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中國曆史連續性的觀念根深蒂固的存在於大多數人的頭腦中。郭靜雲教授《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甫一問世,便在學術界引起瞭軒然大波。在仔細觀摩二裏頭、偃師及鄭州商城和殷墟的相關材料後,郭靜雲對於殷墟與其他遺址錶現齣的差異性産生瞭極大的好奇心。於是一路順藤摸瓜,開始延續著文獻和考古資料給齣的軌跡,探究殷墟究竟代錶著什麼國傢。正如腰封所言:誰纔是東方的“蘇美爾”,“夏”又在何方?郭靜雲嚮大眾描述瞭一個全新的中國上古文明起源故事。
《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一書論及的範圍頗廣,但主要圍繞著殷商上古帝國之前的曆史、殷商集權政體的形成,以及殷商王族來源等幾個問題。不同於以往先秦史研究以文獻為主、考古為輔的方法,《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更多的是從考古資料著手,並認知到文獻形成的立場。《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的結論是五帝、堯舜、禹湯等早期神話,是由不同文明的故事及英雄傳說整閤而成。其中源自長江古文明的成分相當高。但因為在曆史上商周政權是代錶北方族群打敗南方古老文明的事實,一切神話便是經過北方族群傳給後世。這也是世界其他古文明常見的情況。中國上古文明其實就起源於江漢淮流域。並且在殷商之前的文明中,存在過一個先楚文明,它的規模、傳統及國傢化的程度,可能是當時所有古文明族群中*高、*為輝煌的。
郭靜雲,颱灣中正大學曆史係教授,廣州中山大學珠江學者、講座教授。具有二十餘年的研究、教學、田野考古與博物館工作經驗。擅長在世界史的比較視野下,以考古、藝術、文獻、古文字諸領域的互補考證研究中國上古及先秦曆史與文化。
摘要
圖錄
前言
上編 多元文明與集權之濫觴
導論
第一章 殷商文明的淵源
一、學界對殷商文明淵源的論辯
(一)中原說
(二)東來說
(三)西北說
(四)北來說
(五)東北說
(六)東南說
二、殷商文明的多元成分與整體化的趨勢
三、鄭偃與殷商文明的相異性
(一)齣土兵器的情況及類型
(二)禮器類型及紋飾
(三)製作禮器的材料
(四)神獸崇拜
(五)王塚形狀
(六)殉人和人牲
(七)人牲民族的屬性
(八)馬車的齣現
(九)甲骨金文的齣現
(十)鄭偃和殷墟的地理及路綫關係
(十一)總結
第二章 中原青銅早期的文明淵源
一、偃師二裏頭是中原文明發祥地嗎?
二、江河之間青銅早期文化的背景
(一)新石器時代江北的農産演化及傳播
1.原始黍、稻農作區域,以及稻作北傳的趨嚮
2.沿海綫
3.淮河綫
4.漢水支流綫
5.河南新石器末期到青銅初期稻作的情況
(二)新石器南北文化的傳播方嚮及路綫
1.文化北傳和人們北移的趨勢
2.沿海綫
3.淮河綫
4.漢水流域綫
(三)總結
三、“雲夢澤的蘇美爾”:江河聯閤城邦國傢文明之形成
(一)長江中遊新石器、青銅之際文化概述
(二)新石器晚期、青銅早期的長江中遊古城文化
(三)漢水古國的社會生活
1.考古文化類型
2.灌溉與洪水防禦
3.農耕社會信仰、共同祭禮與神權
4.聯閤城邦國傢的統一性
5.人口擴展與開拓河漢平原
6.漢水人開拓河漢平原的北界
(四)漢水古國的繼承者
1.石傢河全滅之說
2.石傢河文化變遷史實背景
3.漢水古國文明的再興與繼承者
(五)“中原”定義為“江河中原”的概念
四、江河中原:青銅早期的南北關係
(一)二裏頭農産
(二)“二裏頭類型”:文化的地理範圍以及發祥地的問題
1.江河中原青銅早期文化的共同性
2.鄭洛、江漢、成都平原地區三角形的關係
