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五韆年文明圖說叢書:煙酒茶糖與禮儀》具體包括瞭:煙酒茶俗與糖點、古代的製糖術、五花八門說糖點、各民族煙酒茶禮、煙酒茶糖的近代變遷、五花八門說糖點、西方飲食習俗的衝擊、誘人的廣告衝擊波等方麵的內容。
目錄
第-章 煙、酒、茶、糖的起源與發展
一、茶的起源和製茶
二、酒的起源和釀酒
三、煙草的傳入
四、古代的製糖術
五、曆代名茶、名酒和名煙
第二章 酒肆、茶樓和煙館
一、酒樓和酒肆
二、酒旗與酒聯
三、茶館的變遷
四、茶館與麯藝
五、煙鋪和煙館
第三章 茶具、酒器與煙具
一、精巧的茶具
二、醇厚的酒器
三、獨特的煙具
第四章 《茶經》與酒令
一、陸羽與《茶經》
二、《大觀茶論》與《茶譜》
三、《北山酒經》
四、酒令
第五章 煙酒茶俗與糖點
一、唐以前飲茶風俗
二、宋代的鬥茶
三、飲酒的禮儀與酒德
四、茶酒養生與保健
五、煙趣與煙標
六、五花八門說糖點
第六章 各民族煙酒茶禮
一、南北煙俗
二、八方酒趣
三、四方茶禮
第七章 文人墨客與煙酒茶趣
一、把酒情誼重
二、品茗天地清
三、煙霧吐閑情
第八章 煙酒茶糖的近代變遷
一、西方飲食習俗的衝擊
二、誘人的廣告衝擊波
三、潛移默化的世俗變遷
精彩書摘
煙、酒、茶、糖的起源與發展茶的起源和製茶我國是茶樹的原産地,被譽為“茶的故鄉”,製茶、飲茶都起源於我國。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這樣寫道:“飲茶為整個國民的日常生活增色不少。它在這裏的作用,超過瞭任何一項同類型的人類發明……人們或者在傢裏飲茶,或者去茶館飲茶;有自斟自飲的,也有與人共飲的;開會的時候喝茶,解決糾紛的時候也喝;早餐之前喝,午夜也喝。隻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在這種飲茶成風的國度裏,飲茶本身就是一種學問,同時也給中國人增添瞭不少的生活情趣。飲茶不僅是一種物質享受,也是一種精神享受。在幾韆年茶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瞭特有的茶文化,它已成為中華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關於茶的起源,《神農本草經》這樣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日遇七十毒,得荼(‘荼’即古‘茶’字)而解。”這雖是傳說,卻說明我們祖先利用茶葉,是從注重茶葉的藥用價值開始的。到瞭春鞦戰國時期,人們開始把茶葉作為菜食加以食用,並逐漸發展成為飲茶的習俗。
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後來發展為用火煮成羹飲。到周代後期,為瞭長期保存茶葉,開始把茶葉曬乾保存,以便隨時取用。發展到漢代,製茶技術又有瞭進一步發展,人們開始把茶葉製成餅茶,飲茶時碾末衝飲。唐代時,為瞭去除茶餅的青草味,人們發明瞭蒸青製茶法,就是將茶葉蒸過後用杵臼搗碎,將茶末拍製成團餅,最後將茶餅焙乾封存。經過這樣的製作過程,茶葉的青草味被去掉,變得鮮美甘醇瞭。陸羽的《茶經》詳細記載瞭團餅茶的製作過程:“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乾矣。”盛行於唐宋福建北苑的“龍鳳團茶”就是當時著名的貢茶。在製作團餅茶過程中,茶葉需經過多次的蒸焙,這樣就失掉瞭茶葉原有的香味,降低瞭茶葉的質量。經過宋、元、明三代的不斷改進,製茶技術從蒸青團茶,改為蒸青散茶,最後發展成炒青散茶。明人張源《茶錄》一書對當時“炒青茶”的製作技術有詳細的記述,包括選茶、炒茶火候、揉茶技術等。第一,選茶:要選擇新摘的茶葉,揀去老葉及梗枝碎屑。第二,炒茶火候:“火烈香清,鍋寒神倦;火猛生焦,柴疏失翠;久延則過熟,早起卻還生,熟則犯黃,生則著黑。”也就是說,炒茶時火勢要烈,這樣茶葉:纔能保持清香;但火勢也不能過猛,猛則易使茶葉變焦;不能用冷鍋炒茶,鍋冷容易使茶葉捲縮。炒茶也要把握恰當的火候,炒茶過熟容易使茶變黃,過生則使茶葉變黑。這些雖都是炒茶需掌握的基本技術,但也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纍。第三,揉茶技術:“順那(■)則乾,逆那(■)則濕。”揉茶必須依茶葉的狀態來決定。這種技術一直流傳到今天。
我國飲茶的發展,大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秦漢以前注重的是茶葉的藥用價值;大約從西漢開始,茶葉開始成為宮廷和貴族享用的高級飲料;從隋唐開始,飲茶已基本普及。所以,後人大多以為:“茶之尚,蓋自唐人始。
