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3版)

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慎秋,陈兴平,周礼义 著
图书标签:
  • 皮肤病
  • 性病
  • 诊疗
  • 医学
  • 临床
  • 指南
  • 医学参考
  • 疾病防治
  • 医学教育
  • 医学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6053
版次:01
商品编码:112637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临床医师诊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8
字数:5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3版)》共分四篇。第一篇总论,概述了皮肤性病科病历的书写、皮肤病的症状及皮肤病的病因;第二篇各论,在前版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病种,介绍了三百多种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病、性传播疾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诊疗方法,使人们从简要的阐述中了解该病的全貌;后二篇以专篇介绍了皮肤性病学常用诊断、治疗技术,介绍某些新技术、新疗法,反映了当前先进的诊疗水平。书末还专门以附录列举了皮肤科常用抗组胺药物、内服中药和外用药处方,便于查阅。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病历 (1)
第二章 皮肤病症状学 (6)
第三章 皮肤病的病因 (8)
第二篇 各论
第四章 病毒性皮肤病 (10)
第一节 单纯疱疹 (10)
第二节 水痘 (11)
第三节 带状疱疹 (12)
第四节 Kaposi水痘样疹 (14)
第五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5)
第六节 传染性软疣 (16)
第七节 疣 (16)
第八节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19)
第九节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20)
第十节 手足口病 (20)
第十一节 口蹄病 (21)
第十二节 风疹 (21)
第十三节 幼儿急疹 (22)
第十四节 传染性红斑 (23)
第十五节 急性发热性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24)
第五章 球菌性皮肤病 (26)
第一节 脓疱疮 (26)
第二节 新生儿脓疱疮 (27)
第三节 深脓疱疮 (28)
第四节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29)
第五节 毛囊炎 (31)
第六节 疖和疖病 (31)
第七节 痈 (32)
第八节 蜂窝织炎 (33)
第九节 须疮 (34)
第十节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35)
第十一节 丹毒 (36)
第十二节 化脓性汗腺炎 (37)
第十三节 下疳型脓皮病 (38)
第十四节 增殖性脓皮病 (39)
第十五节 脓疱性细菌疹 (40)
第十六节 坏死性筋膜炎 (41)
第十七节 化脓性甲沟炎 (42)
第十八节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43)
第十九节 脓毒败血症疹 (44)
第六章 杆菌性皮肤病 (46)
第一节 麻风 (46)
第二节 皮肤结核病 (49)
第三节 类丹毒 (53)
第四节 红癣 (54)
第五节 腋毛癣 (55)
第六节 皮肤炭疽 (56)
第七节 急性女阴溃疡 (57)
第八节 硬红斑 (58)
第九节 游泳池肉芽肿 (59)
第十节 猫抓病 (61)
第七章 真菌病 (62)
第一节 头癣 (62)
第二节 体癣和股癣 (64)
第三节 手足癣 (65)
第四节 甲真菌病 (67)
第五节 癣菌疹 (68)
第六节 花斑糠疹 (69)
第七节 马拉色菌毛囊炎 (70)
第八节 叠瓦癣 (71)
第九节 念珠菌病 (72)
第十节 隐球菌病 (77)
第十一节 孢子丝菌病 (79)
第十二节 着色芽生菌病 (81)
第十三节 放线菌病 (82)
第十四节 诺卡菌病 (83)
第十五节 球孢子菌病 (84)
第十六节 组织胞浆菌病 (86)
第十七节 曲霉菌病 (87)
第十八节 足菌肿 (88)
第十九节 毛霉病 (90)
第八章 寄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病 (92)
第一节 皮肤黑热病 (92)
第二节 皮肤猪囊虫病 (93)
第三节 蛲虫病 (95)
第四节 血吸虫尾蚴皮炎 (95)
第五节 钩虫皮炎 (96)
第六节 匐行疹 (97)
第七节 皮肤丝虫痛 (98)
第八节 皮肤阿米巴病 (98)
第九节 弓形虫病 (99)
第十节 旋毛虫病 (100)
第十一节 桑毛虫皮炎 (101)
第十二节 松毛虫皮炎 (102)
第十三节 刺毛虫皮炎 (103)
第十四节 隐翅虫皮炎 (103)
第十五节 甲虫皮炎 (104)
第十六节 谷痒症 (105)
第十七节 蚊虫叮咬 (106)
第十八节 疥疮 (106)
第十九节 白蛉叮咬 (107)
第二十节 蠓虫叮咬 (108)
第二十一节 臭虫痒症 (108)
第二十二节 蚤咬伤 (109)
第二十三节 蜂螫伤 (109)
第二十四节 蝎螫伤 (110)
第二十五节 蜱螫伤 (111)
第二十六节 蜘蛛螫伤 (112)
第二十七节 蜈蚣咬伤 (112)
第二十八节 毒蛇咬伤 (113)
第二十九节 海蜇皮炎 (114)
第三十节 虱咬症 (115)
第三十-节 蚁螫伤 (116)
第三十二节 裂头蚴病 (116)
第三十三节 类圆线虫病 (117)
第三十四节 虻叮咬 (118)
第三十五节 皮肤蝇蛆病 (118)
第三十六节 恙螨皮炎 (119)
第三十七节 蠕形螨病 (119)
第九章 性传播疾病 (121)
第一节 梅毒 (121)
第二节 淋病 (127)
第三节 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131)
第四节 软下疳 (132)
第五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134)
第六节 腹股沟肉芽肿 (136)
第七节 尖锐湿疣 (137)
第八节 生殖器疱疹 (139)
第九节 阴道滴虫病 (141)
第十节 阴虱 (142)
第十一节 艾滋病 (142)
第十章 物理性皮肤病 (146)
第一节 冻疮 (146)
第二节 痱子 (147)
第三节 火激红斑 (148)
第四节 夏季皮炎 (149)
第五节 晒伤 (150)
第六节 多形性日光疹 (151)
第七节 种痘样水疱病 (152)
第八节 鸡眼 (153)
第九节 胼胝 (153)
