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

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江國強 著
圖書標籤:
  • EDA
  • 集成電路設計
  • 數字電路
  • 模擬電路
  • 驗證
  • 測試
  • FPGA
  • ASIC
  • 電子設計自動化
  • 電路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193156
版次:1
商品編碼:1118182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頁數:31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編著者江國強。 EDA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縮寫,在20世紀90年代初從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的概念發展而來的。EDA技術是以計算機為工具,設計者在EDA軟件平颱上,用硬件描述語言(HDI.)完成設計文件,然後由計算機自動地完成邏輯編譯、化簡、分割、綜閤、優化、布局、布綫、仿真,直至對於特定目標芯片的適配編譯、邏輯映射和編程下載等工作。EDA技術的齣現,極大地提高瞭電路設計的效率和可靠性,減輕瞭設計者的勞動強度。

內容簡介

  《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編著者江國強。
  本書分為7章,包括EDA技術概述、EDA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VHDL、 Verilog HDL、常用EDA工具軟件、可編程邏輯器件和EDA技術的應用。另外 ,附錄部分介紹瞭偉福EDA6000和友晶DE2等,EDA實驗開發係統的使用方法 ,供具有不同實驗設備的讀者學習或參考。
  EDA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電路設計技術,它的重要作用逐步被我 國的産業界、科技界和教育界認可。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工科電子類、通 信信息類、自動化類專業“EDA技術”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技 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 EDA技術概述 1
1.1 EDA技術及發展 1
1.2 EDA設計流程 2
1.2.1 設計準備 2
1.2.2 設計輸入 3
1.2.3 設計處理 3
1.2.4 設計校驗 4
1.2.5 器件編程 4
1.2.6 器件測試和設計驗證 5
1.3 硬件描述語言 5
1.3.1 VHDL 5
1.3.2 Verilog HDL 6
1.3.3 AHDL 6
1.4 可編程邏輯器件 6
1.5 常用EDA工具 7
1.5.1 設計輸入編輯器 7
1.5.2 仿真器 8
1.5.3 HDL綜閤器 8
1.5.4 適配器(布局布綫器) 8
1.5.5 下載器(編程器) 9
本章小結 9
思考題和習題 9
第2章 EDA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 10
2.1 Quartus II軟件的主界麵 10
2.2 Quartus II的圖形編輯輸入法 12
2.2.1 編輯輸入圖形設計文件 12
2.2.2 編譯設計文件 16
2.2.3 仿真設計文件 18
2.2.4 編程下載設計文件 22
2.3 Quartus II宏功能模塊的使用方法 28
2.3.1 設計原理 28
2.3.2 編輯輸入頂層設計文件 28
2.3.3 仿真頂層設計文件 34
2.3.4 圖形文件的轉換 35
2.4 嵌入式邏輯分析儀的使用方法 37
2.4.1 打開SignalTap II編輯窗口 37
2.4.2 調入節點信號 38
2.4.3 參數設置 39
2.4.4 文件存盤 39
2.4.5 編譯與下載 39
2.4.6 運行分析 39
2.5 嵌入式鎖相環的設計方法 40
2.5.1 嵌入式鎖相環的設計 40
2.5.2 嵌入式鎖相環的仿真 43
2.5.3 使用嵌入式邏輯分析儀觀察嵌入式鎖相環的設計結果 43
2.6 設計優化 44
2.6.1 麵積與速度的優化 44
2.6.2 時序約束與選項設置 45
2.6.3 Fitter設置 45
2.7 Quartus II的RTL閱讀器 45
本章小結 46
思考題和習題 47
第3章 VHDL 48
3.1 VHDL設計實體的基本結構 48
3.1.1 庫、程序包 49
3.1.2 實體 49
3.1.3 結構體 50
3.1.4 配置 50
3.1.5 基本邏輯器件的VHDL描述 51
3.2 VHDL語言要素 54
3.2.1 VHDL文字規則 54
3.2.2 VHDL數據對象 56
3.2.3 VHDL數據類型 57
3.2.4 VHDL的預定義數據類型 57
3.2.5 IEEE預定義的標準邏輯位和矢量 59
3.2.6 用戶自定義數據類型方式 59
3.2.7 VHDL操作符 59
3.2.8 VHDL的屬性 62
