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8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人格完满。尼采和佛学都说过,人的一生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佛学中,把人格完满的人称为佛陀,主张以合理的身心,促进个人以及协助他人的人格之完成,佛学就是传授你这样的方法。尼采的超人哲学,同样设定一个超人的目标,要求人之一生应以达到超人为境。
评分所以他说,善念不能生起要先修止,达到凝停莫动。有许多人讲:“叫我学佛做不到,但我认为我心不坏”。我说:“对啊!你这个很了不起啊!”“我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这个话,叫作化妆擦粉,自己照照镜子蛮漂亮!我可不敢说我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你看人的心性里头有多少坏念头啊!任何一个人做不到的!不要给自己脸上擦粉,心性的念头是很难检查的,人的两只眼睛看人家很明白,看自己很难。一个人每天有多少思想!这个思想、感觉、感情的浮动,不要说变成行为,这个坏念头很多耶!依据现代科学的研究,人脑思想一动,好的念头、坏的念头所放射的光,颜色都不同,要发财、想钞票放出的光一样;想佛的时候又一样。
评分《唯识二十论》说:‚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
评分永明寿禅师又进一步告诉我们,当我们修定时,想把心境定住,随即进入沉寂状态。你们诸位也有这个经验,两腿一盘.眼睛一闭,手一放好,那一刹那就定住,不过跟着睡眠就来了,沉默寂然!有些老修行非常有本事,明明没有功夫,两条腿坐一天都坐得住,你认为他在入定吗?没有,他在沉寂睡觉。他怎么睡?打起坐来,两个肩膀一紧,头在肩膀上卡紧了,外行睡觉会点头,内行的则不会。我懂了这个道理以后,一次一个朋友到纱厂当管理,夜里管几百个工人,怕工人睡觉,他说:“我的妈呀!我都想睡得厉害,怎么叫人家不要睡!”我问他:“怎么办?”他说:“我戴副黑眼镜,靠在墙上睡。”我说:“你笨蛋,戴墨镜大家也晓得你睡觉。告诉你,找个墙角站着,两个肩膀靠紧,手插在裤袋尽管睡,那些工人以为你眼睛看见就不敢懒了!’,就是这个法子,不过坏事不要学,讲笑话给你们笑笑。
评分后世讲唯识学的犯了不少错误,把心物两个对立起来了。各位青年同学,你们将来研究这一两百年的唯识要特别注意,别再跟着走入歧途。其实,心不相应行法是属于心法以内的百法里头的一个范围,这个心不相应行法的心不是指本体心。第六意识与二十四种法不相应,它要把时间缩短或拉长了,做不到。可是在本体心那个功能上,是可以做到的,那要真正实证才行。在实证到那个境界,万有不是幻有,而是妙有。《华严经》的事理就是从这一点立足而来的。我经常讲,世界上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灰色的,看这个世界都是悲观的,唯有佛法的华严境界看世界、看人生,永远是真善美,悲哀也是美,你懂得了,年轻固然是漂亮,但不漂亮也有不漂亮的美。究竟的佛法看生死是圆融的,真空妙有是一贯的。所以大家念《心经》就要晓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知道真空妙有是一体。 依这个道理,《楞严经》在指导大家修证佛法的某一阶段上,称万象为幻有,说“幻妄称相”,一切万有的现象是幻妄的,又说“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它的本体真性,称为妙觉明体,告诉我们真与妄之间的关系。“是以若偏执相而成妄”,我们如果偏重在现象这边,太著相,那就掉到虚妄境界的这一边。妄,并不是指妄念,因为大家用妄念这个观念习惯了,很容易把它解释为一个一个念头的妄念。这里的“幻妄称相”和“若偏执相而成妄”,是说我们太著相的这一边、有的这一边去修持,不管你是修哪一种法门,这种偏执就是妄想。“定据性而沈空”,那如果你说我只走形而上本体的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则又往往落在偏空,沉溺在空里,被困住了。所以,我们讲修证一定要避免“沉空住寂,滞壳弥封”。一般人只要一念清净坐在那里便以为这个是道,实际上往往是沉空,是住寂。还有我们做功夫也会患“滞壳”的错误,是什么壳啊?就是这个肉体。你做功夫,唉唷!我清净了,发光了,其实还是在身壳内作文章,这样也就是“弥封”,封口被封住了,超越不了。我们因而生下来,头顶这里有个软软跳动的部分,一长大了,两三岁这里就坚硬地封闭起来,叫“弥封”。你我就是在“滞壳”的情况下被自己封起来,许多人就算他打坐,坐得好,还是不出这么一回事,在“滞壳弥封”中玩来玩去,这是很可笑的事情。 断烦恼小心落断见 信宗教小心落常见 总之偏执事相,容易成妄,太讲性理,容易沉空。因此《宗镜录》这一部书告诉我们修持之路,特别把三藏十二部的精华抽取出来,告诉我们修持要“性相融通,真妄交彻”,这样便“不堕断常之见,能成无尽之宗。”