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资治通鉴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书号:978-7-80696-415-6
开本:16开4卷精装
日期:2011.11
定价:560.00元
内容介绍:《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限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1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目〓录:
威烈王(1)��
安王(12)��
烈王(20)��
显王(23)��
慎靓王(46)��
赧王(49)��
昭襄王(66)��
秦孝文王(74)��
秦庄襄王(75)��
秦始皇帝上(78)��
秦始皇帝下(94)��
二世皇帝上(110)��
二世皇帝下(119)��
太祖高皇帝(142)��
孝惠皇帝(163)��
高皇后(169)��
太宗孝文皇帝(183)��
孝景皇帝上(194)��
孝景皇帝下(197)��
世宗孝武皇帝(225)��
孝昭皇帝(248)��
中宗孝宣皇帝(268)��
孝元皇帝(280)��
孝成皇帝(303)��
孝哀皇帝(330)��
王莽(336)��
淮阳王(345)��
世祖光武皇帝(371)��
显宗教明皇帝(397)��
汉孝和皇帝(404)��
孝灵皇帝(414)��
孝献皇帝(434)��
世祖文皇帝(442)��
烈祖明皇帝上(471)��
烈祖明皇帝下(476)��
邵陵厉公(495)��
元皇帝上(508)��
元皇帝下(514)��
世祖武皇帝(537)��
孝惠皇帝(568)��
孝怀皇帝(589)��
孝愍皇帝(602)��
中宗元皇帝(615)��
肃宗明皇帝(636)��
康 显 帝(644)��
哀 皇 帝(652)��
大宗简文皇帝(664)��
烈宗孝武皇帝(680)��
安 皇 帝(689)��
太祖文皇帝(711)��
世祖孝武皇帝(742)��
太宗明皇帝(771)��
高宗明皇帝(789)��
和 皇 帝(817)��
高祖武皇帝(844)��
太宗简文皇帝(875)��
世祖孝元皇帝(897)��
敬 皇 帝(914)��
高祖武皇帝(943)��
世祖文皇帝上(974)��
世祖文皇帝下(1006)��
临 海 王(1038)��
高宗宣皇帝(1053)��
长 城 公(1073)��
高祖文皇帝(1084)��
炀 皇 帝(1111)��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1137)��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1162)��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1184)��
则天顺圣皇后上(1202)��
则天顺圣皇后下(1224)��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上(1253)��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1257)��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1288)��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1305)��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1318)��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1335)��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1344)��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1349)��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1370)��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1386)��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1415)��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1419)��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1431)��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1439)��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1455)��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上(1466)��
懿宗昭圣恭孝文宗皇帝中(1497)��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1522)��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1536)��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1551)��
昭宣光烈孝皇帝(1579)��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1600)��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1627)��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1657)��
均王(1677)��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1687)��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1713)��
潞王上(1731)��
潞王下(1734)��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1763)��
齐王(1787)��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1804)��
隐皇帝(1829)��
太祖圣神恭肃文孝皇帝(1838)��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1867)�お�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用心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被那沉甸甸的质感给吸引住了。封面那种典雅的色调,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一下子就把人带回到那个厚重的历史氛围中去。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摸上去平滑而有韧性,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太累,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捧着大部头慢慢啃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那四卷的精装设计,每一卷都有它独特的韵味,拿在手里仿佛握着历史的重量。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卷首的那些插图或者导读,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研读,但光是翻阅这些辅助材料,就能感受到编者对这部巨著的敬畏和用心。把它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文化气息的装饰品,每一次目光触及,都能激起我对那段波澜壮阔岁月的探寻欲。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我对阅读本身充满了仪式感和期待。
评分作为一本旨在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的书籍,它在兼顾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成功地做到了通俗易懂,这一点非常难得。我发现即便是对于一些背景知识相对薄弱的读者,通过流畅的文字和清晰的脉络梳理,也能很快跟上节奏,把握住历史的主干线索。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进入那个宏大的历史画卷。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重大历史转折点时所采取的宏观视角,能够让人清晰地看到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避免了陷入对单一事件的纠缠不清。这种结构化的知识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知识吸收的深度,让那些复杂的朝代更迭变得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代兵法和政治权谋特别感兴趣的读者,这套书在相关内容的描绘上,完全没有让我失望。书中对于历代重大战役的记载,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了胜负,更深入剖析了双方的战略布局、后勤保障以及将领的临场指挥艺术。读起来犹如在观摩一盘高水平的围棋对弈,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与智慧的较量。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那些复杂的朝堂斗争的刻画,那种微妙的权力制衡和不同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写得入木三分。通过这些生动的历史场景,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领悟到了为人处世和应对复杂局面的智慧,这些“软知识”的价值,丝毫不亚于那些硬性的史实记录。
评分对于追求阅读舒适度的我来说,这套书的开本选择简直是恰到好处。16开的大小,既保证了文字排版的开阔和清晰,又不会因为过于庞大而难以携带或在案头摆放。四卷的设计使得知识的划分更加便于管理和查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性地阅读某个阶段的历史,而不必感到压力山大。这种“分而治之”的编排方式,非常符合现代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却又巧妙地维持了史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每次我只需要抽出其中一卷,沏上一壶清茶,便能沉浸其中数小时而不觉疲倦。这种对读者体验的细致考量,使得这部鸿篇巨制真正走下了神坛,成为了可以贴近生活、时常翻阅的良师益友。
评分初次翻开这套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叙事的流畅性和细节的铺陈能力。司马光的笔触如同高明的织工,将无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以一种近乎白描却又饱含深情的方式娓娓道来。它不像一些史书那样干巴巴地罗列事实,而是将政治博弈、军事谋略以及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我常常会在某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停下来,反复琢磨当时的决策者们究竟是抱着何种心态做出那样的选择。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历史知识,不如说是一次与古代先贤的深度对话,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临现场感受历史的脉搏。尤其是那些对于君王心术和臣子进退的精妙描摹,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深感世事变迁,人性亘古不变的真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