3.3 VHDL的順序語句 63
3.3.1 賦值語句 64
3.3.2 流程控製語句 64
3.3.3 WAIT語句 70
3.3.4 ASSERT(斷言)語句 71
3.3.5 NULL(空操作)語句 71
3.4 並行語句 71
3.4.1 PROCESS(進程)語句 72
3.4.2 塊語句 73
3.4.3 並行信號賦值語句 74
3.4.4 子程序和並行過程調用語句 76
3.4.5 元件例化(COMPONENT)語句 78
3.4.6 生成語句 80
3.5 VHDL的庫和程序包 82
3.5.1 VHDL庫 82
3.5.2 VHDL程序包 83
3.6 VHDL設計流程 84
3.6.1 編輯VHDL源程序 84
3.6.2 設計8位計數顯示譯碼電路頂層文件 86
3.6.3 編譯頂層設計文件 87
3.6.4 仿真頂層設計文件 87
3.6.5 下載頂層設計文件 88
3.7 VHDL仿真 88
3.7.1 VHDL仿真支持語句 88
3.7.2 VHDL測試平颱軟件的設計 90
本章小結 94
思考題和習題 94
第4章 Verilog HDL 97
4.1 Verilog HDL設計模塊的基本結構 97
4.1.1 模塊端口定義 97
4.1.2 模塊內容 98
4.2 Verilog HDL的詞法 100
4.2.1 空白符和注釋 100
4.2.2 常數 100
4.2.3 字符串 101
4.2.4 關鍵詞 101
4.2.5 標識符 101
4.2.6 操作符 101
4.2.7 Verilog HDL數據對象 105
4.3 Verilog HDL的語句 107
4.3.1 賦值語句 107
4.3.2 條件語句 108
4.3.3 循環語句 111
4.3.4 結構聲明語句 113
4.3.5 語句的順序執行與並行執行 116
4.4 不同抽象級彆的Verilog HDL模型 117
4.4.1 Verilog HDL的門級描述 118
4.4.2 Verilog HDL的行為級描述 118
4.4.3 用結構描述實現電路係統設計 120
4.5 Verilog HDL設計流程 122
4.5.1 編輯Verilog HDL源程序 122
4.5.2 設計BCD加法器電路頂層文件 124
4.5.3 編譯頂層設計文件 125
4.5.4 仿真頂層設計文件 125
4.5.5 下載頂層設計文件 125
4.6 Verilog HDL仿真 125
4.6.1 Verilog HDL仿真支持語句 125
4.6.2 Verilog HDL測試平颱軟件的設計 128
本章小結 131
思考題和習題 132
第5章 常用EDA工具軟件 134
5.1 ModelSim 134
5.1.1 ModelSim的圖形用戶交互方式 134
5.1.2 ModelSim的交互命令方式 138
5.1.3 ModelSim的批處理工作方式 140
5.1.4 ModelSim與Quartus II的接口 141
5.2 Quartus II 9.0軟件的使用方法 142
5.2.1 Quartus II軟件的安裝 142
5.2.2 Quartus II軟件的主界麵 144
5.2.3 Quartus II的仿真方法 145
5.2.4 Quartus II宏功能模塊的使用方法 149
5.2.5 在Quartus II 9.0中使用ModelSim仿真 151
5.3 基於Matlab/DSP Builder的DSP模塊設計 156
5.3.1 設計原理 157
5.3.2 建立Matlab設計模型 157
5.3.3 Matlab模型仿真 162
5.3.4 Signal Compiler使用方法 164
5.3.5 使用ModelSim仿真 166
5.3.6 硬件實現與測試 167
5.3.7 DSP Builder的層次設計 169
5.4 Nios II嵌入式係統開發軟件 169
5.4.1 Nios II的硬件開發 170
5.4.2 調整SDRAM地址 177
5.4.3 生成Nios II硬件係統 177
5.4.4 Nios II係統的調試 193
5.4.5 Nios II的常用組件與編程 198
5.4.6 SOPC的應用 206
5.5 Qsys係統集成軟件 216
5.5.1 Qsys的硬件開發 216
5.5.2 Qsys係統的編譯與下載 220
5.5.3 Qsys係統的調試 222
本章小結 224
思考題和習題 225
第6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 226
6.1 PLD的基本原理 226
6.1.1 PLD的分類 226
6.1.2 陣列型PLD 229
6.1.3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 232
6.1.4 基於查找錶(LUT)的結構 234
6.2 PLD的設計技術 236
6.2.1 PLD的設計方法 236
6.2.2 在係統可編程技術 237
6.2.3 邊界掃描技術 240
6.3 PLD的編程與配置 240
6.3.1 CPLD的ISP方式編程 241
6.3.2 使用PC的並口配置FPGA 241
6.4 Altera公司的PLD係列産品簡介 243
6.4.1 Altera高端Stratix FPGA係列 243
6.4.2 Altera中端FPGA的Arria係列 244
6.4.3 Altera低成本FPGA的Cyclone係列 245
6.4.4 Altera低成本CPLD的MAX係列 245
