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结构经济学文集》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框架、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增长、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转型、新结构经济学与制度选择、新结构经济学与收入分配、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最优金融结构、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波动、新结构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等。
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林毅夫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林毅夫于1986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内页插图
目录
思想框架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经济学季刊》2011年第10卷第1期)
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增长
要素禀赋、专业化分工、贸易的理论与实证——与杨小凯、张永生商榷(与鞠建东、王勇,《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4卷第1期)
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与刘明兴,《世界经济》2003年第8期)
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与刘培林,《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与刘明兴,《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张鹏飞,《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5卷第4期)
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经济收敛(与张鹏飞,《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5卷第1期)
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与徐朝阳,《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转型
何以加速增长唯解自生难题——《前10年的转轨——东欧和前苏联的经验和教训》述评(与刘培林,《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3卷第1期)
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与刘培林,《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
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与刘明兴、章奇,《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与李志赟,《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发展战略、休克疗法与经济转型(与徐朝阳,《管理世界》2011年第1期)
新结构经济学与制度选择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扭曲(与李飞跃,《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技术选择、制度与经济发展(与潘士远、刘明兴,《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5卷第3期)
我国价格剪刀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计量实证(与余淼杰,《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新结构经济学与收入分配
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效率的关系(与刘培林,《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卷第2期)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与刘培林,《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陈斌开,《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与陈斌开,《世界经济》2012年第1期)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最优金融结构
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与孙希芳、姜烨,《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与孙希芳,《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与孙希芳,《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与姜烨,《管理世界》2006年第1期)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与章奇、刘明兴,《世界经济》2003年第1期)
……
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波动
新结构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
后记
精彩书摘
本文使用Ramsey问题框架,研究该发展战略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发展绩效。本文模型包含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两个产业部门,两部门产业结构主要由要素禀赋结构决定,并且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会逐步上升;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内生的过程。然而,如果政府把资本密集型产业看作强国的标志,那么它就有动力超越该国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发展阶段,去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超前发展。为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政府不得不引入一系列的扭曲性政策,将资源从劳动密集型部门转移到资本密集型部门。通过这些扭曲性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资本密集型产业当然有可能得到超前发展,但由于资源配置的扭曲,生产要素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经济剩余减少,资本积累速度进而经济发展速度甚至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长远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阻碍该国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向发达国家收敛。
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时,宜把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与要素禀赋结构的匹配上,而不宜超越发展阶段过早进入某些行业。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更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发展这些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剩余,促进生产要素的更快积累,并带动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从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在这种发展战略下,不仅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更快,从长远看,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发展也更快,水平会更高。因此,本文关于发展战略上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收入差距提供一个可能解释,同时还可以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国内外一些文献经常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或者外部性等角度,强调产业结构升级的阻碍因素,主张发展中国家应扶持某些“先进”行业。但根据一些实证研究,发展中国家很少有显著规模报酬递增特性的行业存在;而不完全竞争行业的存在,则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的结果,不是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所以,主张政府优先发展某些行业的,或许源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阻碍因素强调过度。本文关于产业结构升级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理论探讨,恰好可以为这类争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前言/序言
新结构经济学文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