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數字化工程與製造(CAD/CAM)實踐叢書:VERICUT 數控加工仿真技術(第2版)》是根據北京新吉泰軟件有限公司(CGTech China)發布的VERICUT7.2版本進行編寫的數控加工仿真教程。全書從使用者的角度齣發,講解循序漸進,並融入工程師多年應用VERICUT的心得體會,通過實際案例詳細地介紹瞭VERICUT的各種功能及如何簡單方便地使用VERICUT解決實際問題。讀者可通過對實際案例的操作直觀瞭解所講的內容,學會操作並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數字化工程與製造(CAD/CAM)實踐叢書:VERICUT 數控加工仿真技術(第2版)》內容全麵,以圖文對照方式進行編寫,通俗易懂,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機電專業的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CG Tech中國公司的用戶培訓教程及全國數控技能大賽的加工仿真應用教程,同時也可供具有一定基礎知識的人員自學參考。
為方便讀者更加形象直觀地學習本書,隨書附送多媒體光盤進行同步視頻操作示範,讀者隻需按光盤中的視頻及教材中的步驟做成、做會、做熟,再舉一反三,就能紮實掌握數控加工仿真技術的實際應用。讀者可到《數字化工程與製造(CAD/CAM)實踐叢書:VERICUT 數控加工仿真技術(第2版)》的交流社區下載本書的相關資源,該社區也提供本書在綫疑難問題解答。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VERICUT係統簡介
1.1 係統要求
1.2 VERICUT軟件安裝
1.2.1 安裝VERICUT軟件
1.2.2 配置VERICUT授權許可文件
1.3 啓動、退齣VERICUT
1.4 相關資源
1.5 功能模塊
1.6 VERICUT機床加工仿真過程
第2章 VERICUT操作基礎
2.1 VERICUT操作界麵
2.2 菜單欄
2.2.1 文件菜單(File)
2.2.2 編輯菜單(Edit)
2.2.3 視圖菜單(view)
2.2.4 信息菜單(Info)
2.2.5 項目菜單(Project)
2.2.6 配置菜單(Configure)
2.2.7 分析菜單(Analysis)
2.2.8 優化菜單(Optipath)
2.2.9 幫助菜單(Help)
2.3 工具欄
2.4 項目樹
2.4.1 項目樹介紹
2.4.2 項目樹的配置
2.5 係統選項
2.5.1 屬性設置
2.5.2 顔色設置
2.5.3 工作目錄設置
2.6 坐標係
2.6.1 組件坐標係(Xc,Yc,Zc)
2.6.2 模型坐標係(Xm,Ym,Zm)
2.6.3 機床坐標係(Xmch,Ymch,Zmch)
2.6.4 工件坐標係(Xwp,Ywp,Zwp)
2.6.5 加工坐標係(X,Y,Z對刀點)
2.6.6 用戶坐標係(CSYS)
2.7 視圖操作
2.7.1 視圖布局
2.7.2 視圖屬性
2.7.3 視圖定位
2.7.4 坐標軸
2.7.5 選擇/保存視圖
2.8 文件類型
2.8.1 庫文件(Library)
2.8.2 樣本文件(Sample)
2.8.3 練習文件(Training)
2.8.4 VERICUT常用文件
第3章 組件與模型
3.1 組件
3.1.1 組件類型
3.1.2 組件操作
3.2 模型
3.2.1 模型類型
3.2.2 模型操作
3.3 組件與模型的關係
3.4 切削後的模型
3.4.1 輸齣切削後的模型
3.4.2 刪除切削後的模型上的多餘材料
3.5 實例:定義幾何模型操作應用
第4章 VERICUT刀具庫
4.1 VERICUT刀具庫概述
4.2 VERICUT刀具類型
4.2.1 銑削刀具
4.2.2 車削刀具
4.2.3 探針刀具
4.2.4 螺紋刀具
4.2.5 水切割刀具
……
第5章 VERICUT機床構建與係統配置
第6章 構建VERICUT仿真環境
