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4
唯識學經論詮釋叢書·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識規矩頌》通詮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唯識學經論詮釋叢書·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識規矩頌》通詮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很不錯的書,不容錯過,值得多看。
評分後世講唯識學的犯瞭不少錯誤,把心物兩個對立起來瞭。各位青年同學,你們將來研究這一兩百年的唯識要特彆注意,彆再跟著走入歧途。其實,心不相應行法是屬於心法以內的百法裏頭的一個範圍,這個心不相應行法的心不是指本體心。第六意識與二十四種法不相應,它要把時間縮短或拉長瞭,做不到。可是在本體心那個功能上,是可以做到的,那要真正實證纔行。在實證到那個境界,萬有不是幻有,而是妙有。《華嚴經》的事理就是從這一點立足而來的。我經常講,世界上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灰色的,看這個世界都是悲觀的,唯有佛法的華嚴境界看世界、看人生,永遠是真善美,悲哀也是美,你懂得瞭,年輕固然是漂亮,但不漂亮也有不漂亮的美。究竟的佛法看生死是圓融的,真空妙有是一貫的。所以大傢念《心經》就要曉得“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知道真空妙有是一體。 依這個道理,《楞嚴經》在指導大傢修證佛法的某一階段上,稱萬象為幻有,說“幻妄稱相”,一切萬有的現象是幻妄的,又說“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它的本體真性,稱為妙覺明體,告訴我們真與妄之間的關係。“是以若偏執相而成妄”,我們如果偏重在現象這邊,太著相,那就掉到虛妄境界的這一邊。妄,並不是指妄念,因為大傢用妄念這個觀念習慣瞭,很容易把它解釋為一個一個念頭的妄念。這裏的“幻妄稱相”和“若偏執相而成妄”,是說我們太著相的這一邊、有的這一邊去修持,不管你是修哪一種法門,這種偏執就是妄想。“定據性而瀋空”,那如果你說我隻走形而上本體的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則又往往落在偏空,沉溺在空裏,被睏住瞭。所以,我們講修證一定要避免“沉空住寂,滯殼彌封”。一般人隻要一念清淨坐在那裏便以為這個是道,實際上往往是沉空,是住寂。還有我們做功夫也會患“滯殼”的錯誤,是什麼殼啊?就是這個肉體。你做功夫,唉唷!我清淨瞭,發光瞭,其實還是在身殼內作文章,這樣也就是“彌封”,封口被封住瞭,超越不瞭。我們因而生下來,頭頂這裏有個軟軟跳動的部分,一長大瞭,兩三歲這裏就堅硬地封閉起來,叫“彌封”。你我就是在“滯殼”的情況下被自己封起來,許多人就算他打坐,坐得好,還是不齣這麼一迴事,在“滯殼彌封”中玩來玩去,這是很可笑的事情。 斷煩惱小心落斷見 信宗教小心落常見 總之偏執事相,容易成妄,太講性理,容易沉空。因此《宗鏡錄》這一部書告訴我們修持之路,特彆把三藏十二部的精華抽取齣來,告訴我們修持要“性相融通,真妄交徹”,這樣便“不墮斷常之見,能成無盡之宗。”斷見與覺見是很嚴重的。所謂小乘的佛法就落在斷見,認為斷瞭一切煩惱就成空,就成道,這是斷見的觀念。你把相轉瞭,煩惱化去瞭,它的根是不可能沒有的。所以斷煩惱,實際上也就是文學上李太白那兩句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澆愁愁更愁。”煩惱的本身就像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假使煩惱可以斷的話,斷一個妄念,你證一個道。其實你不曉得你覺得很空很清淨,那正是一個大煩惱,隻不過換一個樣子而已。因此煩惱的本身,不是你想的那種斷法去斷瞭就能成道。《維摩經》上不就說“煩惱即菩提”嗎?煩惱本身即是道,這是免你斷煩惱而落斷見。但因此若有人專門找煩惱的事情來乾,那你就落魔障瞭。
評分宗性法師的這本《八識規矩頌通詮》,還是不錯的。
評分四大皆空。佛學認為構成世界的元素都是虛幻的,我們感受的有限存在並非真實的存在,乃是虛幻的存在,因此,無須對各種“渴望”如此執著。從而去掉苦因,瞭卻煩惱。這點我同意,既然知道煩惱的形成,何不換個角度來認識?其目的就是要實現佛教中的“心自在”——一種自我平靜的狀態。提及空,就要說明一下“無我”。佛學認為,人類的煩惱多過於其他的動物,隻因為人類的自我觀念,比其他的動物更強烈。一方麵注重自我的獲得,另一方麵注重外在的認同。我的理解是,無我,不涉及、不評價,任由世界在身邊經過,與己無關,肉體與世界一道,隻有思想在飄蕩。其中不評價,是剋裏希那穆提禪學裏的基本理論,是通往心靈自由的路。尼采的理論,在酒神文化上,也涉及到忽視外在評價和認同,從而發揮自己的能力的內涵,但無專門論述。
評分四大皆空。佛學認為構成世界的元素都是虛幻的,我們感受的有限存在並非真實的存在,乃是虛幻的存在,因此,無須對各種“渴望”如此執著。從而去掉苦因,瞭卻煩惱。這點我同意,既然知道煩惱的形成,何不換個角度來認識?其目的就是要實現佛教中的“心自在”——一種自我平靜的狀態。提及空,就要說明一下“無我”。佛學認為,人類的煩惱多過於其他的動物,隻因為人類的自我觀念,比其他的動物更強烈。一方麵注重自我的獲得,另一方麵注重外在的認同。我的理解是,無我,不涉及、不評價,任由世界在身邊經過,與己無關,肉體與世界一道,隻有思想在飄蕩。其中不評價,是剋裏希那穆提禪學裏的基本理論,是通往心靈自由的路。尼采的理論,在酒神文化上,也涉及到忽視外在評價和認同,從而發揮自己的能力的內涵,但無專門論述。
評分這本書可以作為我的人生啓濛
評分這書講得簡單易懂很好
評分這書講得簡單易懂很好
評分學習 學習 唯識宗 法相宗
唯識學經論詮釋叢書·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識規矩頌》通詮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