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國學術文化名著:中古歐洲史》係編譯者於1920至1922年在北京大學史學係講授中古歐洲史的講義,大部分內容以魯濱遜所著《西部歐洲史》一書中前29章為藍本。關於文明史方麵,則取材於魯濱遜與人閤著的《歐洲史大綱》第一捲加以補充。書中對中古世紀歐洲各國政治、經濟、思想及美術進行敘述和討論,尤其重視基督教教會的介紹,對所述人類活動中的重要人物如羅馬教皇、查理曼大帝、馬丁·路德等人一生及其事業予以瞭研究和討論。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魯濱遜是美國的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和學者,他的這本教科書的風行,是沒有能和他競爭的。我希望他現在靠瞭何先生給他的這一套優美的華服,在我國能受到更大的歡迎。
——陳衡哲
何先生是一位史學傢、教育傢、齣版傢……何先生終身盡瘁於教育、學術、文化事業,其同事、學生遍布海內外,因此追慕先生的治學、辦校的精神及高風亮節,定將鼓勵我們為振興中華,共同奮鬥。
——周榖城
目錄
序
弁言
第一捲 蠻族之入侵及基督教會之事業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本書之目的
第二節 曆史之起訖
第三節 中古時代之意義
第二章 蠻族入侵以前之歐洲
第一節 羅馬帝國統一之原因
第二節 羅馬帝國衰替之原因
第三節 羅馬文化之衰替及基督教之傳入
第四節 紀元初年之基督教會
第五節 東部羅馬帝國
第三章 日耳曼種人之入侵及羅馬帝國之瓦解
第一節 西Goth王國與Vandal王國之建設及匈奴之入侵
第二節 東Goth王國之建設
第三節 羅馬文學之衰替
第四節 東帝Justinian之武功及Lombard種人之入侵
第五節 Frank王國之建設
第六節 Frank王國之政情
第七節 蠻族與羅馬文化之融閤
第八節 中古時代之事業
第四章 羅馬教皇之興起
第一節 基督教會得勢之原因
第二節 中古教會之政權
第三節 羅馬教皇得勢之原因及其機關之發達
第四節 羅馬教皇Gregory the Great
第五章 修道士及日耳曼種人之人教
第一節 清修主義及寺院製度
第二節 英倫三島中之傳道事業
第三節 歐洲大陸上之傳道事業
第二捲 封建製度之發達及民族國傢之興起
第六章 Charles Martel及Pippin
第一節 Charles Martel之內政
第二節 迴教之興起
第三節 迴教徒之武功迴教國
第四節 Pippin之篡位
第五節 Pippin與羅馬教皇之攜手
第七章 Charlemagne
第一節 Charlemagne之性情
第二節 Charlemagne之徵服Saxon種人
……
第三捲 皇帝與教皇之爭雄及十字軍
第四捲 中古時代之一般狀況
第五捲 學問復興
第六捲 宗教改革及宗教戰爭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五節 封建時代之私鬥
若就封建時代之規則及契約而論,則條分縷析,幾乎事事皆有極詳細之規定,似可維持當日之秩序及個人之自由。然試讀當日之編年史,則大局之紛擾,乾戈之雲攘,無以復加。除教會外,幾皆惟力是視。如諸侯而無力者,即無望其附庸之能盡其責。所謂忠順,本屬維持秩序之唯一原理,而食言之輩,在當時無論為諸侯或為附庸,亦正不一其人也。
為附庸者,一旦有不滿於其諸侯之意,每易人而事之。而附庸並有易主之權利,如諸侯不能公平司法,即可為易主之理由。然附庸易主之事,往往為謀利起見,遂背故主。故當日易主之事,史不絕書。凡附庸之有力者,或諸侯之無能者,則易主之舉,往往隨之而起。
封建時代,除戰爭外無法律;所謂法律,即是戰爭。當時貴族,除戰爭外無職業;所謂職業,即是戰爭。諸侯附庸,好勇狠鬥。權利嘗有衝突之跡,人民皆有貪得無厭之心。故戰爭流血,習以為常。為附庸者,至少必與四種人戰:其一,與其諸侯戰;其二,與主教或住持戰;其三,與其同僚戰;第四,與其屬下之附庸戰。故封建之約束,不但不能擔保大局之和平,反一變而為爭鬥之導綫。人人皆存幸災樂禍之心。不特此也,即傢庭之內,亦時起蕭牆之禍。因爭奪傢産之故,每有子與父鬥,弟與兄鬥,侄與叔鬥之事雲。
在理論上,為諸侯者,既有司法之權,當然有排難解紛之責。然往往無能為力,亦不願為力,蓋恐一旦判決,無法執行,反增睏難也。故為附庸者,每有爭執,唯有訴諸武力之一途;爭鬥一事,遂為其一生最大之事業。爭鬥之事,並受法律之承認。十三世紀之法國法律及一三五六年德國之金令(Golden Bull)均無禁止爭鬥之規定!不過謂爭鬥之事,須以光明正大齣之耳。
爭鬥既息,則比武以資消遣。兩軍對壘,有同真戰。羅比武馬教皇及宗教大會常下禁止之令,即國王亦然。然國王喜鬥者多,故每貽齣爾反爾之誚。
……
前言/序言
我國人研究西洋曆史的道路,凡有兩條,一是讀西洋曆史名著的原本,一是讀中國人自己的編著或譯本。
自十九世紀以來,西洋的曆史學,靠瞭新材料的發見,及新史觀的興起,他的發達真可以說是一日韆裏;而曆史名傢的著作,也是日新月異,美不勝收。所以我們若能直接讀他們的著作,實是研究西史的一條最簡捷,最有效果的道路。但不幸因為文字的睏難,因為書籍的昂貴和難緻,這一條路便成為少數學者的私徑瞭。於是大多數的學子,便不得不嚮第二條路走去。但第二條路也不是平坦大道。現在我國人自己所編的西洋史,在性質及數量上,均尚免不掉貧乏的譏評。國中為曆史而研究西洋曆史的人,已經不多;加之這一類少數的學者,又大都執教鞭於國內各大學,甚少閉門著書的機會。而西洋曆史的材料,在國內更不易得,此尤足增加著書的睏難和失望。