第十节 摩擦性苔藓样疹 (154)
第十一节 放射性皮炎 (155)
第十二节 手足皲裂 (156)
第十三节 压疮 (157)
第十四节 胶样粟丘疹 (158)
第十五节 青少年春季疹 (159)
第十-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61)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 (161)
第二节 尿布皮炎 (162)
第三节 湿疹 (163)
第四节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166)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167)
第六节 幼年跖部皮病 (168)
第七节 婴儿湿疹 (169)
第八节 特应性皮炎 (170)
第九节 淤滞性皮炎 (172)
第十节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172)
第十一节 自身敏感性皮炎 (173)
第十二节 颜面再发性皮炎 (174)
第十三节 荨麻疹 (175)
第十四节 血管性水肿 (177)
第十五节 丘疹性荨麻疹 (179)
第十六节 药物疹 (180)
第十二章 结缔组织病及有关免疫性疾病 (184)
第一节 红斑狼疮 (184)
第二节 皮肌炎 (192)
第三节 硬皮病 (196)
第四节 干燥综合征 (199)
第五节 重叠结缔组织病 (201)
第六节 嗜酸性筋膜炎 (203)
第七节 成人Still病 (204)
第八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207)
第九节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211)
第十节 抗磷脂综合征 (212)
第十一节 嗜酸性蜂窝织炎 (214)
第十二节 白塞综合征 (215)
第十三节 类风湿性疾病的皮肤表现 (218)
第十三章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219)
第一节 银屑病 (219)
第二节 副银屑痛 (224)
第三节 玫瑰糠疹 (227)
第四节 单纯糠疹 (229)
第五节 毛发红糠疹 (230)
第六节 妊娠性痒疹 (232)
第七节 鳞状毛囊角化病 (233)
第八节 多形红斑 (234)
第九节 离心性环状红斑 (236)
第十节 慢性游走性红斑 (238)
第十一节 持久性色素失调性红斑 (239)
第十二节 掌红斑 (240)
第十三节 中毒性红斑 (240)
第十四节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 (241)
第十五节 扁平苔藓 (242)
第十六节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245)
第十七节 金黄色苔藓 (247)
第十八节 线状苔藓 (247)
第十九节 光泽苔藓 (248)
第二十节 连圈状糠秕疹 (250)
第二十一节 毛发苔藓 (251)
第二十二节 小棘苔藓 (252)
第二十三节 症状性苔藓样疹 (253)
第二十四节 红皮病 (255)
第十四章 疱疹性皮肤病 (257)
第一节 天疱疮 (257)
第二节 疱疹样天疱疮 (261)
第三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262)
第四节 瘢痕性类天疱疮 (264)
第五节 妊娠疱疹 (267)
第六节 疱疹样皮炎 (268)
第七节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270)
第八节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272)
第九节 疱疹样脓疱病 (274)
第十节 角层下脓疱性皮病 (276)
第十一节 连续性肢端皮炎 (278)
第十二节 掌跖脓疱病 (280)
第十三节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281)
第十五章 血管炎 (284)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284)
第二节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286)
第三节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288)
第四节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289)
第五节 荨麻疹性血管炎 (290)
第六节 脓疱性血管炎 (291)
第七节 结节性红斑 (292)
第八节 结节性血管炎 (294)
第九节 结节性多动脉炎 (294)
第十节 韦氏肉芽肿病 (297)
第十一节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298)
第十二节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300)
第十三节 血栓性静脉炎 (302)
第十四节 网状青斑 (303)
第十五节 雷诺现象和雷诺病 (304)
第十六节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306)
第十七节 静脉曲张综合征 (308)
第十六章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310)
第一节 神经性皮炎 (310)
第二节 瘙痒症 (312)
第三节 痒疹 (313)
第四节 结节 性痒疹 (314)
第五节 痒点 (316)
第六节 皮痛 (316)
第七节 股外侧皮神经炎 (317)
第八节 人工皮炎 (318)
第九节 寄生虫病妄想 (319)
第十节 皮肤衍为症 (320)
第十一节 疾病恐怖 (321)
第十二节 皮肤垢着病 (322)
第十七章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及非感染性肉芽肿 (323)
第一节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323)
第二节 皮下脂肪肉芽肿 (327)
第三节 皮质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 (330)
第四节 寒冷性脂膜炎 (332)
第五节 痛性肥胖病 (333)
第六节 新生儿硬化症 (334)
第七节 结节病 (336)
第八节 环状肉芽肿 (339)
第九节 异物反应 (342)
第十八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345)
第一节 皮脂溢出 (345)
第二节 皮脂缺乏症 (346)
第三节 脂溢性皮炎 (346)
第四节 石棉状糠疹 (348)
第五节 痤疮 (349)
第六节 酒渣鼻 (352)
第七节 口周皮炎 (353)
第八节 多汗症 (354)
第九节 汗疱症 (355)