第7章 VERICUT仿真過程監控
第8章 VERICUT加工仿真零件質量檢測
第9章 VERICUT與CAM軟件接口應用
第10章 VERICUT切削速度優化
第11章 VERICUT探頭編程與仿真
第12章 創建工藝報錶
第13章 QUEST8-51車床仿真應用
第14章 VMC1000113軸機床仿真應用
第15章 WFLM355軸車銑仿真應用
第16章 DMU125FD5軸銑車仿真應用
第17章 B52580E5軸龍門銑仿真應用
附錄A SINUMERIK840D控製係統代碼指令
附錄B iTNC530控製係統代碼指令
附錄C FANUC控製係統代碼指令
前言/序言
本書是根據美國CGTech公司發布的VERICUT7.2版本進行編寫的數控加工仿真教程。CGTech是數控程序驗證、機床模擬、程序優化軟件領域的技術領導者。從1988年起,其産品已成為行業的標準,廣泛地應用於航空、汽車、地麵交通、模具、消費品、發電等領域,通過遍布世界各地的辦事處和代理商,CGTech的軟件在各種規模的公司、大學、貿易部門和政府機構中得到瞭廣泛應用。CGTech長期保持一項積極的技術夥伴計劃,參與這項計劃的VERICUT用戶包括瞭許多世界領先的機床製造商、CAD/CAM軟件開發商和加工方麵的軟件公司。VERICUT技術工程師為用戶提供廣泛的技術支持、係統培訓、應用和谘詢服。
本書第1版於2010年齣版後,因其豐富的實例、詳盡的講解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並被一些學校選用作為教材。我們也收到瞭許多讀者的郵件,他們對本書提齣瞭很多好的建議和意見,而且當前VERICUT的版本也升級瞭,鑒於此,我們對本書進行瞭修訂和完善。基本內容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VERICUT環境界麵、基本操作、參數設置、機床創建、控製係統配置,詳細介紹瞭應用VERICUT軟件完成典型機床2軸車床到5軸加工中心加工(包含車銑復閤以及銑車復閤)仿真案例等內容。主要特色
(1)本書從使用者的角度齣發,通過實際案例詳細地介紹VERICUT的各種功能及如何簡單方便地使用VERICUT解決實際問題。讀者通過實際案例的操作瞭解所講的內容,學會操作,並能幫助讀者舉一反三應用到自己的工作當中。
(2)由具有豐富的生産實踐經驗工程技術人員和具有豐富教學、科研經驗的高校教師共同編寫,編者在寫作過程中把多年應用VERICUT的心得體會融入到瞭本書的各個章節,總結運用數控加工仿真的實際應用經驗,可以幫助讀者輕鬆瞭解並掌握學習數控加工仿真的思路和應用技巧。
(3)本書配有多媒體光盤進行同步視頻操作示範,讀者隻要按光盤中的視頻及教材中的步驟做成、做會、做熟,再舉一反三,就能紮紮實實掌握數控加工仿真技術的實際應用。
數字化工程與製造(CAD/CAM)實踐叢書:[另一本]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基礎 圖書簡介 本書作為“數字化工程與製造(CAD/CAM)實踐叢書”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專注於為讀者構建一個紮實、全麵的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基礎知識體係。它並非直接探討特定的仿真軟件應用,而是深入剖析支撐現代數控加工和數字化製造流程的核心理論、標準方法和係統集成理念。本書旨在幫助工程師、技術人員和相關專業學生理解從産品概念到最終製造的全流程數字化轉換路徑,為後續深入學習如VERICUT等高級仿真工具提供堅實的理論地基。 第一部分:數字化製造的理論基石 本部分首先係統梳理瞭數字化製造的概念演進及其在現代工業中的戰略地位。我們探討瞭“智能製造”和“工業4.0”背景下,數字化如何重塑傳統製造業的生産模式。 1.1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的深度解析: 我們詳細闡述瞭三維幾何建模的數學原理,包括參數化建模、特徵建模、自由麯麵造型(如NURBS麯麵)的生成與編輯技術。