至於譯書的一件事呢,在錶麵上看來,他似乎是極易的,但實際上亦有許多睏難。第一,曆史的著作,大抵是偏於學術的,所以他定不能得到群眾的狂熱歡迎,因此,人們或因得不到相當的報酬而氣餒。第二,凡是文筆清通的人,都能譯幾篇文藝小品,而不緻有大舛誤;但假使你不曾研究過曆史,你譯齣來的史學名著,怕就要免不瞭“貽笑大方”“貽害後學”的一類考語瞭。第三,曆史是最富於人性的一個學術,所以他的取材及範圍,亦當以人為根據。歐美人所著的曆史,在我們東方人用世界的眼光看來,有許多是纍贅可刪的,有許多是應當增加材料的。但這一件事更不易做,更非素無曆史研究,或乏世界眼光者,所能下筆瞭。因此三個原因,曆史名著的好譯本,在今日的學術界中,遂等於鳳毛麟角。
民國學術文化名著:中古歐洲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中古歐洲史 自古以來,書便是人類靈魂的伴侶,在中國,有“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警示;在西方,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格言。處於不同的社會時期,身在不同的術業當中,名傢學者們各抱著不同的閱讀心態,有些是書迷,有些是書癡,有些是書的攫取者,有些是書的捍衛者;同時他們形成瞭迥異的閱讀習慣,甚至由此産生瞭許多佳話。當我們走進這個名傢閱讀的大觀園,一定會被他們讀書的故事深深吸引,更會為他們的讀書心得和做人智慧頷首贊嘆。上周著名主持人梁文道來到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時,給深圳市民提到一個閱讀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更有效率的辦法,就是讀得更多。其實在曆史上,這種“讀得更多”而成為大學問傢的例子比比皆是。魯迅就對青年提齣讀書應博覽的建議。他認為,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乾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科的,偏看看理科書,“看看彆個在那裏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迴事。這樣子,對於彆人,彆事,可以有更深的瞭解。在博的基礎上,要漸擇而入於己所愛的一門或幾門。”
評分
☆☆☆☆☆
印度幅員居中國三之二。在昔,其國物産之備,文字之盛,製造之精,中國而外,無與比倫。國內部落,各為君長。明中葉,有部長名巴白者,霸於諸部,自立為帝,號其朝曰:“泰麥”。萬曆間,有英京倫敦商賈數人,閤資創貿易公司於印度,以通商東土,曰:“印度公司”,英君給以憑照,準在東土通商,不許他商繼跡。初僅於印度濱海數處,購地造屋,若村落
評分
☆☆☆☆☆
還沒有看,以後準備看。
評分
☆☆☆☆☆
好。
評分
☆☆☆☆☆
好。
評分
☆☆☆☆☆
然,不數年貿易日盛。嗣因印人時與構難,英君又準其在印用兵自衛,於是購兵船,舉官長,練兵丁,築炮颱,規模漸擴。
評分
☆☆☆☆☆
絕對是好書,價格也便宜,很值得一讀。
評分
☆☆☆☆☆
論到此處,我們要論一論曆史理論的係統是由些什麼部分組成的瞭。前邊說過,曆史理論是以一般就種種史的事實研究其普通的性質及形式,以明一以貫之的理數為目的的。史的事實為何?簡約言之,便是構成人類經曆的諸般事實。在曆史理論上所研究考察的事物全體,即是此人類生活的經曆。此處所謂人類生活的經曆,不是指那作為一個動物在自然界的人類生存的經曆而言,乃是指那為意識的活動的一個社會的生物的人類生活的經曆而言。此種意義的人類生活的經曆,其性質決非單純,實為一種復雜的組成物。人類的經曆,是一個概括的名稱,包括人類在種種範圍內團體生活的總閤。人類在社會上,為一個人而生存,為氏族的一員而生存,為各種社團的一員而生存,為一國民的一員而生存,為民族的一員而生存,又為全人類的一員而生存。故吾人有個人的生活,有氏族的生活,有種種社團的生活,有國民的生活,有民族的生活,又有人類的生活。人類生活的經曆,即由這些種種生活相湊泊相錯綜而成。我們要想瞭解人類經曆的總體,不能不就此種種生活下一番剖析分解的工夫,一一加以精細的研究
評分
☆☆☆☆☆
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也是“博讀”的忠實擁護者。他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嚮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彆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係,一些有價值的啓示,也許正産生於半通之中。采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習慣是一個人如影隨形的伴侶,不同的習慣往往會形成不同的結果。縱觀古今中外名人的閱讀習慣,我們會驚嘆閱讀的方式是如此多樣:一目十行型、水滴石穿型、還有“餓狼”型、“牛嚼”型等等……但無論是哪種方式,他們都去粗存精,將知識的營養吸收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