前言/序言


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3版) 前言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承载着保护、感知、排泄等多种生理功能,同时也是疾病侵袭的“前线”。当皮肤出现异常,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外观形象,更可能预示着潜在的系统性健康问题。性病,作为一类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其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患者自身的健康,也牵涉到公共卫生安全。 《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3版)》汇集了国内外皮肤病学与性病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为广大皮肤科医生、性病科医生以及其他相关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份权威、全面、实用的诊疗参考。本书的编写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呼应,力求做到: 内容更新迭代:针对近年来在皮肤病与性病领域涌现的新病种、新发病、新疗法,本书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更新。例如,对一些新兴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以及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新型诊断与治疗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诊断体系优化: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整合了影像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辅助诊断手段,构建了更为精准、高效的诊断流程。对于常见病,细化了诊断要点;对于疑难病,提供了鉴别诊断思路和思路引导。 治疗方案精细化: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引入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疗法进行了规范化阐述。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疾病,提出了更为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在性病治疗方面,重点强调了耐药性问题,以及如何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预防与康复并重:除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书也高度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患者的康复。在皮肤病部分,涵盖了常见皮肤病的预防措施,如季节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在性病部分,则详细介绍了安全性行为、疫苗接种等预防策略,并对治愈后的复发预警、心理疏导、社会回归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前沿技术导向:本书积极关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尽管这些技术可能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本书提供了前瞻性的视角,引导读者关注未来发展趋势。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为便于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本书配有大量高质量的彩色图片、示意图和表格,生动地展示了各种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图像、治疗过程等,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临床应用的便捷性。 本书的问世,离不开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临床医生的辛勤付出。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审阅和修订,确保了本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前沿性。 我们深知,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本书的完成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我们期待通过本书的推广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皮肤病与性病诊疗的整体水平,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们也诚挚欢迎各位同行专家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未来的修订中不断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目录(节选,内容不包含实际书籍内容) 第一部分:皮肤病学基础与常见病诊疗 第一章:皮肤生理与病理概述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损伤的常见病理机制 皮肤的免疫应答与皮肤病 第二章:感染性皮肤病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丹毒、蜂窝织炎、麻风等) 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 细菌药敏检测与抗生素选择 耐药菌株的诊治策略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水痘、寻常疣、尖锐湿疣等)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传播途径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与局限性 疫苗预防与管理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如足癣、股癣、体癣、头癣、念珠菌病等) 真菌的种类与感染特点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真菌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寄生虫感染性皮肤病(如疥疮、瘙痒性丘疹性皮炎等) 寄生虫的识别与诊断 驱虫治疗与预防 第三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疹与皮炎(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发病机制与临床分型 过敏原的诊断与避免 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新型生物制剂的治疗潜力 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 急性与慢性荨麻疹的鉴别 诱发因素的排查 治疗方案的个体化 药疹 常见药物引起的药疹类型 药物的再激发试验与风险评估 重症药疹的识别与处理 第四章: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牛皮癣) 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 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 