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增订版)》从文献学和数术史的角度来解读和认识早期数术文献,一方面注意搜求后世相关记载与出土文献对读,另一方面也注意运用出土资料重新考察某些传世文献,考证疑难数术问题。对以往未被充分重视的出土数术文献,颇多作者首次发布的研究心得,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对秦汉时期数术文化(特别是数术文献)研究有新的推进。
作者简介
刘乐贤,湖南桃江人,1964年生。1982年、1989年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学士、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200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8年起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出土文献及古代数术史研究,撰有《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简帛数术文献探论》、《马王堆天文书考释》、《战国秦汉简帛丛考》(论文集)等书及论文90余篇。论文和专著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2009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同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乐贤精于古文字学和文献学,又有出色的数术学知识,因而在简帛文献的识读和简帛的拼接等方面部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在简帛数术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研究方面也有许多建树……令人耳目一新。此外,本书给笔者印象很深的另一特点是作者把简帛数术文献放在中国数术史的视野中来加以考察,在材料的利用及研究的结论方面均有众多的建树。
——《中国学术》第十五辑
目录
第一章 早期数术文献及研究成果概述
一、早期数术概说
二、早期数术文献的著录与亡佚
三、简帛数术文献的分类与研究
第二章 出土五行类文献研究(上) --秦简《日书》丛考
一、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初探
二、睡虎地秦简《日书》二十八宿纪日法补证
三、睡虎地秦简《日书》“龙”字试释
第三章 出土五行类文献研究(中) --马王堆汉墓选择文献初探
一、《刑德》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二、《出行占》摘释
三、《式法·天一》补释
第四章 出土五行类文献研究(下) --尹湾汉墓选择文献探论
一、《神龟占》初探
二、《博局占》考释
三、《刑德行时》考述
四、《行道吉凶》复原
第五章 出土天文类文献研究
一、马王堆帛书《五星占》札记
二、马王堆帛书《星占书》释丛
三、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补注
四、谈银雀山汉简中的《亡国志》
五、简帛文献中的星宿分野资料
第六章 其他出土数术文献研究
一、尹湾汉墓出土历日及相关问题
二、三里村陶瓶朱书残文研究
三、邵家沟汉代木牍上的符咒及相关问题
第七章 相关数术问题考辨
一、往亡考
二、阴国、阳国考
三、十二禽、三十六禽新考
四、选择术与“星命月”
第八章 相关传世文献新探
一、从马王堆星占文献看《河图帝览嬉》
二、《史记·日者列传》新考
三、出土五行类简帛与日本阴阳道文献
四、谈《产经》的生子占文
附录一马王堆帛书《出行占》补释二则
附录二马王堆帛书《式法》“张(长)室”补释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增订版后记
精彩书摘
对纬书所保存的古代数术资料,研究纬学的人早已有所关注。①但以前由于缺少早期数术文献,无法进行仔细的比较研究。马王堆帛书等数术文献的出土,使我们了解到古代数术的一些大致情况,也为数术文献与纬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这一方面的问题最近已有学者论及②,但所论较为简略,尚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下面,试以马王堆帛书中的几种星占文献与纬书《河图帝览嬉》做一比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上文已经提到,《纬书集成》是纬书辑佚的集大成之作,本节讨论《河图帝览嬉》,就以此书所辑文字为据。③马王堆星占文献,主要指帛书《天文气象杂占》、《星占书》乙篇及《五星占》等三种星占学文献。
从辑本看,《河图帝览嬉》的内容主要是日占、月占、五星占、二十八宿占、流星占、客星占、彗星占等,尤以月占的篇幅最大。除了没有云气占文外,基本涵盖了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星占书》、《五星占》三种星占文献的内容。辑本中没有云气占,也是有因可查的。粗看《河图帝览嬉》的辑本就可知道,《河图帝览嬉》的佚文主要辑自《开元占经》-书。而云气占在《开元占经》所占篇幅不多,且基本上没有标明出处。所以,《河图帝览嬉》原来很可能也有云气占文,只是因《开元占经》云气占部分的篇幅和体例所限,我们现在已无法辑出。如此看来,《河图帝览嬉》与三种帛书的整体内容应大致相类。也就是说,这两类文献的性质应基本一致。
从具体的占文看,《河图帝览嬉》与三种帛书有不少近似之处。限于篇幅,这里只能列举一些文字和大意都较为接近的例子:
1.帛书《五星占》说:“月与星相过④也,月出大白南,阳国受兵;月出其北,阴国受兵。”(第37行)《河图帝览嬉》则云:“月与太白相过,月出其南,阳国受兵;月出其北,阴国受兵。”⑤按,《五星占》“月与星相过也”的“星”,据后文可知是指太白星。
……
前言/序言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增订版) 卷首语:追溯古老智慧的幽光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增订版)》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数术文献,特别是以简帛为载体的珍贵史料,藉此揭示蕴藏其中的思想精髓与文化意义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文献,而是旨在通过严谨的学术分析,勾勒出中国古代数术思想的发生、发展与流变,以及其在政治、哲学、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深远影响。增订版的出版,更是集合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充实与完善,力求呈现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精细的中国古代数术世界。 第一章:溯源而上——简帛文献与数术的早期萌芽 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回溯至中国数术思想的滥觞时期。我们将重点关注出土的简帛文献,这些承载着先民智慧的物质载体,为我们理解早期数术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直观证据。从殷墟甲骨文的占卜记录,到战国竹简的数术方志,我们将考察这些文献中关于天象、历法、占候、吉凶等早期数术思想的朴素形态。 