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道家内炼功夫,从现存文献考证,成周时期已有系统记载。汉末魏伯阳著《参同契》,义理精深,包罗广泛,被称为「万古丹经王」,实非虚誉。北宋张伯端根据魏所述奥义,进一步将丹诀加以发挥,著《悟真篇》。《四库提要》云:「是书专明金丹之要,舆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自序》云:「畅发金丹之妙,详明内养之机。其修丹虽为幽深之道,得魏公倡之于前,而张君和之于后,自可循流以达源,见标以知月。」自北宋以来,穴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但传至后世,流派芜杂,多加曲解,甚至臆改本文,以致各本真伪并存,文字颇多出入,从未有人加以校勘,读者莫知适从。今不揣鄙陋,试作校注。但微力绵薄,思考难周,仅贡愚者之一得而已。
目录
李养正序
王沐序言
张伯端自序
悟真篇浅解卷上(共十六首)
悟真篇浅解卷中(共六十四首)
悟真篇浅解卷下(共十九首)
悟真外篇浅解
读《周易参同契》
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石桥歌
悟真篇后序
外三种
悟真性宗直指
金丹四百字解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附录一 悟真篇丹法要旨
附录二 悟真篇丹法源流
精彩书摘
性地颂
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增之宁解益,减着且无伤。取舍俱无过,焚漂总不妨。见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颂名性地,盖以真性本体如地之不动不摇。同之异之,虽境遇事物万殊,而总以平等之心应之。如千灯之照,无非一光。照之灯不一,而光则一。遣个性无所增无所减,无所取无所舍。火焚水漂,俱皆不能妨碍。亦如地之山重也能载的,水冲也能受的,万物伤损俱皆容的。地如是性,郎如是闻见知觉,一无所有,强而名之,惟空而已。空非寂灭之谓,乃因物付物,随方就圆,以无心应之也。
生灭颂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似鼻说。
如来本性,原是无生无灭的,强求生而畏灭者,何尝生而不灭乎?有生郎有灭,无生方无溅。因其本性,无生无灭,故不可眼见,只可耳见,不可口说,只可鼻说。眼见口说者,有生有灭之性。耳见鼻说者,无生无灭之性。眼见口说的皆不是性,耳见鼻说的方纔是性。不见之见,方是真见,不说之说,胜于有说。盖这个无生无灭的性,无头无尾,无背无面,非有非无,不空不色。见个甚磨,说个甚么。若能见能说,便不是真空本性了也。
三界惟心颂
三界惟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
三界者,色界、欲界、无色界。色欲二界,有心之界。无色界,无心之界。有心无心,皆非佛性。颂名三界惟心,非有非无。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无心之心,始谓真心。真心之心,万物一体,无分彼此。无一物非我心者,不着于空也。无一物是我己者,不着于色也。不着于空,不着于色,一心而已,郎是一性。郎心郎佛,卽佛郎心也。
见物便见心颂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十心通塞中,真心无不徧。若生知识解,郝成颠倒见。覩境能无心,覩却菩提面。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者,有识有知之人心也。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徧者,无识无知之真心也。人心因物有无而生灭,真心灵光常朗。有物也是这个,无物也是这个。十方通塞,无处不是这个。也不生,也不灭,非有识有知之人心可比。若以有识有知解真心者,便是认贼为子,颠倒之见错了多矣。盖真心是圆陀陀光灼灼、净保保赤洒洒的,不离于诸境,不着于诸境。人能睹境无心,便是真心,便是菩提本面,不必别处再寻菩提本面。要之,无人心始能见真心,真心一见,立证菩提,顿超彼岸矣。
齐物颂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人有亲跦,我无彼此。水陆飞行,等观一体。贵贱尊卑,首足同己。我尚非我,何尝有你。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颂名齐物,人我亲踩,水陆飞行,尊卑贵贱,一体等观而已。此颂重在“我尚非我”一句。世人不能齐物者,皆由有我在。若能无我,何知有你。你我两忘,万物皆空,不齐而自齐矣。
……
前言/序言
道教典籍选刊:悟真篇浅解(外3种)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