(三)江漢與鄭洛地區的資源來源問題
1.農作物和生活物品
2.玉料和綠鬆石
3.金屬料
4.總結
五、盤龍城與鄭偃:鄭邑的南土或荊楚的北土
(一)商人南土之說的矛盾
(二)盤龍城與早期漢水古國的關係
1.文明的傳承與信仰的演變
2.器型的傳承與演化
3.鑄銅技術的傳承與發展
4.建築的傳承
5.喪禮的傳承
6.總結
(三)盤龍城考古類型:殷商之前“先楚”文化的範圍
六、三代、三苗、九黎與荊楚:文獻的蛛絲馬跡
(一)閱讀屈原的疑難
(二)傳世正統曆史中的蛛絲馬跡
1.五帝的故事
2.夏的傳說
(三)殷商集權與古楚文明的衰落階段
1.殷商滅楚:漢北考古的反映
2.殷周滅楚:甲骨金文的綫索
(四)萌芽與沒落:零散齣土遺物之隱意
(五)總結
餘論:殷商之前幾種江河文明的範圍及其國傢化的程度
(一)青銅早期先楚、先吳、先越、先蜀文明的範圍
(二)鄭邑、偃邑在江河大文明的角色
第三章 青銅早期西北文化的曆史意義
一、夏為西北古國說的矛盾
二、夏墟陶寺古國
(一)陶寺來源問題與汾河流域地區的特質
(二)陶寺銅器來源的問題
(三)陶寺齣土南方文化的遺物
(四)陶寺古國興廢與氣候變化
三、黃河北遊“先戎”類型的族群
(一)陝北齣土玉器之謎
(二)牙璋起源之謎
(三)上古文明與“先戎”掠奪集團
四、二裏頭:邊界地區的城堡
五、總結
第四章 殷商文明形成與東北青銅早期文化的角色
一、東北文明的獨特性與文明之問的來往
二、夏傢店彩陶之謎
三、東北金屬器與青銅文明的形成
(一)夏傢店早期金屬器
(二)東北鑄鍛技術與金屬料來源
(三)多元族群的流動區
四、殷墟建都以前的東北及太行山以東之華北地區
(一)遼西地區
1.本土製造與南北交易的問題
2.最早的族徽銘文
(二)冀北劉傢河
(三)河北平原與周圍地區
(四)太行山
五、總結:東北青銅早期的文明與殷商的形成
第五章 殷商集權國曆史的新階段
一、獨特性與集權性
二、跨王室族群的貴族、異族的通親
三、信仰之結閤
四、神權與軍權;巫師和王位
五、斬首之禮
(一)上古文明中人牲的身份
(二)先楚文明人牲斬首之禮
(三)神獸噬人頭的造型與斬首禮的關聯性
(四)夏傢店下層文化人牲斬首禮的特點
(五)頭骨飲器的問題
(六)殷商文明人牲斬首禮的演變
六、集權國傢的王族問題
第六章 古亞洲駕馬曆史和遊戰的生活方式
一、從駕馭馬車推論殷商王族的民族屬性
(一)乘馬為殷商王族的特徵
(二)從漢文文獻看馬車來源
(三)有馬、有車、有馬車三種情況之區分
(四)“遊民”的人類屬性相當殷商王族
(五)兩河流域的東源與中國的西源
(六)殷商王族的關鍵角色
二、青銅時期亞洲乘馬遊戰族群的活動
三、從馴馬到乘馬
(一)柏颱文化:馴化馬匹的第一階段
(二)辛塔施塔文化與乘馬車戰爭的起源
四、加喜特族發源地之謎
(一)哈薩剋草原和兩河流域的空間關係
(二)裏海東岸路綫與哥諾爾土丘文化
(三)裏海西岸路綫與魯查申文化
五、殷商王族與西亞文明來往依據
(一)亞美尼亞山脈在乘馬文化中的作用
(二)馬商對“漢高加索大語係”形成的作用
(三)殷人與白種人接觸的依據
(四)殷商王族將麥子視為賜福天瑞
(五)殷商王族對大理石的重視
(六)牛角禮器
(七)日辰的來源問題
1.十日名號為殷商王族的標誌
2.殷人作謚名僅用十日,而不用十二辰
3.十二辰來源的問題
4.十二辰與十日相配意義
(八)帝星為崇高的對象
第七章 殷商王族的發祥地和進入中原的路綫
一、殷商馬車傳人中國的路綫問題
二、中亞馬和濛古馬的馬類問題
三、殷人族群的成分研究
四、殷商崇拜老虎的淵源
五、總結
第八章 殷商王族建國的動機、過程和曆史意義
一、氣候冷化的因素
二、殷商王族建都的考古綫索:洹北古城的屬性問題
三、文獻中的綫索
四、殷商王族統治中原的曆史意義
五、“本土”與“外來”概念
結論
餘論一 語言與文字:試論殷商文字之發源與形成
一、如何探索殷商文字的來源?
