,一种对人类行为的规范与引导。我猜测,这本书很可能是在探讨法律是如何发挥其“训诫”作用的,这种作用是强制性的,还是说它更偏向于一种道德的教化和行为的塑造?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法律的本质,它为何会以“训诫”的形式存在,以及这种存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有何意义。或许,它会涉及到一些历史上的法律思想,或者现代的法律实践,来阐释法律的生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关于法律的深刻洞见,让我对法律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触及到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那种对“训诫”的强调,也让我对法律的教育性和引导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法律的训诫》,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着一种探索的意味。我个人对那些能够触及事物本质的书籍情有独钟,而法律,无疑是构建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之一。我猜测,这本书会带领我深入探究“训诫”这一概念在法律领域中的多重含义。它是否意味着法律是一种道德的约束,一种对良知的唤醒?还是说,它更侧重于法律的技术性层面,对程序正义、实体正义的严谨追求?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讨论法律的演变过程,它如何适应社会变迁,又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记。或许,它会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比较它们的异同,并从中提炼出一些普遍性的法律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人类对秩序、公平和正义的不懈追求的体现。它或许会挑战我固有的一些关于法律的认知,带给我一些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初见时就吸引了我。《法律的训诫》,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力量,一种指向内在秩序与外在规范的张力。我常常在想,法律究竟是一种冷冰冰的规则集合,还是一种流淌着人性温度的智慧?它如何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读这本书,我期待能窥见法律背后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受它如何塑造社会、约束行为,又如何在这种约束中,孕育出一种更为深刻的自由。我想知道,那些看似冰冷的条文,是如何承载着人类对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又是如何通过严谨的逻辑和审慎的推理,一点点构建起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石。它会不会揭示法律的起源,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法律体系的演变,亦或是聚焦于某个历史事件,剖析法律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穿越枯燥的法律条文,去感受它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存在,一种不断发展、自我完善的体系,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也许,通过理解“训诫”的含义,我能更深切地体悟到,法律并非是对个体的压制,而是为了维系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整体。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法律的训诫》。这个名字,带着一种严谨和深邃,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深厚的学术著作,那些需要静下心来反复揣摩的思想。我想,这本书或许并非是那种轻描淡写,或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解读。它大概会深入到法律的肌理,去探究那些隐藏在条文背后的逻辑和原则。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法律是如何通过一套系统性的“训诫”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这种“训诫”是否意味着一种强制?还是包含着一种引导和教育的成分?书中会不会分析不同的法律渊源,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劣和历史传承?又或者,它会通过剖析一些经典的法律案例,来阐释法律概念的实际应用,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和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清晰、更完整的法律认知框架,理解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那种对“训诫”的思考,也让我对法律的约束性及其背后的价值追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非常喜欢丹宁勋爵,很有思想的一个人。

