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結構經濟學文集》主要內容包括:思想框架、新結構經濟學與經濟增長、新結構經濟學與經濟轉型、新結構經濟學與製度選擇、新結構經濟學與收入分配、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最優金融結構、新結構經濟學與經濟波動、新結構經濟學實證研究方法等。
作者簡介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1994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並擔任主任一職。2008年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傢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成為擔此要職的發展中國傢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銀行的任期屆滿,返迴北大,繼續教學研究工作。林毅夫現任全國人大代錶、全國工商業聯閤會副主席,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在國內外多個有關發展政策、農業、減貧的委員會、領導小組兼職。林毅夫於1986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榮膺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並獲得法國奧佛涅大學、美國福特漢姆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香港城市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和中國香港科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內頁插圖
目錄
思想框架
新結構經濟學——重構發展經濟學的框架(《經濟學季刊》2011年第10捲第1期)
新結構經濟學與經濟增長
要素稟賦、專業化分工、貿易的理論與實證——與楊小凱、張永生商榷(與鞠建東、王勇,《經濟學季刊》2004年第4捲第1期)
中國經濟的增長收斂與收入分配(與劉明興,《世界經濟》2003年第8期)
經濟發展戰略對勞均資本積纍和技術進步的影響——基於中國經驗的實證研究(與劉培林,《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經濟發展戰略與中國的工業化(與劉明興,《經濟研究》2004年第7期)
適宜技術、技術選擇和發展中國傢的經濟增長(與張鵬飛,《經濟學季刊》2006年第5捲第4期)
後發優勢、技術引進和經濟收斂(與張鵬飛,《經濟學季刊》2005年第5捲第1期)
發展戰略與經濟增長(與徐朝陽,《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新結構經濟學與經濟轉型
何以加速增長唯解自生難題——《前10年的轉軌——東歐和前蘇聯的經驗和教訓》述評(與劉培林,《經濟學季刊》2003年第3捲第1期)
自生能力和國企改革(與劉培林,《經濟研究》2001年第9期)
政策性負擔與企業的預算軟約束——來自中國的實證研究(與劉明興、章奇,《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政策性負擔、道德風險與預算軟約束(與李誌贇,《經濟研究》2004年第2期)
發展戰略、休剋療法與經濟轉型(與徐朝陽,《管理世界》2011年第1期)
新結構經濟學與製度選擇
發展戰略、自生能力與發展中國傢經濟製度扭麯(與李飛躍,《南開經濟研究》2011年第5期)
技術選擇、製度與經濟發展(與潘士遠、劉明興,《經濟學季刊》2006年第5捲第3期)
我國價格剪刀差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理論模型與計量實證(與餘淼傑,《經濟研究》2009年第1期)
新結構經濟學與收入分配
經濟發展戰略與公平、效率的關係(與劉培林,《經濟學季刊》2003年第2捲第2期)
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與地區收入差距(與劉培林,《經濟研究》2003年第3期)
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城市化與中國城鄉收入差距(與陳斌開,《南開經濟研究》2010年第1期)
金融抑製、産業結構與收入分配(與陳斌開,《世界經濟》2012年第1期)
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最優金融結構
經濟發展中的最優金融結構理論初探(與孫希芳、薑燁,《經濟研究》2009年第8期)
銀行業結構與經濟增長(與孫希芳,《經濟研究》2008年第9期)
信息、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與孫希芳,《經濟研究》2005年第7期)
發展戰略、經濟結構與銀行業結構——來自中國的經驗(與薑燁,《管理世界》2006年第1期)
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以製造業為例(與章奇、劉明興,《世界經濟》2003年第1期)
……
新結構經濟學與經濟波動
新結構經濟學實證研究方法
後記
精彩書摘
本文使用Ramsey問題框架,研究該發展戰略如何影響産業結構升級及經濟發展績效。本文模型包含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兩個産業部門,兩部門産業結構主要由要素稟賦結構決定,並且隨著要素稟賦結構的提升,資本密集型産業在經濟中的地位會逐步上升;産業結構升級是一個內生的過程。然而,如果政府把資本密集型産業看作強國的標誌,那麼它就有動力超越該國要素稟賦結構決定的發展階段,去扶持資本密集型産業的超前發展。為優先發展資本密集型産業,政府不得不引入一係列的扭麯性政策,將資源從勞動密集型部門轉移到資本密集型部門。通過這些扭麯性政策,在一定時期內資本密集型産業當然有可能得到超前發展,但由於資源配置的扭麯,生産要素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經濟剩餘減少,資本積纍速度進而經濟發展速度甚至資本密集型産業的長遠發展都會受到嚴重影響,最終阻礙該國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嚮發達國傢收斂。
本文的政策含義在於,發展中國傢在製定發展戰略和産業政策時,宜把重點放在産業發展與要素稟賦結構的匹配上,而不宜超越發展階段過早進入某些行業。在經濟發展早期階段,發展中國傢的要素稟賦結構更適閤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發展,發展這些産業可以提供更多的經濟剩餘,促進生産要素的更快積纍,並帶動要素稟賦和産業結構的快速升級,從而資本密集型産業的發展也就順理成章。在這種發展戰略下,不僅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更快,從長遠看,資本密集型行業的發展也更快,水平會更高。因此,本文關於發展戰略上的研究,不僅可以為不同發展中國傢的經濟發展速度和收入差距提供一個可能解釋,同時還可以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中國傢製定適宜的發展戰略和産業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國內外一些文獻經常從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或者外部性等角度,強調産業結構升級的阻礙因素,主張發展中國傢應扶持某些“先進”行業。但根據一些實證研究,發展中國傢很少有顯著規模報酬遞增特性的行業存在;而不完全競爭行業的存在,則主要是發展中國傢政府乾預的結果,不是市場競爭自發形成的。所以,主張政府優先發展某些行業的,或許源於對産業結構升級的阻礙因素強調過度。本文關於産業結構升級內生於要素稟賦結構升級的理論探討,恰好可以為這類爭論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
前言/序言
新結構經濟學文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