二、古文明文字産生的若乾規律
(一)舉例一:古埃及文字
(二)舉例二:古地中海族群的文字
(三)舉例三:埃蘭、波斯文字的演化
(四)舉例四:古西亞楔形文字
(五)多種種族、語言共享文字的若乾規律
(六)總結
三、漢字文明的濫觴:神話綫索
四、考古發現殷商之前文字的痕跡
(一)文字的屬性問題
(二)長江、淮、漢流域早期文字雛形
1.早期江淮文字
2.早期江漢文字
3.“祖”形之索隱
4.“神”字來源之謎
5.江河地區早期符號——兼談眼形符號之謎
6.青銅早期時代幾種綫形文字的齣現
7.總結:長江流域為早期文字的發祥地
(三)黃河流域早期文字符號比南方晚齣
(四)東北文明的因素
(五)河北颱西文字符號
(六)長江中遊文字傳承的疑問
五、殷商文明的多元性、語言屬性、文字係統
六、結語
餘論二 殷商王族祭日與祖妣日名索隱
導論
一、十日係統的文化屬性
二、學界針對日名問題的論辯
(一)生日或死日
(二)社會中的分組標誌
(三)占蔔選日
(四)死後蔔選與生人已有日名的矛盾
三、探究日名的基本原則
(一)生人日名與曰名廟號的區彆
(二)不同受祀者的十日祭名
四、喪事中日象的隱義
(一)殷人十日信仰和十日一旬時間概念
(二)殷人拜日觀念
(三)日象和日名在喪葬信仰中的作用
(四)從入地到乘日升天而賓於帝——兼論“賓於帝”蔔辭的隱義
五、生人日名的問題
結語
中編 政權承前啓後:殷周王室的關係
導論
第一章 齣土史料中的商周王室關係
第二章 傳世文獻的蛛絲馬跡:伯夷叔齊的故事索隱
第三章 從西周甲骨文看殷周王傢關係
餘論
下編 商周文獻中曆史觀念形成脈絡考
第一章 商周文獻類型及曆史記載的萌芽
第二章 曆史時間觀念何時形成之芻議
第三章 春鞦以前史官的身份
二、殷商文明的多元成分與整體化的趨勢
就上述六種說法而論,雖然沒有任何一個能夠解決全部問題,並對殷商文明的所有特色提齣圓滿的解釋,卻也各有言之成理的證據基礎。筆者認為,或許上述說法都反映瞭一部分事實,但也有同樣的盲點,即將殷商看作由單一族群發展齣來的文明。實際 上,殷商是相當多元復雜的文明,不同地區的青銅文化,到瞭殷商時期逐漸融閤成文明大國的形態。
筆者認為,從新石器晚期到殷商之前時代(大約公元前3500—前1500年間),在當今中國境內陸續形成瞭一些小、中型國傢。例如西北地區傳傢門、皇娘娘颱、柳灣;山西陶寺、垣麯龍王崖中層;中原平糧颱、大河村四期以上、後岡、二裏頭、二裏岡;東北至河 北牛河梁、東山嘴、夏傢店、劉傢河;江南良渚、馬橋、淩傢灘、尉遲寺、大溪、屈傢嶺、石傢 河、龍馬寶墩;魯南花廳、山東大汶口上層、龍山等等各地遺址,其顯示齣的人口密度、經濟與文化生活、社會階層、宮殿或廟宇的建築痕跡、酋長或領袖的大墓、令牌形的禮器、 類似文字的符號刻紋等等,均符閤古國存在的情況與特徵。而以上所舉,僅是目前已發現古國遺址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這些城邦或國傢中,有些彼此同族,關係可能比較密切,即便是異族之間,也有明顯 的來往。我們以前隻用考古學“遺址”以及同類遺址的“文化”概念來解讀所見的現象, 可是從社會曆史的角度來說,這些遺址代錶古代人群的社會聚落。這些社會有自己的製度、人群的階層關係,有貴族、祭司、君主,有祭禮與政權中心。文獻中沒有留下這些國傢或城邦的名稱。五帝、堯舜等傳說也無法用以描述這段史前的情況。傳世神話可能與這些古國有某種程度的關係,但已難知其關聯如何,尤其不同族群的城址數量往往超過神話中的記載。我們無法聽到這些不同族群古國的傳說,也沒有源自這些國傢的文獻流傳下來。但考古顯示,距今5500—4000年以來,不同地方文化,或早或晚,都逐步進人瞭古國時代。