6.4.5 Altera硬件拷貝HardCopy ASIC係列 246
本章小結 246
思考題和習題 247
第7章 EDA技術的應用 248
7.1 組閤邏輯電路設計應用 248
7.1.1 運算電路設計 248
7.1.2 編碼器設計 249
7.1.3 譯碼器設計 251
7.1.4 數據選擇器設計 253
7.1.5 數據比較器設計 254
7.1.6 ROM的設計 256
7.2 時序邏輯電路設計應用 258
7.2.1 觸發器設計 258
7.2.2 鎖存器設計 260
7.2.3 移位寄存器設計 261
7.2.4 計數器設計 263
7.2.5 隨機讀寫存儲器RAM的設計 265
7.3 基於EDA的數字係統設計 267
7.3.1 計時器的設計 267
7.3.2 萬年曆的設計 271
7.3.3 8位十進製頻率計設計 275
本章小結 281
思考題和習題 282
附錄A EDA6000實驗開發係統 284
A.1 EDA600

前言/序言


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 一本麵嚮未來的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實踐指南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數字集成電路(IC)作為現代電子設備的核心,其設計與製造的復雜度與日俱增。從智能手機的處理器到高性能服務器的芯片,再到嵌入式係統的各個角落,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術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極大地提高瞭設計效率,縮短瞭産品上市時間,更是推動瞭集成電路性能的不斷突破。 《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正是這樣一本深刻理解當前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挑戰,並提供切實可行解決方案的權威著作。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堆砌,而是緊密結閤業界最新的設計流程、工具和技術趨勢,為讀者提供瞭一套係統、全麵且極具實踐指導意義的EDA設計框架。無論您是正在攻讀相關專業的研究生,還是奮戰在IC設計一綫的設計工程師,亦或是希望深入瞭解數字電路設計全貌的硬件開發者,《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都將是您寶貴的參考資料。 本書的獨特價值與核心內容概述: 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理論與實踐深度融閤”的編寫理念。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一堆EDA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是將EDA技術置於整個數字集成電路設計生命周期的宏觀視角下進行闡述。從需求分析、邏輯設計,到物理實現、驗證測試,本書都進行瞭詳盡的剖析,並且針對每一個環節,都深入講解瞭與之相關的EDA工具和關鍵技術。 一、 從邏輯到物理:數字設計流程的現代化解讀 本書將現代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流程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重點突齣瞭“高層次綜閤(HLS)”和“先進工藝節點設計”這兩個前沿方嚮。 高層次綜閤(HLS): 傳統的RTL(Register Transfer Level)設計,雖然精細但開發周期長,尤其是在應對日益龐大的設計規模時,其效率瓶頸愈發明顯。本書詳細介紹瞭HLS技術,它允許設計者使用C/C++等高級語言進行設計,並通過EDA工具自動將其轉化為優化的RTL代碼。這不僅能夠大幅提升設計效率,而且使得算法工程師能夠直接參與到硬件設計過程中,縮短從算法到硬件的轉化周期。本書將深入講解HLS的基本原理、常用的HLS工具(如Xilinx Vitis HLS, Intel HLS Compiler等)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針對不同的性能、麵積和功耗目標來優化HLS設計。讀者將學會如何編寫高效的C/C++代碼以生成高質量的RTL,並理解HLS工具背後的優化策略。 先進工藝節點設計: 隨著半導體工藝嚮7nm、5nm甚至更小的節點邁進,物理設計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短溝道效應、漏電流增加、互連綫擁塞、功耗密度過高等。本書針對這些挑戰,深入講解瞭先進工藝節點下的物理設計方法。這包括: 物理驗證(Physical Verification): DRC(Design Rule Checking)、LVS(Layout Versus Schematic)等基礎物理驗證流程的重要性,以及在先進工藝下需要關注的特殊規則和檢查項。 布局(Placement)與布綫(Routing): 如何利用先進的EDA工具來解決密集布局、時鍾樹綜閤(CTS)帶來的挑戰,以及解決關鍵路徑延時、串擾等問題。 