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符號說明
第1章 氣體燃料燃燒技術
1.1能源現狀與環境危機
1.2氣體燃料
1.3氣體燃燒技術
1.3.1脈動燃燒
1.3.2催化燃燒
1.3.3高溫空氣燃燒
1.3.4多孔介質燃燒
參考文獻
第2章 多孔介質燃燒基本概念與方式
2.1多孔介質燃燒基本概念
2.2多孔介質燃燒機理
2.3多孔介質燃燒特點
2.4多孔介質燃燒方式
2.4.1多孔介質燃燒分類
2.4.2單嚮流動燃燒
2.4.3往復流動燃燒
參考文獻
第3章 多孔介質材料
3.1多孔介質材料
3.1.1多孔介質概念
3.1.2多孔介質結構
3.2多孔介質材料
3.2.1金屬材料
3.2.2非金屬材料
3.3多孔介質特性參數
3.3.1基本結構參數
3.3.2傳熱特性參數
參考文獻
第4章 多孔介質燃燒測量
4.1溫度測量
4.1.1熱電偶測量
4.1.2裸露/包覆結對熱電偶多孔介質燃燒器內氣、固溫度測量法
4.1.3紅外測量
4.1.4激光測量
4.2燃燒産物測量
4.2.1紅外光譜技術
4.2.2氣相色譜技術
4.2.3質譜分析技術
參考文獻
第5章 多孔介質預混燃燒穩定性
5.1多孔介質燃燒火焰傳播
5.1.1熱波
5.1.2穩定傳播的燃燒波
5.1.3主要影響因素
5.1.4燃燒波理論分析
5.2多孔介質燃燒自穩定性
5.3多孔介質燃燒猝熄
5.3.1猝熄效應
5.3.2基本猝熄理論
5.3.3多孔介質燃燒猝熄
5.4多孔介質燃燒失穩
5.4.1熱點
5.4.2傾斜
參考文獻
第6章 單嚮流動多孔介質預混燃燒
6.1單嚮多孔介質燃燒器流動阻力特性
6.1.1多孔介質燃燒器阻力隨多孔介質層厚度的變化
6.1.2多孔介質燃燒器阻力隨多孔介質孔徑的變化
6.1.3多孔介質燃燒器阻力隨當量比的變化
6.1.4多孔介質材質對燃燒器阻力的影響
6.2啓動特性
6.2.1漸變多孔介質燃燒器冷態啓動
6.2.2漸變多孔介質燃燒器預熱啓動
6.3溫度分布特性
6.3.1當量比的影響
6.3.2燃燒強度的影響
6.3.3孔徑變化的影響
6.3.4多孔介質結構組閤的影響
6.3.5多孔介質材料的影響
6.4傳熱特性
6.5汙染物排放特性
6.5.1當量比和孔徑的影響
6.5.2燃燒強度的影響
6.5.3多孔介質結構組閤的影響
6.6火焰傳播速度
6.6.1當量比與孔徑的影響
6.6.2結構分布組閤的影響
6.7燃燒極限
參考文獻
第7章 多孔介質燃燒模型
7.1流體力學模型
7.1.1動力學模型
7.1.2湍流模型和燃燒模型
7.1.3輻射模型和邊界條件
7.1.4物理模型和模擬工況
7.2化學反應機理與反應動力學計算
7.2.1復雜化學反應機理
7.2.2化學反應動力學計算
7.3模擬結果和實驗驗證
7.3.1溫度分布
7.3.2産物生成
參考文獻
第8章 多孔介質燃燒二維火焰麵特性數值模擬
8.1數學模型
8.2火焰麵傳播
8.3入口氣流速度的影響
8.4當量比的影響
8.5散熱損失的影響
8.6孔密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9章 往復流動多孔介質燃燒
9.1多孔介質流動阻力
9.2動態燃燒特性
9.2.1係統穩定性運行判斷
9.2.2周期內溫度分布動態變化
9.2.3燃燒生成産物動態變化
9.3影響溫度分布特性的因素
9.3.1換嚮半周期的影響
9.3.2當量比的影響
9.3.3流速的影響
9.3.4二次風比的影響
9.4影響燃燒産物生成特性因素
9.4.1換嚮半周期的影響
9.4.2當量比的影響
9.4.3流速的影響
9.4.4二次風比的影響
9.5燃燒效率
9.5.1換嚮半周期的影響
9.5.2當量比的影響
9.5.3二次風比的影響
9.6係統穩定燃燒極限
9.6.1燃燒極限狀態時溫度分布
9.6.2換嚮半周期的影響
9.6.3熱負荷的影響
9.6.4係統最低燃燒極限
參考文獻
第10章 往復流動多孔介質燃燒係統數值模擬
10.1物理模型
10.2物理模型數學化
10.2.1基本假設
10.2.2模型方程
10.2.3化學反應源項處理
10.2.4輻射源項處理
10.2.5點火模型
10.3初始條件、邊界條件與求解
10.3.1初始條件
10.3.2邊界條件
10.3.3模型方程的無量綱化
10.3.4模型方程求解
10.4點火位置的影響
10.5溫度分布特性
10.5.1氣、固兩相溫度
10.5.2換嚮半周期的影響
10.5.3燃氣熱值的影響
10.5.4雷諾數的影響
10.6超焓燃燒特性
10.7數值模擬結果驗證
參考文獻
第11章 多孔介質燃燒應用
11.1多孔介質燃燒應用
11.2多孔介質熱交換燃氣爐
11.3往復多孔介質燃氣金屬熔煉爐
11.4 50000m3/h低熱值氣體燃燒係統
11.5油氣多孔介質燃燒應用
11.6多孔介質製氫技術
參考文獻
附錄:作者單位在本領域部分相關文獻
拿到這本書,我立刻被“多孔介質燃燒”這個標題吸引瞭,因為它指嚮瞭一個極具潛力的研究方嚮。然而,翻閱內容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部技術手冊的目錄,裏麵充斥著各種實驗數據和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卻缺乏對其背後科學原理的深入闡釋。我原本期望能看到對多孔介質結構如何影響燃燒反應動力學、火焰傳播速度以及能量傳遞機製的詳盡分析,例如不同孔隙率、孔徑分布、材料導熱係數等參數對燃燒特性的具體影響。書中提及的某些實驗方法,雖然詳盡,但對於其原理和適用範圍的解釋卻顯得不足,讓非專業讀者難以理解其背後的科學邏輯。我希望能有更多關於如何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設計和選擇最閤適的多孔介質材料,以及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和優化燃燒過程的案例。此外,書中對多孔介質燃燒在能源領域(如固體廢棄物能源化、生物質氣化)的應用,也隻是簡要提及,缺乏對這些應用場景中麵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的深入探討。整體而言,這本書給我一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更多的像是對已有知識的羅列,而非一次啓發性的學術探索。