”發展至宋代,茶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係就更加緊密瞭。吳自牧《夢粱錄》將“茶”列為開門七件事之一,“蓋人傢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華嶽詩“雞唱三聲天欲明,安排飯碗與茶瓶。良人猶恐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曉星”,描寫瞭宋代農傢生活的情趣。在宋代農傢日常生活中,茶與飯開始相提並論,故有“一日三餐茶飯”之說。飲茶方式的演變大緻如下:唐代人普遍煎茶,即用茶末煮飲;宋代則流行點茶,即將茶餅碾成茶末後置於茶盞之中,再用沸水往茶盞裏點注;明清以後,炒青散茶則代替瞭茶餅,飲茶方式也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泡茶瞭。
酒的起源和釀酒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傢之一。在現代釀酒曆史上,我國古代發明的麯蘖釀酒,與古阿拉伯人發明的麥芽釀啤酒、古希臘人發明的葡萄釀酒,並稱為現代世界釀酒技術的三大來源。我國釀酒的曆史久遠,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製酒和飲酒活動逐漸與中華民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緊密地結閤在一起,滲透到民族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當中,形成瞭中華民族特有的酒文化。
在我國,關於酒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一是“儀狄造酒”,據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戰國策》對此有更詳細的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據此,儀狄應是大禹時人,距今4000多年。其二是“杜康造酒”,《說文解字》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為夏王朝第五世君主,略晚於儀狄,距今也有近4000年。另外,在古代還有“猿猴造酒”的傳說。據《清稗類鈔》記載:“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日猿酒。”現代科學研究錶明,水果中含有易發酵的糖分,與空氣中的酵母菌相遇就會發酵成酒。也就是說,遠古的人類有可能是從對野果自然發酵成酒的過程的長期觀察中,逐步掌握瞭果酒的釀造技術。隨著農業文明的齣現和發展,榖物釀酒漸漸取代瞭天然果酒。晉人江統的“不由奇方”之說,認為酒之興,是由於“有飯不盡,委餘空桑”,經過長時期鬱積,就會發齣酒的香味,也可以說是經過發酵就會成酒。酒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步認識和發明齣來的,大可不必歸之於某位先祖發明的“奇方”。金人元好問《蒲桃酒賦·序》,講的也是葡萄自然發酵成酒的道理。
到瞭商朝,釀酒技術進一步發展,開始齣現瞭造酒用的酒麯。據可靠的記載,最晚在商代,我國就開始用酒麯造酒瞭。一直到今天,我國許多馳名的黃酒和白酒都是采用製麯,再用麯釀酒的“復式發酵法”。釀酒的過程實際包含糖化和酒化兩個階段,但酒麯發明之後,以麯釀酒就能使糖化和酒化兩個階段閤而為一,這就是我國獨特的酒麯釀酒方法。《尚書》中有“若作酒醴,爾惟麯蘖”的記載,麯蘖,實際上就是一種人工酒麯。酒麯是榖物製成的發酵劑、糖化劑,從現代微生物學的角度來說,酒麯中含有幾十種微生物,其中有黃麯黴菌、黑麯黴菌等麯黴菌,能起糖化作用,也含有能起酒化作用的酵母菌和紅麯黴菌等。
……
前言/序言
近幾十年來,“文化熱”熱遍各地,有所謂的“雅”文化、“俗”文化之分,具體而微,則有茶文化、酒文化、煙文化之類。論“雅”,則有“麯水流觴”品酒賦詩、深山古刹茗茶寓誌,體味人生之雅;論“俗”,則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碗飲茶之“俗”。其實,無論雅俗,皆體現瞭不同人群的一種生活方式,皆包含著一種精神追求,體現瞭一種文化形態。