功耗與可靠性分析(Power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在先進工藝下,功耗和可靠性成為設計成功的關鍵因素。本書將介紹如何利用EDA工具進行動態功耗、靜態功耗的分析,以及EM(Electromigration)、IR-Drop(Voltage Drop)等可靠性問題的評估與修復。 寄生參數提取(Parasitic Extraction): 高精度寄生參數提取對於先進工藝下的時序和功耗分析至關重要。本書將闡述其重要性以及相關的EDA工具。 二、 核心EDA工具與技術深度剖析 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對當前業界主流EDA工具的功能和應用進行瞭深入的介紹。雖然具體工具的更新換代很快,但本書會側重於那些“通用且核心的EDA技術和理念”,使讀者能夠舉一反三,快速掌握新工具。 邏輯綜閤(Logic Synthesis): 深入講解從RTL到門級網錶的轉化過程,以及如何通過綜閤工具(如Synopsys Design Compiler, Cadence Genus等)來優化設計性能(速度)、麵積和功耗。本書將詳細闡述綜閤的輸入(RTL)、輸齣(網錶)、目標庫、約束文件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腳本和交互式命令來控製綜閤過程。讀者將瞭解層次化綜閤、時序驅動綜閤、麵積驅動綜閤等優化技術。 靜態時序分析(Static Timing Analysis - STA): STA是驗證數字電路時序性能的金標準。本書將深入講解STA的原理,包括建立時間(Setup Time)、保持時間(Hold Time)違例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STA工具(如Synopsys PrimeTime, Cadence Tempus等)進行詳細的時序檢查和優化。讀者將學會解讀STA報告,理解各種時序約束(Clock Constraints, Input/Output Delay Constraints)的重要性,並掌握如何通過時序優化技術(如插入緩衝器、門控時鍾、調整邏輯深度等)來滿足設計要求。 功能驗證(Functional Verification): 隨著設計規模的增長,驗證的復雜性已遠超設計本身。本書將重點介紹“基於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的驗證方法”,這是當前業界標準。讀者將深入理解UVM的組件(Sequencer, Driver, Monitor, Scoreboard等)如何協同工作,實現高效、可重用、可擴展的驗證環境。本書還將探討其他驗證技術,如形式驗證(Formal Verification)在查找潛在設計缺陷方麵的作用,以及仿真加速技術(如SDS、XA等)在縮短驗證周期中的應用。 物理設計(Physical Design): 這一環節是RTL設計轉化為最終芯片版圖的關鍵。本書將詳細介紹版圖設計工具(如Synopsys IC Compiler II, Cadence Innovus等)的使用流程,包括: DFT(Design for Testability): 為保證芯片的可測試性,需要集成各種DFT結構,如掃描鏈(Scan Chain)、BIST(Built-In Self-Test)等。本書將介紹DFT的基本概念和實現方法,以及相關的EDA工具。 版圖規劃(Floorplanning): 閤理的版圖規劃是實現高性能、低功耗設計的基礎,本書將講解如何進行宏單元的放置、電源網絡的規劃等。 時鍾樹綜閤(Clock Tree Synthesis - CTS): 確保時鍾信號以最小的偏斜(Skew)和不匹配(Jitter)到達所有觸發器,是高速設計中的關鍵挑戰。本書將深入講解CTS的原理和工具使用。 布局與布綫(Placement and Routing): 詳細介紹如何利用工具實現高密度的布局和優化的布綫,以滿足時序、功耗和麵積的要求。 三、 深入理解EDA背後的原理與算法 本書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工具的“黑箱”操作層麵,而是“揭示瞭EDA工具背後所依賴的核心算法和原理”。 圖論在EDA中的應用: 很多EDA問題,如邏輯優化、時序分析、布綫路由等,都可以抽象成圖論問題。本書將介紹圖論的基本概念,如節點、邊、圖的錶示方法,以及這些概念如何應用於優化設計。 優化算法: 邏輯綜閤、布局布綫等環節都涉及到復雜的優化問題,本書將適度介紹一些核心的優化算法,如啓發式搜索算法(Heuristic Search)、貪婪算法(Greedy Algorithm)、綫性規劃(Linear Programming)等,讓讀者理解EDA工具是如何做齣“智能”決策的。 機器學習在EDA中的前沿應用: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學習也逐漸被引入EDA領域,用於加速設計收斂、優化設計結果。本書將探討這一前沿方嚮,介紹機器學習在EDA中的一些典型應用場景。 四、 實踐導嚮與案例分析 理論結閤實踐是本書的生命綫。本書會提供大量的“實際設計案例和練習”,涵蓋瞭從簡單的組閤邏輯到復雜的時序邏輯,從基礎的RTL設計到完整的SoC(System-on-Chip)設計流程。 實戰項目: 書中會引導讀者完成一些具有代錶性的設計項目,例如:設計一個簡單的CPU控製器、一個高性能的DSP單元、一個低功耗的通信接口等。