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饒宗頤學藝記》集“國學大師、漢學泰鬥、亞洲文化的驕傲”三頂桂冠於一身的饒宗頤作品係列;《饒宗頤學藝記》濃縮一個世紀的治學精粹與人生積澱;最精彩,最值得珍藏的大師經典。
內容簡介
《饒宗頤學藝記》是國學大師饒宗頤自6歲(1922年)至95歲(2011年)治學立著曆程的全麵綜述,詳細記錄瞭饒老各個時期的人生經曆和作品。《饒宗頤學藝記》資料詳實,考據嚴謹,既是一部饒宗頤學藝傳記,也是研究饒宗頤學術成果的重要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陳韓曦,1963年齣生於廣東潮州。高級經濟師。著有《中國閤作銀行》、《金融改革的路嚮》;編著《梨俱預流果——解讀饒宗頤》、《東洲鴻儒》、《選堂清談錄》、《長洲集——選堂詩詞評注》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學貫中西,學藝雙馨。
——國務院總理溫傢寶盛贊饒老
一韆年後就像人們談杜甫、李白那樣淡到饒公。
——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許嘉璐
20世紀前半部之代錶漢學者可屈指觀堂先生,而後半部當舉饒選堂先生。
——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創價大學文學部教授池田溫
近年來,國內齣現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
——國學大師季羨林
饒宗頤先生為九州百世之“東洲鴻儒”。
——蘇州大學教授錢仲聯
目錄
前言
傢學淵源(1917-1938)
發奮潛研(1938-1949)
香港機緣(1949-1954)
四海尋珍(1954-1973)
中西貫通(1973-1978)
遍遊神州(1979-1986)
古稀舂鋤(1987-1996)
永不言休(1997-)
附:饒宗頤教授在學術研究上的50項第一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先生為《季羨林傳》作序,序曰:從我膚淺的考慮,常見的學問傢,可能有下麵幾種類型:一是纔士型,一是辯士型,還有探險傢型,或者是會計師型……我所認識的季先生,很難說是上麵的哪一類型。他是一位篤實敦厚、人們樂於親近的博大長者,搖起筆來即娓娓動聽,光華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帶、從容不迫的齊魯風格和涵蓋氣象,從來不矜奇,不炫博,腳踏實地,做起學問來,一定要“竭澤而漁”,這四個字正好錶現他上下求索的精神,如果用來作為度人的金針,亦是再好沒有的。要能夠竭澤而漁,必須具備許多條件:第一要有超越的語文條件,第二是多彩多姿的豐富生活經驗,第三是能擁有或有機會使用的實物和圖籍、各種參考資料。這樣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隨便做到的,而季老皆具備之;故能無一物不知,復一物不苟,為一般人所望塵莫及。“竭澤而漁”的方針,藉《易·坤卦》的文字來取譬:真是“括囊、無咎、無譽”,又是“厚德載物”的充分錶徵。多年以來,季老領導下的多種重要學術工作,既博綜,又縝密,放齣異彩,完全是“海涵地負”的具體錶現;為中華學術的奠基工程做人人稱賞的不可磨滅的勞績。有目共睹,不待我來多所置喙。這本傳記的刊行,對於從學者的鼓舞,從而帶起嚴正、嚮上的學風,一定會“不脛而走”,是可以斷言的。
……
前言/序言
饒宗頤教授是當代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大師。
饒教授70多載潛心於學術、藝術研究,涉及文、史、哲、藝各個領域,精通詩、書、畫、樂,造詣高深,學貫中西,集學術與藝術於一身,取得舉世無雙的成就。饒教授的學術研究範圍非常廣博,蓋可歸納為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包括潮學)、中外關係史、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13大門類。他先後齣版著作70多種,發錶論文1000多篇,詩文集20多種,書畫集100多種等等。先生精通十種以上外語,不斷開拓創新,其獨特的生命精神,是光照世人的。對饒教授的評價,季羨林教授說,“近年來,國內齣現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說,“一韆年後就像人們談杜甫李白那樣談到饒公”;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先生說,“古今中外僅此一人”;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創價大學文學部教授池田溫先生說,“20世紀前半部之代錶漢學者可屈指王觀堂先生(1877-1927),而後半部當舉饒選堂先生”。
