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显法学文选(卷4):西方法哲学 [Western Legal Philosophies]

张文显法学文选(卷4):西方法哲学 [Western Legal Philosophi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文显 著
图书标签:
  • 法学
  • 哲学
  • 西方哲学
  • 法律哲学
  • 张文显
  • 文选
  • 法理学
  • 思想史
  • 学术著作
  • 西方法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23625
版次:1
商品编码:1087265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Western Legal Philosophi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页数:36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西方法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思想理论基础与精神内核,是现代西方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法哲学中不乏人类法律思想的精华,迄今仍然主导着世界法学的话语体系。因而,无论是从吸纳人类法律思想精华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争取世界法学话语权的角度,都应当重视和研究西方法哲学。作者是中国法学界较早开展西方法哲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代表性学者,曾担任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IVR)执行委员;在西方法哲学研究中,作者始终坚持科学认知、反思批判、借鉴的立场和方法。

作者简介

张文显,1951年8月28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我国著名法学家,曾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副校长、党委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现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等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一直活跃在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的舞台上,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和统编教材二十余部,发表文章四百余篇,在法学界和法律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张文显法学文选》共十卷,收入各类文稿351篇。这些文稿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并体现了作者在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的创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出版说明
著者序 学术是我生命中的永恒追求
1.西方法学流派的形成及其划分标准
2.西方法哲学研究范式及其转换
3.战后西方法哲学的发展和一般特征
4.战后西方法哲学的热点
5.沈宗灵与当代中国西方法哲学研究
6.跟进西方法哲学
7.《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序言
8.《当代西方法学思潮》前言
9.《当代西方法哲学》序
10.西方法社会学的发展、基调、范围和方法
11.从新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拉美国家考察体验
12.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13.评新马克思主义法学
14.评新自然法学
15.评新分析法学
16.经济分析法学
17.超越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
18.美国和北欧的现实主义法学之评介
19.存在主义法学概述
20.统一法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向
21.行为主义法学派评介
22.西方法学家论辩法律与道德
23.西方的法治理念——理论与信念
24.关于法治与自由裁量的论辩
25.西方法学家论正义
26.西方法学家论法律正义
27.西方法学家论自由
28.西方法哲学之惩罚理论评析
29.不同研究范式下的法律效力观
后记

精彩书摘

五、后现代法学的研究范式
西方后现代法学是在后现代主义舞台上刚刚出场的小生,但却有沸沸扬扬的气势。后现代法学是整个西方世界后现代主义的组成部分。美国学者波林·罗斯诺(Pauline Marie Rosenau,1943-)指出:“后现代主义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出现不仅仅标志着另一种新颖的学术范式的诞生,更确切地说,一场崭新的全然不同的文化运动正在对我们如何体验和解释周围的世界的问题进行广泛的重新思考。”后现代主义法学在美国兴起,首先是从法律解释学(特别是宪法解释学)开始的,法律与文学研究、女权主义、批判法学中也都有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法学的哲学基础也是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罗蒂(Richard Rorty,1931-2007)按照后现代主义观点把实用主义精神概括为三个特点:第一,实用主义是一种反本质主义。在罗蒂看来,实用主义的实质是就真理问题说有用的话,这些话“不是理论的词汇,而是实践的词汇,不是沉思的词汇,而是行动的词汇”。第二,实用主义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二元论。罗蒂指出:“在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真理和关于实际上是什么的真理之间,没有任何认识论的区别,在事实和价值之间没有任何形而上学的区别,在道德和科学之间没有任何方法论的区别。”第三,实用主义最为关注的东西是“对话”。“对研究,除了对话的制约以外没有任何别的制约,这不是来自对象或心灵或语言本性的全面制约,而只是由我们的研究伙伴的言论所提供的零星制约。”实用主义反对本质主义,赞同对话。在20世纪的末期,后现代法学的一个重要的且引起广泛兴趣的分支是法律实用主义。“法律实用主义表明了对抽象理论、法律形式主义以及任何形式的法律基础主义的反对,这种基础主义的任何形式根植于自然法或功利主义社会政策的主张之中。这个特征就把法律实用主义放置在后现代的阵营中,但是法律实用主义拒绝拥抱一个激进的性情,这不同于它的激进的堂(表)兄弟姐妹。”实用主义怀疑任何宏大的和未加批判的对真理的主张,坚持在特定争论的语境中考虑问题,并且注重经验的重要性,“实用主义者同样对抽象理论和概念话语的形式模式表示怀疑,像所有的后现代思想家一样,他们认可人类的思想是经验的产物,这对于法律而且也对于社会科学都是正确的”。总结法律实用主义的核心主张就是怀疑论,或者说是否定论,即否定理性个人作为法律主体的存在,否定对法律发展的乐观描述,否定法律的普遍意义,否定法律中立的原则。
……