通過這些項目,讀者可以親身體驗EDA工具在實際設計中的應用,並加深對設計流程的理解。 代碼示例: 書中提供的Verilog/VHDL代碼示例都經過精心設計,結構清晰,易於理解,並與EDA工具的實際應用緊密結閤。 疑難解答: 針對讀者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本書會提供詳細的解答和解決方案。 本書適閤的讀者群體: 在校學生: 電子工程、微電子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希望係統學習集成電路設計流程和EDA工具。 IC設計工程師: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設計師,都可以從本書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靈感,瞭解最新的設計方法和技術趨勢。 FPGA工程師: FPGA開發同樣離不開EDA工具,本書的內容將幫助FPGA工程師更深入地理解硬件設計原理,並優化設計性能。 硬件架構師與係統工程師: 對集成電路設計有宏觀瞭解,希望深入理解芯片設計實現過程中EDA所扮演的角色。 對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感興趣的開發者: 想要跨越到硬件設計領域,瞭解從想法到芯片的完整過程。 結語: 《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並非一本速成手冊,而是一本引導讀者深入理解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本質的修行之書。它鼓勵讀者不僅僅停留在對工具的錶麵使用,而是去探索EDA技術背後的數學原理、算法思想,從而能夠更靈活、更高效地解決實際設計中遇到的難題。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電子産業中,掌握先進的EDA技術,就是掌握瞭通往未來創新的鑰匙。這本書,將是您在這條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同行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對嵌入式係統開發有著濃厚興趣的工程師,最近在研究如何更高效地進行硬件設計,因此,《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這本書引起瞭我的注意。這本書的係統性非常強,它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特定的EDA工具,而是從宏觀層麵介紹瞭整個EDA流程,這對於我理解整個硬件開發鏈條非常有幫助。書中關於係統級設計和硬件加速的章節,對我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我期待它能提供關於如何利用EDA技術來優化嵌入式係統的性能、功耗和成本的實踐建議。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更好地將軟件和硬件結閤起來的工具和方法,而EDA技術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橋梁。這本書深入講解瞭從RTL設計到門級網錶的轉換,以及在物理實現過程中麵臨的各種挑戰,這讓我對整個芯片設計過程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在實際項目中應用這些EDA技術,從而提升我的嵌入式係統設計能力,構建齣更強大、更高效的電子産品。

評分

我是一名電子工程的老兵,從業多年,見證瞭EDA技術的飛速發展。《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這本書,即使是對於像我這樣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說,也提供瞭不少新的視角和寶貴的信息。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先進工藝節點的EDA挑戰和解決方案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對於我理解和應對當前半導體行業快速迭代的技術趨勢至關重要。書中對於物理設計流程中寄生參數提取、時鍾樹綜閤(CTS)以及功耗和可靠性分析的深入探討,都觸及到瞭實際工程中的痛點和難點。這些內容不僅提供瞭理論上的解釋,更重要的是,它分享瞭在這些復雜問題上可能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我還在期待閱讀關於低功耗設計、混閤信號設計以及新興的AI輔助設計等章節,這些都是當前電子設計領域的熱點和未來發展方嚮。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前瞻性和實用性,它能夠幫助資深工程師及時更新知識庫,掌握最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工具,從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評分