直至距今4000年前後,有些古國在衝突之中開始閤並、分裂。可是在殷商之前,恐怕尚未形成一個大型的集權國傢。從中原到京津的範圍中,發現瞭許多人口集中、宮殿建築發達的前殷商時期遺址。到瞭殷墟時期,這些遺址規模普遍縮小,反映其人口變 少。筆者認為,這顯示齣早期政治、文化中心四處分立的狀況,逐漸演化成單一的統治中心。
在中原地區的青銅器時期,同時存在著幾個文化相近的同族、異族國或城邦,東北夏傢店地區則有另一族群建立的小國及城邦,西北、南方、江浙東南、四川等地也有許多不同族群的小、中型國傢。當時這些分布在中原、東北、南方等地區的國傢或屬地,彼此間可能發生戰爭、交易或存有各種經濟、文化來往。但在殷商時期,部分東北、河北、魯 北以及中原的小、中型國傢被閤並,或成為殷商的屬國。殷商王族占領瞭數個小國,毀滅其政治中心,或通過聯盟、聯姻的方式加以並吞,建立起集權國傢。再往後兩百年,殷商國傢的結構即以殷墟為中心,所以在其體係內的偏遠地區,人口纔會變少,經濟與文化也較落後。直至殷商末期,這些地區纔漸有起色,到瞭周朝時,更有瞭新的發展。
透過考古資料,我們可以發現殷商時期之前仍有一些大的地域性差異。直至殷商統治者建立瞭集權國傢,殷商大國的文化,纔清晰錶現齣其多元性的淵源。殷商遺址中還可見到這些具備不同地區屬性的遺物。這就說明瞭殷墟文化屬多元文明的事實,中原、西北、東北、魯北、江浙、江南等前商文化皆參與瞭“殷商文明”的形成。但顯然殷商 文明還不足以網羅天下,因為在同一時期的周遭地區裏,尚存有其他文明或國傢(如三星堆等)。盡管如此,殷墟文明已涵蓋瞭幾種原來獨立存在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中原和東北文化。考古學傢經常強調,殷商之前有幾個不同的文化體係,諸如中原鄭偃、東北夏傢店、魯北嶽石、河北下七垣等,此外還有長江的良渚馬橋、吳城、石傢河等文化,這些都是構成殷商文明的淵源之一。
唯有此種理解,纔能解決單一來源說的矛盾。也纔能解釋殷商文明的資料為何如此豐富多元,代錶信仰的禮器也呈現齣多元混閤的現象。例如,中原和東北是殷商文明最重要的兩個成分,以時間脈絡觀之,中原與東北、河北在殷商之前就已經有瞭一定程度的往來。這些地區都有許多同樣的青銅禮器齣土;隻不過就陶製用器和青銅兵器來看,兩種文化類型仍不一緻,建城的方式、結構和宮殿建築都完全不同(中原是土城、東北是石城),墓葬的結構、生活方式亦不相同。就禮器而言,除瞭相同的部分,兩地也各有許多獨自齣現的特殊禮器。故純以殷商之前的時代論之,這兩種文化之間實看不齣有傳承的關係。直至殷墟時期,這兩種文化纔彼此結閤,形成同一個不可分割的大型文明。以二裏頭、二裏岡、中原地區文化來看,東北是外族的文化;若從殷商文化的景況來看,則東北和中原都是先祖文化。甚至有些學者認為,殷墟在許多具代錶性的層麵,來自東北的傳承性勝過瞭其與中原的關係。此外,還可以在殷墟文明中觀察到魯南、江浙等文化的成分。從陶器和普遍用品、平民生活來看,則以李伯謙和張渭蓮所強調的下七垣文化成分較高,這應是殷商文明落腳於河北平原的證明。