生物制剂治疗的进展与应用 玫瑰糠疹 典型的母斑与子斑 治疗与预后 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与皮肤扁平苔藓的鉴别 治疗的挑战 第五章: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 天疱疮 临床分型与组织病理特点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类天疱疮 临床表现与诊断 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第六章:色素性皮肤病 白癜风 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光疗与药物治疗 雀斑、黄褐斑等 第七章:肿瘤性皮肤病 皮肤良性肿瘤(如痣、脂肪瘤、血管瘤等) 皮肤恶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 早期诊断与筛查 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 皮肤镜在诊断中的作用 第八章:其他常见皮肤病 痤疮 不同分度的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 脱发(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等) 甲病与趾甲疾病 黏膜皮肤病 第二部分:性传播疾病(STDs)诊疗 第一章: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与预防 全球与地区性STDs流行概况 危险因素与传播途径分析 性健康教育与干预措施 性病疫苗(如HPV疫苗)的应用 第二章:细菌性性传播疾病 淋病 淋球菌的耐药性监测与治疗指南更新 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咽炎的诊断与治疗 淋病合并症的处理 梅毒 早期梅毒、晚期梅毒、潜伏梅毒的诊断 青霉素治疗的原则与替代方案 神经梅毒、眼梅毒、耳梅毒的诊治 孕妇梅毒的筛查与母婴阻断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的诊断 抗生素治疗的选择 第三章:病毒性性传播疾病 生殖器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感染与复发 抗病毒药物的抑制治疗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 HPV亚型的识别与风险 局部治疗(如外用药物、冷冻、激光、手术) 全身治疗与免疫疗法 生殖器念珠菌病 诊断与抗真菌治疗 HIV感染与艾滋病(AIDS) HIV的检测方法与窗口期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原则与进展 机会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HIV感染者的心理支持与社会关怀 第四章:其他性传播感染 滴虫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 阴虱与疥疮(通过性接触传播) 第五章:性传播疾病的诊断技术与实验室检测 病原体直接镜检与培养 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NAAT) 血清学检测(抗体检测) 药敏试验在STDs治疗中的应用 第六章:性传播疾病的并发症与特殊人群管理 盆腔炎(PID) 不孕不育与异位妊娠 性病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青少年、同性恋人群、性工作者等特殊人群的性病防治 第七章: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安全性行为的推广 性病筛查的策略与时机 性病流行病的监测与报告 伴侣追踪与治疗 第三部分:皮肤病与性病交叉领域的诊疗 第一章:性传播感染引起的皮肤损害 二期梅毒的皮肤表现 HIV感染相关的皮肤病(如卡波西肉瘤、复发性带状疱疹等) 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第二章:皮肤病患者的性健康问题 银屑病、湿疹等慢性皮肤病对患者心理与性生活的影响 皮肤病治疗药物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第三章:特殊人群的皮肤病与性病诊疗 儿童 老年人 孕妇与哺乳期妇女 免疫功能低下者 第四部分:皮肤病与性病诊疗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第一章: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 皮肤病与性病相关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基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的精准诊断 第二章:生物技术在皮肤病与性病治疗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新型药物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的探索 第三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皮肤病与性病领域的应用 AI辅助诊断系统 大数据分析与疾病预测 第四章:皮肤病与性病诊疗的整合与发展趋势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多学科协作的进一步深化 附录 常用药物剂量参考 相关指南推荐摘要 (本目录仅为内容框架,不代表实际书中具体章节标题或详细内容)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即将毕业的皮肤科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内容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导师的推荐下,我选择了《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3版)》作为我主要的参考书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全面、权威、实用。它涵盖了皮肤科和性病科的绝大多数常见和少见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到治疗,都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书中不仅收录了经典的诊疗方法,还更新了近年来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理念,这对于我紧跟学术前沿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诊断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提供了详细的鉴别诊断思路,列举了容易混淆的疾病,并给出了明确的区分要点。这对于我这种还在学习阶段的医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此外,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彩色图片,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各种皮肤病变,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在性病部分,我也对书中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筛查方法以及最新治疗方案的介绍感到非常满意。我将这本书视为我攻读博士研究的基础文献,并计划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将其作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

