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从性别视角,审视女子体育与国家、社会文化的关系,跳出国家观的体育史窠臼,兼采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呈现西方体育传人后女子的新观念和新行为,如何在公众舆论、学校教育、学生生活、运动竞赛、观众反映、大众传媒和视觉文化等层面产生意义。本书试图给近代中国的体育史一个性别的诠释,丰富我们对近代中国女性历史的认识,也让体育史、妇女史和近代中国史得以互证互补。
作者简介
游鉴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近史所口述史组召集人。著有《近代中国女子的运动图像:1937年前的历史照片和漫画》、《她们的声音:从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谈起》等书,并参与主编了《中国妇女史读本》。
精彩书评
本书作者透过丰富的史料将近代中国学校、政府、媒体、社会如何联手改造女性身体的历史做了极好的分析。书中对于线性进步观点、族群分立,或“女性自己的声音”等研究取径,都提出了批判性的检讨。为近代妇女史研究另辟蹊径,值得重视。
——吕芳上
本书厘清了近代中国妇女史中的身体观、教育制度、国族主义,以及现代性等各种复杂议题,对学界了解此一时代及其中的性别意涵贡献良多。它所呈现的多元与复杂程度,早已跨出体育史此一专门领域的范畴。
——李贞德
学界较多探讨“妇女运动”史,而较少关注妇女“运动”史。游教授将视角投向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演变及其所承载的国族命运与社会文化意涵,所呈现的,并非单一的女子体育史,而是从多层丽描画出的多姿多彩的女子“运动”图像。
——王奇生
这本书选择中国大陆输入女子体育教育先行区之一的华东地区为研究对象,梳理该地区近代女子学校在近代女子体育教育领域的办学实践、示范的功能,再现近代中国女子体育初创期的成长印迹。
——罗苏文
目录
《中国社会文化史丛书》弁言
简体版序
自序
导言
第一部 舆论、体育政策与校园文化
第一章 众声喧哗的女子体育观
第一节 以国家民族为中心的女子体育观
第二节 从健康美出发的女子体育观
第三节 就性别差异看女子体育
小结
第二章 学校政策与女子体育
第一节 各自为政的体育教学
第二节 求同存异的体育教学
第三节 培养专业人才的体育学校
小结
第三章 女学生的体育生活
第一节 体能运动走入学生生活
第二节 体能运动走向校外
第三节 从运动看女学生的反应
小结
第二部 媒体、社会大众与女子运动竞赛
第四章 新闻媒体与女子运动竞赛
第一节 运动场上的形形色色
第二节 运动场外的花花絮絮
第三节 侧写明星女运动员
第四节 直击观众百态
小结
第五章 广告与艺术文化中的女子运动
第一节 广告运动/运动广告
第二节 漫画女子运动/女子运动漫画
第三节 电影、歌曲与女子运动
小结
第六章 社会大众品评下的女子运动竞赛
第一节 女性参与运动竞赛的意义
第二节 运动员产生的问题
第三节 运动员的待遇、品德和形象
第四节 对观众的批判
第五节 拟男运动与男女共同运动的论辩
小结
结论
征引书目
图片来源
索引
精彩书摘
到1920年代,华东地区的球类运动比往昔更加活跃。一方面,体操科在1923年改称体育科,球类运动正式列入教学课程中;另一方面,女校或校际之间,经常举办球类竞赛,女子球类运动从投掷表演,提升到竞赛层次。同时,1923年的远东运动会和第二年的第三届全运会,都有女子球类运动表演,因此,女子球类运动的发展成为无法抵挡的趋势,体操运动不再一枝独秀。
整体而言,在“体操科”时代,女子体育才刚推动,各个女校的体能教学,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虽然体操运动是教学重点,但游戏、舞蹈乃至球类运动,都曾出现在女校的体育活动中。这除了和学校的政策有关之外,体育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影响女子体育的走向,特别是体育师资缺乏的这个时代,女子体育的内容或教学方式更是五花八门。
三、各显神通的体育老师
早期不管是男校或女校都面临找不到体育老师的问题,为了配合“尚武”的体育精神,不少男学校聘请军人充当体育老师。这些教师根本没有西方体能的知识,是以制式教练代替体育,再加上军人素质良莠不齐,连兵痞流氓也乘机混入体育师资的行列,因此,一般对体育教师的定义是“不学无术”、“品行不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曾在军界服务的袁同畴,记得念小学时(民国初年),学校就在村里的关岳庙内,并隔出两间教室,让他们上课;体操课便是由一位武秀才教他们各种动作,像是立正、稍息、开步走等。
对女校而言,在女子教育才萌芽的阶段,要聘请专业女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事,而能够教授体育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体育老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之外,体育老师的性别也往往无法限制。例如,在男女共学的学校,主要由男性教导体育,曾宝荪(曾国藩的曾孙女)记得,1903年在长沙的自家私塾读书时,教他们英文和体操的上海制造局学生,曾为私塾的男女学童订制操衣,每天四点钟放学后,教他们做十几分钟的瑞典柔软操,她和两位表姊妹没有排斥,还因为有操衣穿,感到有趣。女革命家沈亦云就读蒙养学堂时,则是由一位曾在小学教书的张仰枫老师,带着他们做捉迷藏、抢四角的活动。
此外,不是所有的学堂,都能聘请到体育老师,有的私设学堂干脆找自家人来充数。例如,蔡畅母亲办观音阁女学堂时,蔡畅便担任音乐和体育课程,教女学生唱歌、跳舞,还教她们列队、跳绳、体操等。因为是自家人充当教师,对老师的性别也就没有特别要求,丰子恺在杭州求学时,每逢假期返家,便到姐姐开办的振华女校(位在浙江桐乡县)教唱歌和体操。
前面的四个例子,呈现了体育师资良莠不齐,也显示女子体育教学的分歧。倡导女子体育初期,除了请国人传授体育之外,为了吸取先进国家的体育经验,延揽外籍老师教授体操,成为一种风气。在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的记忆中,1912年,她就读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时,体操课是由一名石井的日本女教师担当。而早在清末,学部就曾通令各校的英文、绘图、体操课程,延聘美国教会女士充任。
……
前言/序言
超越性别身体: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895-1937)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评分
☆☆☆☆☆
博雅这套书很值得一读的,中研院滴作者治史也很扎实,即使非专业读者也不妨一看~呵呵,具有一定可读性
评分
☆☆☆☆☆
想要的专业书,还适逢优惠活动。
评分
☆☆☆☆☆
台(湾的学者写的,同样研究还有黄金鳞的历史身体与guojia,对比来看
评分
☆☆☆☆☆
刚好弥补这段粒屎空白
评分
☆☆☆☆☆
刚好弥补这段粒屎空白
评分
☆☆☆☆☆
好书。。。。。。。。。。。。。。。。。。
评分
☆☆☆☆☆
虽然说是京东自营。。可是买回来和我结的图书馆的书手感十分不一样00要不是书被借走了,我又要做毕业论文,才不留下来呢。挺障碍的。哎,书的内容是好书,华东地区近代女子体育活动。
评分
☆☆☆☆☆
刚好弥补这段粒屎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