文化還有所謂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之分,而在物質文化這種客觀存在之中,仍寄托著人們的精神追求。正如林語堂在《人生的歸宿》中所說:“在中國,精神的價值非但從未與物質的價值相分離,反而幫助人們盡情地享受自己命裏注定的生活。”這種精神追求則代錶瞭各種煙、酒、茶、糖文化的精髓。也隻有在閑暇的煙、酒、茶、糖文化之中,纔能真正體現中國人生活的樂趣和精神的追求。在《人生的樂趣。》一文中,林語堂這樣寫道:“我們隻有知道一個國傢人民生活的樂趣,纔會真正瞭解這個國傢,正如我們隻有知道一個人怎樣利用閑暇時光,纔會真正瞭解這個人一樣。隻有當一個人歇下他手頭不得不乾的事情,開始做他所喜歡做的事情時,他的個性纔會顯露齣來。隻有當社會與公務的壓力消失,金錢、名譽和野心的刺激離去,精神可以隨心所欲地遊蕩之時,我們纔會看到一個內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藉用這段話,也可以說,隻有在品茶、喝酒、抽煙的閑暇中,纔能真正看到中國人“人生的藝術”,纔能看到中國人的聰明與理智。中國人的聰明與理智不僅錶現在對煙、酒、茶的“品”上,而且發展為“玩”,但卻不必擔心中國人“玩物喪誌”。相反,如果喪失掉這種生活的樂趣和精神的追求,則“中國之為國也將變得更為狹小、粗劣與物質主義瞭”。
可以說,在煙、酒、茶文化之中,我們能夠看齣中國人一種人生的態度,也可以看齣東方人一種快樂悠閑和風趣幽默的閑散之情,這種閑散之情不僅反映在現實生活中,而且滲透到內心深處,化作瞭一種生活的態度。宋代著名文學傢蘇軾有《記夢二首》詩,在詩序中,作者描述瞭在夢境中與人一起用雪水煎茶,而又有美人唱歌助茶的情景:“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茶團,使美人歌以飲。餘夢中寫作迴文詩,覺而記其一句,雲‘亂點餘花吐碧衫’,意用飛燕吐花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在如此夢境中品茶,作者不禁詩興大發,寫下瞭記述茶情、茶趣的迴文詩。其一為:酡顔玉碗捧縴縴,亂點餘花吐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鬆雪落空岩。
這首通體迴文詩,又可倒讀為:岩空落雪鬆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
衫碧吐花餘點亂,縴縴捧碗玉顔酡。
這是一種閑情,也是一種幽默,更是一種對快樂人生的體味。不僅如此,“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間”,亦何嘗不是一種對快樂生活方式的體味。
不管對文化作何種解釋,飲食風俗和禮儀確實實在在反映瞭一個時代人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從另一個側麵也反映瞭廣大民眾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研究不同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衣食住行,有助於我們瞭解社會生活的變遷。煙、酒、茶、糖是人們生活和衣食住行日常必備之物,研究曆代人們對它的理解和重視程度,尤其是通過對煙、酒、茶、糖文化形成過程的描述,揭示隱藏在物質享受背後的人們生活的文化心態、審美情趣、生活藝術,並進一步研究近代以來人們在這些習慣方麵的變化,所有這些,將有助於我們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增強我們對社會生活方式的認識,提高社會生活的水準,進而提高整個民族的生活情趣。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南北環境迥異、物産不同,因此,各民族生活方式差異也很大。各民族煙、酒、茶、糖禮俗的不同特色,不僅是一幅文化習俗的豐富多彩的畫捲,也是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大展示。
今天,人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更應注重精神的追求。在市井喧囂、生活忙碌之餘,手捧一捲,品味古人煙、酒、茶、糖文化之閑趣,豈不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正所謂: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閑,且飲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快拿壺酒來。
中華五韆年文明圖說叢書:煙酒茶糖與禮儀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