断见与觉见是很严重的。所谓小乘的佛法就落在断见,认为断了一切烦恼就成空,就成道,这是断见的观念。你把相转了,烦恼化去了,它的根是不可能没有的。所以断烦恼,实际上也就是文学上李太白那两句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浇愁愁更愁。”烦恼的本身就像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假使烦恼可以断的话,断一个妄念,你证一个道。其实你不晓得你觉得很空很清净,那正是一个大烦恼,只不过换一个样子而已。因此烦恼的本身,不是你想的那种断法去断了就能成道。《维摩经》上不就说“烦恼即菩提”吗?烦恼本身即是道,这是免你断烦恼而落断见。但因此若有人专门找烦恼的事情来干,那你就落魔障了。
评分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宗性写的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很不错,对于现实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是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的。但就哲学体系而言,特别是欧洲中世纪以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大抵是将之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对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有人认为客观服从于主观,也有人认为主观服从于客观,甚至有人认为二者互不相干,或是二者相互依存也有人认为二者互相依存。但不管是持何种观点,都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特别是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进展迅速,带来了人类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甚至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改变客观世界、征服客观世界的口号。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征服并非一帆风顺,似乎也存在难以跨越的瓶颈,也使今人越来越认识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征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识佛法(印度称瑜伽行派)能弘显于世,首倡者当是无著菩萨。无著菩萨上承佛陀及弥勒教法,下启世亲菩萨广显弘力。世亲菩萨在唯识佛法弘扬的过程中,创作了唯识三十颂,对八识的活动,以及在修学历程中八识的转化情况作了系统的总结。但遗憾的是,唯识三十颂作成后,世亲菩萨却示寂了。由于世亲菩萨所作的唯识三十颂内容十分丰富,非注释难以深入了解其内容和意趣。继世亲菩萨后,对唯识三十颂进行注释的论师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十家,史称十大论师。玄奘法师去印度求学期间,在那烂陀寺受戒贤论师之教,对唯识佛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玄奘法师学成回国后,带回大批佛教典籍,其中有大量是与唯识佛法相关的论典和经藏,也包括十大论师注释的唯识三十颂。玄奘法师回国后,翻译了唯识佛法系列的大量经论。但在翻译十大论师对唯识三十颂的注释时,他接受了弟子窥基大师的建议,采取了糅译的办法,以护法论师的注释为主体,将其他论师的注释选择性地翻译,作为介绍和补充。翻译成的中文典籍,就是现在大家学习中所熟知的成唯识论。所以,成唯识论实际上是以护法论师唯识思想为主的十大论师对唯识三十颂的注释性典籍,也是目前研修唯识三十颂最核心的论典。成唯识论译出后,由于结构复杂,内容广博,给学修者了解其主要精神及思想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玄奘法师基于自己对十大论师注释的熟知和理解,对成唯识论的内容又作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创作了现在学习的八识规矩颂,以便学习者能简洁明了地了解唯识佛法的思想。因此,八识规矩颂实际上是成唯识论的概括性精华版。
评分然而,这么一提心念又糟糕了!血液上冲,精神来了!
评分这本非常好,质感不错。
评分适合学佛人士,书很好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