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更明確地理解這種有差等的仁愛,必須引齣人倫觀念在儒傢思想中的重要性。在由孔子開創的、以儒命名的教化傳統中,事親往往是師長教育弟子為人處世、培養仁德的首要的實踐教導,而仁往往也被直接關聯於事親。孔子曾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禮記·中庸》)孟子也曾說:“仁之實,事親是也。”(《孟子·離婁上》)從事親的實踐教導中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發現,要真正領會孔子的仁,絕對不能脫離人倫的背景。如果說仁意味著人人皆有的一種卓越能力的話,那麼,人倫就是仁的能力施為、發用的堅實地基。質言之,仁並不是無差彆地指嚮所有人的一項絕對命令,而是基於本真的人倫之理的一種美德。孔子曾說:“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禮記·中庸》)其實是非常清楚地錶明瞭美德與倫理的關聯:沒有美德,人倫之理無法實現;沒有人倫之理,美德將失去目標。與這一點相關的是仁與孝的關聯。《論語·學而》中有這樣的記載:“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弟子有若所說的這段話和孔子的基本思想是一緻的,在其中,事父兄之孝悌被認為是為仁之本。因此,如果說“仁者愛人”是就仁的錶現而言的話,那麼,更為重要的是,這種仁愛是基於人倫之理的愛。我們知道,宋儒正是為瞭彰顯儒傢之仁愛與佛傢慈悲之愛的區彆而將仁解釋為愛之理,或者說以性與情的關聯和分彆來說仁與愛的關聯和分彆,因為站在儒傢立場上看,慈悲之愛雖然在錶麵上立意超邁,但卻是以虛無主義為前提的,用硃熹《中庸章句序》中的話來說是“彌近理而大亂真”。
評分書籍很棒,還沒有看完,正在看
評分印刷精良,講解完備,很不錯。
評分進一步,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在孔子“仁者愛人”的教導中,仁愛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普泛的愛呢,還是說在愛者與被愛者之間具有某種特彆的關係?與此相關的一個問題則是,仁愛的施為是指嚮某些特殊的人呢,還是指嚮全人類乃至宇宙中的萬物?我們將思緒駐留於愛者與被愛者的關係上,最能彰顯孔子仁教的精神特質。孔子所說的仁愛雖然可以推廣到全人類乃至宇宙萬物,但並不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普泛的愛,而是建立在愛者與被愛者的特殊關係基礎上的一種有差等的愛。換言之,仁愛有差等但可博施於眾。
評分很好的書
評分非常喜歡。對我的研究很有幫助。
評分中國文化的評論之作,值得一看。
評分經典好書,值得購買。
評分《隱秘ml的n顛覆:牟宗三、康德與原始儒傢》的EE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牟宗三的以下著TU作V:《心體與性體》綜論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