前言/序言


经典重塑:法治理论的现代转向 本书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法治思想演变脉络,并重点关注其在现代语境下的理论重构与实践挑战。我们摒弃了传统仅关注法律条文或司法实践的局限性,转而深入剖析支撑法律体系的哲学基石——那些关于正义、权利、权威与秩序的根本性追问。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揭示不同哲学流派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所理解的“法”的本质。 第一编:古典的奠基与神学的中介 我们将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Polis)开始,考察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理念(Forms)与实在法律之间的张力。重点分析亚里士多德关于“实践理性”(Phronesis)和自然法的早期萌芽。这些思想如何确立了法律超越单纯的权力意志,而应追求某种客观善(The Good)的观念。 随后,本书将详细梳理罗马法学家,特别是西塞罗(Cicero)对自然法的系统阐述。此时的自然法已开始与宇宙秩序紧密结合,为后世的法律构建提供了普适性原则。 中世纪部分,我们将聚焦于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的神意论与托马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的“永恒法、自然法、人法”三元结构。阿奎那如何成功地调和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与基督教的神学教义,构建了影响深远的法律等级体系,是本编的重中之重。我们探讨的不是神学本身,而是这些神学框架如何为世俗法律提供了合法性来源。 第二编:现代性的崛起与契约的构建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中世纪的神学权威,为现代法治思想的奠基铺平了道路。本编将集中探讨17、18世纪三位核心思想家:霍布斯(Hobbes)、洛克(Locke)与卢梭(Rousseau)的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的《利维坦》如何通过对“自然状态”的极端描绘,论证了绝对主权(Sovereign Power)的必要性,以及法律作为和平的唯一保障。洛克的理论则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精髓,探讨了政府权力的界限、财产权的自然基础以及“保留的自然权利”如何限制立法者的行为。卢梭对“公意”(General Will)的论述,则为后来的民主理论提供了激进的资源,但也带来了多数人暴政的潜在隐忧。 紧接着,我们将转向康德(Immanuel Kant)的义务论(Deontology)对法哲学的革命性影响。康德如何将法律的规范性与道德律令相结合,提出了“普遍化原则”作为检验法律正当性的标准。他的“法权国家”(Rechtsstaat)理念,强调国家必须以普遍的、先验的理性原则来组织其强制力,是现代宪政思想的理论支柱。 第三编:功利主义的挑战与历史的审视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矛盾的加剧,法学界开始出现对古典自然法和纯粹理性论的反思。本编将首先剖析边沁(Bentham)和密尔(Mill)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如何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衡量法律优劣的唯一标准。这带来了对法律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关注,但也引发了对个体权利是否会被牺牲的深刻质疑。 同时,德国的历史法学派代表萨维尼(Savigny)的理论,标志着对抽象理性法的反动。萨维尼强调法律源于民族精神(Volksgeist)的内在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有机性。这为后来的法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律观提供了理论铺垫。本书将分析这种从“普遍理性”到“特定历史”的转向,如何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律实证主义。 第四编:20世纪的激辩:实证主义、自然法与批判 20世纪是法哲学争论最为白热化的阶段。本编的核心在于梳理两次世界大战后,法律的价值基础如何被反复拷问。 我们将重点分析法律实证主义(Legal Positivism)的两大巨擘:奥斯汀(Austin)的“命令说”的局限性,以及哈特(H.L.A. Hart)的《法律的概念》对奥斯汀的精妙修正。哈特如何引入“承认规则”(Rule of Recognition)来解释法律体系的统一性与连续性,以及他对“硬案例”(Hard Cases)的讨论,构成了当代分析法哲学的核心议题。 与实证主义针锋相对的是,富勒(Fuller)的“法律的内在道德性”和德沃金(Dworkin)的权利理论。德沃金如何挑战“法律是规则的集合”这一实证主义前提,强调原则(Principles)在司法决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他“法律即诚信”(Law as Integrity)的论断,是理解当代宪政司法实践的关键。 最后,本书将简要回顾批判法学(CLS)和后现代思潮对西方主流法哲学的解构。这些流派如何揭示法律背后的权力结构、意识形态偏见以及语言的不确定性,迫使法学界重新审视自身的“客观性”宣称。 结语:迈向当下的综合 全书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不偏不倚的、跨越流派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为何这些看似抽象的哲学思辨,却直接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权利边界、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以及社会正义的实现路径。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在一个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一个既能保障效率,又能坚守基本人权的现代法治体系。它不是一部历史的简单罗列,而是一场关于“什么是好的法律”的持续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西方法哲学》,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浓郁的学术气息。我一直对那些关于正义、权利、义务等永恒命题的哲学探讨感到着迷。这本书的卷名明确指向了西方法哲学的宏大主题,我非常期待其中能够对自然法传统以及其演变进行细致的梳理,从古希腊的神圣律令,到启蒙时代的人权宣言,再到现代对自然法的新解读,这种历史的连续性和内在的张力,是我渴望深入了解的。同时,我也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处理法实证主义与自然法学说之间的持续论辩,以及这些论辩如何推动了法学理论的进步。对于那些如哈耶克、诺齐克等自由主义法哲学家关于自由、市场与法律的论述,我同样充满期待,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对现代社会经济法律秩序的深刻理解。这本书不仅是对西方法哲学思想的梳理,更可能是一种引导读者构建自身法哲学观的阶梯,让人在思想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航向。