最近我一直被一种奇怪的皮肤瘙痒困扰,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某种癣,开了药膏,但感觉效果一般。我心里总有些忐忑,担心是不是还有其他问题。于是,我决定自己多了解一些。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我偶然看到了《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3版)》这本书的介绍,感觉它听起来非常专业,于是就买来翻翻。这本书确实内容非常丰富,像一本“皮肤百科全书”。我找到了关于“癣”的章节,里面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癣,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仔细对比了书中对各种癣的描述,发现我遇到的情况和其中一种癣的描述非常相似,这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书中还列举了各种癣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甚至还提到了中医辨证治疗。这让我了解到,原来治疗癣的方法这么多,而且不仅仅是简单的涂抹药膏。书中还强调了预防措施,比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等,这些细节都非常实用。虽然我不是医生,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皮肤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有信心与医生沟通,更好地配合治疗。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种长期被顽固性湿疹困扰的患者量身定做的。我尝试了市面上无数的药膏和偏方,效果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每次稍有缓解,又会卷土重来,让我痛苦不堪。终于,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3版)》。初翻开,我就被它详尽的内容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各种皮肤病的名字,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甚至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皮肤病在不同人群、不同部位的表现差异。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湿疹的部分,书中对不同类型的湿疹(如慢性湿疹、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等)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且针对每种类型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治疗建议。我惊喜地发现,书中提到的很多治疗方案,恰恰是我之前尝试过的但效果不佳的,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治疗误区。而且,它还强调了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比如饮食禁忌、衣物选择、清洁习惯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往往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书中提到的更科学、更系统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彻底摆脱湿疹的折磨。

评分

在我退休之前,我是一名中学老师,因为年龄渐长,皮肤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老年斑、皮肤干燥,偶尔还会有些小疙瘩,总觉得有点不舒服,但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平时喜欢阅读,所以就买了一些关于健康养生的书籍来看。《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3版)》这本书,也是我从书店偶然看到的,本想着随便翻翻,没想到却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专业得多,但奇怪的是,它并没有让我感到难以理解。书里对于各种皮肤问题的描述,都非常贴近生活,我能从中找到与自己情况相似的描述。比如,书中对老年斑的成因和一些延缓衰老的皮肤保养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预防皮肤病的知识,比如防晒的重要性,健康饮食对皮肤的影响等等。我了解到,原来很多皮肤问题,都可以通过日常的良好习惯来改善和预防。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皮肤健康也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虽然我不再需要它来“诊疗”,但它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皮肤健康的基本框架,让我能够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过上更健康、更自信的晚年生活。

评分

我是一名皮肤科的资深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接触的皮肤病患者形形色色,各种疑难杂症层出不穷。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提升我专业知识的书籍。《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3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及时雨”。它不仅仅是一本诊疗手册,更是一本操作指南。书中对于各种皮肤病的护理要点,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说明,比如伤口的处理、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患者的心理护理等等。我尤其看重书中对常见皮肤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章节,这能够帮助我在工作中提前预判,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另外,书中对于一些特殊人群的皮肤护理,比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也提供了专门的指导,这让我能够更加精准地为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性病患者的护理原则,包括感染控制、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这对于提升我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真正成为了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让我能够更有底气、更专业地服务于每一位患者。

评分

病毒性皮x肤病第五章 性传播疾A病第十章 疱疹性皮肤C病第十五章 内分泌、F营养、代谢障G碍性皮肤病第二十章I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LX肤病第十四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第十九章 结缔组织病及有关免疫性疾病第十三章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第十七章 微晶磨削第四十一章 色素障碍n性c皮肤病第二十一章 疱疹e性皮肤病第十五章 寄s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v病第九k章 各论第四章 免疫荧光检查法第三十四章 B细胞学检

评分

临床诊疗。。。

评分

不错的工具书,很实用

评分

翻了翻,内容全面!书却有点旧,不能算新书,感觉不值这个价位!!!

评分

翻了翻,内容全面!书却有点旧,不能算新书,感觉不值这个价位!!!

评分

临床诊疗。。。

评分

跟着指南走,不怕出事。

评分

病毒性皮x肤病第五章 性传播疾A病第十章 疱疹性皮肤C病第十五章 内分泌、F营养、代谢障G碍性皮肤病第二十章I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LX肤病第十四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第十九章 结缔组织病及有关免疫性疾病第十三章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第十七章 微晶磨削第四十一章 色素障碍n性c皮肤病第二十一章 疱疹e性皮肤病第十五章 寄s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v病第九k章 各论第四章 免疫荧光检查法第三十四章 B细胞学检

评分

作為口袋書不錯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