本書由八個部分構成:傢學淵源、發奮潛研、香港機緣、四海尋珍、中西貫通、遍遊神州、古稀舂鋤、永不言休,附先生在學術研究上的50項第一。本書記述先生學藝曆程、收錄先生齣版或發錶的著作名稱和論文篇目,以編年方式順時序排列,資料收集截至2011年7月。先生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四者一以貫之,此儒傢之真精神,先生是九州百世的“東洲鴻儒”,讀此書,您可以領略到一位學問巨人的學術真諦和生命精神。先生幼承傢學,天資聰穎。繼承父誌續編《潮州藝文誌》,成為研究潮州曆代文獻的裏程碑著作。任《潮州誌》總纂,以新材料、新體例和新方法編撰該誌,被譽為“方誌之傑構”。青年有為,中年更拼搏。先生是研究敦煌本《老子想爾注》的第一人,此著作考定《想爾注》成於張魯之手而托始於張陵,該書引起歐洲道教研究熱。利用齣土甲骨資料,齣版《殷代貞蔔人物通考》,開創瞭以貞人為綱排比蔔辭的先例,在理論和方法上均超越前人,著作齣版後,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授“儒蓮漢學奬”,學術成就得到國際漢學界的認同。赴印度從事東方學研究,梵學知識植根於此,其“悉曇學”更是成就卓著。在法國期間,學習巴比倫文,將以楔形文字記述阿剋得人開天闢地的神話集翻譯成中文,齣版《近東開闢史詩》,成為巴比倫史詩之第一部中譯本。老尤奮發,退而不休。先生晚年的研究碩果纍纍,主要學術編著有《選堂集林·史林》、《甲骨文通檢》、《敦煌書法叢刊》、《虛白齋藏書畫選》、《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饒宗頤新齣土文獻論證》和《饒宗頤藝術創作匯集》等。
先生學藝雙攜,丹青詩詞呈放異彩。書畫藝術方麵,早有淵源,7歲開始用毛筆習書作畫,12歲正式從師,學習山水、花鳥、人物技法,17歲能抵壁作畫,此為日後畫藝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五六十年代,先生畫風受南宗黃公望、倪雲林及北宗馬遠、夏珪影響最深,兼有南派的渾厚華滋和北派的奇雄蒼勁;70年代後,山水技法轉嚮多元,上自宋代李唐、郭熙,下至清初四僧和張風,並形成自己獨特的麵目。先生的足跡遍天下,到各國遊覽寫生,以速寫所得及以自作記遊、詩詞為參考,繪畫當地所見。曾多次遊曆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留下數量豐富的世界各地的寫生畫。1970年至1971年到美國、加拿大各地寫生,1980年到內地參觀寫生,曆時三個月,行蹤遍及14個省市,飽覽祖國的名山大川。先生因研究敦煌學之故,極喜愛西北山水,先後四次到達敦煌考察莫高窟,晚年提齣山水畫“西北宗”之說,並付諸實踐,使敦煌畫風重生。先生運用漢晉稿書的筆法,把敦煌白畫豪縱的綫條重新錶達齣來,張大韆曾說:“饒氏白描,當世可稱獨步。”先生的書法是以吸取古人神氣為主,他說饒體書法是“無傢可歸派”。他初習漢隸,後臨魏碑,繼以碑法入行草,摹甲骨、鍾鼎、帛書、簡牘及曆代名跡,許多書體寫成饒體的“心境書法”。書畫異名而同體,先生以書入畫,又是著名的詩人、詞人,詩、書、畫“三結閤”,使其不古不今之畫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從1973年連續四年參加日本南畫院書畫年展開始,先生在國外的日本、新加坡、泰國、韓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國內的中央黨校、故宮博物院、敦煌博物院、北京中國書畫院、北京曆史博物館等地舉辦瞭60多場次書畫展覽,取得瞭社會各界的一緻好評。
饒宗頤學藝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