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漢語(第三版)簡體課本五》
本系列為已出版十餘年的《輕鬆學漢語》的修訂版(2001年初版,2006第二版),適合國際學校中學生和海外青少年漢語學習者,幫助學生奠定紮實的漢語基礎,培養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
七冊課本與考試的對應關係如下:
課本一至課本三:IGCSE外語
課本一至課本四:HSK(一級至四級)
課本一至課本五:IGCSE第二語言,HSK(一級至五級),AP,SAT
課本六至課本七:HSK(六級),IB語言B標準水準,IB語言B高級水準
一套七冊,包括課本、練習冊、教師用書、詞卡、圖卡、補充練習、閱讀材料和電子教學資源。
新版特色如下:
*教學理念
本套教材教學體系是開放的。老師可以用多種教學方法,包括交際法和任務教學法。
*教學目標
本套教材旨在幫學生奠定扎實的漢語基礎,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準確、得體的語言,有邏輯、有條理地表達思想。
*語音
本套教材強化了中文拼音、聲調的講練。學拼音、生詞、課文、韻律詩、聽力練習配有錄音,學生可以聆聽、模仿。
*漢字
本套教材增加了基本筆劃、筆順、漢字結構的講練。
*生詞
本套教材每課生詞配有錄音,方便學生模仿、複習。
*語法
本套教材遵循漢語的內在規律安排語法教學。語法講解簡明。
*課文
本套教材設計了不同文體的課文,綜合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言練習
本套教材的語言練習多樣有趣。教材中運用任務法與合作學習理念,設計了大量語言任務、小組活動。為了增加趣味性,還安排了很多語言遊戲。
*相關考試
本套教材課文主題安排參考了IGCSE考試、AP考試、IB考試等考試大綱的要求,生詞選擇參考了IGCSE考試、IB考試、HSK等考試大綱的詞彙表,練習題型亦參考了相關考試主要考察的語言能力及對學生的要求。
馬亞敏
加拿大皇后大學課程設計專業碩士,現在香港的國際學校任教。
李欣穎
中國清華大學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現在香港的國際學校任教。
兩位作者均具有豐富的第二語言教學教學、漢語教學編寫經驗,且對SAT Ⅱ、IGCSE、IB、HSK考試非常熟悉。
作者:馬亞敏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8/29
ISBN:9789620434624
語言:英漢(簡)
頁數:240頁
尺寸:大16開
版次:1
分類:漢語學習
这本教材的编排真是太人性化了,尤其是对于零基础或者基础不太牢固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像有些教材上来就堆砌大量的语法点和生词,让人望而生畏。这本书的学习曲线设计得非常平滑,从最基础的发音和日常用语开始,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我特别欣赏它在引入新知识时那种循序渐进的节奏感,总能让你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一个新的语言结构。而且,它的课文内容选材非常贴近真实生活,读起来丝毫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味儿”。比如,有些单元是关于如何在餐馆点菜、如何问路、如何进行简单的购物交流,这些都是我们学一门语言最实用、最急需的能力。每一次学完一个单元,都会有一种“我好像真的能用中文做点什么了”的成就感,这种即时反馈对于保持学习热情太重要了。教材里的插图和版式设计也做得很好,色彩搭配舒服,排版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在细节上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且高效的入门环境,让人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应付考试。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听力训练的自学者,而这套教材的配套音频资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首先,录音的质量非常高,没有任何背景杂音,人声清晰、发音标准且富有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它涵盖了不同语速和口音的素材,这对于训练耳朵适应真实世界中多变的汉语交流至关重要。课程中的听力材料不仅仅是播放课文对话,还加入了大量的泛听和理解训练。比如,有些听力题是模拟电话留言,有些是广播片段,这些都要求学习者在信息量较大的情境下快速抓取重点,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实战听力能力。很多教材的听力部分只是把课文再读一遍,缺乏变化,但这本书的配套材料显然是专门为提升应用能力而精心设计的,它迫使你从“听懂每一个词”的阶段,过渡到“理解整体意思”的更高阶目标。对于我这种主要依赖听和说的学习者来说,这套书的音频材料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印刷部分本身。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显著优点在于它对词汇的组织和记忆策略的引导。它没有采用那种简单地将生词按字母顺序罗列的传统做法,而是将词汇与单元的主题紧密绑定,确保你学到的每一个新词汇都有明确的使用场景作为依托。这种“场景化词汇学习法”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记忆效率,因为我们的大脑更擅长记忆与情境相关的联结,而不是孤立的信息点。每当学习一组新词时,教材都会提供一个包含这些词汇的完整对话或短文,让你立刻看到它们是如何协同作用的。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利用汉字构词规律来扩展词汇量的思路,比如讲解一些常用偏旁部首的意义,这无形中给了我一把“拆解和构建新词汇”的钥匙。学会了这个方法,即使遇到生词,我也能通过分析字形结构进行初步猜测,这让我的词汇量增长有了一个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的进度。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已经学过一些基础汉语的学习者,我更关注的是教材在进阶阶段如何处理复杂语法的讲解深度和清晰度。很多时候,入门很容易,但要真正突破中级瓶颈就非常困难,因为语法点的交叉和细微差别很容易让人混淆。这本书的语法解释部分做得相当到位,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会用对比的方式,将相近或易混淆的语法点放在一起进行剖析。例如,关于“了”的不同用法,或者“被”字句和“把”字句的使用差异,教材都配有非常精妙的例句群,让你通过大量的对比语境,自然而然地捕捉到它们在语气、强调点上的微妙区别。这种“在比较中学习”的方法,比死记硬背规则有效得多。此外,教材在每个单元末尾设置的“语言点辨析”小栏目,更是点睛之笔,直接命中学习者常犯的错误,让我感觉编写者非常理解我们学习过程中的痛点,这种共情带来的学习体验是无价的。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文化融入度印象极其深刻。很多汉语教材虽然教了语法,但给出的语境往往是脱离中国社会现实的,学完后一到真实场景就立马“失灵”。但这本教材明显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像是一扇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小窗口。课文中涉及的许多情景对话,都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社交礼仪。举个例子,关于“面子”或者人情往来的讨论,虽然可能只是一带而过,但它提供了理解中国人际交往模式的关键线索。这种“学语言即学文化”的理念贯穿始终,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立体和有趣。我发现,当我开始理解课文中人物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时,我对语言的记忆和理解也会加深,因为语言和文化是血肉相连的。而且,它的练习设计也很巧妙,不仅仅是填空和选择,更多的是开放式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提示,鼓励我们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真实的交流模拟,这对于培养语言的“活性”非常有帮助,避免了学成“哑巴汉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