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機器學習
:88.00元
作者:周誌華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302423287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內容提要
' 機器學習是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領域. 本書作為該領域的入門教材,在內容上盡可能涵蓋機器學習基礎知識的各方麵. 全書共16 章,大緻分為3 個部分:第1 部分(第1~3 章)介紹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第2 部分(第4~10 章)討論一些經典而常用的機器學習方法(決策樹、神經網絡、支持嚮量機、貝葉斯分類器、集成學習、聚類、降維與度量學習);第3 部分(第11~16 章)為進階知識,內容涉及特徵選擇與稀疏學習、計算學習理論、半監督學習、概率圖模型、規則學習以及強化學習等. 每章都附有習題並介紹瞭相關閱讀材料,以便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鑽研探索。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自動化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對機器學習感興趣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全書共16章, 大體上可分為3個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3章, 介紹機器學習基礎知識; 第2部分包括第4~10章, 介紹一些經典而常用的機器學習方法; 第3部分包括第11~16章, 介紹一些進階知識. 前3章之外的後續各章均相對獨立, 讀者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情況選擇使用. 根據課時情況, 一個學期的本科生課程可考慮講授前9章或前10章; 研究生課程則不妨使用全書.
作者介紹
周誌華,南京大學計算機係教授,ACM傑齣科學傢,IEEE Fellow, IAPR Fellow, IET/IEE Fellow, 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國傢傑齣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先後擔任多種SCI(E)期刊執行主編、副主編、副編輯、編委等。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業委員會主任,IEEE計算智能學會數據挖掘技術委員會副主席。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娓娓道來。我特彆期待書中在對算法進行講解時,能夠穿插一些實際應用案例。例如,在介紹決策樹算法時,我希望能看到它如何被用於預測用戶是否會購買某種産品,或者在文本分類任務中,決策樹是如何工作的。這種結閤理論與實踐的講解方式,能夠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算法的適用場景和優缺點。此外,我還在思考,這本書是否會涉及一些經典的機器學習數據集,比如UCI機器學習倉庫中的一些經典數據集,並演示如何使用書中介紹的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如果能有這樣的內容,那將是錦上添花。我理解深度學習是當前機器學習領域的熱點,但我更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下堅實的傳統機器學習基礎,這樣在未來深入學習深度學習時,纔能遊刃有餘。因此,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模型評估、特徵工程等方麵的深入探討,這些都是構建強大機器學習模型的關鍵環節,而這些內容恰恰是在很多入門書籍中容易被簡化的部分,所以我對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期望值很高。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一個非常強烈的預感是,它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對機器學習的認知方式。我一直試圖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機器學習理論的著作,而這本書似乎正是為此而生。我特彆感興趣的是,它在介紹模型訓練過程時,是如何闡述梯度下降及其各種變體的?我希望它不僅是簡單地給齣公式,而是能夠詳細解釋每一步的意義,以及不同學習率、動量等超參數對訓練過程的影響。我還在思考,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黑箱模型”的反思,並探討如何提高模型的透明度?此外,對於像集成學習這樣的重要概念,例如Bagging和Boosting,我期待書中能有清晰的區分和對比,並給齣它們在實際應用中各自的優勢。我希望它能讓我理解,為什麼一個簡單的模型組閤能夠取得比單一模型更好的效果。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關於機器學習係統設計原則的討論,那就更完美瞭,比如如何構建一個能夠處理大規模數據、並且易於維護的機器學習管道。
評分我從一些討論中瞭解到,這本書在算法的數學推導上相當嚴謹。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一直認為,理解算法背後的數學原理是深入掌握機器學習的關鍵。我尤其好奇的是,它在介紹一些復雜的算法,比如隱馬爾可夫模型(HMM)或者貝葉斯網絡時,是如何處理概率圖模型和統計推斷這些概念的。我設想,它可能會從概率論的基礎齣發,一步步地推導齣模型的結構和學習算法,並可能包含一些動態規劃的思想在其中。我希望它不會僅僅停留在給齣最終的公式,而是能讓讀者理解每個變量的含義,以及公式推導背後的邏輯。另外,關於模型的優缺點分析,我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指齣每種算法的適用範圍、計算復雜度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過擬閤或欠擬閤。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關於如何選擇閤適算法的指導性建議,那就更好瞭。我對書中關於模型正則化、交叉驗證等提升模型泛化能力的技術也充滿瞭期待,因為這些都是在實際項目中必須掌握的技巧。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國內的機器學習研究和教育領域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從我個人的角度齣發,我更關注的是書中對於一些前沿但又相對成熟的機器學習方法的介紹。比如,在介紹聚類算法時,我希望不僅僅是K-means,是否會涉及層次聚類、DBSCAN等更具多樣性的方法,並且深入分析它們的適用條件和局限性?在介紹降維技術時,PCA和LDA之外,是否會提及t-SNE這類在可視化方麵錶現突齣的算法,並解釋其背後的Manifold Learning思想?我也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就“機器學習”這個宏大的概念,提供一個清晰的分類和演進脈絡,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算法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發展起來並解決特定的問題的。此外,關於模型的可解釋性,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非常關注的議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給予一些指導,比如如何理解復雜模型的決策過程,以及如何評估模型的公平性和魯棒性。
評分這本《機器學習》確實是一本在機器學習領域非常有分量的著作,盡管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從我目前接觸到的資料和社區的普遍反饋來看,它已經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書中對機器學習的基本概念,如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半監督學習等,都有著非常詳盡的介紹。我尤其關注它在如何清晰地解釋這些復雜概念方麵的能力。對於初學者來說,理解算法背後的數學原理和邏輯推導是至關重要的,而這本書似乎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不會迴避那些關鍵的數學公式,但會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讀者理解,而不是直接拋齣艱澀的數學內容。我設想,當翻開這本書的某一章,比如介紹支持嚮量機(SVM)的部分,我可能會看到從綫性可分情況下的超平麵開始,逐步過渡到核技巧,理解它如何處理非綫性可分問題。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對於我這樣渴望建立紮實理論基礎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我期待它在算法的介紹中,不僅給齣公式,還能輔以清晰的圖示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我真正“看到”算法是如何工作的,而不僅僅是“知道”它是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