作為一名對前沿科技充滿好奇心的學生,我最近在圖書館發現瞭一本《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我還沒有完全讀完,但我對它在數字邏輯設計和係統驗證方麵的講解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書中對硬件描述語言(HDL),如Verilog和VHDL的介紹,以及如何運用它們來描述和實現復雜的數字電路,讓我對數字邏輯設計的魅力有瞭更深的認識。它詳細地解釋瞭綜閤、布局、布綫等EDA流程,並配以大量的圖示和示例,這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份極佳的入門指南。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時序分析和功耗優化的章節,這都是在實際設計中非常關鍵但又常常被忽略的環節。書中提到的驗證方法和技術,例如驗證平颱搭建、測試嚮量生成以及覆蓋率分析,更是讓我看到瞭如何確保設計的正確性和可靠性。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講解,它通過引導讀者一步步構建和驗證設計,讓我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我堅信,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並掌握現代電子係統設計的方法和技術,為我未來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我是一名工程技術領域的從業者,最近偶然翻閱到一本名為《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的圖書,盡管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完,但僅憑其涵蓋的廣度和深度,就能預感到這將是我職業生涯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從我接觸到的章節來看,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注重實際操作與工程實踐的結閤。它清晰地闡述瞭EDA(電子設計自動化)的起源、發展以及在現代電子係統設計中的核心地位。書中對各種EDA工具的介紹,如邏輯綜閤、布局布綫、仿真驗證等,都顯得非常到位,並且很可能包含瞭最新的技術進展和行業標準。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FPGA和ASIC設計的章節,因為這正是我工作中經常需要麵對的挑戰。能夠係統地學習到這些前沿技術,並瞭解其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案例,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這本書的設計思路,即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循序漸進,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無疑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紮實的EDA知識體係,並有效地提升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我個人非常欣賞這種由淺入深、由錶及裏的講解方式,它使得復雜的EDA技術不再令人望而卻步,而是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

評分

作為一名對芯片設計充滿熱情的愛好者,我最近接觸到瞭一本《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這本書的排版和內容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式,從數字電路的基礎概念講到復雜的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讓人感覺條理清晰,易於跟隨。我非常喜歡書中對各種EDA工具的介紹,它們就像是為我們搭建數字世界的積木,讓原本抽象的電路設計變得直觀可感。尤其是在仿真和驗證方麵,書中提供的案例和方法,能夠幫助我理解如何確保設計的功能性和性能,這對於我學習如何構建一個可靠的數字係統非常有幫助。我注意到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技術,更注重培養讀者的工程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鼓勵我們主動去嘗試、去探索,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我期待著書中關於FPGA和ASIC設計的具體實踐內容,能夠幫助我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設計能力。我相信,這本書將是每一個想要深入瞭解EDA世界的人不可或缺的夥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