甲骨文中的数术雏形: 尽管甲骨文以占卜为主,但其中蕴含的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记录,以及对未来事件的预测,已隐约可见数术的早期痕迹。我们将分析这些字形、结构与占卜内容,探讨其背后蕴藏的朴素宇宙观和数理意识。 战国简帛的数术宝藏: 随着考古的深入,战国时期的竹简,如《算表》、《数术》、《九章算术》(早期版本)等,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系统和成熟的数术体系。本章将详细解读这些简帛中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与古代天文、历法、军事、工程等领域的紧密联系。我们将特别关注简帛文献中关于“算”(计算)、“术”(方法)的记载,探究其在当时的社会功能与地位。 数术思想的哲学根基: 早期数术并非孤立的计算技术,而是与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紧密相连。本章将深入分析数术观念如何受到这些哲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古人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 第二章:算筹与古籍——数术体系的形成与演进 本章将聚焦于中国古代数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重点梳理算筹的使用及其在数学理论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传世的古籍文献,展现数术知识的传承与创新。 算筹的“显影”: 算筹作为古代重要的计算工具,其出现标志着数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章将详细介绍算筹的形制、使用方法,以及其在代数、几何等领域的应用。我们将分析算筹如何能够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推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计算能力与抽象思维的发展。 《九章算术》及其传承: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集大成者,其中系统地阐述了二十余种基本算术问题和解法。本章将对《九章算术》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其数学思想的精髓,以及其对后世数学著作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将追溯《九章算术》的源流,并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被传承、注释与发展的过程。 其他传世数术文献: 除了《九章算术》,古代还有许多重要的数术文献,如《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本章将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介绍其各自的特色与贡献,展现中国古代数术研究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第三章:天人合一的智慧——数术与古代宇宙观的交融 数术并非纯粹的抽象演算,它深深植根于古人对宇宙的认知与理解之中。本章将探讨数术如何与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哲学思想、以及政治、军事、医学等领域发生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阴阳五行与数术的辩证: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观念,它深刻影响了数术的理论构建。本章将分析阴阳五行与数术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五行与数、卦象与数的对应,以及如何在数术运算中体现阴阳变化的规律。 天道测验与政治伦理: 古代数术在很大程度上与天道运行的观测紧密结合,并被赋予了预测吉凶、指导政治决策的功能。本章将探讨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思想如何影响了数术的解读,以及数术如何被用来维护统治秩序、指导农业生产,甚至参与到政治斗争之中。 数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除了哲学与政治,数术还在古代的军事、医学、建筑、占卜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章将分别探讨数术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应用,例如军事上的行军布阵、医学上的经络穴位计算、建筑上的尺寸比例规划等,展现数术的实用价值与多功能性。 第四章:简帛数术的再发现与学术争鸣 随着20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特别是简帛文献的重见天日,中国古代数术的研究迎来了新的契机。本章将回顾简帛数术文献的发现历程,并深入探讨学界围绕这些文献展开的学术争鸣与研究进展。 考古发现的里程碑: 本章将详细介绍与数术相关的代表性简帛文献的出土情况,例如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竹简、里耶秦简等,分析这些文献的年代、内容以及它们为数术研究带来的新视角。 学术研究的新范式: 简帛文献的出现,不仅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更促使数术研究从传统的文本解读转向更加注重考古证据与历史语境的结合。本章将梳理当代学界在简帛数术研究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重要成果,例如对古代数学概念的重新认识、对数学史的梳理与重构等。 悬而未决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尽管成就斐然,但简帛数术的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与未解之谜。本章将对当前研究中的一些争议焦点进行梳理,例如某些文献的解读、某些概念的溯源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鼓励更多学者投身于这一充满魅力的学术领域。 结语:传承与创新,照亮人文之路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增订版)》的完成,是对中国古代智慧的一次深刻回望与系统梳理。本书希望通过对简帛数术文献的深入探究,不仅能够揭示古人精妙的数学智慧与深刻的哲学思考,更能启发当代读者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路径的思考。本书的出版,正是当代中国人文领域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一个缩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珍贵的学术馈赠,共同守护与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