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資治通鑒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書號:978-7-80696-415-6
開本:16開4捲精裝
日期:2011.11
定價:560.00元
 
內容介紹:《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著名曆史學傢、政治傢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曆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資治通鑒》全書294捲,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捲。《資治通鑒》所記曆史斷限,上限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1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捲、《秦紀》三捲、《漢紀》六十捲、《魏紀》十捲、《晉紀》四十捲、《宋紀》十六捲、《齊紀》十捲、《梁紀》二十二捲、《陳紀》十捲、《隋紀》八捲、《唐紀》八十一捲、《後梁紀》六捲、《後唐紀》八捲、《後晉紀》六捲、《後漢紀》四捲、《後周紀》五捲。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曆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傢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目〓錄:
威烈王(1)��
安王(12)��
烈王(20)��
顯王(23)��
慎靚王(46)��
赧王(49)��
昭襄王(66)��
秦孝文王(74)��
秦莊襄王(75)��
秦始皇帝上(78)��
秦始皇帝下(94)��
二世皇帝上(110)��
二世皇帝下(119)��
太祖高皇帝(142)��
孝惠皇帝(163)��
高皇後(169)��
太宗孝文皇帝(183)��
孝景皇帝上(194)��
孝景皇帝下(197)��
世宗孝武皇帝(225)��
孝昭皇帝(248)��
中宗孝宣皇帝(268)��
孝元皇帝(280)��
孝成皇帝(303)��
孝哀皇帝(330)��
王莽(336)��
淮陽王(345)��
世祖光武皇帝(371)��
顯宗教明皇帝(397)��
漢孝和皇帝(404)��
孝靈皇帝(414)��
孝獻皇帝(434)��
世祖文皇帝(442)��
烈祖明皇帝上(471)��
烈祖明皇帝下(476)��
邵陵厲公(495)��
元皇帝上(508)��
元皇帝下(514)��
世祖武皇帝(537)��
孝惠皇帝(568)��
孝懷皇帝(589)��
孝湣皇帝(602)��
中宗元皇帝(615)��
肅宗明皇帝(636)��
康 顯 帝(644)��
哀 皇 帝(652)��
大宗簡文皇帝(664)��
烈宗孝武皇帝(680)��
安 皇 帝(689)��
太祖文皇帝(711)��
世祖孝武皇帝(742)��
太宗明皇帝(771)��
高宗明皇帝(789)��
和 皇 帝(817)��
高祖武皇帝(844)��
太宗簡文皇帝(875)��
世祖孝元皇帝(897)��
敬 皇 帝(914)��
高祖武皇帝(943)��
世祖文皇帝上(974)��
世祖文皇帝下(1006)��
臨 海 王(1038)��
高宗宣皇帝(1053)��
長 城 公(1073)��
高祖文皇帝(1084)��
煬 皇 帝(1111)��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1137)��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1162)��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1184)��
則天順聖皇後上(1202)��
則天順聖皇後下(1224)��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上(1253)��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中(1257)��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下(1288)��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1305)��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1318)��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1335)��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1344)��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1349)��
順宗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1370)��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1386)��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1415)��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1419)��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1431)��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1439)��
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1455)��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上(1466)��
懿宗昭聖恭孝文宗皇帝中(1497)��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下(1522)��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1536)��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1551)��
昭宣光烈孝皇帝(1579)��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上(1600)��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中(1627)��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1657)��
均王(1677)��
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1687)��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1713)��
潞王上(1731)��
潞王下(1734)��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1763)��
齊王(1787)��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1804)��
隱皇帝(1829)��
太祖聖神恭肅文孝皇帝(1838)��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1867)�お�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簡直太用心瞭,拿到手的時候就被那沉甸甸的質感給吸引住瞭。封麵那種典雅的色調,配上精緻的燙金字體,一下子就把人帶迴到那個厚重的曆史氛圍中去。內頁的紙張選擇也相當考究,摸上去平滑而有韌性,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太纍,這對於我這種喜歡捧著大部頭慢慢啃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尤其是那四捲的精裝設計,每一捲都有它獨特的韻味,拿在手裏仿佛握著曆史的重量。我特彆欣賞齣版社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捲首的那些插圖或者導讀,雖然我還沒完全深入研讀,但光是翻閱這些輔助材料,就能感受到編者對這部巨著的敬畏和用心。把它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文化氣息的裝飾品,每一次目光觸及,都能激起我對那段波瀾壯闊歲月的探尋欲。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讓我對閱讀本身充滿瞭儀式感和期待。
評分我是一個對古代兵法和政治權謀特彆感興趣的讀者,這套書在相關內容的描繪上,完全沒有讓我失望。書中對於曆代重大戰役的記載,不僅僅是簡單地記錄瞭勝負,更深入剖析瞭雙方的戰略布局、後勤保障以及將領的臨場指揮藝術。讀起來猶如在觀摩一盤高水平的圍棋對弈,每一步都充滿瞭算計與智慧的較量。更令人稱道的是,它對那些復雜的朝堂鬥爭的刻畫,那種微妙的權力製衡和不同派係之間的明爭暗鬥,寫得入木三分。通過這些生動的曆史場景,我不僅學到瞭曆史知識,更領悟到瞭為人處世和應對復雜局麵的智慧,這些“軟知識”的價值,絲毫不亞於那些硬性的史實記錄。
評分作為一本旨在普及中國曆史知識的書籍,它在兼顧學術嚴謹性的同時,成功地做到瞭通俗易懂,這一點非常難得。我發現即便是對於一些背景知識相對薄弱的讀者,通過流暢的文字和清晰的脈絡梳理,也能很快跟上節奏,把握住曆史的主乾綫索。它不像某些工具書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你進入那個宏大的曆史畫捲。我尤其喜歡它在描述重大曆史轉摺點時所采取的宏觀視角,能夠讓人清晰地看到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以及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避免瞭陷入對單一事件的糾纏不清。這種結構化的知識呈現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知識吸收的深度,讓那些復雜的朝代更迭變得邏輯清晰、條理分明。
評分對於追求閱讀舒適度的我來說,這套書的開本選擇簡直是恰到好處。16開的大小,既保證瞭文字排版的開闊和清晰,又不會因為過於龐大而難以攜帶或在案頭擺放。四捲的設計使得知識的劃分更加便於管理和查閱,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選擇性地閱讀某個階段的曆史,而不必感到壓力山大。這種“分而治之”的編排方式,非常符閤現代人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卻又巧妙地維持瞭史書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每次我隻需要抽齣其中一捲,沏上一壺清茶,便能沉浸其中數小時而不覺疲倦。這種對讀者體驗的細緻考量,使得這部鴻篇巨製真正走下瞭神壇,成為瞭可以貼近生活、時常翻閱的良師益友。
評分初次翻開這套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敘事的流暢性和細節的鋪陳能力。司馬光的筆觸如同高明的織工,將無數錯綜復雜的曆史事件和人物命運,以一種近乎白描卻又飽含深情的方式娓娓道來。它不像一些史書那樣乾巴巴地羅列事實,而是將政治博弈、軍事謀略以及朝堂之上的暗流湧動,寫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我常常會在某個關鍵的轉摺點上停下來,反復琢磨當時的決策者們究竟是抱著何種心態做齣那樣的選擇。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學習曆史知識,不如說是一次與古代先賢的深度對話,讓人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親臨現場感受曆史的脈搏。尤其是那些對於君王心術和臣子進退的精妙描摹,讀起來讓人拍案叫絕,深感世事變遷,人性亙古不變的真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