殷墟遺址的墓葬方式也齣現各種觀念紛呈的狀況。包括殷商王族在內,遺址中許多墓主采取頭朝北方或北偏東方的狀態下葬,約占所有墓葬的42%—45%,為比例最高者。另外,頭朝南方的約接近30%,嚮東的有15%。,嚮西占15%左右。除瞭仰身葬之外,還發現有俯身、側身、屈肢等不同的埋葬方法。單一族群的小國,通常會有固定的 喪葬傳統,殷商以前的小國,墓葬基本上都有規律性,例如多數墓主的頭嚮一緻,或貴族為仰身直肢、平民為側身屈肢等。然而殷商遺址中卻齣現瞭各種不同的墓葬方式,這也代錶著當時社會的多元性。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殷商所並吞的地區,雖仍以其本族的墓葬方式為主,但亦可見有不同型式的墓葬。說明殷商之前各種文化亦非完全相同,唯其多元程度還不如殷商大國。
因此,“商族的起源”本身就不是妥當的命題。殷商是由幾個不同的文化、族群共同塑造的多元文明,並沒有單一純粹的“商族”存在。發現殷商文明的多元性,使我們在討論殷商民族淵源時,必須將問題分成兩個層次:其一是構成殷商文明的族群,其二纔是 統治殷商的王族。
在討論殷商王族的屬性前,必須先瞭解“商”概念的涵義。殷墟甲骨文把自己的國傢稱之為“商”,但如果以殷商為標準來觀察殷商之前的古城,既無法顯示與殷商類似的多元為一體的麵貌,也沒有許多殷商的代錶性成分。從考古來觀察,殷商之前的中原、 河北、魯北、東北各有獨立國體的存在;;而在殷商時期,除瞭有幾個國體結閤成新的殷商大國外,也形成共同的製度、禮儀、整體化的信仰觀念、文字記錄,具備瞭上古帝國文明的內涵及外形。因此,雖然殷商之前的青銅文明與殷商有傳承關係,但兩者仍有非常關鍵的差異性存在。前者似由幾個各自獨立的古國文化組成,雖然彼此來往,卻互不統屬;;而後者是已經整體成形的古文明集權大國(或許可謂“上古帝國”)。在實際的考古現場,也足以看齣殷商之前和殷商的係統性差異。
可是與曆史紀錄對照,殷墟隻能符閤盤庚之後的商朝情況,故被命名為晚商。至於盤庚之前的“早商”(或分為早、中商),則今日所有研究論文、教科書、考古報告,都將二裏岡時期鄭州、偃師的城址稱為早中商時期的“商城””,或稱鄭、偃城為早商都,而洹北城稱中商都(二裏岡古城在上層後期雖然沒有廢毀跡象,但不知何故,學者們認為它已失去都城的地位)。無論如何,鄭偃兩座古城,都被視為殷商之前早中商時期的“商城”,盤庚之前的商王居處。但與此同時,已有部分考古學者提齣,鄭偃“商城””與殷墟“商城””之間的差異性過大。下文中,筆者將簡略地列齣鄭偃和殷商的幾項重要區彆。據此可知這兩區遺址確實是齣自不同曆史階段的國傢文明。
……
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不錯,性價比很高,相當給力的配送速度
評分此書講殷商為主,各地域和領域都有涉及。
評分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值得好好閱讀和研究。京東送貨快
評分很喜歡這本書,值得購買,支持京東。
評分好書,大開本精裝,厚,內容翔實
評分寫給所有人的極簡統計學
評分等瞭好久瞭,下手瞭。
評分還好
評分值得推薦的好東西 很不錯的
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