評分這本書,我當初是抱著極大的好奇心翻開的,畢竟“多孔介質燃燒”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研究價值。然而,我翻閱瞭許久,期待中那些關於燃燒機理的深入剖析,那些將多孔材料的微觀結構與宏觀燃燒過程巧妙聯係起來的論證,並沒有真正觸動我。書中大量篇幅充斥著各種公式推導,雖然我明白理論書籍需要嚴謹的數學支持,但這些公式的應用場景和物理意義在我看來卻顯得有些模糊,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不同類型多孔介質(比如陶瓷、金屬泡沫、縴維材料等)在燃燒特性上的差異化錶現,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燃燒效率、汙染物排放和穩定性。此外,書中對多孔介質燃燒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案例,比如燃氣輪機、工業爐、催化反應器等,也隻是泛泛而談,缺乏具體的細節和深入的分析,讓我難以將其理論與實際聯係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總的來說,這本書在理論的深度和實踐的廣度上,都未能達到我預期的水準,更多的像是對某一領域基礎理論的一次梳理,而非一次引人入勝的探索之旅。
評分這部著作,從題目來看,無疑觸及瞭現代能源和環境領域一個非常前沿且重要的議題。然而,當我沉浸其中時,卻發現它的敘述方式過於側重於理論框架的建立,而對實際應用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處理得不夠充分。我原本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如何設計和製造具有特定性能的多孔介質燃燒器,例如如何控製火焰的形狀、溫度分布以及尾氣排放,同時還能兼顧材料的耐久性和成本效益。書中對多孔介質燃燒與火焰傳播機理的討論,雖然提及瞭多種模型,但缺乏對這些模型在不同材料和工況下的適用性和局限性的詳細比較。我希望能夠瞭解到,在實際工程中,如何根據具體需求(如燃料類型、燃燒強度、環境要求)來選擇閤適的模型,以及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和優化模型預測。此外,書中對多孔介質在新能源技術(如太陽能熱化學循環、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也隻是簡單帶過,未能深入探討其在這些新興領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和麵臨的挑戰。總而言之,這本書更多的是在理論層麵進行一次較為全麵的梳理,但對於如何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際的工程解決方案,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評分我曾對這本書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引領我深入理解多孔介質在燃燒這一復雜現象中的獨特作用。然而,我越讀越感到乏味,因為它似乎將重點放在瞭過於基礎和抽象的數學模型上,而忽略瞭將這些模型與實際的物理過程緊密聯係起來。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利用先進的成像技術(如PIV、LIF)來可視化多孔介質內部的燃燒過程,從而直觀地展現火焰的形態、流動的規律以及化學反應的分布。書中對熱輻射在多孔介質燃燒中的作用,也隻是籠統地提及,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具體的分析,比如不同材料對熱輻射吸收和發射特性的影響,以及這些特性如何進一步影響燃燒的穩定性和效率。此外,書中對多孔介質燃燒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如汙染物轉化,也顯得過於錶麵化,缺乏對催化劑的種類、載體材料的選擇以及反應機理的深入探討。這本書更像是給初學者準備的一份基礎課程大綱,但對於有一定基礎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的價值卻相當有限,未能滿足我對前沿研究的渴求。
評分讀罷此書,我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但並非是對其內容的贊賞,而是感覺它錯失瞭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方嚮。書中對於多孔介質內部傳熱傳質的描述,雖然提供瞭基本框架,但對於復雜多孔結構(如不規則孔隙分布、連通性差異)如何影響這些過程的細節,著墨不多。我特彆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夠結閤具體的數值模擬方法,例如CFD(計算流體動力學),來展示多孔介質內部流場和溫度場的精細化演變,從而揭示燃燒過程中的一些“看不見”的細節。此外,書中對燃燒穩定性的討論,也顯得有些過於宏觀,我渴望瞭解在不同多孔介質材料和幾何構型下,燃燒不穩定性(如迴火、熄火)的具體發生機製,以及如何通過設計多孔結構來主動控製或抑製這些不穩定性。至於汙染物生成與控製,這本書給齣的答案相對保守,我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如何在多孔介質燃燒過程中,通過優化反應條件、引入催化劑或設計特殊的燃燒腔體來有效減少NOx、CO等有害物質的排放。總的來說,它更像是一本教科書的目錄,而非一本真正能激發讀者深入思考和實踐的著作。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內容還可以,但沒有想象的詳細
評分書質量不錯,有點小眾
評分內容還可以,但沒有想象的詳細
評分好好乾
評分書的內容不多,講的不是很詳細
評分書質量不錯,有點小眾
評分好好乾
評分書本上的知識很適閤燃燒專業的人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