评分

当我看到《张文显法学文选(卷4):西方法哲学》这个标题时,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我素来对西方哲学思潮如何渗透并塑造法学理论的轨迹深感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探索机会。我猜想,作者必然会对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法学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在法律解释和制定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对萨维尼的历史法学派进行细致的解读,理解其“民族精神”与法律发展的内在关联,以及它如何成为对理性主义法学的一种有力挑战。不同学派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思想的传承与革新,这些都是法律哲学史上的精彩篇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些复杂而精妙的理论体系,帮助我理清不同法哲学流派的逻辑起点、核心论证和理论贡献,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西方法治文明的深层根基。

评分

这本《西方法哲学》卷,着实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学术巨著。即便我只匆匆浏览了几个章节,那种思想的厚度和学术的严谨性就已经扑面而来。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近代法哲学,比如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论的详细阐释。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又如何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建构,这其中的逻辑链条和思想演变过程,是我一直想要深入了解的。我希望作者能够不仅仅是罗列理论,更能展现这些思想家是如何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回应时代提出的挑战,并且他们的理论又如何反哺社会,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康德的绝对命令、黑格尔的自由理念等概念,我希望能在此书中得到更详尽的解析,理解它们在法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这本书的书写风格,我想一定是那种字斟句酌、逻辑严密的学术范式,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思维能力的锻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给我一种沉静而深刻的感受,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论述20世纪以来西方法哲学的重要发展,特别是哈特、德沃金等人的思想。他们如何对法实证主义进行修正和发展?“规则”、“原则”的区别在法律实践中又意味着什么?我对这些问题一直充满疑问,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清晰的解答。此外,我对法律解释学在西方法哲学中的地位也十分感兴趣,它如何影响我们理解法律的意图和意义?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来阐释这些抽象的法哲学理论在现实法律问题中的应用?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更是对理论背后逻辑的深入挖掘,以及它们如何与现实法律世界发生联系。这本书的价值,想必在于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跳出既有的思维框架,去审视法律的本质和功能。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厚重,张文显先生的法学造诣在学界一直备受推崇,这次的《西方法哲学》卷更是让人充满期待。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所吸引,简洁大气,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严谨。虽然我还没有开始细读,但仅凭目录和开篇的几页,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古希腊哲学与法律的联系的阐述,比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如何奠定西方思想基础的,他们对正义、城邦、法治的理解,以及这些理解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法学发展。我猜想,书中应该会深入剖析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火花,是如何从古老的土地上生长出来,并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各种法学流派的。特别是对自然法、法实证主义等核心概念的梳理,我希望能够获得清晰的脉络和深刻的洞见。阅读这样的著作,总感觉是在与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头脑进行对话,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智识的提升。

评分

1.西方法学流派的形成及其划分标准

评分

3.战后西方法哲学的发展和一般特征

评分

7.《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序言

评分

19.存在主义法学概述

评分

19.存在主义法学概述

评分

19.存在主义法学概述

评分

22.西方法学家论辩法律与道德

评分

17.超越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

评分

一一拉美国家考察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