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海波:
內容簡介
《看得見的正義(第2版)》是經典著作的再版。《看得見的正義(第2版)》第一版2000年齣版,在法學界很有影響,對於普及程序正義的理念起瞭重要的推動作用。十年之後作者對全書進行瞭全麵修訂,全部圍繞刑事訴訟法的經典格言展開。陳瑞華教授十年之後麵嚮社會再度普及法學常識: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看得見的正義(第2版)》用格言的形式講述程序正義的理念,普及法學常識,穿插各種典故、寓言、經典案例,讀來妙趣橫生,不僅適閤專業讀者閱讀,也比較適閤普通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陳瑞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刑事訴訟法、證據法、司法製度和法律程序等方麵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曾被中國法學會評選為“第四屆全國傑齣青年法學傢”,被教育部遴選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
在正式的學術研究之餘,緻力於法律理念的普及和啓濛工作。在堅持“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的前提下,更追求“做萬場講座”,努力嚮法科學生、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普通公眾傳播法律人的思維方式。
目錄
第二版序言
初版序言
1.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2.聽取另一方的陳述
3. 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之一)
4. 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之二)
5.既聽取隆著者也聽取卑微者
6.遲來的正義為非正義
7. 正義根植於信賴
8.實現正義,哪怕天崩地裂
9.一事不再理
10.沒有原告,就沒有法官
11.無救濟則無權利
12.如果原告就是法官,隻有上帝纔能充當辯護人
13.任何人均無義務指控自己
14.任何人不得從其不法行為中獲得利益
15.誰主張,誰舉證
16.不能證明的事實就等於是不存在的
17.疑義時做有利於被告人的解釋
18.誰來監督監督者
19.行使其權利的人,得視為不損害任何人
20.任何人在自己的案件中都不被視為可靠的證人
21.人的外部行為反映其內心秘密
22.公平遊戲
23. 刑律不善不足以害良民,刑事訴訟律不備,即良民亦罹其害
24.刑事訴訟法是被告人權利的大憲章
精彩書摘
曾有一位哲人問他的學生:假設你不得不麵臨這樣兩種處境:一是醫生認為你身患嚴重疾病,隻有將右腿截掉纔能挽救你的生命,在取得同意後準備對你實施截肢手術;二是你在航海途中遭海盜的劫持,海盜要求你交齣屬於彆人的珍寶,在遭到拒絕後準備砍下你右手的中指。如有可能,你願意選擇哪一種?為什麼?學生沉思片刻,迴答說:最好是哪一種也彆讓我選擇,因為右腿和右手的中指我都不願失去。哲人分析說:你的迴答很機智,但迴避瞭問題。實際上,選擇第一種情況意味著你失去一條腿,但你受到瞭醫生的善待:他珍視你的生命,也尊重你的自由意願,截肢行為的最終目的是為瞭讓你避免更大的不幸;而如果選擇第二種情況,你遭受的是小一些的損失——一根手指,但是海盜根本不把你當迴事,既不尊重你的自由意誌,也不顧及你的利益,砍手指行為的最終目的是獲得財物,並為此不惜犧牲你應得的權利。學生恍然大悟:如此說來,第一種是可以接受的。
上述對話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但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說明瞭這樣一個問題:在自己的權益麵臨威脅時,人們不僅關注自己利益被剝奪的實際結果,而且也重視自己被對待的方式:在不幸的結果確屬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人們可能更加注意自己是否受到瞭公正、人道的對待。這一問題歸結起來,也就是過程與結果、程序與實體的關係問題。
在法律製度中,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和方式形成某一法律決定的過程,國傢通過立法對這種過程的規範和調整即形成專門的程序法。在這裏,與程序相對應的是各種法律決定——如立法機構製定和通過的法律、行政機構作齣的行政處罰決定、法院作齣的司法判決或裁定,甚至還包括通過選舉産生的領導人或民意代錶等。在這些法律決定中,可能對公民的權益造成最大威脅的是刑事法律決定,即宣布一個人為罪犯,對其科處刑罰,從而使其財産、自由、名譽甚至生命受到剝奪。為瞭防止這種定罪、科刑權力的濫用,國傢製定實施瞭刑法,使官員們對公民的定罪必須符閤法定的構成要件,量刑也要符閤法定的刑罰種類和幅度,即所謂“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罪刑法定原則所體現的是一種典型的法治思想:對於官員而言,凡是法律沒有授權的都是禁止的;而對於普通公民而言,凡是法律不禁止的都是允許的。這樣,刑法就構成瞭對官員司法活動的實體性限製。但是,對於限製官員們的權力而言,僅僅有刑法是遠遠不夠的。這不僅是因為刑法畢竟是規定罪與罰的法律,為公民的行為確立瞭一種外部的界限,而且更主要的是它規範的主要是官員司法活動的結果,而不是司法活動的過程。為瞭防止官員們在司法活動過程中不至於濫用權力,國傢製定瞭一種程序法——刑事訴訟法。
……
前言/序言
看得見的正義(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