评分

一如既往的好!前天,吃完午饭,趁手头工作不多,便给朋友发了条短信,这次等了半个小时,却依旧没有朋友的回信。我开始坐立不安,记得不久的过去,就算她忙,她总会在半小时内回他的呀!他怀疑难道是自己昨天没发短信给她她生气了?两小时后信息回来,告诉我要到京东帮他买书,如果不买或者两天收不到书就分手!,我靠,没有办法,我就来京东买书了。没有想到书到得真快。不错的书,内容很丰富,排版很合理,一拿到就爱不释手!绝对是正版的,给图片上的一样,而且崭新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京东订的价格真的很低,服务态度也很好。快递公司服务很到位,把书拿到4楼上来了(比什么破“汇通快运”好多了!)。表演卖家和快递公司!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全5分!在我还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丝毫不怀疑它是一本好书,很符合80后读者的口味。很难想象一本图书会被我看得像郭德纲的相声书一样,在地铁上都如饥似渴地手不释卷。人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罕见的奇书,是人生的镜子,那么对于这部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令我感到了丝丝“找出心中所想”的意味,因为我不仅从中看出大论的味道,更是以一种看搞笑图书的心情在愉悦自己,事实上这本书确实不失幽默,在大论了一把之后确实愉悦了广大读者,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会像一本幽默小说一样去看这本书,因为多年来这类书的泛滥使我对其十分不屑。据悉,京东已经建立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东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时在全国超过360座城市建立核心城市配送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选择京东。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逝去,不必感伤,不必回首。或许他们早该明白,世上已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的青春岁月。现在相对而坐的是郑微和陈孝正,是郑秘书和陈助理是日渐消磨的人间里两个不相干的凡俗男女,犹如一首歌停在了最酣畅的时候,未尝不是好事,而他们太过贪婪固执地以为可以再唱下去才知道后来的曲调是这样不堪。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所以作者写的故事是来纪念。不是感伤懊悔,而是最好的纪念。道别的何止是最纯真的一段唯美, 而是我曾经无往不胜的天真青春啊。请允许吧,那时的少年,尽情言情。一直言情,不要去打扰他们,他们总有一天会醒来。告别青春,因为青春,终将逝去。陪你梦一场又何妨。二、写不尽的儿女情长,说不完的地老天荒,最恢宏的画卷,最动人的故事,最浩大的恩怨,最纠结的爱恨,尽在桐华《长相思》。推荐1:《长相思》是桐华潜心三年创作的新作,将虐心和争斗写到了极致。全新的人物故事,不变的感动、虐心。推荐2:每个人在爱情中都有或长或短的爱而不得的经历。暗恋是一种爱而不得,失恋是一种爱而不得,正在相恋时,也会爱而不得,有时候,是空间的距离,有时候,却是心灵的距离。纵然两人手拉手,可心若有了距离,依旧是爱而不得。这样的情绪跨越了古今,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推荐3:唯美装帧,品质超越同类书,超值回馈读者。《长相思》从策划到完成装帧远远领先目前市场上同类书,秉承了桐华一贯出产精品的风格,将唯美精致做到极致,整体装帧精致唯美,绝对值得珍藏。京东有卖。

评分

一种概念可以写成一本书,真不是凑的。很佩服作者的知识。

评分

拿一次行为过失来说。假设一个委托人走到你的面前对你说:“我正在驾驶一辆货车,车轱辘掉了,把我摔得够戗。这纯粹是修车人的过错。因为我让他修过这辆车,但他修得很糟糕。”当你向这位开车人提建议的时候,一定要问:“你和那位修车人订过合同吗?”他回答说:“没有。我没和修车行订过合同。”然后你一定会说:“很遗憾,你一点赔偿也得不到。修车人对你不负责任,只对修车行负责。”除了和他订有合同的人以外,任何人不得对合同的一方起诉。“厄尔诉卢伯克案”就是这样判决的。

评分

英国丹宁大法官的著作!在《法律的训诫》中,丹宁勋爵会告诉你,根据衡平法,被遗弃的妻子是怎样获得了被保护的权利的,而上议院又是怎样粗暴地剥夺了她的这种权利!他还会告诉你,根据基本犯罪的方法,他们怎样取消了一项不公正的豁免条款,而最高法院又是怎样恢复它的!他还会告诉你,报纸是怎样能够自由地评论与公共利益有关的问题,而这种权利又是怎样被“确实可靠的声音”所苛求!他还要告诉你,由于发现隐私特许财产和推定欺诈财产托管,有关不动产的法律是怎样得到改革的,而这种改革又是怎样到现在才不再受到权势者的指责丹宁勋爵是法官,也是学者,但他更是一位法律改革家。在几十年的司法生涯中,丹宁面对时代的挑战,以追求自由和进步,实现公平和正义为目的,对英国的法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对英国的法律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英国法律界公认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最伟大的法律改革家”。 丹宁勋爵对法律改革的贡献主要在英国,但他的思想的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英国。这些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为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家所重视。虽然我国的法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这种区别并不妨碍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法学家提出的一些进步的思想。

评分

虽然京极夏彦在日后的执笔速度已不再像初出道时那么的快速,但他发展的方向更为多元。在小说的领域,京极夏彦笔下有两大系列作品,分别为京极夏彦系列与巷说百物语系列,此外还有一些非系列的小说。在小说之外,则包括妖怪研究、妖怪的绘图、漫画的创作、动画的原作脚本与配音、戏剧的客串演出、作品朗读会、各方访谈、书籍的装帧设计等,在许多领域都可以见到他的活跃,更让人惊讶于他多样的才能。

评分

一、不满的立遗嘱人的鬼魂

评分

这个书之前看过一个 法律的正当程序,就买了这本!物流没问题,没有购物清单,不开心!

评分

在法治共识的年代,法律也并不是万能药,只有明白了这个,才能更好地理解法治之要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