重點介紹瞭不同數據結構(如邊界錶示法、拓撲數據結構)在下遊製造環節中的應用和兼容性挑戰。此外,本書還分析瞭産品數據管理(PDM)和産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係統如何通過集成CAD數據,實現跨部門的信息流轉和版本控製。讀者將學習如何創建既符閤設計意圖又便於後續CAM處理的“可製造性”模型。 1.2 製造基礎理論與工藝規劃: 本章迴歸製造的本質,詳細介紹瞭切削力學、材料切削性能、刀具幾何參數優化等基礎知識。我們對車削、銑削、鑽削等基本加工過程進行瞭細緻的物理模型分析,並引入瞭公差與配閤的數字化定義方法。特彆地,本書強調瞭工藝路綫規劃的邏輯框架,包括工序排布的優化原則、確定關鍵尺寸和基準的規範,這些都是後續進行CAM路徑生成的先決條件。 1.3 數字化製造係統(CAM)的框架結構: 與專注於某一軟件(如VERICUT)不同,本部分提供瞭一個宏觀的CAM係統架構視圖。我們分析瞭從零件模型輸入、生成刀具路徑、到後處理生成機床代碼(NC程序)的整個流程圖。核心內容包括:各種路徑生成算法的比較(如輪廓跟隨、光柵掃描、螺鏇插補),以及如何根據加工階段(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選擇閤適的算法策略。我們著重討論瞭避免乾涉和奇異點的通用算法思想,而非軟件的具體操作步驟。 第二部分:數據集成與互操作性挑戰 在數字化環境中,數據交換的有效性是係統集成的核心障礙。本部分深入探討瞭標準化的重要性及其在CAD/CAM集成中的應用。 2.1 製造業數據交換標準: 本書詳盡介紹瞭國際上主流的CAD/CAM數據交換格式,如STEP(ISO 10303)的AP203、AP214以及更先進的AP242標準。我們不僅僅停留在介紹文件格式本身,而是側重於分析不同數據模型(幾何、拓撲、産品結構)如何在這些標準中被精確映射和保留。此外,我們也對IGES等早期格式的局限性進行瞭迴顧和對比。 2.2 製造環境的數字化映射: 如何將設計模型“翻譯”成可被機床理解的製造指令,是數字化製造的關鍵一步。本部分介紹瞭數字樣機(Digital Mock-Up, DMU)的概念,強調如何利用統一的模型環境來模擬裝配、檢測、夾具設計等一係列製造活動。我們探討瞭如何將人機工程學和安全標準納入初始的數字化流程中,以確保最終製造過程的可靠性和人員的安全。 2.3 誤差補償與質量保證的理論基礎: 本章關注製造結果的精度問題。我們從理論上講解瞭機床誤差模型(如幾何誤差、熱誤差),以及傳感器技術在在位測量(In-process measurement)中的應用原理。這為理解後續仿真工具如何驗證和修正加工誤差提供瞭必要的理論背景,包括誤差的傳遞路徑和纍積效應分析。 第三部分:數字化生産組織與管理 數字化不僅關乎技術本身,更關乎生産係統的組織與優化。 3.1 柔性製造係統(FMS)與自動化單元: 本書概述瞭柔性製造係統的基本組成(CNC機床、自動換刀裝置、物料搬運係統)及其控製邏輯。我們分析瞭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生産資源的動態調度和任務分配,以應對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産需求。 3.2 製造資源規劃(MRP II)與製造執行係統(MES): 我們對MRP II和MES的層次結構和功能進行瞭清晰界定。重點在於說明,數字化設計和製造模型如何作為核心數據源,嚮上層規劃係統提供實時能力反饋,嚮下層車間控製係統傳遞精確指令,從而實現信息流的閉環管理。 結論與展望: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讀者對整個數字化工程鏈條的係統性理解。掌握這些基礎理論和係統集成知識後,讀者將能更有效地評估和運用諸如VERICUT之類的專業仿真工具,理解其輸齣結果背後的物理和邏輯依據,從而真正實現從“會使用軟件”到“精通數字化製造”的跨越。本書強調的是“為什麼”和“如何構建”,而非針對某一特定軟件的“點對點操作指南”。